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4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分析常见设误类型 对于4选1的综合选择题来说,考查的角度比较多,命题人对文 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往往从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等方面来设题,而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鉴赏时,则大多从错置手法、分析偏离和效果不全等方面来设题。
☞熟知类题通法
速解选择题“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 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 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 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 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 够?”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
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
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
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
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
B
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
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
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
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
图的质朴人情之美。该选项
多。
曲解文意,因此不正确。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 “以鸡换衣”的小故事,显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 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 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 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 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 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 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2节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因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记叙类文体,它的表现技巧与小说类似。

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的自传、第三人称的他传)、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表现手法中的渲染、抑扬、对比等,结构章法中的铺垫、过渡、呼应、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甚至语言风格等都同小说类似,如遇到此类手法的赏析,可回顾并运用小说中的相关知识,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传记的文体特征决定了高考命题往往从“选材与组材”“映衬(正衬、反衬)”这2个方面命题。

因此,复习传记,应重点对这2个特色题型给予特别关注。

考法1__分析选材组材技巧☞明常识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这一题型在高考题中命题样式一般为考查文章结构(句段作用)和选材组材技巧。

而句段作用题,在具体解题时可以等同于“小说的情节作用”,因为传记可以看作“真实的小说”,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5·全国卷Ⅰ)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1)题干中有“特点”“特色”“特征”等字样;(2)题干中有“组织”“安排”“顺序”等字样。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特色。

(2)本传记选取事件多,事件跨度大,文本是怎样组织起来的?(3)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熟技巧1.选材类题目可从以下方面思考:(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所选事例往往都是能“以小见大”的,代表的是传主某一方面的成就或贡献。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专题二 考题突破——整体把握,细心比对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肯定难度,但是,假如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预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示意,要张弛有度,克服紧急心理,集中留意力。

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消灭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愿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

③论点与论据。

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月时间(多次消灭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格外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假如、可能、肯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 中国历代正史皆必▲ ▲记“礼乐”史。

有心争辩中国音乐史▲ ▲ ▲的人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 ▲ ▲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白正史的音乐史在争辩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

“音乐史”消灭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精练二+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精练二+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精练二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漂泊棋士三次更改国籍吴清源一生,唯一的争议点就是国籍。

这位出生在战乱飘零时代的棋圣,一生有很多无奈。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七岁学棋,青少年时期,在中国棋坛中已无敌手,天才的盛名让他当时享誉中日棋坛。

14岁那年,吴清源与母亲及哥哥一起东渡,在和日本三位棋手过招后,正式定为三段。

1936年,吴清源改国籍为日本,那时,距离他在日本学棋生活已经过去了八年。

对此,吴清源自传中曾写道:“在日本的中国人,受到歧视,也有人受到过实际的威胁,因此,我对自身的安全也很担心,但是一边下棋一边读书是行不通的,再说我还要养活一家人。

最后我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

”自传里也有写道,他如何放弃日本国籍。

“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华侨到我家,并且拉着我去了我所住的杉并区的派出所。

他们强迫我放弃日本的国籍……后来,他们交给了我一本中华民国临时护照。

”再次加入日本国籍,是1979年。

“我于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国籍,时年65岁。

战前,从中国国籍转为日本国籍,是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

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

”自传里,吴清源很详细地道出小儿子因国籍问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最后一次变换国籍,吴清源是站在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角度。

其实,对于大部分真正理解和敬重吴清源的棋迷来说,国籍根本不是问题。

国手李喆在微博上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不知何时起,网络愤青们将矛头对上了吴先生。

身世飘零,远渡扶桑,吴先生在特殊时期精神上的痛苦孤独不知又有几人能够承受,几人能够超拔。

古往今来,超越时代之人,必受当时宵小之攻讦。

”(选自《华西都市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传记写作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事件翔实可信。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 有你说“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 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 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 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第二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第二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重实例 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
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这样的语句进行分 析,才能保证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续表)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的思路是先概括出所具有 “明晓 的语言特点,接着举例,再结合语言特点进行 解题技法 思路” 分析;也可以在明确语言特点后,进行分析, 巧组织 最后举例印证。无论采用哪种思路,都要注意
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 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 1665 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 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 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 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 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 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 ℃左右时呈 板状,在-5 ℃左右时呈柱状,在-15 ℃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 于-25 ℃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
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 率为 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 率远小于 1。植物透过 Pr 对 Pfr 的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 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速度以避 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 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 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续表)
说明方法 分类别 列图表
做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摹状貌
阐述 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 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做较直观明晰的说明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做比较,通过对共同 点或差异点进行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形象地 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的特征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

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围绕传主来命题是高考传记阅读命题的原则和中心,不论是综合性选择题,还是手法类题目和开放类题目。

2.考查能力上有何特点?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其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是各类题目中均涉及的基本要求,探究题也不例外。

甚至很多探究题本身就是归纳概括,只不过答题角度多一些而已。

3.命题角度有哪些变化?“相关链接”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卷中出现。

“相关链接”既是文章的有机组成,也是设题答题所必须考虑的材料。

同时,分析概括的选择题依据考纲变化从2017年高考开始极有可能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考查。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传记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传记的分类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文章,它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

1.按叙述人称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本人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林丹的《直到世界尽头》。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2.按表达方式分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而有的传记则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对人物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按篇幅长短分传记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按创作方法分传记可分为史实性传记和传记文学。

前者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如施昌学的《海军司令刘华清》。

后者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如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传记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

然而,传记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有些内容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从而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1节 Ⅱ 学-传记阅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1节 Ⅱ 学-传记阅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第1节Ⅱ学-传记阅读的解题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第1节Ⅱ学-传记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第1节Ⅱ学-传记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

Ⅱ.学—-传记阅读的解题方法(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文本主旨]本文叙述了陈忠实的文学历程,着重描述了他不断“剥离”,不断“寻找"的过程,表现了他善于学习前人、感知时代、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文学创作水平的品格.[写作特点] ①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②人物形象鲜明;③叙事详略得当。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30 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 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 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 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 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 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及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 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 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 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 作”。此年周汝昌 35 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 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 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总理 的特殊关照,1970 年 9 月重返北京。
☞பைடு நூலகம்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甲卷)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题干中有“分
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 析”“说
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看
(2016·全国乙卷)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 法”“启示”等
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字样
谈谈你的看法。
☞熟技巧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3 环节”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多为论述题,解答时要处理 好以下 3 个环节:
1.亮出探究对象。开始就必须告知准备就哪个问题进行探究,不论这个问 题是题目规定的还是探究者自己确定的,让阅卷人对探究的问题本身有大致的 认识,为下一步探究作铺垫。
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思想立场、政治主 张或艺术观点等。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 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 及里,去芜存菁。
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 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 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近年出版的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 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 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指贾宝玉最终与史湘云的结 合,等等。
1982 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 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范围,他 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 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 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 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 性研究剔除出“红学”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除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 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1953 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 40 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 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 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 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 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 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解题思维】 第一步:首先应找出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文中第一段叙述吴文俊高三 时物理成绩优秀,大学时对物理很感兴趣;倒数第二段叙述吴文俊喜欢看电影、 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第二步:分析这些兴趣与数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分析时要联系文本,如倒 数第二段,“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 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另外文 中说吴文俊富有创造精神,学术生命长久,这些都和他兴趣广泛有很大关系。 第三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条逐层地组织答案。
考 法 一
边 练 边 悟
考点 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 2 种考法










传记开放性试题从历年高考命题及传记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 题型:一是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二是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 两种题型的特点有:①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②答案的多元性、综合性和论 述性。
考法 1 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
【答案】 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意识。②在顾炎武 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 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对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考法 2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明常识 传记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传记 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 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全国丙卷)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
观点立场 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 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第二步: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根据最后一段中 作者的评价文字,即“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颇有道理的”,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爱国主义。
第三步:联系现实,谈这个观点的意义。回答时要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 来。
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 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 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 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 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 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拿走细看。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 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相关链接 周汝昌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 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1.(探究观点题)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流露出作 者怎样的态度?这句话于文中结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题干中有
(2015·全国Ⅰ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 “观点”“主
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张”等字样
(2013·辽宁卷)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 (2)题干中还有
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评价”“评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论”“看法”
(1)请结合×××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等字样
(2)结合全文评价×××的形象或行为。
☞熟技巧 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3 个入手”
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 向,这需要从 3 个方面入手: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 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 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 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 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每点 2 分)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 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 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 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 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 1947 年 12 月 5 日《天津国民日报》上。
【解题思维】
第一步: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和观点立场。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相关信息
概括答案要点
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 具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和忧
精神品质 本之计”……直到逝世前,病魔缠 国忧民的意识
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
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 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
(2014·辽宁卷)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
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题干中有“分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析”“说
(1)文章说×××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 明”“看
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法”“启示”等
(2)如何理解×××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 字样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本专题考点 1“真题示 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