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大部分为结晶的岩石,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 重结晶岩石,具粒状、 部分为隐晶质、玻璃 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鳞片状、斑状等各种 质 等 变晶结构 多为块状构造。喷出 各种层理构造,如斜 岩具气孔状、杏仁状、 层理、水平层理、交 流纹状等构造 错层理等 大部分具片理构造, 部分为块状构造
橄榄石等
不含生物化石,围岩 有烘烤现象,不能形成 褶曲构造
(三)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4.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常见的变质岩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常见的岩石类型有:板岩、千枚岩、 片岩、片麻岩
三、岩石(rock)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常见的变质岩
(5) 超变质作用:在深度区域变质的基础上,由于地壳下沉或深 部热流继续上升,使原岩发生局部重熔、交代、注入等混合 岩化作用,从而形成岩性介于变质岩与岩浆岩之间的各种混 合岩。
三、岩石(rock)
(四)岩石的相互转化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
的相互转化又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三、岩石(rock)
(四)岩石的相互转化
特点 产 状 形成环境 结 构 构 造 标准矿物 其它 岩 类 岩 浆 岩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侵入,喷出 岩浆泠却,降温降 压 层状产出 常温常压 随原岩产状而定 增温增压
三、岩石(rock)
(三)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4.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常见的变质岩
(4)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 由于区域性地壳活动导致较大空间的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广泛出现于古老结晶基底和造 山带中,使岩石形成不同程度的片理结构和不同类型的递增变 质带。
三、岩石(rock)
石盐、石膏等 多含生物化石,可 形成明显的褶曲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二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一)温度:是影响变质作用的最基本因素
150℃(180 ℃)~ 800 ℃(900 ℃ ) 升温意味着获得了新的能量,矿物中质点活性增强, 可使原来的非晶质变为晶质,原来的小晶粒长大。 地热
来源 岩浆热
岩石的断裂挤压
(二) 压力
1 静压力——上覆岩石自重引起的,各项等同 静压力是各向同性的,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矿物变为 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 定向压力——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 具有方向性, 主要是构造里的作用造成,作用结果使岩石中片、 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挤压力 剪切力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其在地壳中发生的部位
五
变质岩的矿物
一部分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 磁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这些矿物或是从变质前 的岩石中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或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 生的矿物。 另一部分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如石
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
定向压力
压力作用下矿物颗粒的排列状况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
以H2O、CO2为主,并含有挥发性的物。
作用:控制反应进程
扩散、迁移元素,改变化学成分。
化学活动性流体来源:
岩石孔隙及裂隙中以水为主的液体
结构水
岩浆中逃逸出的热气、热液 地壳深处的热液(带入各种元素)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化学
活动性流体等各种因素是相互配合的,往往
文石
文石
文石
方解石
方解石
方解石
六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 的结构
变晶 结构
变余 结构
碎裂 结构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质作用形成的新构造。有以下类型:
(1)斑点状构造 (2)板状构造 (3)片理构造 (4)片麻状构造 (5)拉伸线理 (6)块状构造
四 变质岩的构造
随变质程度加深: 斑点状(spotted)→板状构造(slate) →千枚状构造(phyllite)→片状构造(schist) →片 麻状构造(gneiss)→块状构造(quartzite,矿物无明 显定向) 2.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有原岩的构造。如变 余层状、气孔、条带构造等
温度的作用:非晶体→结晶体;结晶体→重结晶; 物质与结构重组,一种矿物→另一种矿物
温度的来源: 地热增温(1°C/33m)、构造运动热、 岩浆热、放射热
第一节 变质作用基本特征
二、变质作用的三大因素 T、P、流体 2. 压力 P 静压力(垂或侧):由上复岩石重量引起,随埋藏深 度增加而增加。
静压力各向 作用力相等
一、 接触变质
绿帘石(黄绿色者)矽卡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示意图
二、 区域变质
1. 区域变质作用:在T、P、流体的综合作用下,区域范围 内发生的变质
变质环境及其与温度、压力的关系示意图
二、 区域变质
2.代表性岩石:板岩(赣北浙西瓦板岩)→千枚岩→ 片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
3. 代表性矿物: 超高压、高温: C→金刚石diamond 高压、低温:角闪石、钠长石→兰闪石glaucophane 高温、低压:黏土矿物→红柱(Al2SiO5 )Andalousite 高温、高压:黏土矿物→矽线(Al2SiO5 )Sillimanite 中温、中压:黏土矿物→兰晶石(Al2SiO5 )Disthene
第五章 变质岩(2011)

由此可见,地壳中的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局部流体的存 在是变质岩形成的外界条件,而不同成因的原岩类型是形 成各种各样变质岩的物质基础。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的因素
各种变质因素,常常是共同起作用的。但某种变质作用中
温度:多数变质作用因温度升高而发生。最 某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 重要 压力:分静压力和应力两种
碎裂结构:由于动力变质作用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 破裂、弯曲或磨成碎屑、岩粉所形成的结构。根据碎 裂程度可分为碎裂结构、碎斑结构和糜棱结构。
碎 裂 岩
交代结构:原有矿物部分或全部被新矿物取代,并保 留了原矿物的假象。
是在变质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原岩 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以此同时形成新生 的矿物。其特征是,在形成过程中有物质成 分的加入和带出,而岩石中原有矿物的分解 和新矿物的形成是同时的。既可以置换原有 矿物,保持原有矿物的晶形,又可以由交代 方式形成新矿物,产生一系列特征的交代结 构。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交代假象结构、交 代残余结构、交代条纹结构、交代蠕虫结构、 交代斑状结构等。
黏土矿物 黏土矿物
压力低于5.5×108Pa 压力高于5.5×108Pa
红柱石(密度小) 蓝晶石(密度大)
岩石物质成分的变化 高压力条件
体积大、密度小的不同矿物可以结合成体积小、 密度大的新矿物,并伴随着总体积缩小。
Mg2[SiO4] +Ca[Al2Si2O8] →CaMg2Al2[SiO4]3
(镁橄榄石) (钙长石) (石榴子石)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残留下来的 原岩结构。其命名是在原岩结构前面加上"变余”两字。是研 究原岩特征与成因的重要依据。
与沉积岩有关:变余砾状结构(原岩为具有砾状结构的岩石)、变余砂状 结构(原岩为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变余泥状结构等
第五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三、动力变质作用
出现在大断裂带上或构造运动强烈的 地带,由强大的侧向挤压力和剪切应力引 起,主要的变质方式为变形与碎裂。
– 在地下较浅处由于温度较低,以脆性变形为主; – 在地下较深处由于温度较高,则以韧性变形为 主,形成韧性剪切带。
四、区域变质作用
在较大区域内发生的,由一种因素为主或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变质作用。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
各种岩石基本上在固 态下受到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矿物 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 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原 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正变质岩
负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原理
一、岩石变质的因素:
外部因素: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 内部因素:原岩特点、性质
又如硅质石灰岩在高温下,其中SiO2和CaCO3可重结晶成硅灰石:
(二) 压力
变 质 作 用 的 压 力 范 围 一 般 为 0— 109Pa。
包括: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静压力(围压) 压力 侧向压力(应力)
1、静压力的影响
静压力:
又叫围压,具有均向性。岩石处于地下深处,要受到上覆 和周围岩石的静压力。 在静压力作用下,岩石中矿物重结晶成体积减小而密度增 大的新矿物,以适应新的存在环境。 例如基性岩中的钙长石(密度2.76)和橄榄石(密度3.2) 在高压下形成石榴子石(密度3.4—4.3):
地质与地貌05变质岩

残留矿物:与岩浆岩、沉积岩相同的,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
石、辉石等,它们大多是原岩残留下来的,也可以在变质作用中形成。
变质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矿物,
➢片状构造(片岩)——细粒到粗粒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可劈 开成薄片状。(图片)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矿物较粗,浅色粒状矿物(长石、石英) 和深色片状,柱状矿物(黑云母、角闪石)大致相向成带状,平行排 列,不易劈开。(图片)
➢眼球状构造(眼球状片麻岩)——片麻状构造中,钾长石呈眼球状 定向分布。(图片)
节目录
二、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较轻时,
残留下来的原岩结构。(如图)
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
中矿物重新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等粒变晶结构(如图)
➢斑状变晶结构:在个
体较小的矿物集合体(基 质)中分布有较大的矿物 晶(斑晶)。(如图)
18
二 、 变 质 岩 的 结 构
等粒变晶结构, 显微镜下的石英
一、 变 质 级
10
§ 2、 变 质级及变质作 用方式
二、变质作用方式
本节小结
城 市 与 环 境 科 学 院㊣黄昆 章目录
一、变 质 级
11
一 、 变 质 级
(一)温度型变质级
1、温克勒将整个变质作用区间分为四个变质级:
很低级变质:(200℃—350℃) 其低限以基性岩中浊沸石( 200℃)开始出现为标志;其上限是 基性岩中出现黝帘石和阳起石( 350℃ )。 低级变质:(350-550℃) 以十字石的出现,堇青石的形成为标志。 中级变质:(550-650℃) 以矽线石+钾长石的组合为标志。 高级变质:(650℃—800℃) 以硅灰石+紫苏辉石+矽线石+钾长石的组合为特征。
普通地质学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一、物质成分的变化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温度和压力起了重要作用,表现在: 1、温度变化,① 使岩石通过释放或获得某些挥发分,发生化学成分重新组合, 原矿物消失,新矿物生成。如,高岭石脱水(高温)反应
Al4[Si4O10][OH]8
(高岭石) 方解石的脱CO2的反应
划分为三类:
变余构造,变成构造和混合岩构造
结构构造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常用作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 要依据。通过对结构和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原岩, 判断原岩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环境、方式和程度等特点。
17
(一)变质岩的结构
1、变晶结构
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作用所形成的结构。这是变质岩最常见的结构。
2、变质物态
整体性。 3、变质方式 4、变质结果 分的改变。
变质作用一般在固态下发生,保持着原岩的
原岩的变形、破碎作用,重结晶作用,矿物 导致原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化学成
重组合和交代作用等。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根据原岩的类型不同,可 分两类:
正变质岩-原岩为火成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变质岩。
关,有时范围很小,仅限接触带,即是所谓的接触 变质,有时也可能影响一个区域。 ◆应力作用下的摩擦热:其较为局部,如断裂带。
6
2、压力
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压力单位:bar pa 等 (1)静压力(均向压力)
一般指由上覆岩层的负荷重量所引起的压力。这种压力是随
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而且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 静压力的作用: ① 压缩岩石,使岩石孔隙减小, 变得致密坚硬;
500℃
Al2[ SiO4 ]O+2 SiO2+4H2O
第五章变质作用

第五章变质作用目的要求变质作用的概念是根据对变质岩的观察、研究而建立起来的。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占地壳总面积的27.4%,由于地壳的不均匀抬升、剥蚀才露出地表。
古老的变质岩常作为各大陆地壳的核心,广泛出露在前寒武纪的地盾中,或作为年青造山带的基底存在。
其后各地质时期造山带中的变质岩,又围绕着前寒武纪地盾分布,这说明研究变质作用,对查明地壳的早期状态和它的发展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此外,世界上有70% 的铁矿,63%的锰矿以及大多数的铜、钴、镍矿都产生在前寒武纪的变质岩中,因而又具有实践意义。
课时:4学时授课内容一、变质作用的概念二、变质作用的因素和方式(一)变质作用的因素(二)变质作用的方式三、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一)接触变质作用(二)碎裂变质作用(三)区域变质作用(四)混合岩化作用重点本章课讲授重点应放在:①变质作用的因素和变质作用方式中的重结晶、变晶作用及交代作用上;②变质类型的重点是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以及碎裂变质三个类型。
其它像脱水反应、脱碳反应等则留给后续诸课去完成。
混合岩化作用宜在小结中提示。
难点在课堂上讲授变质岩时,强调变质岩的重要特征以及变质岩中的标志矿物和主要构造即可。
其它内容较难理解,宜在实习中结合岩石标本去完成。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讲解为主,配合多媒体图件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变质作用的相关概念(一)变质作用(metamorphism)什么是变质作用?就是指先成岩在地下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下,在固态状态下改变其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从而形成新岩石的作用过程。
一般说来,岩石是否变质,是以有无重结晶现象或者出不出现变质矿物为标志(特别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根据观察判断,变质作用的温度大体在150°—900℃之间,低于150℃属于成岩作用的范畴;高于900℃则又属于岩浆作用的范畴。
(二)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区别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何区别呢?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一般不经过熔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泥石 白云母 黑云母 石榴石 十字石 夕线石 石英 长石
板岩
片岩
片麻岩
熔融
四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发生矿物
的形成、生长、组合镶嵌而形成的结晶结构。(
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
晶结构等。)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残留的原岩结
构。(如:变余碎屑结构、变余泥质结构等。)
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压力。
在静压力很高的情况下,密度小、体积大的不同矿物 可以结合成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并且总体积会 缩小。岩浆岩中橄榄石和钙长石在高压下可以结合成
为石榴子石。
通过高温高压试验,在30×108Pa压力(相当于地下 110km深度压力)下,普通石英可以转变为结构不同 的柯石英,比重由2.65变为2.93。
的矿物。比如常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在500℃
时可发生下列反应:
若该脱水反应进行的不彻底,则形成白云母和绿泥石 含水矿物,但其含水量远低于高岭石
另外一种在沉积岩中常见的变质反应是脱CO2反应.例
如方解石受热作用后可以释放出CO2,剩余的CaO会
与岩石中的SiO2结合,形成新的矿物——硅灰石
这一反应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温度,温度大于 400℃时会发生此反应
榴子石,夕线石、蓝晶石、蓝闪石等标志性变质矿物
片麻岩:变质程度和片岩一致,具有片麻状(岩石中 暗色矿物断断续续呈定向排列)或者条带状构造,出 现的典型变质矿物跟片岩类似。
变粒岩: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片麻状构造不发 育,一般呈细粒状
麻粒岩:变质程度较
片岩、片麻岩深,其
基本不含黑云母,角 闪石等含水矿物。主 要由长石、辉石、石 榴子石、石英等粒状
时,即成为开放系统时,流体压力
仅为其本身的重量,显然要比静压 力值小。
定向压力:作用于岩石的侧向应力,分为压、张、剪 三种应力。
A. 均匀
应力状态
下结晶的
花岗岩,
矿物随机
排列,具
有块状构
造; B.差异应力状态下结晶的花岗质片麻岩,矿物定向排 列,具有片麻状构造。
3)流体(F) :H2O、CO2、气态物质、硅酸盐流体 等,含量少,作用大。 流体来源: a. 岩浆流体:深部岩浆上升至浅部,T,P降低分异出
辅相成,一般温度和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长。但是
由于各处地壳的结构和构造运动的性质不同,温度和
压力的增长并非处处相同,导致有的区域压力增加慢
,温度增加快,有的区域压力增加快,温度增加慢,
这样就出现了三类不同的变质环境:低温高压环境、
高压低温环境、正常地热梯度(温压)环境。
温度
深 度
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温度、压力(深度)的关系
变质三要素:温度(T)压力(P)流体(f)
特点: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发生的变化。
不同的变质作用环境
温度(热)
温度(热)
灰岩
大理岩
花岗岩
片麻岩
2.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1)温度(T):150C–900C,最 高1150C,一般高于900C地壳岩 石开始融化。控制变质程度,温 度越高变质程度越深。
片理构造形成示意图
无片理的镜下照片
片理构造的镜下照片
五 常见变质岩
石英岩:变余碎屑 结构,块状构造。
大理岩:粒状变晶结
构,块状构造
绿片岩:粒状,鳞片 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左)
板岩:变余泥 质结构,板状 构造。(右)
花岗片麻岩:鳞片 粒状变晶结构,片 麻状构造。(下)
片麻岩:鳞片粒状变晶结
用形成的矽卡岩(主要的矿物组成是石榴子石、绿
帘石、透闪石、透辉石、阳起石、硅灰石等),主
要是火成岩体侵入到富钙的围岩中。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示意图
3)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的,由 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 质作用,形成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作用中,温度和压力总是联合起作用,并相
大理岩:原岩为灰岩,纯粹的大理岩不含杂质,洁白 似玉,成为汉白玉。大多数大理岩因含杂质,显示不 同颜色的条带
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岩,主要由石英组成,该变 质岩极为坚硬
需要指出的是,接触热变质作用中,温度是引起变质 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岩石受热后会发生矿物的重新
结晶。原岩距离火成岩体的距离不同,变质程度也不
位移,发
生动力变
质作用,
沿破裂面
两侧可形
成碎裂岩
(构造角
砾岩)。
断层角砾岩
糜棱岩化片麻岩与拉伸线理(武功山)
Lineation and Mylonitic Gneiss (Wugongshan)
舒良树摄
N
S
花岗质糜棱岩中不对称长石残斑(武功山)
Asymmetric feldspar porphyroclastic system
同。离火成岩体近的原岩变质温度高,变质程度强烈
,离火成岩体远的原岩变质温度低,只会发生轻微变
质。例如,角岩往往出现在内部带,斑点板岩一般出
现在外部带。
接 触 热 变 质 作 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了温度以外,还受到从岩浆中 分异出的流体的影响,该流体与围岩物质进行反应
,产生大量新的矿物。例如典型的接触交代变质作
三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
在变质岩中不仅可以见到岩浆岩中常见 的七种造岩矿物,还可以见到变质岩中特有 的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十字石、石 榴子石、蓝晶石等。 变质岩中某种矿物和矿物组合的出现,代
表了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研究变质作
用环境的重要标志。
绢 云 母
十 字 石
蓝 晶 石
石 榴 子 石
区域变质岩类型及矿物组成
渗透和扩散。并且发生交代作用前后,岩石体积保持
基本不变。
4. 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岩
1)动力变质作用:伴随构造活动而产生的韧性 剪切变质-变形作用。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在浅部
岩石发生脆性破裂,形成碎裂岩;在深部发生韧性
变形,形成糜棱岩。由强大的侧向挤压力和剪切应
力引起,主要的变质方式为变形与碎裂。
岩层断裂
变质岩 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类型分类 1.接触变质岩 2.区域变质岩 3.混合变质岩 4.动力变质岩
岩石分类
常见矿物成分
石英、长石、云母;橄 榄石、辉石、角闪石
富含SiO2的石灰岩,受热后,方解石分解放出CO2及
留下CaO, CaO同岩石中的SiO2结合,则形成一种新矿
物硅灰石: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方解石)
(硅灰石)
2)压力(P)
在静压力很高的情况下,密度小、体积大的不同矿物
可以结合成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并且总体积会
缩小。岩浆岩中橄榄石和钙长石在高压下可以结合成
为石榴子石。
静压力:由上覆岩石
的重量而引起的,随
深度变化。随深度增
加而增大,静压力对
岩石的作用力各向相
等,其数值等于上覆
岩石的重量。
当岩石处于密闭状态时岩石的全部 重量都传递给封闭在岩石内的流体 ,这时流体压力值等于静压力值。 当岩层裂隙时中有互相连通的裂隙
构,片麻状构造。(上)
三大岩类的特征比较
岩石类型 形成的地质作用 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作用
按SiO2含量分类 超基性岩 SiO2<45% 基性岩: 45~53% 中性岩: 53~66% 酸性岩 SiO2>66%
沉积岩 沉积作用
物质来源、结构、成岩 方式分: 1、粘土岩类 2、碎屑岩类 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 岩类
区域作用形成的典型变质岩
板岩:具有板状构造,原岩主要是粘土岩、粘土质粉
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重结晶作用不明显,变质程度
较浅。板岩中含碳质着成为炭质板岩
千枚岩:原
岩性质与板
岩相似,变
质程度比板
岩高,几乎 全部重结晶 ,主要矿物 绿泥石、绢
云母、石英
等
千枚岩
片岩:具有片状构造,主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绿 泥石、角闪石、阳起石、石英、长石等,有时出现石
“水成论”和“火成论”两大学派
的争论持续了三十多年,最后以“火
成论”的胜利告终。现在我们知道组
成岩石圈的岩石不仅有“水成”的沉
积岩、“火成”的岩浆岩,还有经变 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第五章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一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类型 二 变质岩的分类 三 变质岩的矿物特征 四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五 常见变质岩
舒良树摄
片麻岩中的眼球状构造
2)接触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包括:接触 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 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形成角岩、石英岩或大理岩 ,后者形成矽卡岩。 接触变质作用仅发育在侵入岩体周围不远的围岩中 ,规模有限。压力约 0.1×108Pa-3×108Pa,温度
约250-650℃。
与岩浆
岩接触
的围岩
接触带
上将发
生接触
变质作
用。
与岩浆
岩接触
的围岩
接触带
上将发
生接触
变质作
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变质岩:
斑点板岩:矿物重新组合不普遍,变质温度较低
角岩:常致密坚硬,原岩变化大,可以使沉积岩也可以是变质 岩。主要由长石、云母、角闪石、石英、辉石等组成,还含少 量有矽线石、堇青石、红柱石、石榴子石等
一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类型
1 变质作用的概念 2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3 变质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4 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岩类型
1.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一定深度内,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和化 学流体的作用,使原来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下发生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岩石的一系列地 质过程,称为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