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结构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知识结构图

小说阅读知识结构图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一、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二、把握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一)故事情节高潮结局{(尾声)注:“序幕”和“尾声”可没有(二)题型一:情节概括1.情节概括常见设问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①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1)理,理清小说结构{②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第一步:梳理情节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2)抓,抓住场面。

(场面: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2.情节概括题答题方法(3) 寻,寻找小说线索。

线索: {{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时间、空间“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1)对事情的概括: {第二步:答题模式{ (“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主人公角度叙述→ 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①基本模式: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1)传统小说模式{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3.知识拓展③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 亨利式结尾)①“延迟”式结构。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②生活的横断面。

{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2. 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照应、悬念、过渡、伏笔、铺垫、点题等等(三)题型二:分析情节的作用(1)文中写了×× 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1.情节作用题常见设问形式{(2) ××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3)某事物、某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1)内容方面的作用{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情节与全文的关系分析角度{情节与主题的关系2.情节作用题答题方法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①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2)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线索,贯穿全文作用点:作用是什么,用术语来答(3)答题模式 → 作用点+ 体现点{{ 体现点:这个作用在文中如何体现,结合文本分析3.知识拓展:(1)小说开头的作用设疑(悬念)式开头 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① {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②突出人物形象 {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写景式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奠定感情基调使平淡的故事生波澜 从结构上: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①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表现手法上{{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A.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2)小说结尾段的作用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B. 从表现人物性格上,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C.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A. 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 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 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情节作用分析题
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 :
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 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
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 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 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 理。 2013全国课标2《峡谷》(见《五三》第245页)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 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 了 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 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情节,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要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情节,做出具体说明。
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
(2014年·辽宁卷) 《数学家的爱情》 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帐,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再生波澜)②使女 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
②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 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 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 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24、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 的。”
25、“信里都说了些啥?” 26、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 嘛。”
27、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 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 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 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 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 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 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 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
等。
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 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
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
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
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
5、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 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 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 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6、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 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 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7、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 车去了医院。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马兰花三次流泪的情形进行分析,挖掘其内心世界, 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具体分析时,要先从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 泪的不同表现,结合上文来分析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马兰花流泪。 第一次流泪,是在麻婶死后丈夫因钱厉声指责马兰花,她的哭是委 屈的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却没有流下来,表明马兰花的隐 忍。第二次流泪,是在丈夫一次次拿钱说事后,此时的马兰花认为 丈夫不明事理、斤斤计较,对他的行为很气愤。第三次流泪,是在 麻婶女儿寄来信后,麻婶女儿的知恩图报让她感动得流泪,此时她 的心情也是释然的,因为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考生应看到这三 次描写,一次比一次深入、丰富了主人公马兰花的形象,结局的美 好也突出了文章的温情主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探究线索,如: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文中XX人(XX物)的作用。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物或某个景物? 【从内容】小说的线索是XX,小说围绕XX展开,它见证了主人公某某......的经过,代表(象征)着...... 【从结构】小说以XX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把情节的各个内容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以如下模式为基础,灵活变通进行回答】
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围绕“墙上的斑点”,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1.线索 2.情节安排的技法(作用)
㈡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 (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如《晚秋》 )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 (如《药》)——此亦为热考点之一
小说阅读-—— 分析作品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小说常识回顾
1
2
塑造 烘托 反映社会 表达思想 人物 形象 作品主题
概念把握
知能储备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传统模式 以时空为本体,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按排情节,是一种线型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晚秋》) 摇摆模式:即“一波三折”式,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如《变色龙》) “殴.亨利”笔法: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即在结尾处出其不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把握结构,体察位置(附:典文赏析及练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把握结构,体察位置(附:典文赏析及练习)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小说阅读之把握结构,体察位置(附:典文赏析及练习)小说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

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大于情节,涵盖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

结构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单线型结构,即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

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这是小说创作的传统结构形式。

二是复线型结构,即小说线索有两条,构成复线。

三是意识流结构。

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通过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人物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

在小说结构方面设题的方式通常有:说说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在选择题中判断正误;分析作品构思和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方面的联系,构思和审美心理方面的联系;分析有关具体的结构方式(如前后勾连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如何总结上文、如何点题等)的作用等。

准确分析作品结构,着重以下两方面:1.从形式方面分析(1)从句子所處的位置出发,明确其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2)掌握小说内在的结构规律,如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明暗线双线结构来安排层次等。

(3)分析语段的表达方式。

有的语段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则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我们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划分层次。

2.从内容方面分析(1)根据句意归类。

一个语段由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2)把握体现作者思路的重要语句,如中心句或过渡句等,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靠它们,考生便可弄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常见的小说结构

常见的小说结构

常见的小说结构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小说结构之一。

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始终以线性方式推进。

读者可以从头到尾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阅读。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小说结构之一。

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始终以线性方式推进。

读者可以从头到尾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阅读。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常用于叙述多个故事或以多个视角展示故事情节的小说。

一个核心故事通常被嵌套在若干个次要故事中,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整个框架。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常用于叙述多个故事或以多个视角展示故事情节的小说。

一个核心故事通常被嵌套在若干个次要故事中,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整个框架。

3.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在小说中体现为重复出现的情节、主题或事件。

故事情节会回到起点,并以某种方式再次展开,产生一种回环的感觉。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在小说中体现为重复出现的情节、主题或事件。

故事情节会回到起点,并以某种方式再次展开,产生一种回环的感觉。

4. 纵横交错结构:纵横交错结构将多个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各自独立发展,但又相互关联。

通过穿插和交叉的方式,增加了悬念和吸引力。

纵横交错结构:纵横交错结构将多个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各自独立发展,但又相互关联。

通过穿插和交叉的方式,增加了悬念和吸引力。

5. 反转结构:反转结构是通过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或引入意想不到的转折来吸引读者。

通常包含意外发生的情节或不寻常的结局。

反转结构:反转结构是通过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或引入意想不到的转折来吸引读者。

通常包含意外发生的情节或不寻常的结局。

6. 中心式结构:中心式结构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或事件展开,其他情节和人物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增强了故事的集中性和鲜明性。

中心式结构:中心式结构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或事件展开,其他情节和人物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增强了故事的集中性和鲜明性。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小说结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作为作者,在选择小说结构时,可以根据故事的性质和情节的发展需要来决定最适合的结构方式。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
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详见149页)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5)就贯穿情节的线索来说,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 “我”等。(详见148页) 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
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 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 念,引人入胜。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
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实丰满。 (4)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
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
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
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 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不少于200字。 答案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

②人物(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
③主题(深化主题,凸显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
突出了„„,表现了„„
真题探究
阅卷手记
专题整合

小说阅读 之情节结构

小说阅读 之情节结构

题型
①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②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
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探究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理由。 (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小说的结构要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①要注意情节安排的顺序特点,如顺
序、倒叙、插叙等; ②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方式和作用; ③要注意设置悬念、铺垫、对比等技 巧的作用。 注意: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 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 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分析情节的作用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 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或表现了XX的人人物性格; 交代了任务活动的环境。 2)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 题、深化(升华)主题
情节作用类试题的五个答题角度(8分)
思考角度
与环境的关系
常 用 术 语
④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 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 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 人回味,引人思考。 ⑤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 们的阅读心理。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 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 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 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 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 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 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 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 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 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 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 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 更具有代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之结构
作者:纪庆冲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3年第03期
【技法指津】
小说的结构,指的是在小说所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层次。

分析结构,是高考文学类文本中较为常见的考点之一。

小说阅读中,关于结构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概括情节结构。

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二种是分析结构设置的技巧与作用。

如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针对小说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小说的线索,概括小说的情节
1.抓住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2.明晰小说的结构。

要准确概括小说的故事结构,就要理清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的来龙去脉,根据小说的一般结构特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答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文章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事情,这些人与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多角度考虑,体会结构安排技巧
掌握结构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结构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

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进行叙述,它可以帮助情节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结构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

伏笔,就是埋伏,对要说的人、事、物,先作一个提示。

也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将后面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在前边先作些提示或暗示。

伏笔设
置巧妙,就会使文章情节曲折,结构紧凑严谨,构思精巧,发展合理,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三、了解小说常见的结构模式
小说的结构模式一般来讲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第二种是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小说的运行不是呈现一条直线,而是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写点别的,然后再跑回轨道,这样就出现了情节上的摇摆。

第三种是“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式、留白式等。

四、了解结构安排的基本作用
1.情节自身的表现作用:可以从技巧(插叙、对话、景物描写……)、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情感(在开头有时有奠定基调的作用)、对主题思想、写作主旨的表现、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线索的角度入手。

2.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出现在前,设悬念(引人入胜、引起读者兴趣)、铺垫、伏笔、蓄势、张本、引出下文、象征、暗示等;出现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呼应、再掀波澜(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突转、高潮,转向结局等;在结尾,总结、照应前文、点题、点出写作主旨、深化主题、拓展主题等。

【阅读训练】
被窃的文件
□[日本]星新一
夜阑人静。

在F博士研究所的附近潜伏着一个小偷。

至今为止,F博士已相继发明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药物,据最近传出的消息说,他即将又要完成一种新型药物的研制。

小偷决定尽快盗出这种药物的技术文件,卖给别人以牟取暴利。

他屏息凝神地从窗口偷偷朝里窥视。

过了一会儿,博士制出为数不多的一点成品,这是一种呈绿色的液体。

他舀起少许放在嘴里,一边细细地品尝着,一边啧啧有声地说道:
“啊,滋味不错,气味也挺好闻……”
博士舒展双臂,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然后又唠唠叨叨地自言自语起来。

“嘿,总算成功了。

在我看来,它真可称得上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发明。

对,我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把这种制备方法记录下来。


博士取出纸笔迅速地写起来,写完以后,把它郑重其事地放进位于墙角的一只大保险柜里,然后离开了研究所。

窗外,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小偷见博士一走,便立刻行动了。

在他的手里,保险柜被轻而易举地打开了。

小偷取出技术文件,揣入怀里,喜不自胜地逃遁于漆黑的夜幕中。

但是,它究竟具有什么功效呢?
回到隐匿处的小偷,决定按照博士所写的方法自己动手来进行制造。

花了几天的时间,他终于制得了药物。

小偷捧起散发着铃兰草般清香的药物,一饮而尽。

他静静地坐在椅子里,等待着药物功效的发作。

突然,小偷站了起来,他以急促的步子走出房间,头也不回地一直走到F博士的研究所。

“博士,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

几天前,我从这里的保险柜里偷走了您的技术文件,请把我送给警察吧。


小偷对着迎上前来的F博士这样说。

“真是你拿走的吗?”
“是的。

我按照您所写的方法制造了这种药,并且把它喝下去了。

我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干了坏事,因此特地前来请求您的宽恕,并把偷去的文件送还给您。


小偷声泪俱下,心情沉重地向博士认了罪。

可是F博士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哪里,哪里。

你要知道,这是我的发明在起作用。

这种新药具有使人良心发现的功效。

不过,由于没有一个坏人肯自愿为了试验而服用这种药,我正在犯愁呢。

现在好了,承蒙你的协助,证明了它的功效,辛苦你了。


(苏德成、龚云表/译,选自《星新一作品选》,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小说题目为“被窃的文件”,小说一开始却不厌其烦地写F博士发明、制造、品尝药物,自言自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