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世界城市化过程汇编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化进程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原因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地区并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长的过程。
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逐渐超过需求。
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经济机会,选择前往城市寻求发展。
2.经济发展: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教育等条件,这也是吸引人们向城市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文化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的机会。
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各种社交、文化和娱乐活动,享受到更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二、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增长:城市化对经济的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为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社会变革: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革。
人们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城市化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合作的深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3.环境压力: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化过程会导致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城市化还会给城市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挑战城市管理和规划能力。
三、城市化面临的挑战1.社会不平等: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一些低收入者或农民工可能无法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
2.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城市化使得城市的扩张面临土地利用的限制和冲突。
城市扩张往往需要依赖农村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问题。
世界城市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
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
国家
特点
产生差异的原因
发达
国家
起步早,目前速度趋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处于后期阶段
工业生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
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城市化的来自展阶段特点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加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
资本主义发展早,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大批农业劳动者向城市迁移
发展中
国家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剩余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质、水量,水循环;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引言: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化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年,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各个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____年的城市化发展进行总结,探讨其中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经验。
第一阶段:经济驱动型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驱动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____年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受到经济的引导,城市发展规划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
在这个阶段,各地政府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促进产业转移和经济增长。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包括交通、通信、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经济驱动的城市化,许多城市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然而,在这个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的严重压力。
过度开发和土地浪费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困境。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也给社会管理、城市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一定挑战。
第二阶段:生态环境型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____年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生态环境型城市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建设计划,努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许多城市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生态湿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交通也得到了改善。
____年的城市交通已经智能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智能交通服务,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
同时,城市能源利用也更加清洁和可持续,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第三阶段:社会和谐型城市化在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城市化进入了社会和谐型阶段。
社会和谐型城市化强调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公平。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贯穿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
无论是古代的大都市还是现代的超级城市,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演变。
一、古代城市化进程古代城市化进程始于兴起于河流流域的早期文明。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都是古代最早形成的城市化地区。
首先让我们来看古埃及的城市化进程。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和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促使了城市的产生。
尼罗河上的城市底比斯成为古代埃及的首都,周边城市如华沙和阿莱克桑德里亚也逐渐兴盛起来。
同样,古巴比伦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河流流域开始的。
幼发拉底河的河流水资源为巴比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城市发展迅速。
巴比伦成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城市。
在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马家沟遗址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如河南的安阳、河北的邯郸等。
二、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是欧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共同促使了中世纪城市化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欧洲,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尤为突出。
荷兰和比利时地处欧洲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城市崛起,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显著,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亚洲的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也不可忽视。
中国的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如苏州、杭州等成为繁荣繁华的城市。
此外,摩洛哥的菲斯、伊朗的伊斯法罕等城市也在中世纪期间崛起。
三、现代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加速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归纳

最新.课件
33
2、门户位置或沿交通干线
大都市带,一般都沿海或沿大江大河,具 有门户位置,对外联系便捷。
或是沿铁路干线或高速公路等,它构成大 都市带空间构造的骨架,把各个都市区联 结起来,不管其形态如何,大都市带总是 有一条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经济走廊。
最新.课件
34
3、具中枢功能〔国家核心区〕
最新.课件
27
世界40O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开展〔1960—2000〕
最新.课件
28
巨型城市〔城市集聚区〕
巨型城市:城市人口大于800万。世界上第一个人 口超过800万的巨型城市是纽约,1920年人口达849 万。 1930年纽约人口超过1000万,伦敦人口超过 800万。1950年伦敦人口超过1000万。随后,东京横滨人口突破1000万。
最新.课件
5
欧洲“自由城市〞的形成
欧洲新城市开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 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 心、管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 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下的共和政体。
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 那亚、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克隆 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4〕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5〕英格兰大都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最新.课件
31
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
1〕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到圣迭 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这个大都市带是美 国新兴的经济中心。
2〕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 是巴西两个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其城市集聚区的人口超过了 2500万。
最新.课件
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管理方式

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管理方式一、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活动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2.城市化的阶段:(1)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例较低,城市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和商业。
(2)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中心。
(3)成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人口拥挤: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住房、交通等问题。
(2)环境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资源紧张: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4)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分化、失业、犯罪等问题。
二、城市管理方式1.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法治化:依法行政,加强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
(4)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民主化程度。
2.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1)城市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
(3)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
(4)城市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5)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城市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安全。
3.城市管理的主要模式:(1)政府主导型: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引导城市发展。
(2)市场主导型:市场机制在城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城市发展。
(3)社会自治型: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务。
(4)混合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在城市管理中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亿,其中大约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 万人口的城市里。
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
在1900年-1950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岀现了巨大的差异性。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
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
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
欧洲国家尤英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 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而到1921年,英城市化水平已达%。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
在1860年-1920年间, 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英高度城币化。
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 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髙度城市化的地区。
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

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作者:马先标燕安来源:《中国名城》2014年第11期摘要: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历程,可划分为传统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的起步,以及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城市化的加速与完成两大阶段。
在城市化由起步到加速直至完成的演进过程中,经济发展始终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
随着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演进,两者的具体互动关系表现为:在起步到加速阶段,主要表现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紧密相关关系;在基本完成到完善阶段,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化与服务业紧密的相关关系;此外,它们的相关性也相应地体现在就业结构的演进上。
在回顾世界城市化发展一般历程的基础上,以英国作为同步型城市化的典例,兼述其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对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同步型国家城市化;英国城市化;特征与启示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1-09(6)1 世界城市化一般历程回顾世界与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许多研究城市化的专家关注的领域。
回顾世界城市化的一般历程,要从理解城市产生的逻辑机理出发,认识城市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如何经历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的双重优化路径,并在城市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制度安排、法律制定等方面如何与城市化的发展相互联系。
1.1 传统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的起步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成了小集镇和城市,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城市。
大约公元前1001年始,由于铁器的使用,交通条件的改善,生产力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慢慢加快,此后欧洲的雅典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城邦,而罗马到公元2世纪,已拥有百万居民,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国家中心(亚当斯(Adams R.M.)《城市的进化》)。
以后,印度河、黄河流域、中美州等地也先后出现了一些城市,但由于封建专制对技术创新与自由市场制度的压抑所导致的工业落后,使世界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 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9.06亿,其中大约2.17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里。
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
在1900年-1950 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
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
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
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5%。
而到1921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77.2%。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
在1860 年-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其高度城市化。
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地区。
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
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
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亚利桑大几个州。
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
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
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
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
目前,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晚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1920 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
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其城市人口比重为79%。
根据联合国社经资料与政策分析部人口司资料显示,1994年东京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中保持领先的位置。
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
在大洋洲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人口最多,它们基本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状况。
1994年两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
2000年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城市人口比重为85%。
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总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2000年的6座。
在近几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
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
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
在60年代,美国全国6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减少了140万,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0个减至16个。
这16个大城市人口总数也减少22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12.2%降到9.7%。
纽约市的人口减少了36.6%。
在70年代和80年代间,许多城市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丝等,总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
在6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 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
在1970年-1985年间,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年-1995年期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
从1970年-1985年期间伦敦人口负增长率超过1%,共减少了125.9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
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
另外,由于经济和其他活动大量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
于是大城市中的富人首先开始离开城区,搬到生活和条件好的郊区。
随后中产阶级和大城市中心区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搬到郊区。
最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是城市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历史短。
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影响很小。
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
有资料表明,从1800年到19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由3000 万人增加到1.35亿,而农村人口却由6.7亿增加到11.67亿。
自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有关资料表明,1950年-1985 年3年间,城市人口比重也由17.3%增加到31.7%。
而且仍以相当高的加速度发展。
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地区差异。
以中国为例,建国后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进程一直非常缓慢。
1978 年,中国结束了其计划经济时代,才开始了一条类似美国、德国和英国在18、19世纪所采取的发展道路,城市化步伐随之加快。
1978年,还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1995年上升到29%。
而今,城市人口比重已上升为31%。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十年间,中国将迅速发展为一个工业社会,中国的城市人口在未来也将成倍增长。
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1999年中国城市已经达到了666个,比1980年增长了三倍,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399个。
中小城市进入发展最快时期,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将会达到800个左右。
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其他国家如印度的城市人口大约是28%、越南是20%、菲律宾是5了%、马来西亚是56%、土耳其是61%、中亚地区是66%。
韩国由于其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达到了80%的城市化水平。
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样,近二、三十年来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目前资料显示,在玻利维亚,大约只有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阿根廷是89%,乌拉圭和委内瑞拉达到91%。
中美洲国家的城市人口处在45%-60%之间,其城市化程度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7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相比,非洲的城市化进程要慢了许多。
1856 年,非洲有2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个,6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个。
大多分布在近海的地方。
1990年,非洲城市人口只占25%。
而且非洲内部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距十分明显。
以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例,东非城市人口比重占21%,中非占33.2%,北非45.9%,南非 48.1%,西非占36.6%。
非洲较大的城市有开罗,其人口为1100万,其次是阿尔及尔270万、开普敦240万。
非洲国家共同的特点是都只拥有一个以出口为主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与亚洲、南美洲相比,其城市人口增长率具有更高的水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4%。
1950年,世界上只有纽约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到197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增加到11座,其中就有5座属于发展中国家。
在 1994年中期,全球共有22座总人口超过800万的大城市,其中16座在发展中国家。
2000年世界上20个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仅占9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升至16个。
联合国估计,到2015年,全球该规模的大城市将会达到33座,而仅亚洲就会占22座。
目前世界15座最大城市中分别有11座在亚洲地区,两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在非洲地区,只有一座在北美洲。
例如,在1960年-19130年的20年间,曼谷人口从213万增至515 万。
在这20年中,伊朗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由1个增至6个,印度由11个增至36个。
在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发展中国家从1950年的24个增至1985年的147个,而发达国家仅由51个增至 126个,前者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后者。
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20%,集中在世界各国的78个,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大城市,而这78个大城市中有一多半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50年到203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4.46亿增加到10.15亿,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由3.04亿增加到40.2亿,二者分别增加2.28倍和13.49倍。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小。
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有3%,发展到1900年。
也只有14%。
而经过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达到了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情况。
1950年,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个,1970年增至844个。
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年-1970年间由71个增至 157个,1980年达到234个,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发展牛地区有400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
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持续而迅猛,而发达国家大都已达到高度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