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 复旦 2000年西方政治思想史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 复旦 2000年西方政治思想史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复旦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报考专业:政治学理论考试科目: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阿奎那
2、《乌托邦》
3、《利维坦》
4、《神学政治论》
5、《上帝之城》
6、马基雅维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说"。

2、简述贡斯当的"古代自由与近代自由之区分"的观点。

3、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4、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阐述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基本内容并作简要评论。

2、试述古典政治学与近代政治学之区别。

2000人大政治学考研真题

2000人大政治学考研真题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20)1、卡里斯马权威2、国家元首3、政治冷漠4、政治沟通二、简述题(20)1、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2、简述制衡原则。

三、论述题(60)1、试析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

2、试论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与途径。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析议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析议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析议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析议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是我国政治教育考试有重要意义的一项考试,通
过开放性试题,将学生在政治学习知识上的掌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检测,从而掌握学生政治学习情况,加强政治思考教育。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进行
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从理论上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概念,并从实践生活中举例说明,这要求学生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受益良多。

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在出题上,不仅体现出完善的政治学习知识和思
想政治教育,而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启迪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总之,2000年政治中考开卷性试题为学生政治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可以实现对一般性知识形成合理化思考,从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

在今后此类考试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学生收益更大。

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第一章导论章2010年第1题(单选)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哲学派别的划分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呆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2009年第1题(单选)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物质和意识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

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

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理科)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6分)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6.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8.“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9.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1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14.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D.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6.1999年10月,国家立法机构拒绝批准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核试条约》的有核国家的是A.英国B.美国C.俄罗斯D.法国2000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理科)答案及解析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历年解析2000年高考政治试卷

历年解析2000年高考政治试卷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2000年高考政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请从以下各题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1、1999年7月1日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追捕在逃嫌疑人员专项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

“追逃”专项斗争属于我国国家政权行使……………………( )A、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B、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职能C、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破坏活动的职能D、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2、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修改宪法的是……………………………………()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国务院3、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委会干部直接选举,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表明……………………………………………………………………()A、我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C、我国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D、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4、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3千多个,各教都出版经典、书刊。

这表明……………………………………………………………………()A、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B、宗教组织可以向社会宣传有神论C、国家鼓励群众的信教活动D、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5、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6、今年3月普京在俄罗斯大选中获胜,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

2000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测试政治考卷(理科)答案

2000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测试政治考卷(理科)答案

2000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测试政治考卷(理科)答案2000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理科)答案及解析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6分) 1.B 2.A 3.A 4.D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B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4分)17.ABD 18.BD 19.ABCD 20.ACE 21.ACD 22.DE 23.ABCE 24.ABE 25.ABCD 26.BCE 27.ABCDE 28.CE 三、简答题(共1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答案要点: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上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2分)。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1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内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2分)。

解析:本题属于当年时事政治试题。

它的基本要点是: 1. 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2.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3. 提高经济权益、明显增强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这道题也是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重要问题。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

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分)。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2000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2000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2000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答案解析一1【答案】B【分析】本题考点:意识的能动性;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段话蕴涵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在反映中具有创造性。

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C、D都不能准确表达题干中引文的意思,不符合题意。

2【答案】A【分析】本题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在意识能动性上的错误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体移动是一种机械运动,物质结构变化是一种物理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也就必然离开物质去看待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把运动都看成是精神的运动。

所谓人的主观意识、意念可以“移物”、“直接改变物质结构”,从认识根源上来说,都是主张精神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因此选项A正确。

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夸大意识作用的唯心论,因此C、D两项错误;同时“意念”属于个人的感觉或意识,是主观的东西,因而B项也是错误的。

3【答案】A【分析】本题考点: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反映客观辩证法,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不同。

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 项正确。

4【答案】D【分析】本题考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始说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可见选项D正确。

选项A、B、C讲的是作为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本身,均不符合题意。

5【答案】D【分析】本题考点: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增殖过程。

对此二重性的分析,必须以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基础。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一方面通过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把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通过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并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实现价值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理科)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6分)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6.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8.“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9.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1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14.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D.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6.1999年10月,国家立法机构拒绝批准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核试条约》的有核国家的是A.英国B.美国C.俄罗斯D.法国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4分)1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9.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20.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2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生息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E.商业资本2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23.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A.八路军B.新四军C.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D.抗日义勇军E.东江纵队24.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E.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26.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精简机构,转为职能B.加强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C.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D.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E.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27.1999年5月13日,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中国人民要A.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B.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D.坚持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E.坚持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8.1999年7月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今后的6年内轮流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是A.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B.德国前总理科尔C.新西兰前总理穆尔D.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E.泰国总理素帕猜三、简答题(共1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简述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1.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32.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3.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4.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5.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

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内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为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为57.5%。

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

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

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1982年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

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 %、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结合材料2与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36.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材料1: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