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水淡化现状及发展

合集下载

滨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不断升级

滨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不断升级

同时 ,随着 众 多项 目陆续 取得 阶段 性 成
果, 日益完 善 和延 伸 的滨 海新 区海水淡 化 产业
链也 吸引着众多企 业纷纷启 动海水淡 化项 目
3 一 7
维普资讯
力 于开 展 全方 位 的水 资 源 综合 利
用。
金方位练 水 剩 资源一 一
从 海水淡化 机械设备 的加T 制造 . 到万 吨
级 海水 淡化示 范工程 通水 . 到百 姓真正 喝上 再
20 0 6年 1 2月 2 8日. 天津 开 发 区万 吨 级
海 水 淡化 示 范工 程通 水 .标 志着 我 国及 天津 市 海 水 淡 化 产 业 进 入 一 个新 的发 展 阶段 随 着 该领 域 制造 业 的发 展 . 未来 . 海新 区还将 滨 加 快海 水 淡 化重 点 _ 程 的建 设 .如 由新 加坡 T 凯 发集 团投资 建设 的大港 新 泉海 水淡 化 工程 项 目: 北 疆 电厂 为 核 心 . 设 2 以 建 O万 td低 / 温 多效 海水 淡 化装 置 . 实现 海 水循 环冷 却 、 发
维普资讯

禁 豢 戮

| 1

水 百 吨烯 目增 部用化瘩 万 乙项 新 用 全粟淡洛秘
— —
落 实科 学发 观 展
从天津市 2 0项 重 大 工 业 项 目 现 场
建 设 节 约 型 企业
百万 吨级 乙烯 一体 化生 产基 地 。 目建 设 中 , 项 中石化
淡 化后 的海 水 …… 随着 众多 海 水淡 化 企业 纷 纷落 户新 区 . 滨海 新 区海水淡 化 的产 业链 条正 在 向上 游和下游 两端延 伸
产 业 链 日渐 贯 通

天津水资源现状及趋势

天津水资源现状及趋势

天津水资源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13 -0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 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

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目前全国600 多个城市中,400 多个缺水,其中 100 多个严重缺水,尤其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逐步崛起,天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但是天津作为未来北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水资源短缺,供水水源单一,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不能满足城市用水要求的现状,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天津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引滦入津”的滦河水为主,以“引黄济津”的黄河水为辅,滦河水和黄河水水质具有很大的共性,如高碱度(>120 mg/l,以caco3计)、高ph值(>8.2)。

同时,两条河也受各自流域和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水质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滦河水主要在夏、秋高温季节作为饮用水水源,此时藻类繁殖旺盛,使滦河水具有较高浊度、高叶绿素和高藻类数,蛋白质氮比重也较高。

而黄河水流经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地质复杂,其水中具有更高的碱度、硬度和盐含量。

更适合在比较干旱的春季和冬季作为饮用水水源。

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是件大事,要根据天津水资源的特点在下述几个方面做工作。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8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8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8号)

【期刊名称】《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2()10
【摘要】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言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广、战略意义强的显著特点,是未来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页数】11页(P23-33)
【作者】无
【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P747
【相关文献】
1.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1〕34号)
2.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1〕24号)
3.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1〕23号)
4.天
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1〕22号)5.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航空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27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稀缺与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大利器。

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得水变为适合人们直接使用或为生产、农业用水的淡水。

在发达国家,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核心之一。

而在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蒸馏和冷冻结晶。

其中,蒸馏技术是蒸发海水后,将水蒸汽冷却后凝结成淡水,也就是蒸馏法海水淡化。

而冷冻结晶技术则是冷却海水,将其中形成的盐结晶与水分离得到淡水。

尽管这两种技术在处理海水时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在大规模制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反渗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反渗透技术应运而生。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海水进行“筛选”,将盐分留在半透膜上,让淡水流过半透膜而得到制成淡水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技术,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海水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以及稳定性等优势,这也使得该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未来趋势1. 降低制水成本海水淡化技术的制水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

未来趋势则是降低制水成本。

目前,国外已经应用了一些新的方法。

比如,利用太阳能或者废水、废热,降低制水成本。

另外,在海水淡化过程中,与传统技术相比,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更短,需要更加频繁的更换,大大增加了成本。

为此,未来也将会研发更加耐磨、寿命更长的半透膜。

2. 科技创新未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比如,研发新型的高效膜材料,减少一些负面影响,提高海水处理效率等。

未来也将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海水处理的精准和效率。

解读“十二五”时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难题——以天津市为例

解读“十二五”时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难题——以天津市为例

大城 市 中 ,有 3 0个 长期 受 缺水 困扰 ;4 6个重 点 城 市 中 ,4 .%的城 市 水 质 较 差 ;全 国城 市 缺水 56 总量达 6 0亿 m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东 、
收稿 日期 :2 2 0 —1 01— 4 1
缺 现状 ,保 障水资 源 可持 续 利用 和 国 家水 资 源 战
第2 卷
第4 期
宋维 玲 :解读 “ 十二 五 ”时期 海水淡 化 产业 发展 难题
产 业 经济
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实践 中仍有诸如成本偏 高 、配套工程不完善 、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需 要研 究解 决 。
m ’

不 足全 国水 资 源 人均 占有量 的 13 ,在所 有 /0
见 》 旨在 鼓励 和 引导 海水 淡化 产 业的 发展 。但 成本 、技 术 、配套政 策等 一 系列 问题 仍 然 , 制 约产 业的发 展 。结合 天 津市发展 实际 ,从微 观 角度剖 析 了海水 淡化 产 业发展 目前 存 在 的
体 制 、机 制 、政 策障碍 ,并 有针 对性地 提 出了若 干 建议 。
关键 词 :海 水 淡化 ;十二五 ;天津
中图分 类号 :F 0 47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2 9 — 6 7 2 1 )4 0 3 — 5 0 5 14 (0 2 0 — 0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海 等 沿海 省 市 人 均 水 资 源 拥 有 量 不 足 5 0m , 0 3
水 资源 的供 需矛盾 将 更为 突 出。
水 资源 短 缺 以及 未来 面 临 的水 危机 ,即将 成
为 中 国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发 展 的最 大 “ 颈 ” 因 瓶 。

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

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

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前言:水资源对人类生存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水资源将大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然而96.5%属于海水,无法直接使用,而仅有0.26%的地下水、湖水与河水等淡水资源可以被人们直接利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水资源需求量方面日益增加,而基于无节制浪费、水生态污染以及超限度开采等影响,导致世界水资源出现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研究,对此需要加大相关工作研究力度。

1 海水淡化技术现状1.1反渗透工艺RO工艺属于一种膜分离工艺,基于能量回收效率不断提升与膜组件持续改进,促使反渗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该技术,具有造水成本低、工程量小、能耗小、常温操作、操作简单以及占地少等特点。

然而该工艺在进料海水水质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因此预处理成本会有所增加。

可以通过气浮或是超滤结合混凝和沉淀的方式,开展海水预处理工作,可以保证污染密度、水浊度以及化学需氧量等方面均满足进水要求[1]。

1.2多级闪蒸技术MSF主要通过将海加热至规定温度,之后借助闪蒸器快速实现气化,并通过蒸汽冷凝获得淡水。

在热法中,MSF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维护量小与机容量大的特点。

另外,其缺点也非常突出,比如能耗高、设备成本高、操作弹性小以及操作温度高等。

1.3MED技术对于该技术,主要在低于70℃的温度条件中,通过蒸馏二次蒸汽加热蒸发下一效海水,进而获得纯净水。

MED操作温度较低,能够降低设备结垢与腐蚀问题,借助廉价传热材料、工业废热等即可实现海水淡化,其具有操作弹性大、热效率高以及动力消耗小等优点。

然而,由于地温余热缺少稳定性,效率低等特点,导致装置运行成本远远超出设计成本并且设备体积大,费用较高。

2 研究现状和发展当前,在海水淡化工艺研究方面持续发展,在热法海水淡化工艺方面,低压蒸汽方法借助引射器使蒸发器达到真空状态,促使海水基于比常压沸点低的条件下实现蒸发。

低压蒸汽系统主要受到给水口半径、给水温度以及流速等方面影响。

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与挑战

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与挑战

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与挑战海水淡化技术是指将咸水或海水转化为淡水的过程。

由于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与挑战,并分析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淡水资源供应变得更加困难。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淡水资源开发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种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是蒸馏法,它通过将海水加热至沸腾并蒸发,然后将蒸汽冷凝成为纯净的淡水。

此外,还有逆渗透法、膜分离法等技术,它们通过过滤、膜通透性等方式将海水中的盐分分离出来,以产生淡水。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各地的干旱地区和沿海城市提供了独立的淡水供应。

在中东地区,各国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满足了大量的淡水需求。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建设了一系列海水淡化厂,以确保水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海水淡化技术也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帮助解决了淡水短缺的压力。

然而,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海水淡化技术的能耗较高。

蒸馏法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加热海水,而逆渗透法则需要高压泵来推动水通过逆渗透膜。

这些能源开销使得海水淡化技术在一些贫穷的地区难以普及。

其次,海水淡化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海水淡化厂会排放高盐度的废水,可能对周围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此外,海水淡化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海水淡化技术正朝着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的膜材料,以提高逆渗透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并降低能耗。

另外,一些国家正在探索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技术的结合,以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影响。

这些努力旨在使海水淡化技术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

海水淡化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海水淡化技术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一些干旱地区和岛屿国家,海水淡化技术是唯一的淡水资源获取方式。

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正在取得快速发展,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以下是我对该领域现状及前景的展望。

一、现状:1.技术进步: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和逆渗透两种。

我国在蒸馏技术上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利用多效蒸馏装置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逆渗透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升级。

2.规模扩大:我国已建成一批大型海水淡化厂,如天津、大连等地,总处理能力达到数百万吨/日。

这些海水淡化厂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3.应用拓展:除了城市用水,海水淡化技术还可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沙漠地区陆续建设了海水淡化厂以解决当地用水问题,并为当地的农业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二、前景:1.技术创新: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如利用太阳能或核能作为能源驱动海水淡化,将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

2.成本降低:如今,海水淡化的成本正在逐渐下降。

技术进步、材料创新以及规模效应的体现,都将有助于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进一步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区域利用:我国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

未来,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海水淡化厂,将这些海水资源转化为可用水,满足需求不断增长的地区用水需求。

4.生态友好: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对淡水资源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国际合作: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未来,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现状良好,展望也十分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海水淡化将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时期,全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将大幅度增长。

预测2015年全市总人口1600万人;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

用水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将显著增加。

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2014年前地表水、外调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只能维持现状水平。

2014年前是本市供用水矛盾最突出的时段。

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是有效可行的途径。

近期本市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规划2015年海水淡化规模48万吨/日,占2015年总用水量的3%。

本市用水多年以来一直依靠有限地表、地下水资源和外调水,城市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农业和生态缺水严重。

随着用水量的增加,造成了地表和地下水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外调引滦水也在来水减少和用水增加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已不能满足本市城市用水需求,只有通过应急引黄济津以解燃眉之急。

今年起,本市开始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

其中水资源开发
利用红线,就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限定区域在一个阶段内总的用水量不能超过一个限定值。

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除限定总用水量外,还分别限定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的利用量。

同时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发展备用水源,不加以控制。

有效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本市非常规水源主要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再生水。

再生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出水,主要供农业可适用的作物灌溉和农村生态使用;另一种经进一步处理的深处理再生水,作为城市的补充水源,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城市绿化和道路浇洒等市政杂用、居民冲厕等生活杂用和生态环境补水。

目前,本市城市用水约8亿立方米,产生污水资源约5-6亿立方米,是一种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巨大的水资源。

2010年,全市建成并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52座,处理能力240万吨/日。

全市共建成8座深处理再生水厂,总规模29万吨/日。

2010年污水处理量5.73亿立方米,再生水厂能力29万吨/日,通过再生水厂生产的深处理再生水0.17亿立方米,主要供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利用,用于热电厂循环冷却水量801.48万立方米,居民冲厕132.49万立方米,市政杂用256.76万立方米,工业利用509.27万立方米。

第二类,直接抽取海水,经净化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

本市濒临渤海,具有丰富海水资源,目前大港电厂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方式,年利用海水约14亿立方米,可替代淡水0.3亿立方米。

北疆电厂采用海水循环冷却,可替代淡水1600万吨。

第三类,海水经过海水淡化厂淡化处理形成海水淡化水。

海水淡化水具有纯净度高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的工业水源,还可以作为城市用水的补充水源。

目前,全市共建成海水淡化项目4个,分别是北疆电厂、大港新泉、大港电厂和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规模22万吨/日。

2010年海水淡化水利用量0.22亿立方米,主要在滨海新区利用,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其中大港新泉主要供大乙烯项目用水,大港电厂和北疆电厂主要供自身用水。

2015年本市用水总量超18%是非常规水
近期本市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优先利用外调水,用于城市生活、生产;合理开发地表水,用于农业和生态环境;控制开采地下水,用于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再生水,城市主要用于热电循环冷却、环境和市政杂用,农村用于农业、生态;适度发展海水淡化,作为城市补充水源,主要工业直用,部分进入城市管网。

开发深处理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用于城市,将有效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农业生态,将起到恢复生态,提高农业供水保障率的作用。

城市和农村缺水得到缓解,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助于减轻地面沉降。

“十二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2014年前城市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1.44亿立方米,再生水1.90亿立方米。

按照规划,再生水70%直接回用农业和生态,30%经再生水厂深处理回用城市,2015年利用量超过6亿立方米,占2015年总用水量的15%。

规划海水淡化重点以工业用水为发展方向,按需求适度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海水淡化规模48万吨/日,占2015年总用水量的3%。

再加上海水的直接利用,到那时,全市用水总量超过18%为非常规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