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心理问题护理论文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方法:分析35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的心理护理。
结果:心理护理后,35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治疗,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为手术后的健康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应急源,它可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康复产生影响。
因此,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不良的心理反应。
2009~2009年对35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50例,男150例,女200例,年龄6~82岁。
护理方法:⑴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1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去病房访视次日的手术患者,首先仔细阅读病历,查看各种检查报告及病史,手术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2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等,并对患者介绍一些有关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情况,充分肯定他们的技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针对患者怕手术疼痛或麻醉意外的心理,给患者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并告诉他们根据不同的手术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没有疼痛感觉的,而且是安全的。
如、腹部手术患者,通常使用硬膜外麻醉,给患者解释这种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术时有知觉无痛觉,并告诉他们麻醉的体位,配合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性。
同时嘱患者不要紧张,术前晚睡好觉有利于手术。
4针对有疑虑心理的患者,采取的措施是、对一些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如截肢患者,除了一般术前访视外,要给患者讲清楚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告诉他们面对现实,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做生活的强者。
病人心理状态护理论文

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探讨【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45-01心理学是研究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那么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单纯生物学模式”观点的束缚,出现外科只管手术,内科只管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护士打针发药,忽视了社会环境与个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的社会效果。
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当前大力开展医德教育,提高医护质量的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当加快步伐学习,仔细观察病人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各种心理状态,加以研究探讨。
1 情绪对病人的影响患者陈碧玉,女,48岁,主诉数年来,经常胆囊区闷痛不适并反射及背后疼痛,还伴有胃痛,纳差,经各方面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医生只是有怀疑有否得萎缩性胃炎建议到上一级医院再作检查确诊。
患者听后一知半解,整个精神境界处崩溃状态,不吃不喝,彻夜难眠,要家属一刻也不能离开倍伴着,脾气暴燥,拒绝治疗检查。
通过反复耐心的交谈后,方知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癌症而疑惧满怀。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与其家属一起配合进行思想开导,与其聊天谈家常分散其注意力,同时,鼓励她对治疗要有信心,经耐心的劝导等精神疗法,情绪状态有所好转-配合治疗,我们若能够掌握各种病员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将无疑地会提高医疗效果。
因此,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医护人员的动作,表情对病人的影响临床上危重而意识清楚的病人,若频繁的测量血压、脉博,护士、医生进进出出,表情凝重、紧张、急燥,操作技术不是很熟练,这对病人精神上都有一种心理压力。
使病人感到自己的病情危重而恐惧。
然而,医护人员的摇头叹气,表示在治疗上棘手,同样使病人产生上述心理。
病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此时的心是焦虑不安或是抑郁寡言,甚至有的很暴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对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探寻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策略。
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接诊的602例院前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结果602例院前急诊病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恐惧和悲观绝望三种心理。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在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目前,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病人的护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多数急诊病人的病情紧急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和家属的角色转换较慢,对医院的心理依赖性较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
这对加强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救治效果上有着重大意义。
1资料自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病人一共有602例。
其中男362例,女240例,年龄12-63岁,平均36.5岁。
其中,病因分类:自然灾害致伤23人(3.8%),服药自杀24人(4%),打架斗殴致伤72人(12%)人,醉酒82人(13.6%),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4人(23.9%),车祸伤257人(42.7%)。
2方法由急诊高年资护士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职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患者的典型行为和语言为根据,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类:第一,急躁易怒型。
急躁易怒型的典型表现是高声吵闹难以平静,情绪激动极易激怒且行动具有攻击性。
第二,紧张恐惧型。
紧张恐惧型的急诊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言语慌乱、情绪激动、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抖蜷缩身体和试图躲藏等行为。
乳腺癌的心理护理论文

黑龙江省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题目:学科:考号:考生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中文摘要……………………………………………………………2、文献综述……………………………………………………………3、正文……………………………………………………………4、参考文献…………………………………………………………5、个人简历…………………………………………………………乳腺癌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里辅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患肢保护.化疗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重点指导定期复查和化疗及相关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结果】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效果。
文献综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
[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年来的报道显示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死亡率高达5%[2]。
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确诊为乳腺癌后,手术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
在一些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甚至超过了50%,国内调查也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治疗后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时,将胸大、小肌,乳房一同切除[4],改变了以往形体的完整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信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切口愈合迟[5]。
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影响临床论文

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自我放松练习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
结果:在焦虑及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相比较,手术前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可以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手术期,影响【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99-02作为临床治疗实践中常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案,手术极易造成患者出现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本院对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效果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6.7±5.4岁;手术类型主要包括甲状腺手术,妇产科手术,腹部手术等;患者职业涉及公务员、工人以及农民等。
1.2 方法1.2.1 分析方法:随机将所选取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心理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练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1.2.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第一,心理疏导。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145例论文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145例关键词围手术期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体现在围手术期的患者身上,为了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心理负担,使患者在手术前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减少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从而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本文分析145例围手术期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旨在缓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收治围手术期患者145例,男89例,女56例,年龄22~76岁。
其中甲状腺囊肿36例,乳腺癌31例,胆结石36例,胆囊炎5例,腹股沟斜疝24例,胃癌6例,肝癌5例,直肠癌2例。
145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平均住院16天康复出院。
术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手术前患者一般都有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患者来说,非同小可,顾虑重重,认为自己得了较为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对此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引起这种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患者听到过关于手术失败或发生事故的事例;诊断未明,不了解自己疾病性质和预后;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等。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和麻醉意外,手术不顺利和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等。
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
女性多于男性,尤以初次住院或初次手术的患者更为多见。
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1术前心理护理:查看病历,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素质情况、基础疾病等。
向患者介绍自己,初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介绍手术须知,并逐个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重要性,如告诉患者术前摘除饰品及假牙是为了安全用电刀,尽量从对患者有利的角度出发,让患者更容易理解,觉得护士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好,并主动配合。
向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因大多数患者对麻醉存在顾虑,甚至有家长担心麻醉后对小儿智力会产生影响,可以现身说教,向同病室的手术患者了解麻醉后的感受,并嘱其在麻醉术前访视时详细询问麻醉师,让患者放心。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论文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住院病人由于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且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不得不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进入生疏的病区生活环境,往往难以接受周围陌生的人群和集体化的生活方式。
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医务人员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就能针对性做好心理治疗工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问题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31-02在对住院病人的护理中,发现由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不同,会产生一些心理反应或问题,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恰当的护理。
1 刚入院的病人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如下:1.1 不安全感病人患病住院治疗,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或较为复杂,因此可能产生不安全感。
病危的病人还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忧心忡忡。
1.2 孤独感病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病房,心情抑郁,情绪低沉,产生孤独感与寂寞感。
1.3 牵挂感病人住进医院,还常常牵挂家庭生活的安排、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工作等问题。
针对上述病人入院的心理特点,医务人员与家属要安慰与鼓舞病人,激发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对于住院时间久的病人医务人员应注意的心理特点及护理2.1 忧郁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主诉身体不适感加重,且伴有睡眠、食欲障碍。
护理对策:多疏导病人,鼓励病人尽情发泄诉说,待病人心情稍平静后给予疏导,帮助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
对抑郁严重者应注意了解有无自杀意念,并采取适当措施。
2.2 疑虑多发生在具有固执、敏感、多疑、自我关注等性格的病人,或对医学常识一知半解。
主诉较多,涉及各系统各器官,但主观症状无法从生物学角度解释。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
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
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
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22-02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的心理学。
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手术心理患者护理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的同时可能产生并发症。
外科手术病人不但要忍受躯体疾病的折磨,还要经历麻醉及手术的创伤,由此,手术病人极易产生心理负担。
心理负担过重,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手术效果。
因此,为手术病人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帮助病人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尤为重要。
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一些护理体会如下:
一. 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反应及需求
术前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担忧、恐惧,缺乏手术配合知识和睡眠障碍,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害怕术中疼痛,担心麻醉意外,对医院环境恐惧,病人曾有过不成功的手术史和心理创伤,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态度、语气等均可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加强手术前指导,帮助病人
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建立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康复的信心。
病房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其内容有:术前12小时为什么要禁食,4-6小时禁水,进手术室前要排空膀胱等;将麻醉和手术过程易发生呕吐,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及戒烟的必要性等。
二. 麻醉与术中心理护理
2.1 局部麻醉手术。
此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主动配合对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特点、方式及术中的不适和感觉。
护士应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手术环境。
2.2 硬膜外麻醉手术。
由于此类病人是半清醒麻醉,所以护士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首先应提前告诉病人麻醉操作中可能的感觉和需要病人给予的配合,以便操作顺利进行。
其次,硬膜外麻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状态,病人在术区有触觉无痛觉,高度紧张的病人常把触觉当作痛觉给麻醉师提供错误信息,护士应尽量陪伴在病人?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其那些属正常哪些为异常,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再次,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过度紧张的病人,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如向病人询问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尽量减少病人的裸露面积保护病人的自尊心和隐私。
2.3 全麻手术。
虽然手术过程中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但术后拔
掉气管插管,病人逐渐恢复,心理护理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约束用具是要给病人解释清楚,严禁为了取得手术病人的配合而吓唬病人,应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刺激。
手术结束后唤醒病人时,要考虑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时刻使病人感到被尊重
三.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麻醉药作用消失,病人逐渐恢复记忆,可出现疼痛反应,病人对自己的手术情况进行询问,应告诉病人:“手术很顺利,不用担心,回去后要配合医生治疗,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康复住院”。
同时还应根据病种向病人讲明术后注意事项,多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术后康复。
并且注意一般病人羞涩心理,尽量帮病人穿好衣服,然后护送病人会病房。
对一些特殊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或残缺,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
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术后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积极的面对人生。
总之,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小红.关于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和实施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44-45.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33-36.
[3]谢爱凤,裘雅贤.称谓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4(4):74.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