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

合集下载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

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

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1.1抬高肿胀部位,以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1.2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1.3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1.4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1.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伤口带来的疼痛。

1.6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

1.7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1.8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

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1.9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解释耐心,态度和蔼。

2 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2.1热疗对于痉挛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炎症急性期过后有促进化脓的效果。

2.2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

2.3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效果。

2.4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5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粗纤维神经,抑制疼痛的传导;通过刺激传入纤维,改变疼痛的感受。

3 正确而适当地使用镇静剂3.1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2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

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干预及护理措施

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干预及护理措施

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下肢术
2.3 减少术后制动时间:术前调节身体状况,尽量减少手
后 DVT 的形成十分重要。我院 2011 年 12 月~2012 年 3 月对 40 术时间。术后应该经常变换体位,清醒的患者可鼓励其主动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 运动,下肢抬高,日常穿弹力袜,加强下肢肌肉训练,床上股四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 2 组患者的 DVT 的发生率、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
DVT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总分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利
于降低 DVT 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效果。
关键词 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原因;预防性护理
讨论
骨科患者在手术后 1~3 天内发生疼痛的概率最高,术后疼
痛不仅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焦虑及压抑情绪,而且也严重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虽然当前有许多控制骨科术后疼 痛的药物,但约一半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止痛措施以后仍然无 法摆脱疼痛的困扰,约 70%的术后痛患者反映镇痛效果差。 究其原因,首先是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对术后疼痛缺乏正确 及深入的了解,没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术后疼痛的干预和相关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4)01—0199—02
下肢深静脉血(DVT)是细致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造 后局部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讲解
成患者严重的损伤,出现致残后果以及死亡 。 [1] 近年来,DVT DVT 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护士。
护理,进而导致患者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5】。本文对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进行适当的疼痛干预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进行研究,发现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积极的疼痛干预及护理措 施,这样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还可以有效的提 高患者自身的舒适及满意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所 以我们倡导护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并及时分析患者产生疼痛 的原因,针对个体差异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 痛,使患者能早日康复。

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的运用.pdf

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的运用.pdf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收取的6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01±5.53)岁;骨折部位:12例股骨粗隆、23例肱骨干、18例股骨干、7例其他部位。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护理方法。

以常规疼痛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疼痛护理干预。

包括:1.2.1心理护理。

让患者知晓骨科术后难免会出现疼痛感,告诉患者不用过于担忧,如果的确无法忍受疼痛,可对镇痛剂予以合理使用。

同时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借助多种方法,如深呼吸、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等,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2]。

1.2.2环境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防止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让疼痛加剧,使患者睡眠受到影响[3]。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集中操作。

把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做好患肢保暖,使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4]。

1.2.3体位护理。

术后按照骨折类型与手术方式对最佳体位进行选择。

患肢肿胀患者,将患肢抬高,减轻水肿,能够对静脉回流起到积极作用,疼痛缓解。

患肢制动,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5]。

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以使疼痛感减轻,防止压疮出现。

1.2.4疼痛护理。

针对术后疼痛剧烈患者,可采取局部冷敷与抬高患肢的方式,以让水肿与疼痛减轻[6]。

如果疼痛由肌痉挛所致,则可对局部热敷和按摩方法予以采用,使疼痛得到缓解。

如果有必要可对镇痛剂和镇痛泵予以使用。

通常术后24h内会有剧烈疼痛,因而需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止痛处理[7]。

对患者的呼吸、血压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患肢的血运、皮温,是否出现肿胀,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3观察指标(1)NRS评分。

结合临床观察和病例调查,对患者的NRS评分予以评定,NRS评分共分为4个评价区间,即无痛(0);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6)以及重度(7-10)。

骨科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病程,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择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护理干预,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对患者适时止痛,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结果:大部分患者疼痛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进行不断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结论:对骨科患者使用正确的疼痛评估方式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缓解患者疼痛感,还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骨科;疼痛评估;护理干预疼痛是大部分骨科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1]。

对疼痛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改善,以降低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导致机体的有害影响,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功能的恢复,对于骨科患者而言,效果显著,因此,对于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

疼痛是个体在身、心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也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共有的特征以及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成立,1995年将疼痛称为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它受心理因素及其它因素影响,引起机体发生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骨骼肌收缩紧张等,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3]。

2000年及2001年,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因此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患者痛苦,减轻疼痛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于做好骨科患者的护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4]。

为了更好的研究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手段,更好的预防以及缩减疼痛,让患者在无痛情况下,进行诊治以及功能锻炼,尽早恢复。

本文择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详细资料如下。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体会目的总结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

方法对骨科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

结果98例骨科术后患者在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情绪稳定,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平均为2.26分;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3d疼痛消失。

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1],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难以自行控制。

术后随着麻醉作用消失,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患者产生疼痛。

一般认为骨科患者术后24h内疼痛剧烈,及时采取止痛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因此術后缓解疼痛是护理的重点。

及时了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疼痛与心理压力问题[2]。

本文作者对本院骨科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98例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3~68岁,平均43.6岁。

其中男60例,女38例;腰椎间盘突出27例,下肢骨折25例,上肢骨折1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骨盆骨折8例,骨科矫形手术15例。

1.2疼痛评估标准分别在术后2h、6h、12h、1d、2d、3d等时间点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进行评估,以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3疼痛护理干预1.3.1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大多数情绪紧张,担心伤肢的治疗及恢复情况等,而产生恐惧、忧郁,术后疼痛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负性情绪,因此护士对患者要和蔼、亲切,尊重其人格,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骨科疼痛的护理

骨科疼痛的护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 疼痛的原因、部位、持续时间等, 以便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休息与体位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疼痛 部位受压,适当休息有助于缓解疼 痛。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 如非处方药或处方药。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安 慰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带来 的不良情绪。
疼痛控制策略
并发症处理
包括预防性用药、按时用药、多模式镇痛和 患者自控镇痛等策略,以实现疼痛的有效管 理。
对于疼痛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药物过敏、药物依赖、成瘾等,医护人员应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02
骨科疼痛的特殊性
骨科疼痛的特点
难以忍受
骨科疼痛通常非常剧烈,难以 忍受。
难以预测
特殊护理措施
冷敷和热敷
肌肉松弛
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减轻疼 痛和炎症。
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松弛训练,有助于缓解疼 痛和紧张情绪。
按摩
水中治疗
轻柔地按摩疼痛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张的情况。
在水中进行治疗,如温热水浸泡、按摩等, 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
04
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疼痛护理的新理论
THANK YOU.
综合干预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 意心理、社会和家庭等方 面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的 疼痛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 。
提高患者教育 和宣传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让 患者了解疼痛管理的重要 性和正确的应对方式,以 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加强团队协作
多学科协作的疼痛管理团 队能够提高疼痛管理的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应加强 团队协作,共同制定治疗 方案和护理计划。

骨科常见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常见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常见 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在医院骨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诊断结果与具体不同情况予以其合理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十种护理诊断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诊断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一、疼痛患者骨折后产生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骨牵引、活动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1.对疼痛情况较为轻微的患者,给予患者交流互动、理疗、按摩、听喜欢的音乐等干预措施可缓解。

2.对疼痛情况较为明显的患者,影响了睡眠,用药要遵循镇痛药三阶梯用药原则,可给予患者第一阶梯用药,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就要用第二阶梯药物非甾体类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联合治疗,非甾体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双氯芬酸等,弱阿片类药物代表有可待因、曲马多等;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就要用第三阶梯药物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所有用药均要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

二、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折有关,与软组织损伤有关,与石膏固定不当、牵引方式不良或锻炼不当等有关。

护理措施: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1、预防和纠正休克:根据医嘱输液、输血;及时处理出血,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保暖:注意室温和躯体保暖,以改善微循环。

3、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不同的体位。

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患肢肿胀时,遵医嘱用垫枕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始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局部血供受影响;患肢制动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者,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足踝保持于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

4、加强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和末梢循环,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患肢远端脉搏情况、皮温、颜色、肿胀、感觉、运动等。

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后,由于身体创伤大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不但使患者备受折磨,而且对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老年、儿童、体质较弱的患者,术后疼痛会给全身整体系统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减低患者的疼痛感、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成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降低骨科患者疼痛的控制方法1.非药物控制非药物控制作为疼痛管理的一部分,通常可将患者受伤的一侧肢体适当抬高,使其采用比较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

患者还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手机、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

2.药物控制先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再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法。

患者属于轻度疼痛时可使用非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用药;患者属于中度疼痛时,可以使用弱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用药,例如可待因等;患者为重度疼痛时,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用药,例如吗啡、丁丙诺啡等。

降低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1.术后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是降低疼痛感的有效措施,而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了解,缓解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还能有效减短术后疼痛的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

2.护理人员应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受伤的肢体上,可以帮助患者用软垫将患肢垫高,减少循环缺血和肿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

患者伤口处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马上更换,有效避免感染问题。

3.患者居住的病房应保持温湿度适宜,病床要清洁整齐。

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麻醉消退后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并说明各种引流管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提前给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身体状况,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4.不同患者有着不一样的疼痛耐受性,手术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

医护人员应该理解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

5.在进行婴幼儿骨科疼痛护理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使用药物上的限制,如果没有良好的疼痛控制会给孩子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长期不良后果。

随着研究发现,成人可以使用的镇痛方式同样可以运用给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护 理 … 。 1 骨 科 患 者 的疼 痛 特 点
3 3 非药物干预 .
激疗法。
() 1 物理治 疗 , 按摩可使 肌 肉放松 , 如 促进 血
液循环 , 消除疲劳 , 以减轻疼痛 ;2 针灸 止痛 ; 3 经皮神经 电刺 () () 34 镇痛剂 的正确使用 .
痛药 。 4 骨 科 疼 痛 患 者 的 护 理
有疼痛但并不严重 , 可忍受 , 睡眠不受影 响 ; : 2级 中度疼 痛 , 痛 疼 不能忍受 , 睡眠受干扰 , 要求用镇痛药 ; : 度疼痛 , 3级 重 疼痛剧 烈 不能忍受 , 睡眠严重 受干扰 , 需用镇痛药。
3 骨 科 患 者 的 疼痛 干预
4 2 促进疼痛治疗 的方法 ( ) 行全 民宣传 教 育 , 倡无 痛 . 1进 提
观 念 , 高 患 者 对麻 醉药 的认 识 ;2 护 理 人 员 应 提 高 认 识 , 痛 提 () 疼
是患者 主观感受 , 护理人 员应该 帮助 患者减 轻疼 痛 ; 3 疼痛 宣 ()
教是宋金 兰 , 高小 雁 .0 8骨 科 患者 的 疼 痛 及 护 理 . 用 骨 科 护 理 20 实

10 一 3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0月 第 8卷
第2 2期
C I E E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护 理 园 勉 一曩 t 曩 |- | ||: ≯ 誊 : || 曩膏≯一 | 曩 . 曩 曩 曩 t | 嚣 ≯|| 。 - | 叠 譬 | 蠢
于一侧 。术前耐心细致的解 释及术后 经常性探 望患者 给予心理
安慰 , 助 性 给 予安 定 镇 痛 治 疗 , 痛症 状 可 逐 渐 缓 解 。 辅 头 手术体位多采取平卧位 , 部后 仰颈后 伸 , 头 使得 颈 部 肌 肉处 于 紧张 痉 挛 状 态 , 之 手 术 时 间过 长 , 后 常 出现 头 痛 症 状 , 伴 加 术 常 有 颈 肩 及 背 部 疼 痛 , 上 所 述 , 用 可 调 式 手 术 体 位 , 以 避 免 和 综 采 可 护 士进 修 杂 志 ,0 3 1 ( ) 22 20 ,8 3 ;8 .
[] 2 田继红 , 张亚丽 王薇. 术访视 患者 的 实践 与思 考. 手 护理 学
杂 志 ,0 11 ( ) 2 . 20 ,6 1 ;4
[] 3 吴阶 平 , 法 祖. 科 学. 5版.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裘 外 第 北 人
1 9 2 7 —2 9. 9 0: 47 49
1 1 在创伤或大手术后 l , . ~3d 疼痛剧烈 , 机体对疼痛处 于高敏 状态 , 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 , 严重者 同时可能伴有休 克 , 热等全 高 身症状 , 这段期 间, 使用一般镇痛药无效 , 需要用神经 阻滞 或阿片 类药物才能达到镇痛效果 。 12 在创伤或大手 术后 3~ , . 7d 疼痛程度减轻 , 活动或 咳嗽时疼 痛加剧 , 患者 的精神较为抑郁 , 时小剂量 的阿片类药 物或 甾体 此
类 药 物 可 达 到镇 痛效 果 。
( ) 医嘱使 用镇痛药物 ; 2 运用不 1遵 ()
同方式减少 止痛 剂使 用 ; 3 尽 可 能的选 择 副作 用小 的局 部 止 ()
4 1 去除疼痛 的刺激 因素 ( ) . 1 抬高肿胀 部位 , 消除肿胀 , 少 减 疼痛 , 特别是对 于术后有绷带 , 石膏 固定的患者诉疼 痛 , 应注意 患 处 的血运情况 , 避免 因肿 胀和石膏过 紧引起 的疼痛 , 对症处理 , 密 切观察 , 不可轻易使用止痛药 , 而掩盖 真相 ; 2 对 于体位不 当引 () 起 的疼痛 , 应随时调 整 , 给予舒 适 的功 能位 , 加强 肢体 的功 能锻 炼, 避免压疮 , 关节僵 直等并 发症 引起 的疼痛 ; 3 对 于复 合伤 , () 或有 多种管道的患者 , 护士在操作 护理过 程 中, 先将其 目的和 注 意事项告知患者 , 免患者 的恐 慌 , 避 态度和 蔼, 动作 轻柔 , 避免 因
图 1 急性 疼 痛 与 慢 性 疼 痛 的镇 痛 原 则
疼痛护理学的基础上 , 过护理人员 了解疼痛 的发生机 制 , 估 通 评 方法 , 对患者身心造成 的影 响 以及有效 缓解疼 痛的方法 , 运用 现 代镇痛 的药物 , 新技术 , 为患者 消除或减轻痛苦 , 提供舒适 高质量
操 作 不 当引 起 的牵 拉 , 曲疼 痛 。 扭
13 在创伤或大手术 的恢复期 , . 主要 表现为创 伤深部的疼痛 , 此
期 性 质 为持 续 性 疼 痛 , 明确 的部 位 , 分 患 者 可有 幻 肢 痛 , 时 无 部 此
镇痛治疗因去除病 因治疗 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
2 骨 科 患 者 疼 痛 的 评估 方 法 世 界 卫 生组 织 将 疼 痛 分 为 四级 , 0级 : 痛 ; 级 : 度 疼 痛 , 无 1 轻
减轻患者颈部手术后头痛 、 恶心 、 呕吐症状 。
参 考 文 献
【 收稿 日期 】 2 1 0 2 0 0— 7— 9
( 本文编辑 : 曾敏) 刘
[] 1 李芳燕, 赵忠芳 , 王璐. 术患者 潜在 性损 伤的原 因及 护理. 手
骨 科 患 者 的 疼 痛 护 理 及 干 预
张莉 姚 丽 华
及 技 术 .0 3 1 ( )6 . 20 ,0 7 :6
3 1 病 因干预 .
() 1 创伤性疼痛 , 受伤后 妥善保 护患部 , 并积极
预 防并 发 症 , 进 创 面尽 快 愈 合 ; 2 炎症 性 疼 痛 , 用 有 效 抗 生 促 () 应
素控制感染 , 脓肿 时 切开 排脓 , 有 冲洗 引流 ; 3 急性 缺血 性 疼 () 痛, 立即去除导致缺疵 的原 因, 改善组织 缺 m状况 ;4 恶性肿瘤 ()
t f 川 市人 民 医院 ( 北 利 川 4 5 0 ) . 4 湖 4 4 0
【 关键词 】 骨科 ; 疼痛 ; 护理及干预
疼 痛 是 骨 科 患 者 最 常 见 的 临床 症 状 之 一 , 骨科 疼 痛 护 理 是 在
慢性疼缡:非阿片类 一弱昏 片娄和非阿片类 一强两片类和非嗣片类 可 急性疼痛:强 片娄和j 陋片类 一弱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一非阿片英 可 S
性疼痛 , 手术切 除肿 瘤 , 化疗或 放疗 ; 5 神 经性疼 痛 , () 针对 不 同
的病 因进 行 手 术 , 引 或 按 摩 , 除 神 经 压 迫 的 目的 ;6 截 肢 后 牵 解 ()
【 收稿 日期】 2 1 0 — 9 00— 7 1
( 文编辑 : 威 ) 本 郎
的疼痛 , 因段断端 , 可消除之 , 可行理疗或心理治疗。 32 药物干预 . 痛原则如图 1 。 临床止痛药 种类很多 , 按镇 痛作 用强弱 依次分 为 3类 : 非阿片类 , 阿片类 , 其他辅 助类药物 , 择疼痛 药物镇 和 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