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世界海水淡化发展和现状概述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稀缺与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大利器。
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得水变为适合人们直接使用或为生产、农业用水的淡水。
在发达国家,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核心之一。
而在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蒸馏和冷冻结晶。
其中,蒸馏技术是蒸发海水后,将水蒸汽冷却后凝结成淡水,也就是蒸馏法海水淡化。
而冷冻结晶技术则是冷却海水,将其中形成的盐结晶与水分离得到淡水。
尽管这两种技术在处理海水时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在大规模制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反渗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反渗透技术应运而生。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海水进行“筛选”,将盐分留在半透膜上,让淡水流过半透膜而得到制成淡水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技术,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海水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以及稳定性等优势,这也使得该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未来趋势1. 降低制水成本海水淡化技术的制水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
未来趋势则是降低制水成本。
目前,国外已经应用了一些新的方法。
比如,利用太阳能或者废水、废热,降低制水成本。
另外,在海水淡化过程中,与传统技术相比,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更短,需要更加频繁的更换,大大增加了成本。
为此,未来也将会研发更加耐磨、寿命更长的半透膜。
2. 科技创新未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比如,研发新型的高效膜材料,减少一些负面影响,提高海水处理效率等。
未来也将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海水处理的精准和效率。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共5篇)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共5篇)第一篇: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中国也属于世界上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仅为南方的1/4。
可以说,整个淡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能力达66万立方米/日。
其中,浙江省的海水淡化总产水能力已达11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6%。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中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
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已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
2012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凸显了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决心。
在我国国家政策和规划先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的海水淡化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的定义、处理工艺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海水利用行业和海水淡化产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海水淡化等其他水处理工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海水淡化产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技术研发分析、装置发展分析和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最后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的未来前景。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二篇: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关注利用这些海洋水资源。
因此,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古老的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被使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取出水中的盐分,使海水变成淡水。
此方法虽然最早,但是这种方法的能源消耗量比较大,成本较高。
2、逆渗透技术逆渗透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半透膜技术来去除水中的盐分。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小规模的淡水生产中,但是它的能源消耗量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进行运转。
目前来看,逆渗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
3、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的力量将淡水和盐水分离。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是能源的消耗量相对较低,因此成本也比较低。
此外,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电渗析技术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
二、海水淡化技术的趋势1、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的升级将会提高海水淡化技术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运行成本也将会更低。
未来,逆渗透和电渗析技术的生产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运行成本会下降。
这一趋势将会提高海水淡化技术的可持续性,同时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可能。
2、发展海洋能源,提高海水淡化技术的运行效率海洋能源是一种独立的、无限的能源来源,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以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海水淡化。
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研发海洋能源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海水淡化技术的运行效率。
这种趋势将会提高海水淡化技术的可持续性,未来会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环保型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趋势明显环保型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海洋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环保型海水淡化技术将迎来更广泛使用,因为它具有更高效的处理效果、环保性高、成本也相对较低等优点。
2023年海水淡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水淡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环境和人口变化,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关注和应用。
海水淡化技术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制取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的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航运、油气勘探开采、港口城市供水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行业规模、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等方面,分析海水淡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海水淡化需求增长显著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最初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等中东油田地区,因为当地的淡水资源极为有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一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饮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灌溉水等领域。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海水淡化行业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二、行业规模:海水淡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全球海水淡化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是海水淡化技术应用较早的国家,其海水淡化厂装机容量占全球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的约15%。
截至2019年底,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亿m3/d,其中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约为25万m3/d。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而是逐步向全球扩展。
目前,欧洲和美洲地区的海水淡化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以西班牙为例,该国的海水淡化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亿m3/d,占全球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的约10%。
三、技术进步:反渗透技术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热水法和反渗透法两种。
热水法技术成本较高,仅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厂;反渗透技术具有技术成熟、投资、运行费用低、排放量小的特点,成为当前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趋势。
反渗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为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政策推动: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政策推动是海水淡化行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海岸线较长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美国等,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海水进行过滤和蒸馏来提取淡水,从而增加淡水资源的供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技术发展历程海水淡化技术在过去数十年中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海水蒸发来提取淡水,该技术效率低下而且能耗大。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研发出了以反渗透为基础的海水淡化技术,使得淡水的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当前,以反渗透技术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二、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世界各地的公司和政府机构正在积极推广和应用该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全球海水淡化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亿美元。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供水领域:如城市自来水、工业用水等。
2. 农业领域:如灌溉、养殖等。
3. 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如海水注入、工艺用水等。
三、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技术路线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反渗透技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新的海水淡化技术,如电渗析、气化膜等。
这些新技术有望取代反渗透技术,成为主流技术。
2. 技术集成未来,海水淡化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独的技术,而是一种技术集成体系。
渗透技术和膜材料的不断创新也将加快技术集成的发展。
3. 绿色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
未来,海水淡化技术要积极探索和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技术路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产业。
结语尽管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
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状况简析

一、海水淡化简介1、海水淡化的定义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
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
2、海水淡化的主要用途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
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
3、海水淡化综合简介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
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在已经开发的二十多种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都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现在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
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几千、几万甚至近百万吨淡水。
淡化水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有些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的价格差不多。
某些地区的淡化水量达到了国家和城市的供水规模,目前淡化水已经完全可用于农田灌溉。
4、海水淡化历史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水储量的97%为海水和苦咸水,这些水是很丰富的。
但是,要利用海水必须经过淡化。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技术取得淡水。
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 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德克萨斯州的弗里波特(Freeport)运转着。
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城市用水。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
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
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
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种种现实已经深刻地表明:水是可以耗尽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应当改变。
保护水资源,并加强水资源的开发,是增创新优势、并实施可持续发展决策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而海水淡化是缓解当今水危机,并沿海地区和岛屿水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
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水的用量与日俱增,但是供水量却有减无增,而且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因此,全球范围及至全国性的供水矛盾日益突出。
人类正面临着来自水资源和水质性两大危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所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防止水危机的呼声浪高一浪,正席卷全球。
1.缺水与日俱增(1)世界范围从1990年到1995年,水的消耗量增长了6倍,比人口增长速度还快2倍,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有15亿人口缺少饮用水,20亿人得不到安全的用水。
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由于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而导致的疾病有50多种,平均每天发生与水相关的疾病65万例,夺去2.5万人的生命。
到2000年,全世界人均占水量减少24%。
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
按每年取水量4—5%递增为计,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河水将被耗尽,到2230年,人类将耗尽地质圈内所有储备的淡水资源。
(2)全国范围河川地面迳流量平均每年为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但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仅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人口占世界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世界排序名列第109位,是世界12个严重贫水国之一。
径流的地区和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大连等我国40多个城市也被列入世界性严重缺水的黑名单上。
据资料表明,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剧等原因。
2024年海水淡化处理市场分析现状

海水淡化处理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海水淡化处理是一种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技术,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海水淡化处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水淡化处理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海水淡化处理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 淡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淡水资源短缺是推动海水淡化处理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许多地区面临着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海水淡化处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选择。
2. 快速发展的海水淡化处理技术海水淡化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这促进了海水淡化处理市场的增长。
3. 政府支持和政策推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采取了鼓励海水淡化处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给予税收优惠、提供经济援助等。
这些政策支持和推动也促进了海水淡化处理市场的发展。
4. 环境保护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许多地区开始重视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海水淡化处理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市场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供应不足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水淡化处理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以下是海水淡化处理市场的几个主要发展趋势:1. 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未来,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创新,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提升海水淡化处理的可持续性。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海水淡化处理市场的增长,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来提高竞争力。
3. 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不同地区对海水淡化处理的需求有所差异,未来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4. 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处理的结合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将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处理相结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海水淡化处理市场作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及世界海水淡化的发展和现状概述种种现实已经深刻地表明:水是可以耗尽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应当改变。
保护水资源,并加强水资源的开发,是增创新优势、并实施可持续发展决策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而海水淡化是缓解当今水危机,并沿海地区和岛屿水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
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水的用量与日俱增,但是供水量却有减无增,而且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因此,全球范围及至全国性的供水矛盾日益突出。
人类正面临着来自水资源和水质性两大危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所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防止水危机的呼声浪高一浪,正席卷全球。
1.缺水与日俱增<1)世界范围从1990年到1995年,水的消耗量增长了6倍,比人口增长速度还快2倍,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有15亿人口缺少饮用水,20亿人得不到安全的用水。
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因为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而导致的疾病有50多种,平均每天发生与水相关的疾病65万例,夺去2.5万人的生命。
到2000年,全世界人均占水量减少24%。
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
按每年取水量4—5%递增为计,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河水将被耗尽,到2230年,人类将耗尽地质圈内所有储备的淡水资源。
<2)全国范围河川地面迳流量平均每年为2.81万亿立方M,居世界第六位。
但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仅2400立方M,仅为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人口占世界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世界排序名列第109位,是世界12个严重贫水国之一。
径流的地区和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大连等我国40多个城市也被列入世界性严重缺水的黑名单上。
据资料表明,因为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污染加剧等原因。
全国近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110多个。
我国城市2000年缺水达600多亿立方M,每年因缺水而损失,仅工业产值就达2400亿元。
据预测,我国30年后将出现用水高峰,2030年人口总量将达16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届时用水总量将达7000—8000亿立方M。
广东目前年缺水约42.45亿立方M,近年取水量将达50亿万吨。
2.污染日趋严重<1)世界范围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现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地球每年有700多万人因不洁净饮水引起疾病而死亡。
估计到2005年前,因水的原因而成为“环境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到2005年全世界污水总排放量将达6900亿立方M,仅仅为了稀释这些污染物,就要耗尽全球河流水量。
<2)中国范围我国沿海地区企业每年排入近岸海域工业废水39.8亿吨,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620亿吨之多,相当于每人平均排放量近49吨。
致使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的133个河段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城市地下水也蒙遭危厄。
全国现有的七大水系重点河段中仅有三成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第一、二类标准,在我国11.4万公里江河的评价中,水质为Ⅳ类及劣Ⅳ类占41%。
全国现有大约7亿人口饮用大肠菌群超标的水,1.7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的水。
<3)广东地区2000年全省排废污量超过106亿吨<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为全国之首,占全国废水排放年总量的七分之一,其中广州约25亿吨,深圳、东莞大约为10亿吨。
全省城市生活污水2001年处理率仅为17.2%,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城市河段水体的80%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达标率不足一半,由此导致全省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262亿元。
<4)广州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即以每年10%的速度在递增,平均每天向珠江排放的污水足有300多万吨,使目前珠江河段污染率高达60%,其中亚硝酸盐和氯氮含量均超过标准值。
3.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江河淤塞、围湖造田,惊人浪费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
黄河,因河床淤塞产生断流,仅1997年已达7次之多。
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达8360多万亩,无计划的围湖造田已使水面减少2500多万亩,占总面积近1/3。
用水的无度更是习以为常、如广州市人均日用水量高达350多升,高峰期甚至高达500升;广东省水源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40%,远低于世界水平。
总之,世界范围缺水,中国缺水,广东也缺水;不但资源性缺水,而且同时存在水质性缺水。
如此严峻的水形势已明显地成为影响和制约全球、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的瓶颈,正像一把钳子似的正在逼近我们城市的咽喉。
二、海水淡化当今之势<一)海水淡化意义重大地球确是水的故乡,尤其是海洋,更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水库。
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水的储量约有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5%,占地表水总量的98%。
但是,可供人类直接享用的淡水总量仅有3000立方公里,占陆地水量的0.64%,不足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三。
海洋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其总量约占海水的97%,相当于13.3亿立方公里之多,是一个最大而又稳定可靠的淡水储库。
因此,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
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对缓解当代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海水淡化现状人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开始思考海水淡化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人们昔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1.发展简况上世纪40年代开始开发了以蒸馏法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到70年代前后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体系;1952年首先开发了电渗析盐水淡化技术;继而在60年代初又开发了反渗透淡化技术。
1997年全世界100吨/天以上的脱盐装置总容量为1623.6万吨/天。
其地理分布为:中东地区占54.9%,美国占14.6%,欧洲9%,亚洲7.9%;就原水性质分:属海水的占63.6%、地下苦咸水占24%、其它原水占12.4%;就淡化产水用途分:生活饮用水占61.8%、城市工业用水占24.9%、发电厂用水占5.5%;就淡化工艺区分:蒸馏法占59.7%、反渗透法占32.9%、电渗析法占 5.5%;对完全以海水为水源的淡化,蒸馏法占88.4%、反渗透法占10.9%。
2.基本现状2000年,全世界共有100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厂已发展至1.1万家,以年增长率15%—25%攀升,淡化产水量达2437万吨/天。
成效额已达数百亿美元。
淡水产量最高是沙特阿拉伯,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产量位居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2%。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蒸馏法海水淡化厂建于沙特阿拉伯,日产淡水46万吨,是多级闪蒸造水与电厂热发电双重目的的结合,另一套同类型、同效用的装置建在阿联酋,产水量32.4万吨/日,单机产水量4500—5700吨/日,淡化设备的投资为5.44亿美元。
目前世界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建在沙特的首都利雅德,日产淡水30万吨,装置中设有能量回收的配套设施,能耗约为3kwh/m3淡水左右。
3.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上海水淡化正向高效化、低能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发展,反渗透<SWRO)、多级闪蒸<MSF)和多效蒸发<MED)更成为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技术的主流。
MSF近年主要进展在:单机容量进一步扩大,系统设计最佳化、管理软件化、操作自动化;采用聚羧酸酯等新型防垢、抑垢和分散剂,可提升运行温度;开发新兴高级奥氏不锈钢代替镍基合金,提高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工艺改进,有利降低能耗使目前总体水平处于10—14kwh/m淡水状态。
MED方法的主要进展在低温多效操作技术的开发,以减少结垢、腐蚀,降低成本,通常能够在6.0—8.0kwh/m3。
SWRD技术从膜、组件和工艺已日趋成熟,近年来重大进展在于功能交换器和压力交换器的成功开发,可使能量回收高达90%以上,从而使其能耗降至3.8~4.3kwh/m3淡水。
近年国际海水淡化项目招标中,总以项目投资最低、造水能耗最低、运行成本最低,以及建设周期最短和占地面积最少等优势为基本条件和要求。
总之,海水淡化既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而且梦已成真、可望可即。
可以肯定,随着陆用水资源的日渐枯竭,海洋必将成为海水淡化技术大有用武的主战场。
三、中国海水淡化蓬勃崛起<一)发展简况起步于1958年。
40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已逐步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和水处理技术产业。
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等淡化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初具规模,并已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海水淡化项目不但在国内取得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技术输出,如多套装置已出口印尼、中东、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等国家地区。
最近,在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口的海水淡化配套项目招标中,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在与世界其他4家公司的竞标中一举命中,已向该地出口我国自行制造的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经实验表明能量回收装置效率达到92%—95%,吨水耗电在3千瓦小时左右,造水成本约为每立方M3.8元—4.2元,达到国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
全国拥有一支为数3000人以上的专业技术队伍,从事科研与开发的单位100多个,设备生产厂60多家。
其中膜法技术所占比重为最大,约占90%以上。
如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南北方两大中心和基地。
目前我国膜行业已开创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体。
现有杭州<火炬)西斗门膜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约3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年产值<含膜、膜组件和配套装置)在1千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约占15%,其中6000元产值以上的大型企业约3—4个;小型企业约占85%,年产值一般在500万元左右。
<二)技术现状1.蒸馏法海水淡化实验研究从1964年开始,百吨级多效多级和多级闪蒸两套海水淡化装置早在1971年和1981年分别通过鉴定,日产5—50吨级不同规格的多级闪蒸及压汽式陆用和船用蒸馏淡化装置已在工厂系列化生产,并有300多台套在船上应用,陆用日产30吨级常压压汽式海水淡化装置已在大连长海县投入使用。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验,目前基础和配套技术已有很大提高,材料、防腐、阻垢等关键技术已初步解决,在引进技术造水能耗方面大约为16kwh/m3淡化水左右。
在与热电厂结合双目的造水方面,天津大港电厂1988年已从国外引进了两台日产淡水均为3000多吨长管式多级闪蒸法的设备,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生产量最高的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自行设计开发成功一套短管式多级闪蒸装置,规模为1200吨/日,运转正常;又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建成一定规模的饮用纯净水生产线和可供千户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