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进程,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将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可持续性、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以及智慧城市的发展。
首先,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的恶化,城市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意味着城市要在交通、能源、建筑等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比如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等。
其次,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将在城市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建筑等。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城市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绿色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倾向之一。
绿色城市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城市,其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平衡。
这需要城市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绿地、改善空气质量等举措来提高生态环境,提供更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人性化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性化的城市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关注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
这意味着城市要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最后,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之,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将是可持续性、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以及智慧城市的发展。
这些趋势将使城市更加环保、智能、舒适和高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城市。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窦金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
二战以后,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普遍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经济动力主要从工业化转向信息化,所以城市的进度进一步加快并带有后现代的特征。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尤其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当代城市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数量都在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尤其引人注目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了10.4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347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发达国家1950年城市水平已达53.8%,1980年上升到70.2%,上升了16.4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547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1950年城市化水平为17.0%,1980年为29.2%,上升了12.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407个百分点。
从50年代至8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增长最快。
这里面有一个疑点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城市化上升了16.4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上升了12.2个百分点都超过世界城市化上升的10.4个百分点?其实在1975年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总人口已超过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城市增长率。
195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为734百万,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仅为287百万;197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为698百万,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已攀升到673百万,基本上与发达国家持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如此迅速,为什么城市化率水平上升低于发达国家,且城市化年平均增长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虽然城市人口上升快于发达国家,而城市化率上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从1980~2002年,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由70.2%上升到74.4%,仅上升了4.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21个百分点,城市人口仅攀升了152百万;而发展中国家则由1980年的29.2%上升到2000年的39.3%,上升了10.1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505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则由966百万上升到1904百万,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之比为2:1,2020年时将为3.5:1。
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发生着城市化的潮流。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文化等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可持续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城市化发展作出展望。
一、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发展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首先,城市化发展加速。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农村人口持续减少。
同时,城市化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
其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群快速崛起。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世界级大都市出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再次,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现代城市已经不再仅仅是人口聚集的地方,更是经济、技术、文化的创新中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智能化,提升了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城市化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大规模城市建设导致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
城市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尤其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交通尾气排放等都直接威胁到空气、水和土壤的质量。
同时,城市的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处置也需要解决,否则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性影响。
城市的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农田、湿地等自然生态区域,这些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三、可持续城市发展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可持续城市发展成为解决之道。
可持续城市发展要求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平衡。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城市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人口爆炸式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本文将分析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城市化的趋势。
我们将深入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发展现状:1. 城市化加速: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化进程迅速。
然而,发达国家也面临城市化问题,尤其是老龄化社会导致的需求变化。
2. 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标志。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约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城市化速度更是惊人。
3. 社会改变: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的人口密集、资源集中和社会流动性增加,催生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城市也成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地。
4. 经济发展: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
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大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
城市还成为产业集聚和创新的中心。
二、未来趋势:1. 智慧城市: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智慧城市的兴起。
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将实现人员、物品和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城市化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城市规划将引入生态概念,建设绿色的城市空间和低碳的交通系统。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区域协同发展:未来城市化的趋势是区域协同发展。
为了避免城市的过度扩张和资源的浪费,城市将逐渐与周边地区形成联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
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将实现良性互动。
4. 人口流动:未来城市化的趋势是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剧。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与挑战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与挑战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也不断增加。
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5%,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8%,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90亿。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趋势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的趋势1. 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不断增加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预测,2018年-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年增长率将维持在2.1%左右。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2. 城市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
据统计,已经有54.7%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其中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城市人口占比最高,分别达到74.4%和81.8%。
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占比将达到68%。
3. 二线城市成为主要增长点当前全球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超过一些大都市,例如中国的深圳、印度的班加罗尔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线城市的发展将引领新的增长点。
4. 城市间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由于形成了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越其他城市。
例如,纽约和伦敦等城市的GDP已经超过了很多小国家的GDP,城市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二、城市化挑战1. 城市人口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建设和开发也在不断加快,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都伴随着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消耗,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
2. 城市化导致的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扩大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的多元化和利用效率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否则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经济社会一部分的迅速发展和另一部分弱化受影响。
3. 交通拥堵和能源紧缺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交通和能源都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话题。
应对交通拥堵和能源紧缺问题需要政府关注、投资和科技创新的支持。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城市化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的现状城市化的进程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体现。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城市人口已经翻倍增长,到2050年时,城市人口将占据全球总人口的近70%。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红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压力。
城市在承载大量人口的同时,也需要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是城市面临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不少城市过度发展,导致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影响。
其次,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城市中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和社会阶层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富裕阶层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
城市中的失业率高、社会安全问题突出,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诸多困扰。
二、城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存在差异。
然而,总体来看,城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未来城市化进程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规划会更加注重绿地的保留和建设、交通拥堵的缓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
其次,城市化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平等。
城市化进程往往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扩大,因此未来城市化的发展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平等。
城市规划会更加强调基础设施的公平分配、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
再次,城市化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城市化进程会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来城市将更加注重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服务。
城市化的原因与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与趋势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此背景下,城市化的原因和趋势值得深入探讨。
一、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变得必然。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口增长的空间有限,农民们的生产力也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增长。
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迅速,许多人被推向城市,他们想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2、农村人口贫困农村人口的相对贫困和农村发展的缓慢,是另一个城市化的原因。
在农村地区,土壤质量不佳,产量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都限制了农民增加收入的能力。
3、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化要求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城市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知识,并且提供更大的机会,因此人们愿意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持自身的发展。
4、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引导人们向城市迁移。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土地、工厂和住房等各种资源和设施,以支持城市发展。
政府还可以开展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刺激政策,以加强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城市化的趋势:1、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上升城市人口的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以支持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2、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城市人口和企业的不断增加,城市经济将不断发展。
未来,城市经济仍将以服务业为主导,全球化和数字化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
3、人口的外流大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将继续增强,这会导致人口的流出和流入。
由于一些城市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将逐步增大。
4、居住环境的改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将得到改善。
城市的环境治理将成为重要的一环,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城市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城市化也遭遇各种困境和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城市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1、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更新时间:2009-8-2 15:09:59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24一、城市和城市化的产生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了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称为“城市革命”。
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内,沿幼法拉第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
按现代的城市标准来说当时的城市很小,但与以前人类定居点相比,则是很大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在其著《世界人口纲要》中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位于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9000年左右。
亚当斯(Adams R.M.)在其《城市的进化》一书中记述,大约公元前1000年,由于铁的使用,社会交通大为改善,生产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开始慢慢加快,公元几个世纪前,欧洲的雅典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城邦,而罗马到公元2世纪,已拥有百万居民,成为罗马这个地跨亚、非、欧的国家的中心。
随着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开始,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迅速加快。
在公元2世纪还只有3万人的伦敦,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其人口猛增至100万人;170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1900年,大多数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
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这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
1900年上升为13.6%。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 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9.06亿,其中大约2.17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里。
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
在1900年-1950 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 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
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
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
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5%。
而到1921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77.2%。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
在1860 年-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其高度城市化。
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
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
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
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亚利桑大几个州。
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
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
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
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
目前,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晚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1920 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
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其城市人口比重为79%。
根据联合国社经资料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资料显示,1994年东京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中保持领先的位置。
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
在大洋洲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人口最多,它们基本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
1994年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
2000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城市人口比重为85%。
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总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2000年的6座。
在近几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
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
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
在60年代,美国全国6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减少了140万,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0个减至16个。
这16个大城市人口总数也减少22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12.2%降到9.7%。
纽约市的人口减少了36.6%。
在70年代和80年代间,许多城市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丝等,总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
在6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 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
在1970年-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年-1995年期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
从1970年-1985年期间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125.9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
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
另外,由于经济和其他活动大量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
于是大城市中的富人首先开始离开城区,搬到生活和条件好的郊区。
随后中产阶级和大城市中心区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搬到郊区。
最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城市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历史短。
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影响很小。
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
有资料表明,从1800年到19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由3000 万人增加到1.35亿,而农村人口却由6.7亿增加到11.67亿。
自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有关资料表明,1950年-1985 年3年间,城市人口比重也由17.3%增加到31.7%。
而且仍以相当高的加速度发展。
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地区差异。
以中国为例,建国后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进程一直非常缓慢。
1978 年,中国结束了其计划经济时代,才开始了一条类似美国、德国和英国在18、19世纪所采取的发展道路,城市化步伐随之加快。
1978年,还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1995年上升到29%。
而今,城市人口比重已上升为31%。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十年间,中国将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社会,中国的城市人口在未来也将成倍增长。
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1999年中国城市已经达到了666个,比1980年增长了三倍,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399个。
中小城市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将会达到800个左右。
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其他国家如印度的城市人口大约是28%、越南是20%、菲律宾是5了%、马来西亚是56%、土耳其是61%、中亚地区是66%。
韩国由于其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达到了80%的城市化水平。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样,近二、三十年来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目前资料显示,在玻利维亚,大约只有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阿根廷是89%,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达到91%。
中美洲国家的城市人口处在45%-60%之间,其城市化程度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7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相比,非洲的城市化进程要慢了许多。
1856 年,非洲有2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个,6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个。
大多分布在近海的地方。
1990年,非洲城市人口只占25%。
而且非洲内部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距十分明显。
以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例,东非城市人口比重占21%,中非占33.2%,北非45.9%,南非 48.1%,西非占36.6%。
非洲较大的城市有开罗,其人口为1100万,其次是阿尔及尔270万、开普敦240万。
非洲国家共同的特点是都只拥有一个以出口为主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与亚洲、南美洲相比,其城市人口增长率具有更高的水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4%。
1950年,世界上只有纽约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到197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增加到11座,其中就有5座属于发展中国家。
在 1994年中期,全球共有22座总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城市,其中16座在发展中国家。
2000年世界上20个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仅占9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升至16个。
联合国估计,到2015年,全球该规模的大城市将会达到33座,而仅亚洲就会占22座。
目前世界15座最大城市中分别有11座在亚洲地区,两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在非洲地区,只有一座在北美洲。
例如,在1960年-19130年的20年间,曼谷人口从213万增至5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