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一模分类汇编 圆综合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约为51 660 000平方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将数据51 66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5.166×107B.5.166×108C.51.66×106D.0.5166×108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x•x3=x3B.(x2)3=x5C.x6÷x2=x4D.(x﹣y)2=x2+y23.有五张质地、大小、反面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正面分别写着数字1,2,3,4,5,现把它们的正面向下,随机摆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则抽出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是()A.B.C.D.4.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训练,近期的10次百米测试平均成绩都是13.2秒,方差如下A.甲B.乙C.丙D.丁5.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A.52°B.38°C.42°D.60°6.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为()A.29米B.58米C.60米D.116米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A.(﹣4,﹣2)B.(2,2)C.(﹣2,2)D.(2,﹣2)8.对式子2a2﹣4a﹣1进行配方变形,正确的是()A.2(a+1)2﹣3 B.(a﹣1)2﹣C.2(a﹣1)2﹣1 D.2(a﹣1)2﹣39.为了举行班级晚会,小张同学准备去商店购买20个乒乓球做道具,并买一些乒乓球拍做奖品.已知乒乓球每个1.5元,球拍每个25元,如果购买金额不超过200元,且买的球拍尽可能多,那么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是()A.5 B.6 C.7 D.810.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腰Rt △ABC,使∠BAC=90°,设点B的横坐标为x,设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分解因式:ab2﹣ac2=______.12.请你写出一个一次函数,满足条件:①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______.1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72°,这个多边形是______边形.14.为了解一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情况,交警统计了该路段上午7:00至9:00来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时),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这些车速的众数是______.15.《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译文:“假设有甲乙二人,不知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自己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自己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可列方程组为______.16.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已知△ABC,AB<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C=BC.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主要作法如下:甲同学的作法:如图甲: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乙同学的作法:如图乙: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丙同学的作法:如图丙: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 就是所求的点.丁同学的作法:如图丁: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请你判断哪位同学的作法正确______;这位同学作图的依据是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17.计算:tan60°+|﹣2|﹣(﹣1)0﹣()﹣1.18.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9.已知x2﹣x﹣3=0,求代数式(x+1)2﹣x(2x+1)的值.20.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21.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在“春节”前夕,某花店用13 000元购进第一批礼盒鲜花,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该花店又用6 000元购进第二批礼盒鲜花.已知第二批所购鲜花的盒数是第一批所购鲜花的,且每盒鲜花的进价比第一批的进价少10元.问第二批鲜花每盒的进价是多少元?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尺规作图的痕迹保留在图中了),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为菱形;(2)AE,BF相交于点O,若BF=6,AB=5,求AE的长.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1x+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3,1),连接OA.(1)求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若S△AOB:S△BOC=1:2,求直线y=k1x+b的解析式.24.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近两个月“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了他们每人“推荐书目”的阅读本数.设每名学生的阅读本数为n,并按以下规定分为四档:当n<3时,为“偏少”;当3≤n<5时,为“一般”;当5≤n<8时,为“良好”;当n≥8“”(1)求出本次随机抽取的学生总人数;(2)分别求出统计表中的x,y的值;(3)估计该校九年级400名学生中为“优秀”档次的人数.25.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D,DE⊥PO交PO延长线于点E,连接PB,∠EDB=∠EPB.(1)求证:PB是⊙O的切线.(2)若PB=3,DB=4,求DE的长.26.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要研究一种四边形﹣﹣筝形的性质.定义: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如图1).小聪根据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根据筝形的定义,写出一种你学过的四边形满足筝形的定义的是______;(2)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操作活动,写出两条对筝形性质的猜想,并选取其中的一条猜想进行证明;(3)如图2,在筝形ABCD中,AB=4,BC=2,∠ABC=120°,求筝形ABCD的面积.2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3=0.(1)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抛物线y=mx2+(3m+1)x+3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m为正整数时,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P(a,y1),Q(1,y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且y1>y2,请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28.如图,等边△ABC ,其边长为1,D 是BC 中点,点E ,F 分别位于AB ,AC 边上,且∠EDF=120°.(1)直接写出DE 与DF 的数量关系;(2)若BE ,DE ,CF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求出这个三角形最大内角的度数;(要求:写出思路,画出图形,直接给出结果即可)(3)思考:AE +AF 的长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该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 的直线l 交⊙C 于异于点P 的A ,B 两点,在P ,A ,B 三点中,位于中间的点恰为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则称点P 为⊙C 的相邻点,直线l 为⊙C 关于点P 的相邻线.(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分别判断在点D (,),E (0,﹣),F (4,0)中,是⊙O 的相邻点有______; ②请从①中的答案中,任选一个相邻点,在图1中做出⊙O 关于它的一条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③点P 在直线y=﹣x +3上,若点P 为⊙O 的相邻点,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y=﹣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存在⊙C 的相邻点P ,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约为51 660 000平方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将数据51 66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5.166×107B.5.166×108C.51.66×106D.0.5166×108【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51 66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5.166×107,故选A.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x•x3=x3B.(x2)3=x5C.x6÷x2=x4D.(x﹣y)2=x2+y2【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差的平方等于平方和减积的二倍;可得答案.【解答】解:A、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A错误;B、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故B错误;C、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C正确;D、差的平方等于平方和减积的二倍,故D错误;故选:C.3.有五张质地、大小、反面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正面分别写着数字1,2,3,4,5,现把它们的正面向下,随机摆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则抽出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是()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析】根据有五张质地、大小、反面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其中奇数有1,3,5,共3个,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5个数字,奇数有3个,∴抽出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是.故选C.4.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训练,近期的10次百米测试平均成绩都是13.2秒,方差如下表所示A.甲B.乙C.丙D.丁【考点】方差.【分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越稳定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0.019<0.022<0.030<0.121,∴乙的方差最小,∴这四人中乙发挥最稳定,故选:B5.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A.52°B.38°C.42°D.6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求出∠3,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解答】解:如图:∠3=∠2=3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90°﹣∠3=52°,故选A.6.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为()A.29米B.58米C.60米D.116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58米,故选:B.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A.(﹣4,﹣2)B.(2,2)C.(﹣2,2)D.(2,﹣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解答】解: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2,﹣2),故选D.8.对式子2a2﹣4a﹣1进行配方变形,正确的是()A.2(a+1)2﹣3 B.(a﹣1)2﹣C.2(a﹣1)2﹣1 D.2(a﹣1)2﹣3【考点】配方法的应用.【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解答】解:2a2﹣4a﹣1,=2(a2﹣2a+1)﹣3,=2(a﹣1)2﹣3.故选:D.9.为了举行班级晚会,小张同学准备去商店购买20个乒乓球做道具,并买一些乒乓球拍做奖品.已知乒乓球每个1.5元,球拍每个25元,如果购买金额不超过200元,且买的球拍尽可能多,那么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是()A.5 B.6 C.7 D.8【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设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为x个,利用购买金额不超过200元得到20×1.5+25x≤200,然后解不等式后求出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即可.【解答】解:设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为x个,根据题意得20×1.5+25x≤200,解得x≤6.8,所以x的最大整数值为6,所以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是6个.故选B.10.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腰Rt △ABC,使∠BAC=90°,设点B的横坐标为x,设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可以先证明△ADC和△AOB的关系,即可建立y与x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解答】解:作AD∥x轴,作CD⊥AD于点D,若右图所示,由已知可得,OB=x,OA=1,∠AOB=90°,∠BAC=90°,AB=AC,点C的纵坐标是y,∵AD∥x轴,∴∠DAO+∠AOD=180°,∴∠DAO=90°,∴∠OAB+∠BAD=∠BAD+∠DAC=90°,∴∠OAB=∠DAC,在△OAB和△DAC中,,∴△OAB≌△DAC(AAS),∴OB=CD,∴CD=x,∵点C到x轴的距离为y,点D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A到x的距离1,∴y=x+1.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分解因式:ab2﹣ac2=a(b+c)(b﹣c).【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原式提取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a(b2﹣c2)=a(b+c)(b﹣c),故答案为:a(b+c)(b﹣c)12.请你写出一个一次函数,满足条件:①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y=x﹣1(答案不唯一)..【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首先根据函数经过的象限确定比例系数的符号,然后根据其与y轴的交点确定答案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k>0,∴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b,∵经过点(0,﹣1),∴b=﹣1,∴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答案不唯一).1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72°,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用外角和除以每个外角的度数即可得到边数.【解答】解:360÷72=5.故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故答案为:五.14.为了解一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情况,交警统计了该路段上午7:00至9:00来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时),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这些车速的众数是70千米/时.【考点】众数;条形统计图.【分析】根据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解答】解:70千米/时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0千米/时,故答案为:70千米/时.15.《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译文:“假设有甲乙二人,不知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自己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自己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可列方程组为.【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根据题意可得,甲的钱+乙的钱的一半=50元,乙的钱+甲所有钱的=50元,据此可列方程组.【解答】解: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故答案为:.16.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已知△ABC,AB<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C=BC.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主要作法如下:甲同学的作法:如图甲: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乙同学的作法:如图乙: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丙同学的作法:如图丙: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 就是所求的点.丁同学的作法:如图丁: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请你判断哪位同学的作法正确丁同学;这位同学作图的依据是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等量代换.【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分别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圆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甲同学的作法:如图甲: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无法得出AP=BP,故无法得出PA+PC=BC,故此选项错误;乙同学的作法:如图乙: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无法得出AP=BP,故无法得出PA+PC=BC,故此选项错误;丙同学的作法:如图丙: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无法得出AP=BP,故无法得出PA+PC=BC,故此选项错误;丁同学的作法:如图丁: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可得:AP=BP,则PA+PC=BC.故答案为:丁;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等量代换.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17.计算:tan60°+|﹣2|﹣(﹣1)0﹣()﹣1.【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本题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4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tan60°+|﹣2|﹣(﹣1)0﹣()﹣1=+2﹣﹣1﹣2=﹣1.18.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解不等式2(x﹣2)≤3(x﹣1),得:x≥﹣1,解不等式,得:x<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下:19.已知x2﹣x﹣3=0,求代数式(x+1)2﹣x(2x+1)的值.【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分析】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已知等式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x2+2x+1﹣2x2﹣x=﹣x2+x+1,由x2﹣x﹣3=0,得到x2﹣x=3,则原式=﹣3+1=﹣2.20.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BAC=40°,请你选择图中现有的一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要求:不添加新的线段,所有给出的条件至少使用一次).【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7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D=∠CBD=3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EAB=3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EAC=75°,∵AB=AC,∠BAC=40°,∴∠ABC=∠ACB=7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D=∠CBD=35°,∵AE∥BD,∴∠E=∠EAB=35°,∴∠EAC=∠EAB+∠BAC=75°.21.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在“春节”前夕,某花店用13 000元购进第一批礼盒鲜花,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该花店又用6 000元购进第二批礼盒鲜花.已知第二批所购鲜花的盒数是第一批所购鲜花的,且每盒鲜花的进价比第一批的进价少10元.问第二批鲜花每盒的进价是多少元?【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可设第二批鲜花每盒的进价是x元,根据等量关系:第二批所购鲜花的盒数是第一批所购鲜花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第二批鲜花每盒的进价是x元,依题意有=×,解得x=120,经检验:x=120是原方程的解,答:第二批鲜花每盒的进价是120元.2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尺规作图的痕迹保留在图中了),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为菱形;(2)AE,BF相交于点O,若BF=6,AB=5,求AE的长.【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分析】(1)由尺规作∠BAF的角平分线的过程可得,AB=AF,∠BAE=∠FA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FAE=∠AEB,然后证明AF=BE,进而可得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再由AB=AF可得四边形ABEF为菱形;(2)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E⊥BF,BO=FB=3,AE=2AO,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O的长,进而可得AE的长.【解答】(1)证明:由尺规作∠BAF的角平分线的过程可得AB=AF,∠BAE=∠FA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FAE=∠AEB,∴∠BAE=∠AEB,∴AB=BE,∴BE=FA,∴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AB=AF,∴四边形ABEF为菱形;(2)解:∵四边形ABEF为菱形,∴AE⊥BF,BO=FB=3,AE=2AO,在Rt△AOB中,AO==4,∴AE=2AO=8.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1x+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3,1),连接OA.(1)求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若S△AOB:S△BOC=1:2,求直线y=k1x+b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得出关于k2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考虑:①直线y=k1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由S△AOB:S△BOC=1:2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点C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时直线的函数解析式;②直线y=k1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由S△AOB:S△BOC=1:2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点C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时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解答】解:(1)将点A(3,1)代入到y=中,得1=,解得:k2=3.故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符合题意有两种情况:①直线y=k1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如图1所示.∵S△AOB:S△BOC=1:2,点A(3,1),∴点C的坐标为(0,﹣2).则有,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x﹣2.②直线y=k1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如图2所示.∵S△AOB:S△BOC=1:2,点A(3,1),∴点C的坐标为(0,2).则有,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x+2.24.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近两个月“推荐书目”的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了他们每人“推荐书目”的阅读本数.设每名学生的阅读本数为n,并按以下规定分为四档:当n<3时,为“偏少”;当3≤n<5时,为“一般”;当5≤n<8时,为“良好”;当n≥8“”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本次随机抽取的学生总人数;(2)分别求出统计表中的x,y的值;(3)估计该校九年级400名学生中为“优秀”档次的人数.【考点】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分析】(1)根据题意当3≤n<5时为“一般”可知一般档次人数为6+7,结合其所占百分比为26%,相除可得总人数;(2)由良好档次的百分比及总人数可得良好档次的人数,减去阅读本数为5、7的人数可得x的值,将总人数减去其余各项人数可得y的值;(3)根据样本中优秀档次所占百分比乘以九年级总人数可得.【解答】解:(1)由表知被调查学生中“一般”档次的有13人,所占比例是26%,故被调查的学生数是13÷26%=50(人);(2)被调查的学生中“良好”档次的人数为50×60%=30(人),∴x=30﹣(12+7)=11(人),y=50﹣(1+2+6+7+12+11+7+1)=3(人);(3)由样本数据可知:“优秀”档次所占的百分比为×100%=8%,∴估计九年级400名学生中优秀档次的人数为:400×8%=32(人).25.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D,DE⊥PO交PO延长线于点E,连接PB,∠EDB=∠EPB.(1)求证:PB是⊙O的切线.(2)若PB=3,DB=4,求DE的长.【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已知角相等,及对顶角相等得到三角形DOE与三角形POB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OBP为直角,即可得证;(2)在直角三角形PBD中,由PB与D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D的长,由切线长定理得到PC=PB,由PD﹣PC求出C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OCD中,设OC=r,则有OD=8﹣r,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r的值,然后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在△DEO和△PBO中,∠EDB=∠EPB,∠DOE=∠POB,∴∠OBP=∠E=90°,∵OB为圆的半径,∴PB为圆O的切线;(2)解:在Rt△PBD中,PB=3,DB=4,根据勾股定理得:PD==5,∵PD与PB都为圆的切线,∴PC=PB=3,∴DC=PD﹣PC=5﹣3=2,在Rt△CDO中,设OC=r,则有DO=4﹣r,根据勾股定理得:(4﹣r)2=r2+22,解得:r=,∴OP==,∵∠E=∠PCO,∠CPO=∠CPO,∴△DEP∽△OBP,∴,∴DE=.26.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要研究一种四边形﹣﹣筝形的性质.定义: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如图1).小聪根据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根据筝形的定义,写出一种你学过的四边形满足筝形的定义的是菱形;(2)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操作活动,写出两条对筝形性质的猜想,并选取其中的一条猜想进行证明;(3)如图2,在筝形ABCD中,AB=4,BC=2,∠ABC=120°,求筝形ABCD的面积.【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筝形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3)连接A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E,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是筝形,故答案为:菱形;(2)筝形是轴对称图形;筝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筝形的一组对角相等.已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求证:∠B=∠D,证明:如图1,连接AC,在△ABC和△ADC中,,∴△ABC≌△ADC,∴∠B=∠D;(3)如图2,连接A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E,∵∠ABC=120°,∴∠EBC=60°,又BC=2,∴CE=BC×sin∠EBC=,∴S△ABC=AB×CE=2,∵△ABC≌△ADC,∴筝形ABCD的面积=2S△ABC=4.2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3=0.(1)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抛物线y=mx2+(3m+1)x+3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m为正整数时,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P(a,y1),Q(1,y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且y1>y2,请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直接计算即可;(2)根据求根公式,求出两根,由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为正整数,求出m 的值,可得抛物线解析式;(3)画出图象,找到当y1=y2时,a的值,根据图象,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b2﹣4ac=(3m+1)2﹣4m×3=(3m﹣1)2>0,解得m≠,∵mx2+(3m+1)x+3=0是一元二次方程,∴m≠0,。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附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1)如图1,求证:∠DAC=∠PAC;(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BF FA=,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3DG,PO=5,求EF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解析】【分析】(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EH∥DG,求出OM=12AE,设OM=a,则HM=a,AE=2a,AE=23DG,DG=3a,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12MOBM=,tanP=12COPO=,设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连接OC,∵PC为⊙O的切线,∴OC⊥PC,∵AD⊥PC,∴OC∥AD,∴∠OCA=∠DAC,∵OC=OA,∴∠PAC=∠OCA,∴∠DAC=∠PAC;(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FG∥AD,∴∠FGD+∠D=180°,∵∠D=90°,∴∠FGD=90°,∵AB为⊙O的直径,∴∠BEA=90°,∴∠BED=90°,∴∠D=∠HGD=∠BED=90°,∴四边形HGDE是矩形,∴DE=GH,DG=HE,∠GHE=90°,∵BF AF=,∴∠HEF=∠FEA=12∠BEA=1902o⨯=45°,∴∠HFE=90°﹣∠HEF=45°,∴∠HEF=∠HFE,∴FH=EH,∴FG=FH+GH=DE+DG;(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EH=HF,OE=OF,HO=HO,∴△FHO≌△EHO,∴∠FHO=∠EHO=45°,∵四边形GHED是矩形,∴EH∥DG,∴∠OMH=∠OCP=90°,∴∠HOM=90°﹣∠OHM=90°﹣45°=45°,∴∠HOM=∠OHM,∴HM=MO,∵OM⊥BE,∴BM=ME,∴OM=12 AE,设OM=a,则HM=a,AE=2a,AE=23DG,DG=3a,∵∠HGC=∠GCM=∠GHE=90°,∴四边形GHMC是矩形,∴GC=HM=a,DC=DG﹣GC=2a,∵DG=HE,GC=HM,∴ME=CD=2a,BM=2a,在Rt△BOM中,tan∠MBO=122 MO aBM a==,∵EH∥DP,∴∠P=∠MBO,tanP=12 COPO=,设OC=k,则PC=2k,在Rt△POC中,,解得:在Rt△OME中,OM2+ME2=OE2,5a2=5,a=1,∴HE=3a=3,在Rt△HFE中,∠HEF=45°,∴.【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如图,在锐角△ABC中,AC是最短边.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D,过O作OE∥BC,交OD于E,连接AD、AE、CE.(1)求证:∠ACE=∠DCE;(2)若∠B=45°,∠BAE=15°,求∠EAO的度数;(3)若AC=4,23CDF COE S S ∆∆=,求CF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60°;(3)433【解析】 【分析】(1)易证∠OEC =∠OCE ,∠OEC =∠ECD ,从而可知∠OCE =∠ECD ,即∠ACE =∠DCE ; (2)延长AE 交BC 于点G ,易证∠AGC =∠B +∠BAG =60°,由于OE ∥BC ,所以∠AEO =∠AGC =60°,所以∠EAO =∠AEO =60°; (3)易证12COE CAES S=,由于23CDF COES S=,所以CDF CAES S =13,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EC =∠FDC =90°,从而可证明△CDF ∽△CEA ,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1)∵OC =OE ,∴∠OEC =∠OCE .∵OE ∥BC ,∴∠OEC =∠ECD ,∴∠OCE =∠ECD ,即∠ACE =∠DCE ; (2)延长AE 交BC 于点G .∵∠AGC 是△ABG 的外角,∴∠AGC =∠B +∠BAG =60°. ∵OE ∥BC ,∴∠AEO =∠AGC =60°. ∵OA =OE ,∴∠EAO =∠AEO =60°.(3)∵O 是AC 中点,∴12COE CAESS =. 23CDF COES S=,∴CDF CAES S=13. ∵AC 是直径,∴∠AEC =∠FDC =90°. ∵∠ACE =∠FCD ,∴△CDF ∽△CEA ,∴CF CA =33,∴CF =33CA =433.【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如图,AB为⊙O的直径,点D为AB下方⊙O上一点,点C为弧ABD的中点,连接CD,CA.(1)求证:∠ABD=2∠BDC;(2)过点C作CH⊥AB于H,交AD于E,求证:EA=EC;(3)在(2)的条件下,若OH=5,AD=24,求线段DE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3)92 DE=.【解析】【分析】(1)连接AD,如图1,设∠BDC=α,∠ADC=β,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BDC=α,由AB为⊙O直径,得到∠ADB=90°,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CE=∠ADC,等量代换得到∠ACE=∠CAE,于是得到结论;(3)如图2,连接O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OB=2∠CAB,等量代换得到∠COB=∠A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H=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22AD BD+=26,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连接AD.如图1,设∠BDC=α,∠ADC=β,则∠CAB=∠BDC=α,∵点C为弧ABD中点,∴AC=CD,∴∠ADC=∠DAC=β,∴∠DAB=β﹣α,∵AB为⊙O直径,∴∠ADB=90°,∴α+β=90°,∴β=90°﹣α,∴∠ABD=90°﹣∠DAB=90°﹣(β﹣α),∴∠ABD=2α,∴∠ABD=2∠BDC;(2)∵CH⊥AB,∴∠ACE+∠CAB=∠ADC+∠BDC=90°,∵∠CAB =∠CDB ,∴∠ACE =∠ADC , ∵∠CAE =∠ADC ,∴∠ACE =∠CAE ,∴AE =CE ; (3)如图2,连接OC ,∴∠COB =2∠CAB , ∵∠ABD =2∠BDC ,∠BDC =∠CAB ,∴∠COB =∠ABD , ∵∠OHC =∠ADB =90°,∴△OCH ∽△ABD ,∴12OH OC BD AB ==, ∵OH =5,∴BD =10,∴AB =22AD BD +=26,∴AO =13,∴AH =18,∵△AHE ∽△ADB ,∴AH AE AD AB =,即1824=26AE ,∴AE =392,∴DE =92.【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 中,∠C =90°,AC =BC ,AB =30cm ,点P 在AB 上,AP =10cm ,点E 从点P 出发沿线段PA 以2c 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同时点F 从点P 出发沿线段PB 以1c 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点E 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以EF 为边作正方形EFGH ,使它与△ABC 在线段AB 的同侧,设点E 、F 运动的时间为t (s )(0<t <20).(1)当点H 落在AC 边上时,求t 的值;(2)设正方形EFGH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①试求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②以点C 为圆心,12t 为半径作⊙C ,当⊙C 与GH 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此时S 的值.【答案】(1)t=2s或10s;(2)①S=2229?(02)75050(210)240400?(1020)t tt t tt t t⎧<≤⎪⎪-+-<≤⎨⎪-+<<⎪⎩;②100cm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1中,当0<t≤5时,由题意AE=EH=EF,即10﹣2t=3t,t=2;如图2中,当5<t<20时,AE=HE,2t﹣10=10﹣(2t﹣10)+t,t=10;(2)分四种切线讨论a、如图3中,当0<t≤2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3t)2=9t2.b、如图4中,当2<t≤5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c、如图5中,当5<t<10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d、如图6中,当10<t<20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分别计算即可;②分两种情形分别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解:(1)如图1中,当0<t≤5时,由题意得:AE=EH=EF,即10﹣2t=3t,t=2如图2中,当5<t<20时,AE=HE,2t﹣10=10﹣(2t﹣10)+t,t=10.综上所述:t=2s或10s时,点H落在AC边上.(2)①如图3中,当0<t≤2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3t)2=9t2如图4中,当2<t≤5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S=(3t)2﹣12(5t﹣10)2=﹣72t2+50t﹣50.如图5中,当5<t<10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S=(20﹣t)2﹣12(30﹣3t)2=﹣72t2+50t﹣50.如图6中,当10<t<20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20﹣t)2=t2﹣40t+400.综上所述:S=2229?(02)75050(210) 240400?(1020)t tt t tt t t⎧<≤⎪⎪-+-<≤⎨⎪-+<<⎪⎩.②如图7中,当0<t≤5时,12t+3t=15,解得:t=307,此时S=100cm2,当5<t<20时,12t+20﹣t=15,解得:t=10,此时S=100.综上所述:当⊙C与GH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此时S的值为100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注意不能漏解,属于中考压轴题.5.已知⊙O中,弦AB=AC,点P是∠BAC所对弧上一动点,连接PA,PB.(1)如图①,把△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CQ,连接PC,求证:∠ACP+∠ACQ=180°;(2)如图②,若∠BAC=60°,试探究PA、PB、PC之间的关系.(3)若∠BAC=120°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PA=PB+PC.理由见解析;(3)若∠BAC=120°时,(2)3 PA=PB+PC.【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①,连接PC.根据“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②,通过作辅助线BC、PE、CE(连接BC,延长BP至E,使PE=PC,连接CE)构建等边△PCE和全等三角形△BEC≌△AP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和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可以求得PA=PB+PC;(3)如图③,在线段PC上截取PQ,使PQ=PB,过点A作AG⊥PC于点G.利用全等三角形△ABP≌△AQP(SAS)的对应边相等推知AB=AQ,PB=PG,将PA、PB、PC的数量关系转化到△APC中来求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①,连接PC.∵△ACQ是由△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的,∴∠ABP=∠ACQ.由图①知,点A、B、P、C四点共圆,∴∠ACP+∠ABP=180°(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ACP+∠ACQ=180°(等量代换);(2)PA=PB+PC.理由如下:如图②,连接BC,延长BP至E,使PE=PC,连接CE.∵弦AB=弦AC,∠BAC=60°,∴△AB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P、C四点共圆,∴∠BAC+∠BPC=180°(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BPC+∠EPC=180°,∴∠BAC=∠CPE=60°,∵PE=PC,∴△PCE是等边三角形,∴CE=PC,∠E=∠ECP=∠EPC=60°;又∵∠BCE=60°+∠BCP,∠ACP=60°+∠BCP,∴∠BCE=∠ACP(等量代换),在△BEC和△APC中,CE PCBCE ACPAC BC=⎧⎪∠=∠⎨⎪=⎩,∴△BEC≌△APC(SAS),∴BE=PA,∴PA=BE=PB+PC;(3)若∠BAC=120°时,(23.理由如下:如图③,在线段PC上截取PQ,使PQ=PB,过点A作AG⊥PC于点G.∵∠BAC=120°,∠BAC+∠BPC=180°,∴∠BPC=60°.∵弦AB=弦AC,∴∠APB=∠APQ=30°.在△ABP和△AQP中,PB PQAPB APQAP AP=⎧⎪∠=∠⎨⎪=⎩,∴△ABP≌△AQP(SAS),∴AB=AQ,PB=PQ(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Q=AC(等量代换).在等腰△AQC中,QG=CG.在Rt△APG中,∠APG=30°,则AP=2AG,PG=3AG,∴PB+PC=PG ﹣QG+PG+CG=PG﹣QG+PG+QG=2PG=23AG,∴3PA=23AG,即3PA=PB+P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要能掌握和灵活运用圆心角、弧、弦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PB切⊙O于点B,PA交⊙O于点C,∠APB是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交⊙O于点F,∠A=60°,并且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3 =0的两根(k为常数).(1)求证:PA•BD=PB•AE;(2)求证:⊙O的直径长为常数k;(3)求tan∠FPA的值.【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tan∠FPA=2﹣3 .【解析】试题分析:(1)由PB切⊙O于点B,根据弦切角定理,可得∠PBD=∠A,又由PF平分∠APB,可证得△PBD∽△PA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PA•BD=PB•AE;(2)易证得BE=BD,又由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即可得AE+BD=k,继而求得AB=k,即:⊙O的直径长为常数k;(3)由∠A=60°,并且线段AE、B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可求得AE与BD的长,继而求得tan∠FPB的值,则可得tan∠FPA的值.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PB切⊙O于点B,∴∠PBD=∠A,∵PF平分∠APB,∴∠APE=∠BPD,∴△PBD∽△PAE,∴PB:PA=BD:AE,∴PA•BD=PB•AE;(2)证明:如图,∵∠BED=∠A+∠EPA,∠BDE=∠PBD+∠BPD.又∵∠PBD=∠A,∠EPA=∠BPD,∴∠BED=∠BDE.∴BE=BD.∵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AE+BD=k,∴AE+BD=AE+BE=AB=k,即⊙O直径为常数k.(3)∵PB切⊙O于B点,AB为直径.∴∠PBA=90°.∵∠A=60°.∴PB=PA•sin60°=PA,又∵PA•BD=PB•AE,∴BD=AE,∵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AE•BD=2,即AE2=2,解得:AE=2,BD=,∴AB=k=AE+BD=2+,BE=BD=,在Rt△PBA中,PB=AB•tan60°=(2+)×=3+2.在Rt△PBE中,tan∠BPF===2﹣,∵∠FPA=∠BPF,∴tan∠FPA=2﹣.【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7.如图1,等边△ABC 的边长为3,分别以顶点B 、A 、C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AC 、CB 、BA ,我们把这三条弧所组成的图形称作莱洛三角形,显然莱洛三角形仍然是轴对称图形,设点l 为对称轴的交点.(1)如图2,将这个图形的顶点A 与线段MN 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它滚动一周后点A 与端点N 重合,则线段MN 的长为 ;(2)如图3,将这个图形的顶点A 与等边△DEF 的顶点D 重合,且AB ⊥DE ,DE =2π,将它沿等边△DEF 的边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它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求这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所扫过的区域的面积;(3)如图4,将这个图形的顶点B 与⊙O 的圆心O 重合,⊙O 的半径为3,将它沿⊙O 的圆周作无滑动的滚动,当它第n 次回到起始位置时,点I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请用含n 的式子表示)【答案】(1)3π;(2)27π;(3)3.【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出AC 的弧长,继而得出莱洛三角形的周长为3π,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莱洛三角形等边△DEF 绕一周扫过的面积如图所示,利用矩形的面积和扇形的面积之和即可;(3)先判断出莱洛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O 重合旋转一周点I 的路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即可得出.试题解析:解:(1)∵等边△ABC 的边长为3,∴∠ABC =∠ACB =∠BAC =60°,AC BC AB ==,∴AC BC l l ==AB l =603180π⨯=π,∴线段MN 的长为AC BC AB l l l ++=3π.故答案为3π;(2)如图1.∵等边△DEF 的边长为2π,等边△ABC 的边长为3,∴S 矩形AGHF =2π×3=6π,由题意知,AB ⊥DE ,AG ⊥AF ,∴∠BAG =120°,∴S 扇形BAG =21203360π⨯=3π,∴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所扫过的区域的面积为3(S 矩形AGHF +S 扇形BAG )=3(6π+3π)=27π;(3)如图2,连接BI 并延长交AC 于D .∵I 是△ABC 的重心也是内心,∴∠DAI =30°,AD =12AC =32,∴OI =AI =3230AD cos DAI cos ∠=︒=3,∴当它第1次回到起始位置时,点I 所经过的路径是以O 为圆心,OI 为半径的圆周,∴当它第n 次回到起始位置时,点I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n •2π•3=23n π.故答案为23n π.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莱洛三角形的周长,矩形,扇形面积公式,解(1)的关键是求出AC 的弧长,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莱洛三角形绕等边△DEF 扫过的图形,解(3)的关键是得出点I 第一次回到起点时,I 的路径,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8.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过点C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DF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连接BC ,若30BCF ∠=︒,2BF =,求CD 的长.【答案】(1)见解析;(2)3【解析】【分析】(1) 连接OD,由垂径定理证OF 为CD 的垂直平分线,得CF=DF ,∠CDF=∠DCF ,由∠CDO=∠OCD ,再证∠CDO +∠CDB=∠OCD+∠DCF=90°,可得OD ⊥DF ,结论成立.(2) 由∠OCF=90°, ∠BCF=30°,得∠OCB=60°,再证ΔOCB 为等边三角形,得∠COB=60°,可得∠CFO=30°,所以FO=2OC=2OB ,FB=OB= OC =2,在直角三角形OCE 中,解直角三角形可得CE,再推出CD=2CE.【详解】(1)证明:连接OD∵CF 是⊙O 的切线∴∠OCF=90°∴∠OCD+∠DCF=90°∵直径AB ⊥弦CD∴CE=ED,即OF为CD的垂直平分线∴CF=DF∴∠CDF=∠DCF∵OC=OD,∴∠CDO=∠OCD∴∠CDO +∠CDB=∠OCD+∠DCF=90°∴OD⊥DF∴DF是⊙O的切线(2)解:连接OD∵∠OCF=90°, ∠BCF=30°∴∠OCB=60°∵OC=OB∴ΔOCB为等边三角形,∴∠COB=60°∴∠CFO=30°∴FO=2OC=2OB∴FB=OB= OC =2在直角三角形OCE中,∠CEO=90°∠COE=60°CE3sin COEOC2∠==∴CF3=∴CD=2 CF23=【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解直角三角形. 解题关键点:熟记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巧解直角三角形.9.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BC交直径AD于点E,过点C作AD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垂足为F.连接OC.(1)若∠G=48°,求∠ACB的度数;(2)若AB=AE,求证:∠BAD=∠COF;(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设△AOB的面积为S1,△ACF的面积为S2.若tan∠CAF=12,求12SS的值.【答案】(1)48°(2)证明见解析(3)3 4【解析】【分析】(1)连接CD,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垂直的定义可得结论;(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E=∠AEB,再证明∠BCG=∠DAC,可得CD PB PD==,则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可得结论;(3)过O作OG⊥AB于G,证明△COF≌△OAG,则OG=CF=x,AG=OF,设OF=a,则OA=OC=2x-a,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得:(2x-a)2=x2+a2,则a=34x,代入面积公式可得结论.【详解】(1)连接CD,∵AD是⊙O的直径,∴∠ACD=90°,∴∠ACB+∠BCD=90°,∵AD⊥CG,∴∠AFG=∠G+∠BAD=90°,∵∠BAD=∠BCD,∴∠ACB=∠G=48°;(2)∵AB=AE,∴∠ABE=∠AEB,∵∠ABC=∠G+∠BCG,∠AEB=∠ACB+∠DAC,由(1)得:∠G=∠ACB,∴∠BCG=∠DAC,∴CD PB=,∵AD是⊙O的直径,AD⊥PC,∴CD PD=,∴CD PB PD==,∴∠BAD=2∠DAC,∵∠COF=2∠DAC,∴∠BAD=∠COF;(3)过O作OG⊥AB于G,设CF=x,∵tan∠CAF=12=CF AF,∴AF=2x ,∵OC=OA,由(2)得:∠COF=∠OAG,∵∠OFC=∠AGO=90°,∴△COF≌△OAG,∴OG=CF=x,AG=OF,设OF=a,则OA=OC=2x﹣a,Rt△COF中,CO2=CF2+OF2,∴(2x﹣a)2=x2+a2,a=34 x,∴OF=AG=34 x,∵OA=OB,OG⊥AB,∴AB=2AG=32x,∴1213··3 22 1·24·2AB OG x xSS x xCF AF===.【点睛】圆的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垂径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圆周角定理找出∠ACB+∠BCD=90°;(2)根据外角的性质和圆的性质得:CD PB PD==;(3)利用三角函数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10.已知AB ,CD 都是O 的直径,连接DB ,过点C 的切线交DB 的延长线于点E . ()1如图1,求证:AOD 2E 180∠∠+=;()2如图2,过点A 作AF EC ⊥交E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AB ⊥,垂足为点G ,求证:DG C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DG 3CE 4=时,在O 外取一点H ,连接CH 、DH 分别交O 于点M 、N ,且HDE HCE ∠∠=,点P 在HD 的延长线上,连接PO 并延长交CM 于点Q ,若PD 11=,DN 14=,MQ OB =,求线段HM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837+【解析】【分析】(1)由∠D +∠E =90°,可得2∠D +2∠E =180°,只要证明∠AOD =2∠D 即可;(2)如图2中,作OR ⊥AF 于R .只要证明△AOR ≌△ODG 即可;(3)如图3中,连接BC 、OM 、ON 、CN ,作BT ⊥CL 于T ,作NK ⊥CH 于K ,设CH 交DE 于W .解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KM ,KH 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O 与CE 相切于点C ,OC CE ∴⊥,OCE 90∠∴=,D E 90∠∠∴+=,2D 2E 180∠∠∴+=,AOD COB ∠∠=,BOC 2D ∠∠=,AOD 2D ∠∠=,AOD 2E 180∠∠∴+=.()2证明:如图2中,作OR AF ⊥于R .OCF F ORF 90∠∠∠===,∴四边形OCFR 是矩形,AF//CD ∴,CF OR =,A AOD ∠∠∴=,在AOR 和ODG 中,A AOD ∠∠=,ARO OGD 90∠∠==,OA DO =,AOR ∴≌ODG ,OR DG ∴=,DG CF ∴=,()3解:如图3中,连接BC 、OM 、ON 、CN ,作BT CL ⊥于T ,作NK CH ⊥于K ,设CH 交DE 于W .设DG 3m =,则CF 3m =,CE 4m =,OCF F BTE 90∠∠∠===,AF//OC//BT ∴,OA OB =,CT CF 3m ∴==,ET m ∴=, CD 为直径,CBD CND 90CBE ∠∠∠∴===,E 90EBT CBT ∠∠∠∴=-=,tan E tan CBT ∠∠∴=,BT CT ET BT∴=,BT 3m m BT∴=,BT ∴=负根已经舍弃),tan E ∠∴== E 60∠∴=,CWD HDE H ∠∠∠=+,HDE HCE ∠∠=,H E 60∠∠∴==,MON 2HCN 60∠∠∴==,OM ON =,OMN ∴是等边三角形,MN ON ∴=,QM OB OM ==,MOQ MQO ∠∠∴=,MOQ PON 180MON 120∠∠∠+=-=,MQO P 180H 120∠∠∠+=-=, PON P ∠∠∴=,ON NP 141125∴==+=,CD 2ON 50∴==,MN ON 25==,在Rt CDN 中,CN 48==,在Rt CHN 中,CN 48tan H HN HN∠===HN ∴=在Rt KNH 中,1KH HN 2==NK 24==,在Rt NMK 中,MK 7===,HM HK MK 7∴=+=.【点睛】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圆的综合(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圆的综合(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在⊙O 中,点C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ACB=120°,点I是∠ABC的内心,CI的延长线交⊙O于点D,连结AD,BD.(1)求证:AD=BD.(2)猜想线段AB与DI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O的半径为2,点E,F是AB的三等分点,当点C从点E运动到点F时,求点I 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23【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DI,理由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内心的定义可得CI平分∠ACB,可得出角相等,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证得结论;(2)根据∠ACB=120°,∠ACD=∠BCD,可求出∠BAD的度数,再根据AD=BD,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内心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明∠BID=∠IBD,得出ID=BD,再根据AB=BD,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根据已知及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得∠DAI1=∠AI1D,然后利用弧长的公式可求出点I 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详解:(1)证明:∵点I是∠ABC的内心∴CI平分∠ACB∴∠ACD=∠BCD∴弧AD=弧BD∴AD=BD(2)AB=DI理由:∵∠ACB=120°,∠ACD=∠BCD∴∠BCD=×120°=60°∵弧BD=弧BD∴∠DAB=∠BCD=60°∵AD=BD∴△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ABD=∠C∵I是△ABC的内心∴BI平分∠ABC∴∠CBI=∠ABI∵∠BID=∠C+∠CBI,∠IBD=∠ABI+∠ABD∴∠BID=∠IBD∴ID=BD∵AB=BD∴AB=DI(3)解:如图,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ACB=120°,弧AD=弧BD∴∠AED=∠ACB=×120°=60°∵圆的半径为2,DE是直径∴DE=4,∠EAD=90°∴AD=sin∠AED×DE=×4=2∵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弧AB的度数为120°,∴弧AM、弧BF的度数都为为40°∴∠ADM=20°=∠FAB∴∠DAI1=∠FAB+∠DAB=80°∴∠AI1D=180°-∠ADM-∠DAI1=180°-20°-80°=80°∴∠DAI1=∠AI1D∴AD=I1D=2∴弧I1I2的长为:点睛:此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熟记圆的相关性质与定理,并对圆中的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进行灵活转化是解题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D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使得∠DAC=∠B.(1)求证:DA是⊙O切线;(2)求证:△CED∽△ACD;(3)若OA=1,sinD=13,求A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分析:(1)由圆周角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出AD⊥AB即可证明DA是⊙O切线;(2)由∠DAC=∠DCE,∠D=∠D可知△DEC∽△DCA;(3)由题意可知AO=1,OD=3,DC=2,由勾股定理可知AD=2,故此可得到DC2=DE•AD,故此可求得DE的长,于是可求得AE的长.详解:(1)∵AB为⊙O的直径,∴∠ACB=90°,∴∠CAB+∠B=90°.∵∠DAC=∠B,∴∠CAB+∠DAC=90°,∴AD⊥AB.∵OA是⊙O半径,∴DA为⊙O的切线;(2)∵OB=OC,∴∠OCB=∠B.∵∠DCE=∠OCB,∴∠DCE=∠B.∵∠DAC=∠B,∴∠DAC=∠DCE.∵∠D=∠D,∴△CED∽△ACD;(3)在Rt△AOD中,OA=1,sin D=13,∴OD=OAsinD=3,∴CD=OD﹣OC=2.∵AD=22OD OA-=22.又∵△CED∽△ACD,∴AD CDCD DE=,∴DE=2CDAD=2,∴AE=AD﹣DE=22﹣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得△DEC∽△DCA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为⊙O直径,D是BC的中点,DE⊥AC交AC的延长线于E,⊙O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F.(1)求证:直线DE与⊙O相切;(2)已知DG⊥AB且DE=4,⊙O的半径为5,求tan∠F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BC、OD,由D是弧BC的中点,可知:OD⊥BC;由OB为⊙O的直径,可得:BC⊥AC,根据DE⊥AC,可证OD⊥DE,从而可证DE是⊙O的切线;(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O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tan∠F的值.试题解析:解:(1)证明:连接OD,BC,∵D是弧BC的中点,∴OD垂直平分BC,∵AB 为⊙O的直径,∴AC⊥BC,∴OD∥AE.∵DE⊥AC,∴OD⊥DE,∵OD为⊙O的半径,∴DE 是⊙O的切线;(2)解:∵D是弧BC的中点,∴DC DB=,∴∠EAD=∠BAD,∵DE⊥AC,DG⊥AB且DE=4,∴DE=DG=4,∵DO=5,∴GO=3,∴AG=8,∴tan∠ADG=84=2,∵BF是⊙O的切线,∴∠ABF=90°,∴DG∥BF,∴tan∠F=tan∠ADG=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G,DG的长是解题关键.4.如图,A是以BC为直径的⊙O上一点,AD⊥BC于点D,过点B作⊙O的切线,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G是AD的中点,连结CG并延长与BE相交于点F,延长AF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1)求证:BF=EF:(2)求证:PA是⊙O的切线;(3)若FG=BF,且⊙O的半径长为32,求BD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3)2【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截三角形得相似三角形,得△BFC∽△DGC且△FEC∽△GAC,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再结合已知条件可得BF=EF;(2)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得到∠FAO=∠EBO,结合BE是圆的切线,得到PA⊥OA,从而得到PA是圆O的切线;(3)点F作FH⊥AD于点H,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即可以求出BD 的长度.详解:证明:(1)∵BC是圆O的直径,BE是圆O的切线,∴EB⊥BC.又∵AD⊥BC,∴AD∥BE.∴△BFC∽△DGC,△FEC∽△GAC,∴BFDG=CFCG,EFAG=CFCG,∴BFDG=EFAG,∵G是AD的中点,∴BF=EF;(2)连接AO,AB.∵BC是圆O的直径,∴∠BAC=90°,由(1)得:在Rt△BAE中,F是斜边BE的中点,∴AF=FB=EF,可得∠FBA=∠FAB,又∵OA=OB,∴∠ABO=∠BAO,∵BE是圆O的切线,∴∠EBO=90°,∴∠FBA+∠ABO=90°,∴∠FAB+∠BAO=90°,即∠FAO=90°,∴PA⊥OA,∴PA是圆O的切线;(3)过点F作FH⊥AD于点H,∵BD⊥AD,FH⊥AD,∴FH∥BC,由(2),知∠FBA=∠BAF,∴BF=AF.∵BF=FG,∴AF=FG,∴△AFG是等腰三角形.∵FH⊥AD,∴AH=GH,∴DG =2HG . 即12HG DG =, ∵FH ∥BD ,BF ∥AD ,∠FBD =90°,∴四边形BDHF 是矩形,∴BD =FH ,∵FH ∥BC∴△HFG ∽△DCG ,∴12FH HG CD DG ==, 即12BD CD =, ∴23 2.153≈, ∵O 的半径长为32,∴BC =62,∴BD =13BC =2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准确对图形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应的图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O ,P 是BC 上的一点,且PB <PC ,PA 交BC 于E ,点F 是PC 延长线上的点,CF=PB ,AB=13,PA=4.(1)求证:△ABP ≌△ACF ;(2)求证:AC 2=PA•AE ;(3)求PB 和PC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PB=1,PC=3.【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 ,再利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ACF=∠ABP ,于是可根据“SAS”判断△ABP ≌△ACF ;(2)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PC=∠ABB=60°,加上∠CAE=∠PAC ,于是可判断△ACE ∽△APC ,然后利用相似比即可得到结论;(3)先利用AC 2=PA •AE 计算出AE=134 ,则PE=AP-AE=34,再证△APF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PF=PA=4,则有PC+PB=4,接着证明△ABP ∽△CEP ,得到PB•PC=PE•A=3,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把PB 和PC 看作方程x 2-4x+3=0的两实数解,再解此方程即可得到PB 和PC 的长.试题解析:(1)∵∠ACP+∠ABP=180°,又∠ACP+∠ACF=180°,∴∠ABP=∠ACF在ABP ∆和ACF ∆中,∵AB=AC ,∠ABP=∠ACF , CF PB =∴ABP ∆≌ACF ∆.(2)在AEC ∆和ACP ∆中,∵∠APC=∠ABC ,而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ACB=∠ABC=60º,∴∠ACE =∠APC .又∠CAE =∠PAC ,∴AEC ∆∽ACP ∆ ∴AC AE AP AC=,即2AC PA AE =⋅. 由(1)知ABP ∆≌ACF ∆,∴∠BAP=∠CAF , CF PB =∴∠BAP+∠PAC=∠CAF+∠PAC∴∠PAF=∠BAC=60°,又∠APC =∠ABC =60°.∴APF ∆是等边三角形∴AP=PF∴4PB PC PC CF PF PA +=+===在PAB ∆与CEP ∆中,∵∠BAP=∠ECP ,又∠APB=∠EPC=60°,∴PAB ∆∽CEP ∆ ∴PB PA PE PC=,即PB PC PA PE ⋅=⋅ 由(2)2AC PA AE =⋅, ∴()22AC PB PC PA AE PA PE PA AE PE PA +⋅=⋅+⋅=+= ∴()22AC PB PC PA AE PA PE PA AE PE PA +⋅=⋅+⋅=+=∴22222243PB PC PA AC PA AB ⋅=-=-=-=因此PB 和PC 的长是方程2430x x --=的解.解这个方程,得11x =, 23x =.∵PB<PB ,∴PB=11x =,PC=23x =,∴PB 和PC 的长分别是1和3。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O的半径为6cm,经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交半径OA的延长于点B,作∠ACO的平分线交⊙O于点D,交OA于点F,延长DA交BC于点E.(1)求证:AC∥OD;(2)如果DE⊥BC,求AC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2π.【解析】试题分析:(1)由OC=OD,CD平分∠ACO,易证得∠ACD=∠ODC,即可证得AC∥OD;(2)BC切⊙O于点C,DE⊥BC,易证得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继而可证得△AO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AOC=60°,继而求得弧AC的长度.试题解析:(1)证明:∵OC=OD,∴∠OCD=∠ODC.∵CD平分∠ACO,∴∠OCD=∠ACD,∴∠ACD=∠ODC,∴AC∥OD;(2)∵BC切⊙O于点C,∴BC⊥OC.∵DE⊥BC,∴OC∥DE.∵AC∥OD,∴四边形ADOC 是平行四边形.∵OC=OD,∴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OC=AC=OA,∴△AOC是等边三角形,∴∠AOC=60°,∴弧AC的长度=606180π⨯=2π.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弧长公式.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过圆心O作AB的垂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在OD上DCE B∠=∠.(1)求证:CE是半圆的切线;(2)若CD=10,2tan3B=,求半圆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 (1)连接CO ,由DCE B ∠=∠且OC=OB,得DCE OCB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BCO+∠BCE=90°,即可得出结论;(2)设AC=2x ,由根据题目条件用x 分别表示出OA 、AD 、AB ,通过证明△AOD ∽△ACB ,列出等式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CO .∵AB 是半圆的直径,∴∠ACB =90°.∴∠DCB =180°-∠ACB =90°.∴∠DCE+∠BCE=90°.∵OC =OB ,∴∠OCB =∠B.∵=DCE B ∠∠,∴∠OCB =∠DCE .∴∠OCE =∠DCB =90°.∴OC ⊥CE .∵OC 是半径,∴CE 是半圆的切线.(2)解:设AC =2x ,∵在Rt △ACB 中,2tan 3AC B BC ==, ∴BC =3x .∴()()222313AB x x x =+=.∵OD ⊥AB ,∴∠AOD =∠A CB=90°.∵∠A =∠A ,∴△AOD ∽△ACB .∴AC AO AB AD=. ∵11322OA AB x ==,AD =2x +10, ∴113221013x x x =+. 解得 x =8.∴1384132OA=⨯=.则半圆的半径为4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PD=BC,⊙A经过点B,与AD边交于点E,连接CE .(1)求证:直线PD是⊙A的切线;(2)若PC=25,sin∠P=23,求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结果保留无理数).【答案】(1)见解析;(2)20-4π.【解析】分析:(1)过点A作AH⊥PD,垂足为H,只要证明AH为半径即可.(2)分别算出Rt△CED的面积,扇形ABE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PD,垂足为H,∵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PCD=∠BCD=90°,∴∠ADH=∠P,∠AHD=∠PCD=90°,又PD=BC,∴AD=PD,∴△ADH≌△DPC,∴AH=CD,∵CD=AB,且AB是⊙A的半径,∴AH=AB,即AH是⊙A的半径,∴PD是⊙A的切线.(2)如图,在Rt△PDC中,∵sin∠P=23CDPD=,5,令CD=2x,PD=3x,由由勾股定理得:(3x)2-(2x)252,解得:x=2,∴CD=4,PD=6,∴AB=AE=CD=4,AD=BC=PD=6,DE=2,∵矩形ABCD 的面积为6×4=24,Rt △CED 的面积为12×4×2=4, 扇形ABE 的面积为12π×42=4π, ∴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为24-4-4π=20-4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圆的切线证明,三角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矩形的面积.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线段MN 和点P ,给出如下定义: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我们就称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M (1,2),N (4,2).(1) 在点P 1(1,3),P 2(4,0),P 3(3,2)中,线段MN 的“关联点”有 ;(2) 如果点P 在直线1y x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3) 如果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O 半径r 的取值范围.【答案】(1)P 1和P 3;(2)3311x -≤≤;(3333 3.r +≤ 【解析】【分析】 (1)先根据题意求出点P 的横坐标的范围,再求出P 点的纵坐标范围即可得出结果; (2)由直线y=x+1经过点M (1,2),得出x≥1,设直线y=x+1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则在△AMN 中,MN=3,∠AMN=45°,∠ANM=30°,设AB=MB=a ,tan ∠ANM=AB BN ,即tan30°=3a a-,求出a 即可得出结果; (3)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分别求出两个距离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1所示:∵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M (1,2),N (4,2),∴点P 的横坐标1≤x≤4,∵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当∠MPN=60°时,PM=60MN tan ︒=3=3, 同理P′N=3,∴点P 的纵坐标为2-3或2+3,即纵坐标2-3≤y≤2+3,∴线段MN 的“关联点”有P 1和P 3;故答案为:P 1和P 3;(2)线段MN 的“关联点”P 的位置如图所示,∵ 直线1y x =+经过点M (1,2),∴ x ≥1.设直线1y x =+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由题意易知,在△AMN 中,MN = 3,∠AMN = 45°,∠ANM = 30°.设AB = MB = a ,∴ tan AB ANM BN ∠=,即tan303a a ︒=-, 解得333a -=∴ 点A 的横坐标为33333111.22x a --=+=+= ∴331.x -≤ 综上 3311.2x -≤≤(3)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3所示:连接P 4O 交x 轴于点D ,P 4、M 、D 、O 共线,则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由(1)知:MP 4=NP 53即OD+DM+MP 433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作OE ⊥MP 5于E ,连接OP 5, 则OE 为r 的最小值,MP 5225MN NP +223(3)+3OM=OD+DM=1+2=3, △OMP 5的面积=12OE•MP 5=12OM•MN ,即12312×3×3, 解得:33 ∴3323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最值等知识,熟练掌握“关联点”的含义,作出关于MN 的“关联点”图是关键.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M 经过原点O(0,0),点6,0)与点B(02),点D 在劣弧OA 上,连结BD 交x 轴于点C ,且∠COD =∠CBO.(1)求⊙M 的半径;(2)求证:BD 平分∠ABO ;(3)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 ,使得直线AE 恰为⊙M 的切线,求此时点E 的坐标.【答案】(1)M 的半径r =2;(2)证明见解析;(3)点E 的坐标为(263,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点A 和点B 的坐标得出OA 和OB 的长度,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度,然后得出半径;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出∠ABD=∠COD ,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得出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E ≌△HBE ,从而得出BH=BA=22,从而求出OH 的长度,即点E 的纵坐标,根据Rt △AOB 的三角函数得出∠ABO 的度数,从而得出∠CBO 的度数,然后根据Rt △HBE 得出HE 的长度,即点E 的横坐标.试题解析:(1)∵点A 为(6,0),点B 为(0,-2) ∴OA=6OB=2 ∴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可得:AB=22∴M 的半径r=12AB=2. (2)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BD=∠COD ∵∠COD=∠CBO ∴∠ABD=∠CBO ∴BD 平分∠ABO(3)如图,由(2)中的角平分线可得△ABE ≌△HBE ∴BH=BA=22∴OH=22-2=2在Rt △AOB 中,3OA OB=∴∠ABO=60° ∴∠CBO=30° 在Rt △HBE 中,HE=2633=∴点E 的坐标为(263,2)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6.在O 中,AB 为直径,C 为O 上一点.(Ⅰ)如图①,过点C 作O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28CAB ∠=︒,求P ∠的大小;(Ⅱ)如图②,D 为弧AC 的中点,连接OD 交AC 于点E ,连接DC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12CAB ∠=︒,求P ∠的大小.【答案】(1)∠P =34°;(2)∠P =27°【解析】【分析】(1)首先连接OC ,由OA=OC ,即可求得∠A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POC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因为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所以OD ⊥AC ,继而求得答案.【详解】(1)连接OC ,∵OA =OC ,∴∠A =∠OCA =28°,∴∠POC =56°,∵CP 是⊙O 的切线,∴∠OCP =90°,∴∠P =34°;(2)∵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OD ⊥AC ,∵∠CAB =12°,∴∠AOE =78°,∴∠DCA =39°,∵∠P =∠DCA ﹣∠CAB ,∴∠P =27°.【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O ,P 是弧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A 、B 重合),连AP ,BP ,过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1)求证:△PCM 为等边三角形;(2)若PA =1,PB =2,求梯形PBCM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534【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题目中的未知角,进而判定△PCM 为等边三角形;(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进而利用△PCM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 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作PH ⊥CM 于H ,∵△ABC 是等边三角形,∴∠APC=∠ABC=60°,∠BAC=∠BPC=60°,∵CM ∥BP ,∴∠BPC=∠PCM=60°,∴△PCM 为等边三角形;(2)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PCM 为等边三角形,∴∠PCA+∠ACM=∠BCP+∠PCA ,∴∠BCP=∠ACM ,在△BCP 和△ACM 中, BC AC BCP ACM CP CM =⎧⎪∠=∠⎨⎪=⎩,∴△BCP ≌△ACM (SAS ),∴PB=AM ,∴CM=CP=PM=PA+AM=PA+PB=1+2=3,在Rt△PMH中,∠MPH=30°,∴PH=332,∴S梯形PBCM=12(PB+CM)×PH=12×(2+3)×33=1534.【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8.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点,连接AC,BC,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射线OE上一点.(1)如图1,连接FA,FC,若∠AFC=2∠BAC,求证:FA⊥AB;(2)如图2,过点C作CD⊥AB于点D,点G是线段CD上一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FA,FG,FG与AC相交于点P,且AF=FG.①试猜想∠AFG和∠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连接OG,若OE=BD,∠GOE=90°,⊙O的半径为2,求EP的长.【答案】(1)见解析;(2)①结论:∠GFA=2∠ABC.理由见解析;②PE 3.【解析】【分析】(1)证明∠OFA=∠BAC,由∠EAO+∠EOA=90°,推出∠OFA+∠AOE=90°,推出∠FAO=90°即可解决问题.(2)①结论:∠GFA=2∠ABC.连接FC.由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因为AG AG,推出∠GFA=2∠ACG,再证明∠ACG=∠ABC.②图2﹣1中,连接AG,作FH⊥AG于H.想办法证明∠GFA=120°,求出EF,OF,O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连接OC.∵OA=OC,EC=EA,∴OF⊥AC,∴FC=FA,∴∠OFA=∠OFC,∵∠CFA=2∠BAC,∴∠OFA=∠BAC,∵∠OEA=90°,∴∠EAO+∠EOA=90°,∴∠OFA+∠AOE=90°,∴∠FAO=90°,∴AF⊥AB.(2)①解:结论:∠GFA=2∠ABC.理由:连接FC.∵OF垂直平分线段AC,∴FG=FA,∵FG=FA,∴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AG AG,∴∠GFA=2∠ACG,∵AB是⊙O的直径,∴∠ACB=90°,∵CD⊥AB,∴∠ABC+∠BCA=90°,∵∠BCD+∠ACD=90°,∴∠ABC=∠ACG,∴∠GFA =2∠ABC .②如图2﹣1中,连接AG ,作FH ⊥AG 于H .∵BD =OE ,∠CDB =∠AEO =90°,∠B =∠AOE ,∴△CDB ≌△AEO (AAS ),∴CD =AE ,∵EC =EA ,∴AC =2CD .∴∠BAC =30°,∠ABC =60°,∴∠GFA =120°,∵OA =OB =2,∴OE =1,AE =,BA =4,BD =OD =1, ∵∠GOE =∠AEO =90°,∴OG ∥AC , 323DG OG ∴==, 222213AG DG AD ∴=+=, ∵FG =FA ,FH ⊥AG ,∴AH =HG 21∠AFH =60°, ∴AF =27sin 60AH ︒=, 在Rt △AEF 中,EF 2213AF AE -=, ∴OF =OE +EF =43 , ∵PE ∥OG , ∴PE EF OG 0F=, ∴134233=,∴PE =36 . 【点睛】圆综合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9.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C 平分∠DAB . (1)求证:AD ⊥CD ;(2)若AD =2,AC=6,求⊙O 的半径R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C ,由题意得OC ⊥CD .又因为AC 平分∠DAB ,则∠1=∠2=12∠DAB .即可得出AD ∥OC ,则AD ⊥CD ; (2)连接BC ,则∠ACB =90°,可证明△ADC ∽△ACB .则2AD AC AC R ,从而求得R .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C ,∵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B 是⊙O 的直径,∴OC ⊥CD .又∵AC 平分∠DAB ,∴∠1=∠2=12∠DAB . 又∠COB =2∠1=∠DAB ,∴AD ∥OC ,∴AD ⊥CD .(2)连接BC ,则∠ACB =90°,在△ADC 和△ACB 中∵∠1=∠2,∠3=∠ACB =90°,∴△ADC ∽△ACB . ∴2AD AC AC R= ∴R =2322AC AD =10.如图,AN 是⊙M 的直径,NB ∥x 轴,AB 交⊙M 于点C . (1)若点A (0,6),N (0,2),∠ABN=30°,求点B 的坐标; (2)若D 为线段NB 的中点,求证:直线CD 是⊙M 的切线.【答案】(1) B (,2).(2)证明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在Rt △ABN 中,求出AN 、AB 即可解决问题; (2)连接MC ,NC .只要证明∠MCD=90°即可试题解析:(1)∵A 的坐标为(0,6),N (0,2), ∴AN=4,∵∠ABN=30°,∠ANB=90°,∴AB=2AN=8,∴由勾股定理可知:NB=,∴B (,2). (2)连接MC ,NC∵AN 是⊙M 的直径,∴∠ACN=90°,∴∠NCB=90°,在Rt △NCB 中,D 为NB 的中点,∴CD=NB=ND ,∴∠CND=∠NCD ,∵MC=MN ,∴∠MCN=∠MNC,∵∠MNC+∠CND=90°,∴∠MCN+∠NCD=90°,即MC⊥CD.∴直线CD是⊙M的切线.考点:切线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立体图形中,主视图是圆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可得答案.【详解】A、圆锥的主视图是三角形,故A不符合题意;B、圆柱的主视图是矩形,故B不符合题意;C、圆台的主视图是梯形,故C不符合题意;D、球的主视图是圆,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题关键.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9日在北京延庆举行,会期共162天,预计参观人数不少于16 000 000人次,将16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 16×104B. 1.6×107C. 16×108D. 1.6×108【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将16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 1.6×107,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b >B. a b <C. 0ab >D. a b ->【答案】D 【解析】【分析】由数轴得出a <-1<0<b <1,根据a 、b 的范围,即可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详解】由数轴得出a <-1<0<b <1,则有A 、a <b ,故A 选项错误;B 、|a|>|b|,故B 选项错误;C 、ab <0,故C 选项错误;D 、-a >b ,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4.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80°,则∠2的度数是( )A. 50°B. 60°C. 70°D. 80°【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如图,∵a ∥b ,∴∠1=∠3=80°,由翻折不变性可知:∠2=∠4=12(180°﹣80°)=5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5.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20°,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七边形【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180°(n -2)=120°n ⨯, 解得n =6.故选C.6.如果a 2+3a ﹣2=0,那么代数式(23139a a ++-)23a a-⋅ 的值为( ) A. 1 B.12 C.13D.14【答案】B 【解析】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原式=2231(3)(3)3a a a a a a a-⋅=+-+,由a 2+3a ﹣2=0,得到a 2+3a =2,则原式=12,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7.弹簧原长(不挂重物)15cm,弹簧总长L(cm)与重物质量x(kg)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重物质量为5kg(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总长L(cm)是()A. 22.5B. 25C. 27.5D. 3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关系式,当x=5时,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值即可.【详解】设弹簧总长L(cm)与重物质量x(kg)的关系式为L=kx+b,将(0.5,16)、(1.0,17)代入,得:0.51617k bk b+=⎧⎨+=⎩,解得:k2b15=⎧⎨=⎩,∴L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L=2x+15;当x=5时,L=2×5+15=25(cm)故重物为5kg时弹簧总长L是25cm,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弹簧长度的关系式,难点是得到x千克重物在原来基础上增加的长度.8.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中仅次于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后的第四大消费支出,如图为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和2018年我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的折线图.说明:在统计学中,同比是指本期统计数据与上一年同期统计数据相比较,例如2018年第二季度与2017年第二季度相比较;环比是指本期统计数据与上期统计数据相比较,例如2018年第二季度与2018年第一季度相比较.根据上述信息,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2017年第二季度环比有所提高B. 2017年第三季度环比有所提高C. 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有所提高D. 2018年第四季度同比有所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环比和同比的比较方法,验证每一个选项即可.【详解】2017年第二季度支出948元,第一季度支出859元,所以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提高,故A正确;2017年第三季度支出1113元,第二季度支出948元,所以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提高,故B正确;2018年第一季度支出839元,2017年第一季度支出859元,所以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有所降低,故C错误;2018年第四季度支出1012元,2017年第一季度支出997元,所以2018年第四季度同比有所降低,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同比和环比的意义;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按要求对比数据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x2≥。

2019年最新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最新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2016年10月1日,约110 000名群众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将11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1×104B.1.1×105 C.1.1×104 D.0.11×1062.下列四个图形依次是北京、云南、西藏、安徽四个省市的图案字体,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3.五边形的内角和为()A.360°B.540°C.720°D.900°4.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方程应变形为()A.(x+2)2=3 B.(x+2)2=5 C.(x﹣2)2=3 D.(x﹣2)2=55.下列选项中,左边的平面图形能够折成右边封闭的立体图形的是()A.B.C.D.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A,点C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若∠1=60°,则∠2的度数为()A.75°B.105°C.135°D.155°7.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若∠ACO=50°,则∠B的度数为()A.60°B.50°C.40°D.30°8.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倒数,则关于原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在点A的左侧B.一定与线段AB的中点重合C.可能在点B的右侧D.一定与点A或点B重合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晶,它与白昼时长密切相关.当春分、秋分时,昼夜时长大致相等;当夏至时,白昼时长最长.如图是一年中部分节气所对应的白昼时长示意图.在下列选项中白昼时长超过13小时的节气是()A.惊蛰 B.小满 C.秋分 D.大寒10.如图为2009年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经营技术收入的统计图.下面四个推断:①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持续增长;②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的中位数是4032亿;③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④2009年到2011年的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比2013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大.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分解因式:a2b+4ab+4b= .12.如图,AB,CD相交于O点,△AOC∽△BOD,OC:OD=1:2,AC=5,则BD的长为.13.图中的四边形均为矩形.根据图形,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14.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统计了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图.该事件最有可能是(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序号).①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②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③暗箱中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中任取一球是红球.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1),B(2,2),双曲线y=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16.下面是“作三角形一边中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ABC(如图),求作:BC边上的中线AD.作法:如图2,(1)分别以点B,C为圆心,AC,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P点;(2)作直线AP,AP与BC交于D点.所以线段AD就是所求作的中线.请回答:该作图的依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17.(5分)计算:()﹣1+2cos45°+|﹣1|﹣(3.14﹣π)0.18.(5分)解不等式3(x﹣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9.(5分)如图,在△ABC中,D,E是BC边上两点,AD=AE,∠BAD=∠CAE.求证:AB=AC.20.(5分)关于x的方程x2﹣a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代数式•的值.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k1x+b过A(0,﹣3),B(5,2),直线l2:y=k2x+2.(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当x≥4时,不等式k1x+b>k2x+2恒成立,请写出一个满足题意的k2的值.22.(5分)某校八年级共有8个班,241名同学,历史老师为了了解新中考模式下该校八年级学生选修历史学科的意向,请小红,小亮,小军三位同学分别进行抽样调查.三位同学调查结果反馈如下:小红、小亮和小军三人中,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调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校八年级同学选修历史的意向,请说出理由,并由此估计全年级有意向选修历史的同学的人数.23.(5分)如图,在▱ABCD中,AE⊥BC于点E点,延长BC至F点使CF=BE,连接AF,DE,DF.(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2)若AB=6,DE=8,BF=10,求AE的长.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厉害了,我的国!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日益提高,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时期,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2%的年均贡献率相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8%和4.4%.分年度来看,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首位,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33.2%.如果按照2015年价格计算,则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更高一点,根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美国、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为6.7%、1.6%、0.6%.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将2013年至2015年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示出来;(2)根据题中相关信息,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大约是全球经济增速的倍(保留1位小数);(3)根据题中相关信息,预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你的预估理由是.25.(5分)如图,在△ABC中,点O在边AC上,⊙O与△ABC的边BC,AB分别相切于C,D两点,与边AC交于E点,弦CF与AB平行,与DO的延长线交于M点.(1)求证:点M是CF的中点;(2)若E是的中点,BC=a,写出求AE长的思路.26.(5分)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y=的图象与性质.下面是小文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如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①观察图中各点的位置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均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则该点的坐标为;②小文分析函数y=的表达式发现:当x<1时,该函数的最大值为0,则该函数图象在直线x=1左侧的最高点的坐标为;(3)小文补充了该函数图象上两个点(,﹣),(,),①在上图中描出这两个点,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27.(7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2x+2交y轴于A点,交直线x=4于B点.(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AB∥x轴,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包含A,B两点),若对于图象G上任意一点P (x p,y p),y p≤2,求m的取值范围.28.(7分)在▱ABCD中,点B关于AD的对称点为B′,连接AB′,CB′,CB′交AD于F点.(1)如图1,∠ABC=90°,求证:F为CB′的中点;(2)小宇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如图2,在点B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点F始终为CB′的中点.小宇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过点B′作B′G∥CD交AD于G点,只需证三角形全等;想法2:连接BB′交AD于H点,只需证H为BB′的中点;想法3:连接BB′,BF,只需证∠B′BC=90°.…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证明F为CB′的中点.(一种方法即可)(3)如图3,当∠ABC=135°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求的值.29.(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Q为某个菱形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与x轴,y轴平行,则称该菱形为点P,Q的“相关菱形”.图1为点P,Q的“相关菱形”的一个示意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b,0),(1)若b=3,则R(﹣1,0),S(5,4),T(6,4)中能够成为点A,B的“相关菱形”顶点的是;(2)若点A,B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求b的值;(3)⊙B的半径为,点C的坐标为(2,4).若⊙B上存在点M,在线段AC上存在点N,使点M,N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2016年10月1日,约110 000名群众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将11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1×104B.1.1×105 C.1.1×104 D.0.11×106【考点】1I: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10000=1.1×105.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确定a与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四个图形依次是北京、云南、西藏、安徽四个省市的图案字体,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五边形的内角和为()A.360°B.540°C.720°D.900°【考点】L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由此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2)×180°=54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需要熟记的内容.4.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方程应变形为()A.(x+2)2=3 B.(x+2)2=5 C.(x﹣2)2=3 D.(x﹣2)2=5【考点】A6: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分析】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后,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写成完全平方式即可得.【解答】解:∵x2﹣4x=1,∴x2﹣4x+4=1+4,即(x﹣2)2=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选项中,左边的平面图形能够折成右边封闭的立体图形的是()A.B.C.D.【考点】I7: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根据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四棱锥的展开图有四个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可得B选项正确;C.正方体的展开图中,不存在“田”字形,故C选项错误;D.圆锥的展开图中,有一个圆,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A,点C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若∠1=60°,则∠2的度数为()A.75°B.105°C.135°D.155°【考点】KW:等腰直角三角形;JA: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B=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Rt△ABC中,∠BAC=90°,AB=AC,∴∠B=∠ACB=45°,∴∠3=180°﹣60°﹣45°=75°,∵a∥b,∴∠2=180°﹣∠3=10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若∠ACO=50°,则∠B的度数为()A.60°B.50°C.40°D.30°【考点】M5:圆周角定理.【分析】先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CB的度数,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为⊙O的直径,∴∠ACB=90°.∵∠ACO=50°,∴∠BCO=90°﹣50°=40°.∵OC=OB,∴∠B=∠BCO=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倒数,则关于原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在点A的左侧B.一定与线段AB的中点重合C.可能在点B的右侧D.一定与点A或点B重合【考点】13:数轴;17:倒数.【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A,B两点所表示的数符号相同,依此求解即可.【解答】解:∵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倒数,∴A,B两点所表示的数符号相同,∴原点可能在点B的左侧或右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倒数的定义,由题意得到A,B两点所表示的数符号相同是解题的关键.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晶,它与白昼时长密切相关.当春分、秋分时,昼夜时长大致相等;当夏至时,白昼时长最长.如图是一年中部分节气所对应的白昼时长示意图.在下列选项中白昼时长超过13小时的节气是()A.惊蛰 B.小满 C.秋分 D.大寒【考点】E6: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每个节气白昼时长,然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惊蛰白昼时长为11.5小时,不符合题意;B、小满白昼时长为14.5小时,符合题意;C、秋分白昼时长为12.2小时,不符合题意;D、大寒白昼时长为9.8小时,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函数的图象并从中整理出进一步解题的有关信息,难度不大.10.如图为2009年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经营技术收入的统计图.下面四个推断:①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持续增长;②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的中位数是4032亿;③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④2009年到2011年的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比2013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大.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W4:中位数;W1:算术平均数.【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的定义结合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①由图象可得,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持续增长,正确;②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的中位数是3403亿,故此选项错误;③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正确;④2009年到2011年的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为:376,2013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为:1296,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以及算术平均数,正确利用图形分析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分解因式:a2b+4ab+4b= b(a+2)2.【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原式提取b,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b(a2+4a+4)=b(a+2)2,故答案为:b(a+2)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AB,CD相交于O点,△AOC∽△BOD,OC:OD=1:2,AC=5,则BD的长为10 .【考点】S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不等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OC∽△BOD,∴=,即=,解得,BD=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图中的四边形均为矩形.根据图形,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m+n)(m+b)=m2+am+bm+ab(答案不唯一).【考点】4B:多项式乘多项式.【分析】根据图形,从两个角度计算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m+n)(m+b)=m2+am+bm+ab(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m+n)(m+b)=m2+am+bm+ab(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4.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统计了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图.该事件最有可能是③(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序号).①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②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③暗箱中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中任取一球是红球.【考点】X8:利用频率估计概率;V9:频数(率)分布折线图;X1:随机事件.【分析】根据统计图可知,试验结果在0.33附近波动,即其概率P≈,计算三个选项的概率,约为者即为正确答案.【解答】解:由折线统计图知,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在0.33,即左右,①中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的概率为,不符合题意;②中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不符合题意;③中从中任取一球是红球的概率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③.【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同时此题在解答中要用到概率公式.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1),B(2,2),双曲线y=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1≤k≤4 .【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求得A和B分别在双曲线上时对应的k的值,则k的范围即可求解.【解答】解:当(1,1)在y=上时,k=1,当(2,2)在y=的图象上时,k=4.则双曲线y=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1≤k≤4.故答案是:1≤k≤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确定出双曲线的两个特殊位置时k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下面是“作三角形一边中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ABC(如图),求作:BC边上的中线AD.作法:如图2,(1)分别以点B,C为圆心,AC,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P点;(2)作直线AP,AP与BC交于D点.所以线段AD就是所求作的中线.请回答:该作图的依据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考点】N3:作图—复杂作图;L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作法先判断四边形ABPC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D=CD,从而确定AD为中线.【解答】解:由作法得BP=AC,CP=AB,则四边形ABP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CD,即点D为BC的中点,所以AD为中线.故答案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17.计算:()﹣1+2cos45°+|﹣1|﹣(3.14﹣π)0.【考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6F:负整数指数幂;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首先计算乘方和乘法,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1+2cos45°+|﹣1|﹣(3.14﹣π)0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2cos45°+|﹣1|﹣(3.14﹣π)0=2+2×+﹣1﹣1=2++﹣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18.解不等式3(x﹣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C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C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解答】解:6(x﹣1)≤x+4,6x﹣6≤x+4,6x﹣x≤4+6,5x≤10,x≤2,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能力,严格遵循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关键,尤其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19.如图,在△ABC中,D,E是BC边上两点,AD=AE,∠BAD=∠CAE.求证:AB=AC.【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D=AE,∴∠1=∠2,∴180°,﹣∠1=180°﹣∠2.即∠3=∠4,在△ABD与△ACE中,,∴△ABD≌△ACE(ASA),∴AB=A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关于x的方程x2﹣a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代数式•的值.【考点】AA:根的判别式.【分析】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a)2﹣4a=0,即a2﹣4a=0,再将所求代数式化简为,然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a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2﹣4a=0,即a2﹣4a=0,∴•=•==.【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k1x+b过A(0,﹣3),B(5,2),直线l2:y=k2x+2.(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当x≥4时,不等式k1x+b>k2x+2恒成立,请写出一个满足题意的k2的值.【考点】FD: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1)把A(0,﹣3),B(5,2)代入y=k1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1的表达式;(2)根据题意,把x=4代入k1x+b>k2x+2,求出k2的范围,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1)∵直线l1:y=k1x+b过A(0,﹣3),B(5,2),∴,解得,∴直线l1的表达式为y=x﹣3;(2)∵当x≥4时,不等式x﹣3>k2x+2恒成立,∴4﹣3>4k2+2,∴k2<﹣,∴取k2=﹣1满足题意.【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1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22.某校八年级共有8个班,241名同学,历史老师为了了解新中考模式下该校八年级学生选修历史学科的意向,请小红,小亮,小军三位同学分别进行抽样调查.三位同学调查结果反馈如下:小红、小亮和小军三人中,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调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校八年级同学选修历史的意向,请说出理由,并由此估计全年级有意向选修历史的同学的人数.【考点】V5:用样本估计总体.【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可知小军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校八年级同学选修历史的意向,再用样本中选择历史的人数所占比例乘以总人数可得答案.【解答】答:小军的数据较好地反映了该校八年级同学选修历史的意向.理由如下:小红仅调查了一个班的同学,样本不具有随机性;小亮只调查了8位历史课代表,样本容量过少,不具有代表性;小军的调查样本容量适中,且能够代表全年级的同学的选择意向.根据小军的调查结果,有意向选择历史的比例约为=;故据此估计全年级选修历史的人数为241×=60.25≈60(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在▱ABCD中,AE⊥BC于点E点,延长BC至F点使CF=BE,连接AF,DE,DF.(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2)若AB=6,DE=8,BF=10,求AE的长.【考点】LD:矩形的判定与性质;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EF=90°即可.(2)证明△ABF是直角三角形,由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AE的长.【解答】(1)证明:∵CF=BE,∴CF+EC=BE+EC.即EF=BC.∵在▱ABCD中,AD∥BC且AD=BC,∴AD∥EF且AD=E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E⊥BC,∴∠AEF=90°.∴四边形AEFD是矩形;(2)解:∵四边形AEFD是矩形,DE=8,∴AF=DE=8.∵AB=6,BF=10,∴AB2+AF2=62+82=100=BF2.∴∠BAF=90°.∵AE⊥BF,∴△ABF的面积=AB•AF=BF•AE.∴AE===.【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阅读下列材料:厉害了,我的国!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日益提高,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时期,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2%的年均贡献率相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8%和4.4%.分年度来看,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首位,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33.2%.如果按照2015年价格计算,则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更高一点,根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美国、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为6.7%、1.6%、0.6%.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将2013年至2015年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示出来;(2)根据题中相关信息,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大约是全球经济增速的 2.8 倍(保留1位小数);(3)根据题中相关信息,预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1.0% ,你的预估理由是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为31.0%左右.【考点】VE:统计图的选择;V5:用样本估计总体.【分析】(1)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绘制统计图或统计表即可;(2)根据2016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而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可得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大约是全球经济增速的2.8倍;(3)根据2011年到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平均值为30.95%,可预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1.0%.答案不唯一,预估理由与预估结果相符即可.【解答】解:(1)2013年至2015年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图(表)所示:(2)∵2016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而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增速为2.4%左右,∴6.7%÷2.4%=2.8,即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大约是全球经济增速的2.8倍,故答案为:2.8;(3)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平均值为:(28.6%+31.7%+32.5%+29.7%+30.0%+33.2%)÷6=30.95%,所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1.0%.故答案为:31.0%,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为31.0%左右.(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解题时注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显示数据变化趋势.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可以使数据变得清晰直观.25.如图,在△ABC中,点O在边AC上,⊙O与△ABC的边BC,AB分别相切于C,D两。

备战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1)如图1,在矩形ABCD 中,点O 在边AB 上,∠AOC =∠BOD ,求证:AO =OB ; (2)如图2,AB 是⊙O 的直径,PA 与⊙O 相切于点A ,OP 与⊙O 相交于点C ,连接CB ,∠OPA =40°,求∠ABC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25°.【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等量代换可求得∠AOD=∠BOC ,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每个角都是直角,可知∠A=∠B=90°,AD=BC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证得△AOD ≌△BOC ,从而得证结论.(2)利用切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得到圆心角∠POA 的度数,然后利用圆周角定理来求∠ABC 的度数.试题解析:(1)∵∠AOC=∠BOD∴∠AOC -∠COD=∠BOD-∠COD即∠AOD=∠BOC∵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90°,AD=BC∴AOD BOC ∆≅∆∴AO=OB(2)解:∵AB 是O 的直径,PA 与O 相切于点A , ∴PA ⊥AB ,∴∠A=90°.又∵∠OPA=40°,∴∠AOP=50°,∵OB=OC ,∴∠B=∠OCB.又∵∠AOP=∠B+∠OCB , ∴1252B OCB AOP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1)如图(1),求证:AD ∥BC ;(2)如图(2),点F 是AC 的中点,弦DG ∥AB,交BC 于点E,交AC 于点M,求证:AE=2DF ;(3)在(2)的条件下,若DG 平分∠3∠3,求⊙O 的半径。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9【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AC.由弦相等得到弧相等,进一步得到圆周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D到N,使DN=AD,连接NC.得到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有AD=BE,DN=BE.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NDC=∠B.即可证明ΔABE≌ΔCND,得到AE=CN,再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BG,过点A作AH⊥BC,由(2)知∠AEB=∠AN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DE.再证明ΔCDE是等边三角形,ΔBGE是等边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ABE,得到AB,HB,AH,HE的长,由EC=DE=AB,得到HC的长.在Rt△AH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作直径AP,连接CP,通过解△APC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连接AC.∵AB=CD,∴弧AB=弧CD,∴∠DAC=∠ACB,∴AD∥BC.(2)延长AD到N,使DN=AD,连接NC.∵AD∥BC,DG∥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D=BE,∴DN=BE.∵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NDC=∠B.∵AB=CD,∴ΔABE≌ΔCND,∴AE=CN.∵DN=AD,AF=FC,∴DF=1CN,∴AE=2DF.2(3)连接BG,过点A作AH⊥BC,由(2)知∠AEB=∠AN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DE.∵DF∥CN,∴∠ADF=∠ANC,∴∠AEB=∠ADF,∴tan∠AEB= tan∠ADF=3DG平分∠ADC,∴∠ADG=∠CDG.∵AD∥BC,∴∠ADG=∠CED,∠NDC=∠DCE.∵∠ABC=∠NDC,∴∠ABC=∠DCE.∵AB∥DG,∴∠ABC=∠DEC,∴∠DEC=∠ECD=∠EDC,∴ΔCDE是等边三角形,∴AB=DE=CE.∵∠GBC=∠GDC=60°,∠G=∠DCB=60°,∴ΔBGE是等边三角形,BE= GE=53.∵tan∠AEB= tan∠ADF=43,设HE=x,则AH=43x.∵∠ABE=∠DEC=60°,∴∠BAH=30°,∴BH=4x,AB=8x,∴4x+x=53,解得:x=3,∴AB=83,HB=43,AH=12,EC=DE=AB=83,∴HC=HE+EC=383+=93.在Rt△AHC中,AC=222212(93)AH HC+=+=343.作直径AP,连接CP,∴∠ACP=90°,∠P=∠ABC=60°,∴sin∠P=AC AP,∴3432129sin603ACAP===︒,∴⊙O的半径是129.3.如图,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小圆直径AE的延长线与大圆交于点B,点D 在大圆上,BD与小圆相切于点F,AF的延长线与大圆相交于点C,且CE⊥BD.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由AE是小⊙O的直径,可得OA=OE,连接OF,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F⊥BD,然后由垂径定理,可证得DF=BF,易证得OF∥CE,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证得AF=CF,继而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得AD=BC,AB=CD.然后连接OD、OC,可证得△AOD≌△EOC,则可得BC=AD=CE=AE.试题解析:图中相等的线段有:OA=OE,DF=BF,AF=CF,AB=CD,BC=AD=CE=AE.证明如下:∵AE是小⊙O的直径,∴OA=OE.连接OF,∵BD与小⊙O相切于点F,∴OF⊥BD.∵BD是大圆O的弦,∴DF=BF.∵CE⊥BD,∴CE∥OF,∴AF=C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CE:AE=OF:AO,OF=AO,∴AE=EC.连接OD、OC,∵OD=OC,∴∠ODC=∠OCD.∵∠AOD=∠ODC,∠EOC=∠OEC,∴∠AOC=∠EOC,∴△AOD≌△EOC,∴AD=CE.∴BC=AD=CE=AE.【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小心不要漏解.4.如图,已知在△ABC中,∠A=90°,(1)请用圆规和直尺作出⊙P,使圆心P在AC边上,且与AB,BC两边都相切(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若∠B=60°,AB=3,求⊙P的面积.【答案】(1)作图见解析;(2)3π【解析】【分析】(1)与AB、BC两边都相切.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要作∠ABC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与AC的交点就是点P的位置.(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半径,然后求圆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所示,则⊙P为所求作的圆.(2)∵∠ABC=60°,BP平分∠ABC,∴∠ABP=30°,∵∠A=90°,∴BP=2APRt△ABP中,AB=3,由勾股定理可得:3,∴S⊙P=3π5.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为CD边上一点,AE与BE分别为∠DAB和∠CBA的平分线.(1)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O,并以AB为直径作⊙O(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在(2)的条件下,⊙O交边AD于点F,连接BF,交AE于点G,若AE=4,sin∠AGF=45,求⊙O的半径.【答案】(1)当AD=B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解析;(2)作出相应的图形见解析;(3)圆O的半径为2.5.【解析】分析:(1)添加条件AD=BC,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验证即可;(2)作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3)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AD与BC平行,可得同旁内角互补,再由AE与BE为角平分线,可得出AE与BE垂直,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F与FB垂直,可得出两锐角互余,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AGF=∠AEB,根据sin∠AGF的值,确定出sin∠AEB的值,求出AB的长,即可确定出圆的半径.详解:(1)当AD=BC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理由为:证明:∵AD∥BC,AD=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2)作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3)∵AD∥BC,∴∠DAB+∠CBA=180°,∵AE与BE分别为∠DAB与∠CBA的平分线,∴∠EAB+∠EBA=90°,∴∠AEB=90°,∵AB为圆O的直径,点F在圆O上,∴∠AFB=90°,∴∠FAG+∠FGA=90°,∵AE平分∠DAB,∴∠FAG=∠EAB,∴∠AGF=∠ABE,∴sin∠ABE=sin∠AGF=45AE AB ,∵AE=4,∴AB=5,则圆O 的半径为2.5.点睛:此题属于圆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圆周角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PC 切⊙O 于点C ,CD ⊥AB ,垂足为D .(1)求证:∠PCA =∠ABC ;(2)过点A 作AE ∥PC 交⊙O 于点E ,交CD 于点F ,交BC 于点M ,若∠CAB =2∠B ,CF =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详见解析;(2)633π-. 【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OC ,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和直径对应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PCA=∠OCB ,利用等量代换可得∠PCA=∠ABC.(2)先求出△OCA 是等边三角形,在利用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定理求出FA=FC 和CF=FM,然后分别求出AM 、AC 、MO 、CD 的值,分别求出0A E S ∆、BOE S 扇形 、ABM S ∆ 的值,利用0A E ABM BOE S S S S ∆∆=+-阴影部分扇形,然后通过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1)证明:连接OC ,如图,∵PC 切⊙O 于点C ,∴OC ⊥PC,∴∠PCA+∠ACO=90º,∵AB 是⊙O 的直径,∴∠ACB=∠ACO+OCB=90º∴∠PCA=∠OCB,∵OC=OB,∴∠OBC=∠OCB,∴∠PCA=∠ABC ;(2)连接OE ,如图,∵△ACB 中,∠ACB =90º,∠CAB =2∠B,∴∠B =30º,∠CAB =60º,∴△OCA 是等边三角形,∵CD ⊥AB,∴∠ACD+∠CAD =∠CAD +∠ABC =90º,∴∠ACD =∠B =30º,∵PC ∥AE,∴∠PCA =∠CAE =30º,∴FC=FA,同理,CF =FM,∴AM =2CF=23,Rt △ACM 中,易得AC=23×3=3=OC, ∵∠B =∠CAE =30º,∴∠AOC=∠COE=60º,∴∠EOB=60º,∴∠EAB=∠ABC=30º,∴MA=MB,连接OM,EG ⊥AB 交AB 于G 点,如图所示,∵OA=OB,∴MO ⊥AB,∴MO =3∵△CDO ≌△EDO(AAS),∴332 ∴1332ABM S AB MO ∆=⨯= 同样,易求93AOE S ∆=, 260333602BOE S ππ⨯==扇形 ∴0A E ABM BOE S S S S ∆∆=+-阴影部分扇形933633332π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扇形面积和识图的能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AB=8,点C和点D是⊙O上关于直线AB对称的两个点,连接OC、AC,且∠BOC<90°,直线BC和直线AD相交于点E,过点C作直线CG与线段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与直线AD相交于点G,且∠GAF=∠GCE(1)求证:直线CG为⊙O的切线;(2)若点H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CH,满足CB=CH,①△CBH∽△OBC②求OH+HC的最大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5.【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CAB=∠GAF,由圆的性质可知:∠CAB=∠OCA,所以∠OCA=∠GCE,从而可证明直线CG是⊙O的切线;(2)①由于CB=CH,所以∠CBH=∠CHB,易证∠CBH=∠OCB,从而可证明△CBH∽△OBC;②由△CBH∽△OBC可知:BC HBOC BC=,所以HB=24BC,由于BC=HC,所以OH+HC=4−24BC+BC,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OH+HC的最大值.详解:(1)由题意可知:∠CAB=∠GAF,∵AB是⊙O的直径,∴∠ACB=90°∵OA=OC,∴∠CAB=∠OCA,∴∠OCA+∠OCB=90°,∵∠GAF=∠GCE,∴∠GCE+∠OCB=∠OCA+∠OCB=90°,∵OC是⊙O的半径,∴直线CG是⊙O的切线;(2)①∵CB=CH,∴∠CBH=∠CHB,∵OB=OC,∴∠CBH=∠OCB,∴△CBH∽△OBC②由△CBH ∽△OBC 可知:BC HB OC BC = ∵AB=8,∴BC 2=HB•OC=4HB , ∴HB=24BC , ∴OH=OB-HB=4-24BC ∵CB=CH ,∴OH+HC=4−24BC +BC , 当∠BOC=90°,此时BC=42 ∵∠BOC <90°, ∴0<BC <42,令BC=x 则CH=x ,BH=24x ()221142544OH HC x x x ∴+=-++=--+ 当x=2时,∴OH+HC 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点睛: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问题,涉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切线的判定等知识,综合程度较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知识.8.如图,是大半圆的直径,是小半圆的直径,点是大半圆上一点,与小半圆交于点,过点作于点. (1)求证:是小半圆的切线; (2)若,点在上运动(点不与两点重合),设,. ①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当时,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①,,②两点之间的距离为或.【解析】【分析】(1)连接CO、CM,只需证到CD⊥CM.由于CD⊥OP,只需证到CM∥OP,只需证到CM 是△AOP的中位线即可.(2)①易证△ODC∽△CDP,从而得到CD2=DP•OD,进而得到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于当点P与点A重合时x=0,当点P与点B重合时x=4,点P在大半圆O上运动(点P不与A,B两点重合),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4.②当y=3时,得到-x2+4x=3,求出x.根据x的值可求出CD、PD的值,从而求出∠CPD,运用勾股定理等知识就可求出P,M两点之间的距离.【详解】(1)连接,如图1所示∵是小半圆的直径,∴即∵∴∵∴∴,∵∴,∴∴.,即∵经过半径的外端,且∴直线是小半圆的切线.(2)①∵,,∴∴∴∽∴∴∵,,,∴当点与点重合时,;当点与点重合时,∵点在大半圆上运动(点不与两点重合),∴∴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②当时,解得,Ⅰ当时,如图2所示在中,∵,∴,∴∵,∴是等边三角形∵∴∴.Ⅱ当时,如图3所示,同理可得∵∴∴过点作,垂足为,连接,如图3所示∵,∴同理在中,∵,∴综上所述,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或.【点睛】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比较强.9.结果如此巧合!下面是小颖对一道题目的解答.题目:如图,Rt△ABC的内切圆与斜边AB相切于点D,AD=3,BD=4,求△ABC的面积.解: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CE的长为x.根据切线长定理,得AE=AD=3,BF=BD=4,CF=CE=x.根据勾股定理,得(x+3)2+(x+4)2=(3+4)2.整理,得x2+7x=12.所以S△ABC=12 AC•BC=12(x+3)(x+4)=12(x2+7x+12)=12×(12+12)=12.小颖发现12恰好就是3×4,即△ABC的面积等于AD与BD的积.这仅仅是巧合吗?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探索.已知:△ABC的内切圆与AB相切于点D,AD=m,BD=n.可以一般化吗?(1)若∠C=90°,求证:△ABC的面积等于mn.倒过来思考呢?(2)若AC•BC=2mn,求证∠C=90°.改变一下条件……(3)若∠C=60°,用m、n表示△ABC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S△ABC=3mn;【解析】【分析】(1)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CE的长为x,仿照例题利用勾股定理得(x+m)2+(x+n)2=(m+n)2,再根据S△ABC=AC×BC,即可证明S△ABC=mn.(2)由AC•BC=2mn,得x2+(m+n)x=mn,因此AC2+BC2=(x+m)2+(x+n)2=AB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C=90°.(3)过点A作AG⊥BC于点G,在Rt△ACG中,根据条件求出AG、CG,又根据BG=BC-CG得到BG .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m+n)x=3mn,由此S△ABC=BC•AG=mn.【详解】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CE的长为x,根据切线长定理,得:AE=AD=m、BF=BD=n、CF=CE=x,(1)如图1,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m)2+(x+n)2=(m+n)2,整理,得:x2+(m+n)x=mn,所以S△ABC=AC•BC=(x+m)(x+n)=[x2+(m+n)x+mn]=(mn+mn)=mn;(2)由AC•BC=2mn,得:(x+m)(x+n)=2mn,整理,得:x2+(m+n)x=mn,∴AC2+BC2=(x+m)2+(x+n)2=2[x2+(m+n)x]+m2+n2=2mn+m2+n2=(m+n)2=AB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C=90°;(3)如图2,过点A作AG⊥BC于点G,在Rt△ACG中,AG=AC•sin60°=(x+m),CG=AC•cos60°=(x+m),∴BG=BC﹣CG=(x+n)﹣(x+m),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m)]2+[(x+n)﹣(x+m)]2=(m+n)2,整理,得:x2+(m+n)x=3mn,∴S△ABC=BC•AG=×(x+n)•(x+m)=3x2+(m+n)x+mn]=3(3mn+mn)3.【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中的计算问题、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注意掌握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如图,AB是⊙O的直径,∠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D,交⊙O于点E,过点C作⊙O 的切线C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AE.(1)求证:PC=PD;(2)若AC=5cm,BC=12cm,求线段AE,CE的长.【答案】(1)见解析 (2) EC=172AE=13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1中,连接OC、OE.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PCD=∠PDC即可;(2)如图2中.作EH⊥BC于H,EF⊥CA于F.首先证明Rt△AEF≌Rt△BEH,推出AF=BH,设AF=BH=x,再证明四边形CFEH是正方形,推出CF=CH,可得5+x=12﹣x,推出x=72,延长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1中,连接OC、OE.∵AB直径,∴∠ACB=90°,∴CE平分∠ACB,∴∠ECA=∠ECB=45°,∴AE=BE,∴OE⊥AB,∴∠DOE=90°.∵PC是切线,∴OC⊥PC,∴∠PCO=90°.∵OC=OE,∴∠OCE=∠OEC.∵∠PCD+∠OCE=90°,∠ODE+∠OEC=90°,∠PDC=∠ODE,∴∠PCD=∠PDC,∴PC=PD.(2)如图2中.作EH⊥BC于H,EF⊥CA于F.∵CE平分∠ACB,EH⊥BC于H,EF⊥CA于F,∴EH=EF,∠EFA=∠EHB=90°.∵AE=BE,∴AE=BE,∴Rt△AEF≌Rt△BEH,∴AF=BH,设AF=BH=x.∵∠F=∠FCH=∠CHE=90°,∴四边形CFEH是矩形.∵EH=EF,∴四边形CFEH是正方形,∴CF=CH,∴5+x=12﹣x,∴x =72,∴CF =FE =172,∴EC CF =2,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在实数|﹣3|,﹣2,0,π中,最小的数是()A.|﹣3|B.﹣2C.0D.π2.下列各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A.(﹣x﹣y)(﹣x+y)=x2﹣y2B.﹣x=C.x2﹣4x+3=(x﹣2)2+1D.x÷(x2+x)=+13.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10%,假设不计超市其它费用,如果超市要想至少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至少提高()A.40%B.33.4%C.33.3%D.30%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s),y=PC2,则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B.C.D.5.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①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x ≤1且x ≠0.②我市生态旅游初步形成规模,2012年全年生态旅游收入为302 600 000元,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03×108元.③若反比例函数(m 为常数),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2x +m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④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函数称为偶函数,下列三个函数:y =3,y =2x +1,y =x 2中偶函数的个数为2个.A .1B .2C .3D .46.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 )A .B .C .D .7.如图是一个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俯视图是( )A .B .C .D .8.为了解中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设置“A .报纸.B .电视.C .网络,D .身边的人.E .其他”五个选项(五项中必选且只能选一项)的调查问卷.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条形图如图.该调查的方式是( ),图中的a 的值是( )A.全面调查,26B.全面调查,24C.抽样调查,26D.抽样调查,24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若随机向正方形ABCD内投一粒米,则米粒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A.B.C.D.10.定义新运算:a⊕b=例如:4⊕5=,4⊕(﹣5)=.则函数y=2⊕x(x≠0)的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11.计算(﹣π)0﹣(﹣1)2018的值是.12.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13.将4个数a,b,c,d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则x=.14.如图,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部分关系.那么,从关闭进水管起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15.如图,某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测量某条江的宽度AB,飞机上的测量人员在C处测得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若飞机离地面的高度CH为1200米,且点H,A,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这条江的宽度AB为米(结果保留根号).16.一块直角三角形板ABC,∠ACB=90°,BC=12cm,AC=8cm,测得BC边的中心投影B1C1长为24cm,则A1B1长为cm.三、解答题17.先化简,再求值(2x+3)(2x﹣3)﹣4x(x﹣1)+(x﹣2)2,其中x=﹣18.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19.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AD、AB的长分别为3、8,E是DC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与AB交于点F.(1)若点B坐标为(﹣6,0),求m的值及图象经过A、E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AF﹣AE=2,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0.某商场为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拟建造地下停车库,如图是该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的设计示意图,其中,AB⊥BD,∠BAD=18°,C在BD上,BC=0.5m.根据规定,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上方要张贴限高标志,以便告知驾驶员所驾车辆能否安全驶入.小明认为CD的长就是所限制的高度,而小亮认为应该以CE的长作为限制的高度.小明和小亮谁说的对?请你判断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参考数据:sin18°=0.31,cos18°=0.95,tan18°=0.325)(结果精确到0.1m)21.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开展了“阅读助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了解该年级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课外阅读情况,童威随机抽取m名学生,调查他们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和扇形图.学生读书数量统计表阅读量/本学生人数1152a3b45(1)直接写出m、a、b的值;(2)估计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课外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多少本?22.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BD=24,在菱形ABCD的外部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点F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点F不与点B重合),将线段AF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AM,连接FM.(1)求AO的长;(2)如图2,当点F在线段BO上,且点M,F,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证:AC=AM;(3)连接EM,若△AEM的面积为40,请直接写出△AFM的周长.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A1,A2,A3…、A n和点C1,C2,C3…、∁n分别落在直线y=x+1和x轴上.抛物线L1过点A1、B1,且顶点在直线y=x+1上,抛物线L2过点A2、B2,且顶点在直线y=x+1上,…,按此规律,抛物线L n过点A n、B n,且顶点也在直线y=x+1上,其中抛物线L1交正方形A1B1C1O的边A1B1于点D1,抛物线L2交正方形A2B2C2C1的边A2B2于点D2…,抛物线L n交正方形A n B n∁n C n﹣1的边A n B n于点D n(其中n≥2且n为正整数).(1)直接写出下列点的坐标:B1,B2,B3;(2)写出抛物线L2,、L3的解析式,并写出其中一个解析式的求解过程,再猜想抛物线L n的顶点坐标;(3)①设A1D1=k•D1B1,A2D2=k2•D2B2,试判断k1与k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点D1、D2、…,D n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是,直接写出这条直线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实数|﹣3|,﹣2,0,π中,最小的数是()A.|﹣3|B.﹣2C.0D.π【分析】直接利用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进而比较大小得出答案.【解答】解:在实数|﹣3|,﹣2,0,π中,|﹣3|=3,则﹣2<0<|﹣3|<π,故最小的数是:﹣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正确掌握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关键.2.下列各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A.(﹣x﹣y)(﹣x+y)=x2﹣y2B.﹣x=C.x2﹣4x+3=(x﹣2)2+1D.x÷(x2+x)=+1【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分式的加减以及整式的除法计算即可.【解答】解:A、(﹣x﹣y)(﹣x+y)=x2﹣y2,正确;B、,错误;C、x2﹣4x+3=(x﹣2)2﹣1,错误;D、x÷(x2+x)=,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和分式的加减以及整式的除法,关键是根据法则计算.3.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10%,假设不计超市其它费用,如果超市要想至少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至少提高()A.40%B.33.4%C.33.3%D.30%【分析】缺少质量和进价,应设购进这种水果a千克,进价为y元/千克,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提高x,则售价为(1+x)y元/千克,根据题意得:购进这批水果用去ay元,但在售出时,只剩下(1﹣10%)a千克,售货款为(1﹣10%)a×(1+x)y元,根据公式×100%=利润率可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设购进这种水果a千克,进价为y元/千克,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提高x,则售价为(1+x)y元/千克,由题意得:×100%≥20%,解得:x≥≈33.4%,经检验,x≥是原不等式的解.∵超市要想至少获得20%的利润,∴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至少提高33.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关键是弄清题意,设出必要的未知数,表示出售价,售货款,进货款,利润.注意在解出结果后,要考虑实际问题,利用收尾法,不能用四舍五入.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s),y=PC2,则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需要分类讨论:①当0≤x≤3,即点P在线段AB上时,根据余弦定理知cos A=,所以将相关线段的长度代入该等式,即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确定该函数的图象.②当3<x≤6,即点P在线段BC上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 =(6﹣x)2=(x﹣6)2(3<x≤6),根据该函数关系式可以确定该函数的图象.【解答】解:∵正△ABC的边长为3cm,∴∠A=∠B=∠C=60°,AC=3cm.①当0≤x≤3时,即点P在线段AB上时,AP=xcm(0≤x≤3);根据余弦定理知cos A=,即=,解得,y=x2﹣3x+9(0≤x≤3);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解法二:过C作CD⊥AB,则AD=1.5cm,CD=cm,点P在AB上时,AP=xcm,PD=|1.5﹣x|cm,∴y=PC2=()2+(1.5﹣x)2=x2﹣3x+9(0≤x≤3)该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②当3<x≤6时,即点P在线段BC上时,PC=(6﹣x)cm(3<x≤6);则y=(6﹣x)2=(x﹣6)2(3<x≤6),∴该函数的图象是在3<x≤6上的抛物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该题时,需要对点P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以防错选.5.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①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x≤1且x≠0.②我市生态旅游初步形成规模,2012年全年生态旅游收入为302 600 000元,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03×108元.③若反比例函数(m为常数),当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2x+m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④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称为偶函数,下列三个函数:y=3,y=2x+1,y=x2中偶函数的个数为2个.A.1B.2C.3D.4【分析】根据有关的定理和定义作出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①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x<1且x≠0,原命题错误;②我市生态旅游初步形成规模,2012年全年生态旅游收入为302 600 000元,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03×108元正确.③根据反比例函数(m为常数)的增减性得出m<0,故一次函数y=﹣2x+m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此选项正确;④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称为偶函数,三个函数中有y=3,y=x2是偶函数,原命题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在判断一个命题正误的时候可以举出反例.6.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A.B.C.D.【分析】分别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梯形面积求法得出即可.【解答】解:A、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阴影部分面积和为:xy=3,B、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阴影部分面积和为:3,C、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梯形面积求法可得出:阴影部分面积为:3+×(1+3)×2﹣﹣=4,D、根据M,N点的坐标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阴影部分面积为:×1×6=3,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等知识,将图形正确分割得出阴影部分面积是解题关键.7.如图是一个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俯视图是()A.B.C.D.【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面看第一列是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三列是一个小正方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8.为了解中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设置“A .报纸.B .电视.C .网络,D .身边的人.E .其他”五个选项(五项中必选且只能选一项)的调查问卷.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条形图如图.该调查的方式是( ),图中的a 的值是( )A .全面调查,26B .全面调查,24C .抽样调查,26D .抽样调查,24【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此调查为抽样调查,由样本容量求出a 的值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该调查的方式是抽样调查,a =50﹣(6+10+6+4)=24,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以及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9.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若随机向正方形ABCD 内投一粒米,则米粒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 .B .C .D .【分析】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后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得概率. 【解答】解:如图,连接PA 、PB 、OP ;则S 半圆O ==,S △ABP =×2×1=1,由题意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S 半圆O ﹣S △ABP )=4(﹣1)=2π﹣4,∴米粒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难度不大.10.定义新运算:a ⊕b =例如:4⊕5=,4⊕(﹣5)=.则函数y =2⊕x (x ≠0)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y =2⊕x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图象所在象限和形状,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y =2⊕x =,当x >0时,反比例函数y =在第一象限,当x <0时,反比例函数y =﹣在第二象限,又因为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因此D选项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二、填空题11.计算(﹣π)0﹣(﹣1)2018的值是0.【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以及实数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1=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熟练运用实数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2.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分析】利用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可得m、n的数值,代入关于a、b的方程组即可求解,利用整体的思想整理找到两个方程组的联系求解的方法更好.【解答】解:方法一:∵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将解代入方程组可得m=﹣1,n=2∴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整理为:解得:方法二: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由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知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重点是整体考虑的数学思想的理解运用在此题体现明显.13.将4个数a,b,c,d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则x=2.【分析】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将所求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整理后即可求出方程的解,即为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化简=8,得:(x+1)2﹣(1﹣x)2=8,整理得:x2+2x+1﹣(1﹣2x+x2)﹣8=0,即4x=8,解得:x=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属于新定义的题型,涉及的知识有:完全平方公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则,根据题意将所求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14.如图,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部分关系.那么,从关闭进水管起8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分析】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进水管的进水量和出水管的出水量,由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得: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升设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为a升,由函数图象,得20+8(5﹣a)=30,解得:a=,故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为:30÷=8分钟.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和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水管的出水量的运用,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15.如图,某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测量某条江的宽度AB,飞机上的测量人员在C处测得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若飞机离地面的高度CH为1200米,且点H,A,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这条江的宽度AB为1200(﹣1)米(结果保留根号).【分析】在Rt△ACH和Rt△HCB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用CH表示出AH、BH的长,然后计算出AB的长.【解答】解:由于CD∥HB,∴∠CAH=∠ACD=45°,∠B=∠BCD=30°在Rt△ACH中,∵∴∠CAH=45°∴AH=CH=1200米,在Rt△HCB,∵tan∠B=∴HB====1200(米).∴AB=HB﹣HA=1200﹣1200=1200(﹣1)米故答案为:1200(﹣1)【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仰角、俯角问题.题目难度不大,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含CH的式子表示出AH和BH.16.一块直角三角形板ABC,∠ACB=90°,BC=12cm,AC=8cm,测得BC边的中心投影B1C1长为24cm,则A1B1长为cm.【分析】由题意易得△ABC∽△A1B1C1,根据相似比求A1B1即可.【解答】解:∵∠ACB=90°,BC=12cm,AC=8cm,∴AB=4,∵△ABC∽△A1B1C1,∴A1B1:AB=B1C1:BC=2:1,即A1B1=8cm.【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中心投影的特点可知在这两组三角形相似,利用其相似比作为相等关系求出所需要的线段.三、解答题17.先化简,再求值(2x+3)(2x﹣3)﹣4x(x﹣1)+(x﹣2)2,其中x=﹣【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原式=4x2﹣9﹣4x2+4x+x2﹣4x+4=x2﹣5,当x=﹣时,原式=(﹣)2﹣5=3﹣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18.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分析】(1)设每千克核桃降价x元,利用销售量×每件利润=224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为了让利于顾客因此应下降6元,求出此时的销售单价即可确定几折.【解答】(1)解: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元.…1分根据题意,得(60﹣x﹣40)(100+×20)=2240.…4分化简,得x2﹣10x+24=0 解得x1=4,x2=6.…6分答:每千克核桃应降价4元或6元.…7分(2)解:由(1)可知每千克核桃可降价4元或6元.因为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所以每千克核桃应降价6元.此时,售价为:60﹣6=54(元),设按原售价的m折出售,则有:60×=54,解得m=9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9.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AD、AB的长分别为3、8,E是DC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与AB交于点F.(1)若点B坐标为(﹣6,0),求m的值及图象经过A、E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AF﹣AE=2,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E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答案;(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E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FB,可得F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m的值,可得答案.【解答】解:(1)点B坐标为(﹣6,0),AD=3,AB=8,E为CD的中点,∴点A(﹣6,8),E(﹣3,4),函数图象经过E点,∴m=﹣3×4=﹣12,设AE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AD=3,DE=4,∴AE==5,∵AF﹣AE=2,∴AF=7,BF=1,设E点坐标为(a,4),则F点坐标为(a﹣3,1),∵E,F两点在函数y=图象上,∴4a=a﹣3,解得a=﹣1,∴E(﹣1,4),∴m=﹣1×4=﹣4,∴y=﹣.【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解(1)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又利用了矩形的性质;解(2)的关键利用E,F两点在函数y=图象上得出关于a的方程.20.某商场为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拟建造地下停车库,如图是该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的设计示意图,其中,AB⊥BD,∠BAD=18°,C在BD上,BC=0.5m.根据规定,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上方要张贴限高标志,以便告知驾驶员所驾车辆能否安全驶入.小明认为CD的长就是所限制的高度,而小亮认为应该以CE的长作为限制的高度.小明和小亮谁说的对?请你判断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参考数据:sin18°=0.31,cos18°=0.95,tan18°=0.325)(结果精确到0.1m)【分析】先根据CE⊥AE,判断出CE为高,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答.【解答】解:在△ABD中,∠ABD=90°,∠BAD=18°,BA=10m,∵tan∠BAD=,∴BD=10×tan18°,∴CD=BD﹣BC=10×tan18°﹣0.5=2.75(m).在△ABD中,∠CDE=90°﹣∠BAD=72°,∵CE⊥ED,∴sin∠CDE=,∴CE=sin∠CDE×CD=sin72°×2.75=cos18°×2.75=0.95×2.75=2.6125≈2.6(m),∵2.6m<2.75m,且CE⊥AE,∴小亮说的对.答:小亮说的对,CE为2.6m.【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正弦、正切概念及运算,关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计算.21.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开展了“阅读助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了解该年级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课外阅读情况,童威随机抽取m名学生,调查他们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和扇形图.学生读书数量统计表阅读量/本学生人数1152a3b45(1)直接写出m、a、b的值;(2)估计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课外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多少本?【分析】(1)根据题意和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a、b的值;(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课外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多少本.【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m=15÷30%=50,b=50×40%=20,a=50﹣15﹣20﹣5=10,即m的值是50,a的值是10,b的值是20;(2)(1×15+2×10+3×20+4×5)×=1150(本),答: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课外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1150本.【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2.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BD=24,在菱形ABCD的外部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点F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点F不与点B重合),将线段AF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AM,连接FM.(1)求AO的长;(2)如图2,当点F在线段BO上,且点M,F,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证:AC=AM;(3)连接EM,若△AEM的面积为40,请直接写出△AFM的周长.【分析】(1)在RT△OAB中,利用勾股定理OA=求解,(2)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出△AFM为等边三角形,∠M=∠AFM=60°,再求出∠MAC=90°,在Rt△ACM中tan∠M=,求出AC.(3)求出△AEM≌△ABF,利用△AEM的面积为40求出BF,在利用勾股定理AF===,得出△AFM的周长为3.【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B=OD=BD,∵BD=24,∴OB=12,在Rt△OAB中,∵AB=13,∴OA===5.(2)如图2,∵四边形ABCD是菱形,∴BD垂直平分AC,∴FA=FC,∠FAC=∠FCA,由已知AF=AM,∠MAF=60°,∴△AFM为等边三角形,∴∠M=∠AFM=60°,∵点M,F,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FAC+∠FCA=∠AFM=60°,∴∠FAC=∠FCA=30°,∴∠MAC=∠MAF+∠FAC=60°+30°=90°,在Rt△ACM中∵tan∠M=,∴tan60°=,∴AC=AM.(3)如图,连接EM,∵△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EAB=60°,由(2)知△AFM为等边三角形,∴AM=AF,∠MAF=60°,∴∠EAM=∠BAF,在△AEM和△ABF中,,∴△AEM≌△ABF(SAS),∵△AEM的面积为40,△ABF的高为AO∴BF•AO=40,BF=16,∴FO=BF﹣BO=16﹣12=4AF===,∴△AFM的周长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A1,A2,A3…、A n和点C1,C2,C3…、∁n分别落在直线y=x+1和x轴上.抛物线L1过点A1、B1,且顶点在直线y=x+1上,抛物线L2过点A2、B2,且顶点在直线y=x+1上,…,按此规律,抛物线L n过点A n、B n,且顶点也在直线y=x+1上,其中抛物线L1交正方形A1B1C1O的边A1B1于点D1,抛物线L2交正方形A2B2C2C1的边A2B2于点D2…,抛物线L n交正方形A n B n∁n C n﹣1的边A n B n于点D n(其中n≥2且n为正整数).(1)直接写出下列点的坐标:B1(1,1),B2(3,2),B3(7,4);(2)写出抛物线L2,、L3的解析式,并写出其中一个解析式的求解过程,再猜想抛物线L n的顶点坐标(3×2n﹣2﹣1,3×2n﹣2);(3)①设A1D1=k•D1B1,A2D2=k2•D2B2,试判断k1与k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点D1、D2、…,D n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是,直接写出这条直线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求出直线y=x+1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A1的坐标,故可得出OA1的长,根据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即可得出B1的坐标,再把B1的横坐标代入直线y=x+1即可得出A1的坐标,同理可得出B2,B3的坐标;(2)根据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得出C1的坐标,再由点A2在直线y=x+1上可知A2(1,2),B2的坐标为(3,2),由抛物线L2的对称轴为直线x=2可知抛物线L2的顶点为(2,3),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2的解析式;根据B3的坐标为(7,3),同上可求得点A3的坐标为(3,4),抛物线L3的对称轴为直线x=5,同理可得出直线L2的解析式;(3)①同(2)可求得L2的解析式为y=(x﹣2)2+3,当y=1时,求出x的值,由A1D1=﹣D1B1,可得出k1的值,同理可得出k2的值,由此可得出结论;②由①中的结论可知点D1、D2、…,D n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1D2的解析式,求出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令x=0,则y=1,∴A1(0,1),∴OA1=1.∵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A1B1=1,∴B1(1,1).∵当x=1时,y=1+1=2,∴B2(3,2);同理可得,B3(7,4).故答案为:(1,1),(3,2),(7,4);(2)抛物线L2、L3的解析式分别为:y=﹣(x﹣2)2+3;,y=﹣(x﹣5)2+6;抛物线L2的解析式的求解过程:对于直线y=x+1,设x=0,可得y=1,A1(0,1),∵四边形A1B1C1O是正方形,∴C1(1,0),又∵点A2在直线y=x+1上,∴点A2(1,2),又∵B2的坐标为(3,2),∴抛物线L2的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L2的顶点为(2,3),设抛物线L2的解析式为:y=a(x﹣2)2+3,∵L2过点B2(3,2),∴当x=3时,y=2,∴2=a(3﹣2)2+3,解得:a=﹣1,∴抛物线L2的解析式为:y=﹣(x﹣2)2+3;抛物线L3的解析式的求解过程:又∵B3的坐标为(7,3),同上可求得点A3的坐标为(3,4),∴抛物线L3的对称轴为直线x=5,∴抛物线L3的顶点为(5,6),设抛物线L3的解析式为:y=a(x﹣5)2+6,∵L3过点B3(7,4),∴当x=7时,y=﹣4,∴4=a×(7﹣5)2+6,解得:a=﹣,∴抛物线L3的解析式为:y=﹣(x﹣5)2+6;猜想抛物线L n的顶点坐标为(3×2n﹣2﹣1,3×2n﹣2);(猜想过程:方法1:可由抛物线L1、L2、L3…的解析式:∵y=﹣2(x﹣)2+,y=﹣(x﹣2)2+3,y=﹣(x﹣5)2+6…,归纳总结;方法2:可由正方形A n B n ∁n C n ﹣1顶点A n 、B n 的坐标规律A n (2n ﹣1﹣1,2n ﹣1)与B n (2n ,2n ﹣1),再利用对称性可得抛物线L n 的对称轴为直线x =,即x ==3×2n ﹣2﹣1,又顶点在直线 y =x +1上,所以可得抛物线L n 的顶点坐标为(3×2n ﹣2﹣1,3×2n ﹣2). 故答案为:(3×2n ﹣2﹣1,3×2n ﹣2);(3)①、k 1与k 1的数量关系为:k 1=k 2,理由如下:同(2)可求得L 2的解析式为y =(x ﹣2)2+3,当y =1时,1=﹣(x ﹣2)2+3解得:x 1=2﹣,x 2=2+,∴x =2﹣,∴A 1D 1=2﹣=(﹣1),∴D 1B 1=1﹣(2﹣)=﹣1,∴A 1D 1=﹣D 1B 1,即k 1=;同理可求得A 2D 2=4﹣2=2(﹣1),D 2B 2=2﹣(4﹣2)=2﹣2=2(﹣1),A 2D 2=﹣D 2B 2,即k 2=,∴k 1=k 2;②∵由①知,k 1=k 2,∴点D 1、D 2、…,D n 在一条直线上; ∵抛物线L 2的解析式为y =﹣(x ﹣2)2+3,∴当y =1时,x =2﹣,∴D 1(2﹣,1);同理,D 2(5﹣2,2),∴设直线D 1D 2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则,解得,∴直线D 1D 2的解析式为y =(3+)x +﹣3,∴,解得,∴这条直线与直线y =x +1的交点坐标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综合题
2018西城一模
24.如图,⊙O 的半径为r ,ABC △内接于⊙O ,15BAC ∠=︒,30ACB ∠=︒,D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O 相切,切点为A .
(1)求点B 到半径OC 的距离(用含r 的式子表示).
(2)作DH OC ⊥于点H ,求ADH ∠的度数及CB CD
的值. A
B C
2018石景山一模
2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E 是弦,点D 是弦BE 上一点,连接OD 并延长交⊙O 于点C ,连接BC ,过点D 作FD ⊥OC 交⊙O 的切线EF 于点F .
(1)求证:1
2CBE F ∠=∠; (2)若⊙O
的半径是,点D 是OC 中点,15CBE ∠=°,求线段EF 的长.
2018平谷一模
24.如图,以AB 为直径作⊙O ,过点A 作⊙O 的切线AC ,连结BC ,交⊙O 于点D ,点E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AE .
(1)求证:∠AEB=2∠C ;
(2)若AB=6,3cos 5
B =,求DE 的长.
2018怀柔一模
23.如图,AC 是⊙O 的直径,点B 是⊙O 内一点,且BA=BC ,连结BO 并延长线交⊙O 于点D ,过点C 作⊙O 的切线CE ,且BC 平分∠DBE.
(1)求证:BE=CE ;
(2)若⊙O 的直径长8,sin ∠BCE=45
,求BE 的长. 2018海淀一模
2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EF AB ⊥于点C ,过点F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
(1)已知A α∠=,求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取BE 的中点M ,连接MF ,请补全图形;若30
A ∠=︒,MF =,求⊙O 的半径.
2018朝阳一模
23. 如图,在⊙O 中,C ,D 分别为半径OB ,弦AB 的中点,连接CD 并延长,交过点A 的切线于点E .
(1)求证:AE ⊥CE . (2)若AE=
,sin ∠ADE=3
1,求⊙O 半径的长. 2018东城一模
23. 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点C 是BD 的中点.过点C 作 AD 的垂线EF 交直线AD 于点E.
A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
(2)连接BC. 若AB=5,BC=3,求线段AE 的长.
2018丰台一模
23.如图,A ,B ,C 三点在⊙O 上,直径BD 平分∠ABC ,过点D 作DE ∥AB 交弦BC 于点E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EF =ED ;
(2)如果半径为5,cos ∠ABC =35,求DF 的长.
2018房山一模
22.如图,AB 、BF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弦CD 与AB 、BF 分别相交于点E 、G ,过点F 的切线H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且HF =HG.
(1)求证:AB ⊥CD ;
(2)若sin ∠HGF =
43,BF =3,求⊙O 的半径长. 2018门头沟一模
23. 如图,AB 为⊙O 直径,过⊙O 外的点D
作DE ⊥OA 于点E ,射线DC 切⊙O 于点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AC 交DE 于点F ,作CH ⊥
AB 于点H . (1)求证:∠D=2∠A ; (2)若HB=2,cosD=35
,请求出AC 的长. 2018大兴一模
23.已知:如图,在△OAB 中,OA OB =,⊙O 经过AB 的中点C ,与OB 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