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合集下载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叶裕民①内容摘要:世界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逐步推进。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重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化弱质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知识经济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日本城市规模结构相比较,中国市镇比重太低,中国的城市化过度依赖于小城镇,造成严重的城市短缺;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是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住宅问题、就业问题、疾病问题和教育问题,通过建立规范的社会制度促进德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世界城市化日本城市规模结构德国城市政府职能启迪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及特征世界城市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化时代的转变。

到20世纪末,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6%。

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出如下特征:(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在1800年时,世界城镇人口比重才仅仅为5.1%,1850年也仅为6.3%。

此后,随着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增多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900年全世界城镇人口的比重为13.3%,1950年为29%,2000年为47.2%(图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1800-185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增长0.024个百分点,1851-1900年该速度增加到0.14个百分点,1900-1950年为0.31个百分点,1951-2000年50年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增长0.36个百分点。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3.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2.3%,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9.3%②。

从整体上看,21世纪上半期全世界将发展成为城市社会。

①叶裕民,女,196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从事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贯穿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

无论是古代的大都市还是现代的超级城市,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演变。

一、古代城市化进程古代城市化进程始于兴起于河流流域的早期文明。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都是古代最早形成的城市化地区。

首先让我们来看古埃及的城市化进程。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和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促使了城市的产生。

尼罗河上的城市底比斯成为古代埃及的首都,周边城市如华沙和阿莱克桑德里亚也逐渐兴盛起来。

同样,古巴比伦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河流流域开始的。

幼发拉底河的河流水资源为巴比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城市发展迅速。

巴比伦成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城市。

在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马家沟遗址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如河南的安阳、河北的邯郸等。

二、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是欧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共同促使了中世纪城市化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欧洲,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尤为突出。

荷兰和比利时地处欧洲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城市崛起,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显著,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亚洲的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也不可忽视。

中国的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如苏州、杭州等成为繁荣繁华的城市。

此外,摩洛哥的菲斯、伊朗的伊斯法罕等城市也在中世纪期间崛起。

三、现代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加速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以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为题,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下面我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展开讨论。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成为了经济的核心引擎。

城市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效应。

例如,中国的广东省深圳市就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化案例。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城市化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二是环境保护。

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城市的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紧张,城市交通拥堵和大量的工业排放也给大气环境带来了污染。

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许多国家都在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绿化、节能减排和垃圾分类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三是社会发展。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中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也愈发凸显。

因此,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城市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融合度和公平正义。

例如,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城市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全面推进城市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2017/03Ⅰ 53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城市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国际化成为历史趋势。

本文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通过有效平台与全世界进行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

本文以世界历史发展为脉络,细致梳理全球范围内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史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发展阶段及特点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是城市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

从城市的产生来看,城市作为乡村的对立物,本质是以非农生产和市场交换为其中心任务,形成了市场,引领商人及其他非农产业人士的聚集、资金的流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汇集和交换的发生等,由此向外扩展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市场,因而需要超越城市边界、超越国界开拓市场,这就进入了城市国际化阶段。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胡爱敏摘要: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国内不少城市都已推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总结全球化时代城市国际化的发展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国际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应借助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开放和包容促进城市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发展、人口流动、资本流通和文化交融,避免出现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同质发展、交通拥堵和文化断层等消极后果。

关键词:开放;融入;城市国际化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1.早期城市国际化早期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它们是自发的、零星的,仅仅是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少数城市发生的现象,如古罗马、长安。

这一时期的城市国际化出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扩张的结果,基于贸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交通便利,人口大量增加,大都是崛起后又随着帝国的衰退而陷入了萧条。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特点是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例如,英国在 18 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2、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特点是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导致城市贫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严重。

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化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

其特点是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同时,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工业化作为重要支撑。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城市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同时,要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

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及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其城市化历程值得借鉴和学习。

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回顾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可以从19世纪开始观察。

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进一步加速。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例如,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城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德国的工商业中心。

这种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增长。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德国注重城市规划和城乡协调发展。

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城市的良好发展。

首先,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政策,包括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规划等方面。

这些政策为城市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其次,德国注重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城市不仅仅是经济中心,还是社会和文化中心。

为了使城市和农村相互补充,德国在城市周边建设了许多绿地和生态农村,提供了便捷的农村城市化过程。

此外,在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低碳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德国积极采用清洁能源,提倡低碳出行和建设绿色建筑,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德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发达,人们普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德国的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概念,注重节能环保,使城市成为一个宜居的环境。

这种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值得中国借鉴。

回顾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可以得出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过度拥堵、土地滥用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的制定,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避免城市无序扩张。

其次,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城市不仅仅是经济中心,还是社会和文化中心。

为了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在城市周边建设绿地和生态农村,确保城乡之间的平衡。

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我国未来50年近5亿乡村人口的“进城”问题的有益途径。

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又加速的背景下,研究世界城市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城市化城市病集中化分散化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特征1.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纵观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城市化初期发展缓慢,中期发展速度加快,后期发展速度又放慢。

呈现出慢-快-慢的过程。

即呈现慢-快-慢的过程,对于城市化速度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这种变化轨迹,现在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一般都称之为“S”型曲线。

最早提出“S”型曲线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地理学家诺瑟姆。

他在书中把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运动轨迹形象地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但他没有具体提出这条曲线的数学模型。

清华大学焦秀琦在1987 年对“S”型曲线理论进行了数学模型推导,描绘出了城市化发展的“S 曲线形状图。

图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注:Y-代表城市化水平,t-代表时间。

资料来源:《城市规划》,1987年第2期,P35。

我们通过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指标分析,也可以看出“S”型曲线是有现实依据的。

如下表所示,无论是城市化的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年平均增速都表明,世界城市化进程经历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缓慢阶段后,进入了1920年~2000年的加速推进时期,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0.3%以上,而进入21世纪,则会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再次进入慢速发展时期。

表1 世界城市化进程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表2 近25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平均增速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对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S”型曲线规律,在西欧、北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最为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叶裕民①内容摘要:世界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逐步推进。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重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化弱质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知识经济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日本城市规模结构相比较,中国市镇比重太低,中国的城市化过度依赖于小城镇,造成严重的城市短缺;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是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住宅问题、就业问题、疾病问题和教育问题,通过建立规范的社会制度促进德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世界城市化日本城市规模结构德国城市政府职能启迪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及特征世界城市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化时代的转变。

到20世纪末,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6%。

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出如下特征:(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在1800年时,世界城镇人口比重才仅仅为5.1%,1850年也仅为6.3%。

此后,随着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增多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900年全世界城镇人口的比重为13.3%,1950年为29%,2000年为47.2%(图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1800-185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增长0.024个百分点,1851-1900年该速度增加到0.14个百分点,1900-1950年为 0.31个百分点,1951-2000年50年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增长0.36个百分点。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3.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2.3%,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9.3%②。

从整体上看,21世纪上半期全世界将发展成为城市社会。

①叶裕民,女,196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从事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二)世界城市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群体。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英国也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最早的国家。

早在1850年,英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50%,开始初步进入城市社会。

随着工业革命的传播,那些先期接受工业革命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就成为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那些很迟才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和地区就成为今天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基本上是在20世纪上半叶完成的。

表1反映出,1900年发达国家仍然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到1950年就已经初步进入了城市社会;1975年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城市社会。

20世纪末,虽然发达国家城市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已经大大减缓,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量的增加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主要表现为质的提高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则是无止境的。

表1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1800 978 50 5.1 20 7.3 30 4.31825 1100 60 5.4 25 8.2 35 4.31850 1262 80 6.3 40 11.4 40 4.41875 1420 125 8.8 75 17.2 50 5.01900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1925 1950 400 20.5 285 39.9 115 9.31950 2501 724 29.0 449 52.5 275 16.71975 4066 1541 37.9 560 75.0 952 29.32000 6057 2858 47.2 694 79.1 2115 41.72015 7207 3870 53.7 765 82.3 3024 49.3资料来源: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2015年为预测值。

表1表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在工业革命以前,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胜于现在的发达国家,1820年,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8.7%和16.0%,而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美国、普鲁士六国之和仅占22.1%。

①但是,在近代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其城市化进程在总体上约落后于发达国家75年。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都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世界城市化的重心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197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已经再次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成为支撑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滞后于数量的扩张2000年年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高达21.15亿,是发达国家的3倍,占世界城镇人口的75.3%。

但是,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同步发展。

2000年发展中国家创造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不足21.0%。

占世界城镇人口1/4的发达国家创造了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0%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

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加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并没有相应幅度的提高。

换言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量的扩张快于质的提高。

(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过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不足的问题。

所谓过度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快于工业化进程。

乡村人口过快地向城市迁移,超过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以至于造成大量人口缺乏就业机会,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

过度城市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过。

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经济①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②联合国贸发会议第十届大会数据,转引自《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第六版:《改革不合理国际规则》。

发展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就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郊区化等路径比较好地消化和解决了过度城市化的问题。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至今仍然存在着过度城市化的问题。

比如墨西哥1999年年城市化水平为74%,与美国(77%)和日本(78%)基本相当,而同年墨西哥的人均GDP4400美元,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4.7%和13.7%。

①过度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而城市经济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进入城市的乡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所谓城市化不足,是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为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通常通过劳务输入(德国、俄罗斯),以及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入城市(日本)等途径来解决。

在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城市化滞后问题。

比如泰国,1999年人均GDP1960美元,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8%,但其城市化水平仅为21%,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

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人为的政策因素(东欧、苏联等),限制农民进城(赵树枫,1998)。

二是工业过度分散,乡村人口就地非农化所致(东南亚一带)。

中国当前也具有城市化不足的特征。

(五)知识经济正在更高的起点上启动新一轮的世界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大发展,终于在世纪之交把世界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由于具备如下特征而成为推进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第一,知识经济是以城市为主要空间依托的经济。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而城市是人力资本最雄厚的地方。

各国都在努力以城市为平台,创造学习型城市,使更多的国民有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并参与到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大批才华出众的有志之士也都集中到城市这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境之中,施展才华。

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会伴随着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城市的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有空前的提高。

知识经济特别为发展中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

第二,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经济。

现代化的大城市人才济济,是高技术产业和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和传播的最好场所。

最近20年里,世界各国又一次掀起大城市发展的浪潮,特别集中地表现在大城市人口又一次快速增①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279页。

长,以及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

大城市超前发展,不仅是工业化中期规模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的重要特征。

第三,知识经济是以网络传输为主要通讯手段的经济。

网络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瞬间完成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交流,大大降低了相互交流的成本,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将因此变得更加激烈而不是相反。

在网络时代,一方面尖端的高技术产业需要借助发达的现代化的大都市来发展;另一方面,更加大量的一般产业在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度更大。

他们可以在远离大都市的中小城市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城市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实际上,技术越进步,社会越发达,提供给人类发展可选择的路径也就越多样化,各国各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路径,要视具体国情区情而定,不能盲目效仿。

世界城市化进程给我们的启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是孤立的,是与世界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浪潮相伴相随。

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并因此由先进国家演化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第二次世界性性城市化浪潮,我们没有理由再一次错过。

中国要吸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弱质的教训,在重视推进城市化量的增加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避免和消除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知识经济为中国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需要加快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消除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空间聚集的制度障碍,为各级各类城市的发展提供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