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为李煜翻案 历史误读了他

合集下载

南唐后主李煜的跌宕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的跌宕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的跌宕人生李煜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词人李煜,便是南唐烈祖李昪的孙子。

李昪死于公元943年,其子李璟即位,改元保大,是为南唐中主。

李璟死于公元961年,李煜继承君位,史称南唐后主,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

唐朝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占据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建立吴国。

杨行密死后,政权落在大将徐温之手。

徐温死于公元927年。

公元93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主杨溥以自立,即皇帝位于金陵,定国号为唐,建元昇元。

史称南唐。

徐知诰自称是李唐子孙,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生于南唐烈祖昇元元年。

李煜生性天真、浪漫,文士气有余而帝王气不足。

李煜上有五位兄长,本无继位的可能。

李煜的长兄太子燕王弘冀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野心家。

弘冀为人刚毅果断,善于权谋,曾领兵在常州大败吴越国的军队,因战功而被立为太子,参与国事。

但是弘冀独断专横的作风,却不为父亲李璟所喜欢。

况且李璟生性仁爱孝友,即位之初即表示王位要兄终弟及,并立其弟景遂为皇太弟。

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发生悲剧。

公元959年八月,太子弘冀鸩杀叔父晋王景遂。

九月,弘冀死。

李煜自郑王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南唐后主李煜的错位人生的观后感

南唐后主李煜的错位人生的观后感

南唐后主李煜的错位人生的观后感公元975年,宋军在南唐旧臣樊若水的帮助下,攻克长江天堑夺取金陵,南唐自此灭国。

南唐后主李煜灰头土脸地出金陵城,向北宋主帅曹彬称降。

曹彬看了一眼衣冠不整,毫无精气神儿的李煜,不无鄙夷地吩咐:“回去好好梳洗一下,收拾收拾行礼,跟我回京面圣吧。

”旁边的大将潘美觉得曹彬的安排有些欠妥,于是上前提醒:“大军出征前,陛下让咱们带活李煜回去。

您现在这么不加戒备地放他回去,要是他自杀了,咱们可是要受处分的。

”曹彬手捻胡须,不紧不慢道:“潘将军不必多虑,他没胆子去死!”看潘美一脸狐疑,曹彬解释:“他要真有与国共存亡的血性,城破之时便已然自行了断,哪里还会亲自出来投降。

既然已经接受投降之辱,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去赴死了。

”潘美恍然大悟。

这么看来,在曹彬眼里,李煜纯粹是一个懦弱之辈,压根儿就不适合做一国之君。

曹彬的看法还真的不错,李煜的才华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佼佼者,他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甚至还首创了名为《相见欢》的词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样委婉惊艳的文笔,简直就是出自天人。

不仅令古人陶醉,更是让现代人倾慕。

可惜李煜写词无人能及,做皇帝却是实打实的低能儿。

而且他能成为一国之君,也并非他自己所愿,而是无奈之举。

被迫当皇帝,又被自己“作”成阶下囚。

南唐后主的人生经历也真是旷古罕见,对李煜是非功过的评说,也真是令后人唏嘘不已。

一、迫不得已当上一国之君,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本名从嘉。

按理说,前面有那么多哥哥,这个皇帝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李煜坐,而且更重要的是,李煜也从来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可非常不幸的是,李煜的二哥到五哥都是幼年夭折,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他和大哥弘骥。

并且需要隆重说明的一点是,李璟最初并没有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李景遂。

不过李煜的哥哥李弘骥是个很有主见,也很有政治抱负的人物。

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

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

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南唐后主李煜最为人所称道的不是他南唐后主的帝王身份,而是他君王背后的另一个身份,比起称王词人这一身份,更显得温情充满诗意一些,一朝在位不得不伪装自己,收敛情感,变成一个不苟言笑为国担忧为家解困的天子,而在词的世界里,他能够挣脱一切束缚,纵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国恨家仇,离愁别绪,在他的`词里娓娓道来。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

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19岁时暴卒。

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李煜真的是个昏君吗?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李煜真的是个昏君吗?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李煜真的是个昏君吗?他最爱的女人是谁?提起李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后世人说起李煜,大多都是将他当作一个词人看待,忽略了他其实还是一位皇帝。

作为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一个亡国之君,同时在被俘虏的前期,还写了不少词风瑰丽、旖旎柔情,尽述宫闱之乐、闺房之趣的作品,让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盖上了昏君之名。

对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后世争议还是蛮大的。

李煜的确是一个十分会享受的皇帝,自幼生长在富贵皇家,治下疆土还是最富贵的江南水乡,让李煜的生活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娇奢风。

他生活娇奢,好声色,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昏君。

事实上,李煜比大家想的要有作为的多。

早在李煜继位之前,南唐基于北宋的强大,就已经俯首了。

上一任皇帝给李煜留下的是一个积弊良多,国势衰微的国家。

尽管局势艰难,李煜仍然尽心尽责,意图恢复国力,保住江山。

政治上他继续向宋朝低头,按时交纳供奉,以求保全自身。

另一方面,在表面尊崇宋朝的同时,暗地里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改革政治。

经济上,尽管他继位之时,由于李璟时期多次战争连绵,南唐国库空虚,但是他不但没有巧立名目,增加赋税,反而下令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

还创造性的将屯田所获租税作为官员的俸禄,使得百姓能够安心生产,而不用担心官吏打扰。

那个时候南唐通货膨胀严重,为了使货币流通良性循环,李煜下令颁布铁钱,以铁代铜,逐渐恢复货币的正常流通和使用。

军事上,李煜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

后世许多人,认为这个政策使得南唐失去了主动性。

但实际上在面对强大的宋朝,积弊的南唐积极防御才是正确的军事策略。

后世许多人,认为李煜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这是错误的看法。

在宋朝发动对南唐的攻击之后,李煜立即与宋断绝邦交,派兵应战。

甚至为了鼓舞士气,他还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巡城。

后来发现有主将无意为战,在战争爆发后,可以隐瞒战情,李煜当即斩杀,以正君威,鼓舞军心。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

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懦弱的国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

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沦为阶下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南唐后主李煜:“十国”最后的皇帝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统一全国。

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

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一天夜里,风雪交加。

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

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

赵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老妻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宋太祖说:“我想起一件事,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赵普想了一会,说:“如果我们先打下北汉,就会受到辽朝的威胁。

还不如先削平南方,回过头来再打北汉。

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宋太祖笑着说:“我们想到一起去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

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

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音yù),历史上称南唐后主,是一个着名的词人,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可就是不懂得处理国事。

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

后来,他看到宋太祖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快派使者给宋太祖送去一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

历史趣谈:李煜满腹才华错生在帝王之家 阴差阳错成为帝王

历史趣谈:李煜满腹才华错生在帝王之家 阴差阳错成为帝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煜满腹才华错生在帝王之家阴差阳错成为帝王
导语:才华横溢,却错生帝王之家,无心争位,却频频惨遭猜忌。

李煜,满腹才伦,却因出身帝王之家,处处遭猜忌、排挤。

无心争权,却被卷入政治之
才华横溢,却错生帝王之家,无心争位,却频频惨遭猜忌。

李煜,满腹才伦,却因出身帝王之家,处处遭猜忌、排挤。

无心争权,却被卷入政治之中,想要抽身,却无法全身而退。

他酷爱诗词歌赋,在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因一首诗词《虞美人》却惨遭横祸,福耶祸耶?无法评定。

生性风流,性情仁厚,却给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南唐后主,却遭后人议论纷纷。

历史上对其评价也都褒贬不一。

有人欣赏,有人唾弃,而这就是作为帝王的可悲命运。

纵使身为九五之尊,却也痛苦不堪。

不爱江山,只爱美人他就是最典型的形象。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虽在赵匡胤统治的时代苟延残喘活了下来,可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他的爱好造诣本身没有错,只可惜错生了时代,错生了人家,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厄运。

他被公认为是历史上在诗词歌赋方面最有才华的皇帝,只可惜无心政治,不懂军事谋略,将自己统治的国家搅得一团乱,他将南唐的歌赋事业引入了顶端,却让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他是罪人?还是才子?无法断定。

但不可否认他诗词歌赋对于后人的影响。

他的词婉转生动,感人肺腑,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自古以来,是非功过都不能够一概而论,存在即合理。

你眼中的南唐后主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呢?是国家灭亡的罪人,还是满腹绝伦的才子呢?(原文来自映月博古论今的头条号)
生活常识分享。

南唐后主李煜: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9期不知是不是巧合,在安史之乱后失传的《霓裳羽衣曲》在南唐时期重现,而且是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国后周娥皇将其大部分补齐的。

即使后来金陵城破之后,《霓裳羽衣曲》被李煜下令烧毁,但唐玄宗与后主李煜的命运仿佛有着众多相似的地方:同样历经盛世,同样是佳人在侧、情深意笃,最终却都颠沛流离、孤苦寂寥。

写词误国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富戏剧性的历史故事情节,但事实是,李煜的一己之力在大势将去之际,显得如此无可奈何。

李煜出生于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恰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东方式“情人节”。

巧的是,李煜在人间度过42个春夏秋冬之后,又在同一天与世长辞。

这位南唐后主因词之绝美被世人记住,也因写词被世人误解。

编辑张敏三世灭亡的南唐公元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的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南昌。

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

南唐虽然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整治腐败、战事连绵等原因,南唐国力最终还是开始下降衰败。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十余万攻打南唐。

第二年3月,宋军乘胜进逼至金陵城下,10月,随着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领的15万江西援军在安徽皖口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成了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城。

李煜执意坚守一个多月后,金陵城被宋军攻破,众多将士在巷战中战死。

南唐后主李煜只好奉表向北宋投降,存续39年的南唐灭亡。

从李改国号开始到南唐灭亡,这中间一共也就经历了三位皇帝,分别被称为“先主、中主、后主”。

?李煜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是历史谎言

?李煜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是历史谎言

李煜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是历史谎言南唐后主(江南国主)李煜“被徐铉出卖、死于牵机药”一事最早见于《默记》,《默记》为北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王铚撰写,属于笔记小说,多载汴都朝野遗闻,《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小说家类”,摘要中说:“颇近小说家言,不可据为实录耳。

”《十国春秋》点校则说:“徐铉求见后主,遂以悔杀潘佑之言奏于太宗,此出宋人小说,盖诬善之辞。

”《默记·徐铉见后主》一文漏洞百出,不排除是后世好事者在重版时加入的。

笔者根据可信的史料论证,此篇至少有以下十处错误: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

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 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

”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

徐言:“愿见太尉。

”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

”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

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

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

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

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

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

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

”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

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

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10]。

错误:顺序颠倒。

按《宋史·徐铉传》:“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

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师还,加给事中。

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

”徐铉加给事中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任右散骑常侍为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迁左散骑常侍为雍熙五年(988年),李煜早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去世。

应改为“徐铉归朝,加给事中,迁左散骑常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为李煜翻案历史误读了他
导语:通常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人们都会认为他是位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

南唐的覆灭全部怪罪于李煜的昏庸无能,怪罪于他沉迷于风花雪月和治国无方
通常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人们都会认为他是位成功的文人失败的君王。

南唐的覆灭全部怪罪于李煜的昏庸无能,怪罪于他沉迷于风花雪月和治国无方,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据《五代史》《宋史》等记载,自李昪篡夺吴国皇位以来,南唐的国家政权就时刻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在那个战乱不堪的年代,李昪虽有治世之能,然而他却不思进取,只满足于一方百姓安乐,多次贻误扩大边疆的有利时机。

晚年又因贪图长寿而信奉方士妄求长生不老之术,结果害人害己,最终中毒身亡。

随后其子李璟即位,正值北方后周强大起来,对南唐步步紧逼,李璟懦弱,只好向其俯首称臣,从此南唐逐渐走向衰退,到李煜时落下的只是个烂摊子。

其实李煜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

然而,天意弄人,李煜不得不肩此重任。

此时,赵匡胤的北宋已经取代了北方的后周,为了统一中原,北宋对江南暂时采取稳定的“一国两治”之法,允许南唐为其附属,接受吴越国的朝拜。

根据史料记载,除了五万两黄金白银的巨额岁贡外,北宋每次打仗及国内的重大活动,南唐都要进礼以表示支持和祝贺,南唐以及江南诸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北宋的后方基地。

虽然李煜爱好文学和诗词,但在北宋对中原的不断吞噬下,李煜也感到了危机,并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为了让北宋放松警惕,在接待北宋使者时他特意换下平时穿的龙袍,伪装成臣属的样子,在等使者走后又加紧对北宋的战略防御。

据《宋史》记载,李煜拒绝了赵匡胤邀他北上的命令,派弟弟从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