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深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实现教学目标,应根据“原理”课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
具体地说,就是确立整体性和研究型的教学理念,采用专题讲座、比较鉴别、案例导入、社会实践等方法,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艺术魅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一、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整体性和研究型的教学理念1.整体性的教学理念马克思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为完成这一使命,马克思开始研究哲学,他认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当马克思把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求助于政治经济学时,他合乎逻辑地把研究的方向转向政治经济学,最终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列宁也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看,它首先是一个逻辑结构严密的统一体,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和落脚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来阐述的。
浅析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学科,是普通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政治理论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配备首先,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全面、透彻,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各个方面。
教师必须明确,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任何人进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行业和领域的必修课程。
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文化批判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阐述和讲解,并与国际国内时政实际和实践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知识上得到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其次,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政治理论课程,需要通过讲授、讨论、分析、阐释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发掘潜能、创造思维的契机。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演绎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的管理此外,教学过程要注重课堂和课后的管理。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时间紧凑、知识量大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高质量、高效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后,教师应及时回顾上课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内化,结合课程发展、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等因素,适时展开课外活动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四、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建立最后,评价与考核体系应建立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对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评价与考核应全面、客观,不仅包括学生的口头表现,还包括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要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调研、论文撰写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随之提高。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全国各大高校都设置了该课程,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体系,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得到对自己思想发展的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这是因为该课程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思想和理论,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和讲解课程中的思想和理论,强调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分析理论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和思想意识。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践性。
虽然该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但这些思想和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走向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因此,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案例、事例和实践活动等手段,让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对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是独具特色的,但是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与其他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课程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思考和思想交流,开拓他们的思想视野和跨学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和理性的思考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整合策略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整合策略研究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青年学生中的首次系统介绍。
该课程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多个方面,是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入门课程。
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复杂,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
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编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介绍,也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在进行内容整合时,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可以将课程内容按照理论知识、历史背景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教学方法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多样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整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整合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课堂上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如何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了充分 的体现 。在这 一著作 中 , 不仅 全面阐述了马克
思 主义 的哲学原理 , 而且也论及 了劳动价值 理论和剩
的普遍规律 学说 。由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不
同的发展 阶段 是相互 联系 、 相互 影响 的整 体 , 因而把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0
、
整体 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内在特性
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 从而形成 了整个马克思 主义
的理论雏形 。《 关于费尔 巴哈 的提纲》 和《 德 意志意识
形态 》 阐述 了唯物史观 的基 本原理 , 标 志着 马克思 的 第一个伟大发现 的完成 , 而它也是 马克思 主义经济 学
的方法论科学基础 , 这 在后来 的《 哲 学的贫困》 中得到
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教学的思考
张 胜 旺
( 中北大学 人文学院, 山西 , 太原 0 3 0 0 5 1 )
摘
要: “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 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 中的主干课 程 , 是其他课程的理论基础 , 起 着不可或缺
的指导作用。它着重讲述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使 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内容和精神 实质。整体性
这部分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以此揭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根源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铁的必然性14历史趋势
第2 9 卷
第 4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第4 期
张胜旺: 如何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贴近时代需求,既要传承经典的原著,又要充分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又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还需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介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等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扩大教学资源的渠道,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国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既要保持对经典的传承,又要关注时代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文章】。
浅析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浅析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
在首先介绍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特点。
在重点讨论了明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强调了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考与讨论、实践教学、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改进教学效果。
1. 引言1.1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的互动平台,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可以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相比,课堂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追求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优质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特点包括:理论性强、科学性强、革命性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种高度理论化的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实践和科学方法为基础,具有科学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也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课程。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思考和设计这门课程呢?本文将就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一些思考进行讨论。
我们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章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批判思维。
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还应该关注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来检验教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堂问答、作业考核、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 论 课 内 容 丰 富 , 辑 性 强 , 及 很 多 的 概 念 、 畴 以 逻 涉 范 及 原 理 , 马 克 思 主 义 呈 现 出理 论 化 、 象 化 的特 征 【 使 抽 2 l 深 。将
cont ent .
了世界观和价值 观 , 马克思主义 的原 理学习上还处在 “ 知其 然” 的阶段。理论学习要“ 知其所 以然 ” 必须 要有一定的理 , 论基 础 , 否则理论 的深度学 习将是 “ 无源 之水 、 无本 之木 ” 。 所 以, 在讲 课前 , 教师对学 生的理论水平应有一个 大概的 了 解, 正确把握“ 基础 ” 深 度” 与“ 的关 系。课 堂讲 授要抓要 害, 将核心 内容讲透彻 , 将课 程 内容 的难点 与深度 挖掘 出来 , 表
f r ;s u o is e m
Au h rS a d e s S h o fHu n t s a d S c a ce c s t o ’ d r s c o lo ma i e n o ilS in e , i Xi n U ie st o S in e n T c n lg , 1 0 4 Xi n ’ nv ri a y f ce c a d e h o o y7 0 5 , ’ , a
t r e pa t fM a xs h e rs o r im,I r q r st e c r o ly sr s n t e uie he ta he st a te so
现在 的大学生虽然 有一定 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但缺乏 理论支持 。例如学生对辨析题能判断对错 , 但原理依据使用 不 当。将“ 辩证 否定观 ” 否定之否定规 律”混在一起 , 与“ 对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与“ 物质 ’ ‘ 概念” 分不清楚 。说 明
摘
要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三个 组 成 部 分 构 成 的马 克 思 主 义
为确保 教学任务 的完成 , 在有限 的教学 时间内 , 堂讲 须改进 课 堂教学形式 , 以确保教 学的内容深度 。
基 本 原 理概 论 课 . 求 教 师在 有 限 的 课 时 内突 出教 学 深 度 。 要
Sh a x , na a n iChi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 以下 简 称 “ 论 ” ) “ 概 课 由 马
克 思主义 哲学 ” “ 、 马克 思 主义政治 经 济学 ” “ 学社 会 主 、科 义” 三部分组成 , 是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之一 。课 改后 的“ 概论 ” 内容增加 而课时减 少 , 课 在规定课 时 内讲完 教学 内容并不容易 。基本方法就是要 求教师按照 “ 少而精 , 要管用 ” 的原则[ 在讲 授重点 内容 中帮助学生 从整体 上把 1 ] ,
学 生 的理 论 基 础 不 扎 实 ,高 中 阶段 政 治 课 的 学 习 只 树 立 起
te ta h n e t i i i t d c a sh u . h s p p ra g e h e c i g d p h w t n l e  ̄s o r T i a e r u s h mi ta f t e ta h m w n o e s r h e t f t e ta h n h t i h e e e a tt n u e t e d ph o h e c ig c n e t h y mo t r a tr u h h ta h n o m, sn te o tn , e t s b e k h o g t e e c i g f r u i g h d p h o e c ig i o m o e s r h e t ft a h n n e t f ta h n n f r t n u e t e d p h o e c i g i
度 为任务时 , 学形式必须做调整 。 教
21 确 保 教 学 深 度 要 坚 持 适 度原 则 .
Ab t a tT eb scp i cp e f r im t d cin c mp s s sr c h a i r i l s x s i r u t o o e n o Ma n o o
把握“ 马克 思 主 义 基本 原 理概 论 ’ 程 的教 学 深 度 ’ 课
董 焱
705 ) 104 ( 西安科技 大学人 文与社 会 科 学学 院 陕西 ・ 西安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1)2 0 9 0 17- 8 42 1 0 - 1 -2
现 出“ 论 ” 的 理论 性 。 概 课 22 确 保 教 学 深 度 要 坚 持 联 系实 际 .
Ke wo d b sc p i cp e fmax s i t d ci nc n e t y r s a i rn i ls o r i m n r u t ;o tn ; o o
关 键 词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内容 形 武 重 点
G r s t ac i e h f ’B sc Prncpls o ar im a p he Te h ng D pt o  ̄ a i i i e fM xs I r duci nt o ton” / Do Ya / ng n
本 文认 为 要 确保 教 学 内容 上 的深 度 , 必 须 在 讲 课 形 式上 有
所 突破 . 以教 学 形 式 上 的深 度 来 确 保 教 学 内容 上 的深 度 。
2 用教 学形式 上 的改进 来 确保教 学深 度
教 学 内 容 决 定 了 教 学 形 式 。 当 教 学 内容 以 突 出理 论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