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八年级上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

初中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
⼣阳余晖晕染下,每⼀棵树,每⼀座⼭,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放牧的⼈赶着⽜返回,猎⼈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我看到这些⼈⼜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1、试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
(1)第⼀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
(2)第⼆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写出了诗⼈内⼼的苦闷和⽭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了何种⼿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驱犊回家,猎⼈满载⽽归,似乎兴致盎然。
)(可换成上⾯颔联和颈联的诗歌⼤意)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跃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晚秋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通过运⽤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诗⼈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做朋友。
诗⼈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知⾳难觅、孤独⽆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5、诗⼈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这⾸诗通过描写萧瑟静谧的秋景和⽆⼈相识的情景,表现了诗⼈孤独苦闷、彷徨清冷⼼情和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的落寞⼼绪。
2.黄鹤楼崔颢(hào)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1.主题思想:
• 借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和向往。
• 2.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 达了自已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叹惋。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面描述。
• 在东篱之下信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他恬 淡、闲适的心情。
1.《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 《梁甫行》《饮酒》其五主题
2.赏析 (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 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 物满意而归,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 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 满载而归来的动态场景。从反面衬托诗人的 郁闷孤单的心境。
• (二)《黄鹤楼》崔颢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画面描述。
• 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出“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表i达了诗人 为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老当 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 (八)《赠从弟》其二刘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1.全诗通过对辛苦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表现了诗人的田园之乐和脱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心愿,从中流露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热爱。
2.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3.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间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颔联巧妙地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当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使至塞上王维1.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孤寂之情。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征蓬”指飘飞的蓬草,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行踪,且以“征蓬”“归雁”自比,见蓬草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想之愁,写诗人由内地赴塞外的漫长征程和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心情。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孤烟”的劲拔之美;“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亲切温暖,写出了落日的柔和之美。
一个“直”字,一个“圆”字,逼真传神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渡荆门送别李白1.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用流动的视角,描写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景象逼真如画,气势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流动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展望,喜悦开朗的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1.《长歌行》鉴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唐诗(共8首)基础梳理和赏析24张

晴川历历 汉阳树, 芳草萋萋 鹦鹉洲。
描绘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 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葳蕤茂盛。
日暮乡关 何处是? 烟波江上 使人愁。
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 思,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主旨] 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慨而后生愁绪,表现了诗人缠绵的乡愁。
八年级语文上唐诗(共8首)基础梳理 与赏析
野望
1. 王绩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 唐 代诗人。 2.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二 赏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雁门太守行
1. 李贺 ,字长吉,福昌人, 唐 代诗人,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 诗鬼 ”之称。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雁门太守行》是一首 乐府诗 。 2.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乐府,古代音乐机关。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 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后来,“乐府”成 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 表作,合称为“乐府双璧”。 3.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 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颔联写远景,静态,运用对仗及叠词,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读起 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树、 山、夕阳等美丽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 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颈联写近景,动态,运用对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放牧的人赶着 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的情景,表现田园生活 的恬淡自然。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
在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黄鹤楼的荒凉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和漂泊在外的苦闷和忧伤。
尾联中,“烟波江上使人愁”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愁”字。
这首诗情景交融,吊古伤今,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意境。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颈联中的“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则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XXX“诗中有画”的特色。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出一幅江山壮阔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本诗通过描写庭中的奇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馨香盈怀袖”一句通过妙笔生花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香气的存在。
整首诗结构简洁明了,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歌的抒情特色。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主题是XXX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对繁琐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反感,倡导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2.改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XXX,心远地自偏。
”我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却不受车马喧嚣的干扰。
你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吗?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向往远离尘嚣的生活。
3.改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在东边的篱笆旁采摘着菊花,眺望南边的山峦,感受着山间的清新空气,看到飞鸟归巢。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①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3.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139f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1《望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春望》(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
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8、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安史之乱(事件)有关,
从
的情感
和
Hale Waihona Puke 词语看出,表达了诗人9、从写作手法上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的好处。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 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 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8、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叙述诗,叙述 事表达作者 思想感情。 • 9、品味《石壕吏》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层云, 会当凌绝顶, 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8、诗歌虚实结合,意境高远,让人浮想连天, 既写出泰山 特点,又表达诗人 的性格特点。
9、杜甫的《望岳》是歌咏泰山的绝唱, 结合文章,分析此诗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