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检测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5个小题,70分〕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以下各种夭体的感觉,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星光闪烁的恒星 B.轮廓模糊的行星C.一闪即逝的慧星 D.圆缺多变的月亮2.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A.最高一级 B.最低一级 C.次于银河系 D.同于河外星系3.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外表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B.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D.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4.关于太阳活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外表一些地方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局部B.耀斑爆发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耀斑D.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以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5~6题。

5.当地球出现乙图所示的现象时,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6.根据乙图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此时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期B.从A到C按直线方向前进,是先向西北再向东南C.此时全球气压带都向较高纬移动D.一条河流自B流向D,其南岸将受到较强的冲刷读右图中心点为极点的地球光照图,假设阴影局部表示黑夜,请判断7~8题7.费城〔75°W〕为〔〕A.6月22日3时 B.6月22日21时C.12月22日3时 D.12月22日21时8.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90度 B.66度34分C.43度8分 D.46度52分读如下图日历,完成9~10题。

2022年9月小星期日辛巳年八月初七今日7:25秋分记事:今天我们大休!OK!9.A.23°26′N,116°EB.0°,171°15′WC.0°,68°45′ED.23°26′N,180°10.这一天,以下说法可信的是〔〕A.广州烈日当空,正午的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B.家乡惠民县日出东南方C.华北平原的田野上小麦播种忙D.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强盛11.右图是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E为极点,EC线和AB线中,其中一条线的两侧绝大局部地区日期不同,另一条线的两侧昼夜不同,D点经度为〔〕A.45°E B.45°W C.135°E D.135°W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答复12~13题。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天体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若天体1为太阳,则诗中“婵娟”可能是( )A.天体2 B.天体3C.天体4 D.天体2或天体4解析:第1题,图中包含以天体1为中心和以天体2为中心的两级天体系统。

第2题,诗中“婵娟”指明月,若天体1为太阳,天体2、3组成地月系,天体3为月球。

答案:1.B 2.B2015年上映的电影《火星救援》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火星探测的兴趣。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轨道位于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火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C.火星是类地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行星D.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4.关于火星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充足的液态水B.厚厚的大气层C.生物能资源丰富D.表面温差较大解析:第3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目前火星的环境不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

第4题,火星上大气稀薄,表面昼夜温差大。

答案:3.C 4.D“太阳暗条”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

据此回答5~6题。

5.产生太阳暗条的日珥出现在( )C.日冕层D.太阳风6.下列行业部门,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避免受到干扰的是( )A.物流公司B.煤炭开采企业C.航天航空企业D.钢铁公司解析:日珥主要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活动会对航天航空活动产生影响。

答案:5.B 6.C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

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解析:从图中的两条曲线的起伏变化可以直接看出Q的起伏比PAR的起伏变化大;Q值表现出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而PAR值表现出夏半年较大,而冬半年较小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从图上明显看出Q值比PAR 值晚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有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 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B. B>A>CC. C>A>BD. 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A. 90°W向东至180°B. 0°向东至180°C. 90°W向东至90°ED. 0°向东至90°E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莫霍界面以上部分B. ①①的全部和①的顶部C. ①①的全部和①的大部分D. ①①①的全部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固定照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如果在极夜区拍摄,恒星轨迹画满360°需要多长时间()A. 23小时56分4秒B. 22小时C.一个太阳日D.一个恒星年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①是两种假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A. 66.5°B. 26.5°C. 63.5°D. 69.5°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三题。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行星地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 日7时20分,山东师大附中的同学开始观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直播。

下图示意同学们观看直播时的地球光照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开始观看直播时,图中A点的区时是( )A.10月16日12时20分B.10月16日12时C.10月17日0时20分D.10月17日0时2.同学们开始观看直播时,下图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D.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1 /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5.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值我国喜迎国庆佳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6.下列关于晨昏线和经线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都重合B.只有春、秋分日这两天才重合C.晨昏线和经线圈永远不重合D.只有冬、夏至日这两天才重合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回答下列小题。

7.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A.磁暴B.黑子C.耀斑D.太阳风8.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A.离观测目标近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C.气象条件适宜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9.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可知,右图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A.5:30 B.6: 30 C.17:30 D.18:3010.夏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A.50° B.73.5° C.63.5°D.36.5°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测试题(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2016·普宁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处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813米 B.814米 C.815米 D.816米【答案】C(2016·河北保定高中联考)如图a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图b、图c为地形剖面图(单位:m),AB和CD为两条剖面线.读图回答2~4题.图a 图c2.据图判断( )A.图b为图a中剖面线AB的剖面图B.③在图a中剖面线CD上C.②和④即图a中的O点D.站在③点看不到①点3.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250米时,图a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4.图a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A.250米 B.300米C.349米 D.350米【答案】2.C 3。

C 4。

C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和全年昆明市(25°N,102°45′E)竖直墙面不同方位上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南墙接受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东南墙和西南墙,因为太阳照射南墙时,当地() A.日照时间短 B.多阴雨天气C.太阳高度小 D.太阳高度大6.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依次表示()A.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B.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C.夏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冬至日D.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答案】5.D 6.A(2016·山师附中模拟)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4·天津高一检测)百年最亮彗星——“世纪彗星”ISON在2013年11月28 抵达近日点,而且北半球适合观测。

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2.由图中可以看出,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地距离决定了 ( )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B.地球有适宜的大气C.地球有岩石存在D.地球上有海洋存在3.图中彗星于2013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附近,此日地球公转的速度(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C.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快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解析】解答该题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两大信息:一是太阳系信息;二是时间信息2013年11月28日。

第1题,图示为太阳系局部图。

第2题,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

第3题,11月28日地球正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加快。

【答案】 1.B 2.A 3.B2012年俄罗斯航天署同意替代美国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Exomars火星探测项目。

根据双方初步协商结果,俄将负责航天器发射工作。

计划在2016年发射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观测火星大气,然后在2018年发射火星车考察火星表面。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星轨道位于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火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C.火星是类地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行星D.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5.关于火星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充足的液态水B.厚厚的大气层C.生物能资源丰富D.表面温差较大【解析】第4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故选项C正确。

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火星的环境不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

第5题,火星上大气稀薄,表面昼夜温差大,故选项D正确。

【答案】 4.C 5.D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104 km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高中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汽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三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3.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2011年6月9日,我国“嫦娥二号”受控飞离月球,于8月25日23时27分准确进入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据此完成4~5题。

4.在“嫦娥二号”运行期间,下列现象中不会对其构成威胁的是( ) A.黑子数目增多B.耀斑爆发C.“艾琳”飓风D.太阳风暴5.在此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越来越长B.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C.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据此回答6~7题。

6.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B.A、B两点季节相同C.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D.A、B两点地方时相同7.若∠AOC=45°,C点为7月7日7时,且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 ) A.A点为7月7日10时B.A点为7月6日4时C.B点为7月7日4时D.B点为7月6日10时8.2013年3月2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时30分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21时30分恢复正常。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2013年,一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与地球的距离甚至比人造卫星更近。

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2011年就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

结合材料和图,回答1~3题:1.图甲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 )A。

太阳B。

地月系 C.银河系D。

月球2。

在图乙中,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两个天体轨道之间()A.3和4B.4和5 C。

5和6 D。

6和7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乙中天体1~8共同的运动特征的是( )A。

同向性 B.共面性C。

近圆性 D.同速性解析:1。

C 2.B 3.D 第1题,图甲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太阳、地月系、月球,但不包含银河系。

第2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4)和木星(5)轨道之间。

第3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特征。

下图为太阳系简图。

据此回答4~5题:4.各大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天体是,与它产生生物的条件有关的是。

()A。

①昼夜交替周期很长B.③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

④它与太阳距离适中D。

③天体的体积、质量适中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一、选择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

读下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包含“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解析:包含“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银河系属于总星系下的第二级天体系统。

答案:A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解析:地球上大气产生条件是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主要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C3.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 )A.区域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优势突出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C.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D.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解析:西昌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象条件较好,具备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基础条件。

答案:A4.若发现一颗行星与其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 ) 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解析: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使行星表面温度适宜,为液态水的存在提供条件。

答案:B5.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新行星,明显处于适于生命存在的“宜居带”。

下图为宜居类地行星的电脑模拟图。

“宜居带”是指( )A.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较高B.恒星温度适中C.星球上可能存在气态水D.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解析:“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答案:D6.下图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磁场活动对应关系图,上方的曲线是历年太阳黑子活动情况,下方的曲线是地磁场变动情况。

下列关于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活动强弱与地磁场变化呈正相关B.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受地磁场活动状况影响C.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D.地磁场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相关性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到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变化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不是正相关;地磁场活动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会抛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捕获的部分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地磁场异常,甚至出现“磁暴”。

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光球层。

答案:D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

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解析:从图中的两条曲线的起伏变化可以直接看出Q的起伏比PAR的起伏变化大;Q值表现出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而PAR值表现出夏半年较大,而冬半年较小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从图上明显看出Q值比PAR值晚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故C正确。

答案:C8.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反射率解析:太湖地区6月正值梅雨季节,多云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表的和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8月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多晴朗天气,云层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表的和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这是造成太湖地区6月和8月太阳辐射量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

故C 正确。

答案:C9.2014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均地方时6时日出,根据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可以推出四地的经度分别是130°E、115°E、100°E、85°E,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

答案:C10.2013年11月20日(北京时间),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1:00~23:00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三方最合适”的理解,即会议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处在当地的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北京时间21:00~23:00时,西一区至东三区为12:00~18:00,西五区为8:00~10:00,对三方最合适。

答案:D11.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B.北岸受冲刷严重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解析:北半球河流的河水向右偏转,河流南岸侵蚀,北岸沉积,故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D12.2015年3月22~30日,我国国家主席先后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在此期间,四国首都莫斯科(55°45′N)、达累斯萨拉姆(6°49′S)、约翰内斯堡(26°08′S)、布拉柴维尔(4°16′S)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莫斯科、达累斯萨拉姆、约翰内斯堡、布拉柴维尔B.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布拉柴维尔、达累斯萨拉姆C.莫斯科、布拉柴维尔、达累斯萨拉姆、约翰内斯堡D.莫斯科、布拉柴维尔、约翰内斯堡、达累斯萨拉姆解析:3月22~3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越往北昼越长,故C项正确。

答案:C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解析:夏至日,浙江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线照入车棚内车位上的面积最小,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也就最大。

答案:B14.当太阳光线为②时,浙江省( )A.正处梅雨季节B.正处伏旱季节C.全省冰雪覆盖D.各地昼夜等长解析:当太阳光线为②时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D15.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据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解析: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云南鲁甸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壳厚度较大,震源深度为12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内部,A项正确。

答案:A二、综合题16.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1)图甲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_______点附近。

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继续变________然后变________。

(2)AD线表示____________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D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小时。

(3)图中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移动。

(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_______日____时,全球与B点日期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甲为北极点投影图,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处在图乙所示的③点附近。

将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第(2)题,结合自转方向判断AD为晨昏线,A点地方时为18时,B点正午太阳高度=90°-(23°26′+23°26′) =43°08′,D点昼弧长为90°,昼长为6小时。

第(3)题,图中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第(4)题,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日界线(180°)。

答案:(1)③快慢(2)晨昏18 43°08′ 6(3)东北北(4) (23°26′S,90°E) 21 21 3∶117.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

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第(2)题,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

第(3)题,由A到B地震波只通过地壳,平均波速慢,而由A到C虽距离远,但通过地幔,平均波速远高于由A到B。

第(4)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

答案:(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C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

(4)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