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作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邓稼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二、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学习难点:传记的特点四、学习过程:(一)、交流感知:1、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另一个显著特征是。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作者简介:,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2、加点字注音:宰.割()筹.划()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彷徨..()()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至死不懈.()马革裹.尸()鞠躬尽瘁.()3、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马革裹尸】:【至死不懈】:【截然不同】:【锋芒毕露】:4、查找邓稼先的资料(二)、研读共品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曾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悼念邓稼先: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你从这首诗里获得了哪些信息?2、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各部分是从哪个角度介绍邓稼先的(标注在课本上)。
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2)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结合预习资料谈谈你对邓稼先的印象。
我最喜欢文章第部分,因为他写出了邓稼先的。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汉语拼音(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汉语拼音
学习目标:能够区分并正确书写35个韵母和21个声母
能够给拼音正确标调
学习重点、难点:能够区分并正确书写易混的声母和韵母
能够给拼音正确标调
学习过程:
【师友互助】
【交流质疑】
师友组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及问题
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如何区分b、d、p、q
如何区分z、c、s和zh、ch、sh
如何区分ie、ei;iu、ui;uo、ou
如何给音节标调
【课堂巩固】
给下面词语的每个字注音
宝贵期望头盔地震阵地狭窄携手
写字别致奔驰冰清玉洁司空见惯雷霆万钧
流水蛮横陡峭钥匙对待一鼓作气寻觅
【总结提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教案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一、导入新课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不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猪八戒)为什么?——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写作提示: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我的好朋友(片断)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
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导学案叙事要完整一、教学重难点:学会完整叙事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根羽毛,或许太平常,但组合起来,却是孔雀艳丽的彩屏。
一粒砂土,或许太渺小,但堆积起来,却是大山的脊梁。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完整叙事。
(二)、题目:今天,我很高兴原因:我扶了一个小孩(三)、记叙文六要素及其作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讲清楚六要素,事件就叙述完整啦教师引导:A、时间:1.时间要写具体。
2.时间的表现和表达要灵活。
3.特定时间。
4.以“早晨上学就要迟到啦”为特定时间。
B、地点、1.确定好具体位置。
2.以“上学路上,一家门口”为具体地点。
C、人物、1.确定好主要人物。
2.根据情况加入人物。
3.恰当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
4.主要人物是我和小孩,添加人物是小孩妈妈。
D、起因、以“小孩趴(摔倒)在地上”为起因注意事项:1.想象好小孩趴在地上的样子;2.观察要有一定的次序:先远远地看见,然后是走近看到的。
E、事件的过程(主体部分):1.扣住“扶”字详细叙述描写。
2.想清楚每一个环节,即“扶”的步骤:下车子——弯腰伸臂——抱起——小孩的正面形象——安抚小孩(哄、拍等等)——小孩不哭或继续哭。
3. 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F、结果:1.以“小孩妈妈感谢我,我很高兴”为结尾。
2.注意和开头的内容相呼应。
(四)、写作的要求:1.开头要简洁,入题要自然;2.要围绕中心事件选取合适的材料,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各种表达方式;4.结尾要简洁,首尾要呼应;5.书写认真,格式规范,不少于600字三、寄语、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愿同学们善于发现,学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在作文的园地里勤于耕耘,播洒真情的种子,收获累累硕果。
学生写作。
北京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

周末,我们来到公园寻找春天。进入公园,
我们便直奔桃园。看,那繁盛茂密的桃林中,
红艳艳的桃花密密匝匝地开着,仿佛在向我们
点评:①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
微笑,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远远望去,红粉灼 灼,宛如一片朝霞。靠近细细观察,桃花一朵
部的顺序写作;②充分调动了视
紧挨一朵,挤满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
觉、嗅觉等感官; ③恰当运用 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④
试一试
方法二:多种角度(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等)
运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进行立体式的描写。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 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 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 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 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 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 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 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四、实践落实
观察照片,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描写片段。
练一练
观察照片,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描写片段。
写作 文从字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 标
1.习作分享,提高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例文评析,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
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习作分享•佳作展示(一) 桃花盛开又一春》
他是谁? 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 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散步》(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1《散步》
学习目标:品读美文,感悟亲情,体会文章之美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品读语言,体会人物之美和语言之美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交流感知】
1、请给文段中的画线部分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2、仿写: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明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
亲情是,。
【研读共品】
1、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文段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把散步这件小事写得像是一件很大的事,为什么?
这种通过平凡小事表现一个深刻主题的写法叫做的写法。
2、文中多处有两两对称的句子,如例句所示。
请从文中再找出两处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
(2)
【互助释疑】
【巩固拓展】
1、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导学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杰出人物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名人为主题,四篇文章各有侧重地写名人的精神、品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学习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磨练一种坚强的性格,唤醒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2.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3.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抓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资料助学⑴《邓稼先》知识链接: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
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
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
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
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
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就是"龙头"。
邓稼先,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00字第一单元:作文的基本要素一、教材内容回顾本单元是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共有四个课时。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作文的定义、作文的特点、作文的分类以及作文的基本结构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3. 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类型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2. 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类型的作文。
四、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类型的作文。
五、学习方法1. 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2. 课后复习教材内容,加强理解。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预习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了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并思考一下作文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2.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重要性和基本要素。
3. 讲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相关的例子和解释,讲解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作文以及写作文的好处。
4.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分类通过举例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分类。
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求。
5. 解读作文的基本结构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组成要素和写作顺序。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开头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应包含的内容。
6. 练习写作文给学生布置作文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几段作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可以设计一些提示语或者提供一些初步素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准备。
八、课后作业1. 课后复习教材内容,加强理解;2. 完成课堂作业。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分类和解读作文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
学习目标:1、学会选材,并能运用细节描写将事件写得生动具体,并有自己的体会。
2、了解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
学习重点:选择能表现主题的一二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难点:1、立意与选材
2、事件做到详略得当
写作指导:
四、学习过程: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空白处可填的关键词有许多,如:机遇、执著,修身、慎独,宽容、友爱,感恩、回报,唠叨、倾诉,过程、参与,谦虚、质朴,创新、团结,适合、和谐,阅读、锻炼,勤奋、时光,友情、关爱,拼搏、豁达,充实、紧张,泪水、挫折……这么多关键词,选哪个,首先要看题目是否合理通顺,再看手头的素材够不够写,还要看好不好写。
比如,机遇、执著、修身、慎独——立意高远,见解非凡,但写作的难度系数很大。
泪水、挫折、拼搏、勤奋——素材遍地,俯拾皆是,但大家都能想到的,出彩很难。
“成长”既然是舞台背景,所以不必要刻意地描摩,只要戏剧的发展体现成长即可。
但要注意:成长是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口吃成胖子;成长是连续的旅途,不是孤立的驿站;成长是广阔的岁月,不是某一个瞬间。
如果只写一件“挫折”的事,显然体现不出复杂的过程、连续的场景、漫长的岁月,也形不成足够的“见证”让人信服。
从举例要全的角度讲,一件“挫折”是个“点“,两件“挫折”连成“线”,三件“挫折”才能构成“面”,也只有这样的“面”才能充当“背景”。
所以,此题如果单纯地写一件挫折的事,相当于扯条丝带充当幕布,这样的背景显然演不出好戏。
搞好了“背景”,再谈谈“演员”和“主旨”。
二者是“可贵”关系,也就是说要让“演员”表演出“可贵”来。
戏演得好坏,关键就看“可贵”的程度。
而这个程度往往体现在落差上,有的同学写《成长见证成功的可贵》,因为“成功”本身就已可贵,所以,百尺杆头,难以再进一步。
而“泪水、挫折、失败”中的价值往往让人刮目相看,也有一种反弹琵琶的奇异美感。
写作要求
要求书写工整,文面整洁,语句通顺,不得少于500字。
写作没有回定的模式,上面两种方式只是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希望大家放手创作,用自己手上的笔,抒写自己真切的感受,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作。
学习重点:抓住人物特征,巧妙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45分钟完成习作。
学习过程:
学生当堂完成习作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学习目标:了解和运用合适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学习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学习过程:
佳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