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6例及随访
先天性外胚层缺陷一家2例报告

先天性外胚层缺陷一家2例报告
陈品华
【期刊名称】《骨科》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先天性外胚层缺陷又名无汗性外胚层发育异常,家族性外胚层叶发育不良,无牙综合征等名称。
本病有典型的三联征:毛发稀少或无;无牙(指甲及牙齿的畸形常见);以男性多见。
现将我科1989年收治的一家2例同胞兄弟患者报告如下: 例1:男,4岁,患儿以夏季发热、无汗4年入院。
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1个月(夏季)就开始发热,秋凉后体温正常。
以后每年夏季都有不规则持续发热,常喜睡卧在青石上,地下,浸泡在冷水中,从不出汗。
未出乳牙,智力尚好。
父母体健,非亲近婚配。
体检:发育营养欠佳,皮肤干燥,无汗毛,头发稀疏,短而软萎黄。
面容丑陋,前额突出,鞍鼻,上唇隆起,耳突出。
无眉毛,眉弓隆起,上睑有少数睫毛,双下睑睫毛缺如,双泪
【总页数】1页(P160-160)
【作者】陈品华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中心医院小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J], 鲍文珑;陈秋兰;黄南袁;黄群
2.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J], 王淑玉
3.先天性外胚层缺陷误诊2例 [J], 陈静;赵玉春;刘宏芳
4.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1例报告 [J], 卢根;刘毓;陈敏
5.先天性家族性外胚层发育不良(附一家三例报告) [J], 陈品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关于《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天外胚层发育不全是归属于先天性疾病的一种,很多人也没有听过这类病症,它也称之为先天外胚层缺点综合症,此病的病人一般主要表现为皮肤、牙、双眼等有关神经中枢系统的出现异常,那麼针对先天外胚层发育不全这类病症,它的关键临床症状有什么,也是怎样确诊的,此病应当怎样开展医治呢?一、临床症状1、指指甲发育不全本病征主要表现为指指甲发育不全、不光滑浑浊,主甲板中央凹痕、干躁酥脆或掉下来,可有漫性再生性甲周炎。
2、皮脂腺与皮腺少皮脂腺与皮腺较平常人为少,皮肤菲薄、干躁掌跖角质化过多。
3、牙齿缺失或牙发育不全。
4、头发稀缺毳毛稀缺沉细缺乏如眉毛稀少或2/3处没毛,眼睫毛亦少。
5、泪腺发育不良者可致结膜炎、眼角膜干躁。
6、别的除此之外,一些病案还伴随中胚层或内胚层生长发育缺点,如并指、缺指或多指畸形、粘膜委缩转性、味蕾减低、音标发音发哑、萎缩性鼻炎、嗅觉减低等。
临床医学上分是汗型和闭汗型两大类以闭汗型病症较重。
因没法调整人体体温,夏天体温升高主要表现似炎热症或非常容易中暑,婴儿可出現热性惊厥。
一部分患者合拼智力障碍。
临床医学上通常有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度和不彻底的外现率,并不是每一个病案都具备所有特点。
除此之外,也有一小部分病案合拼Friedreich共济失调、眼震脊髓生长发育缺点等。
二、确诊有皮脂腺、头发、主甲板出现异常锥型牙对本症确诊甚有协助,再加皮脂腺功能检查,必要时皮肤穿刺活检可确立确诊。
三、医治本综合症系外胚层发育不全引发,故无除根治疗法亦无独特医治。
对闭汗型,尤其是婴儿夏天给与清凉自然环境遇有发热可敷以冷纯棉毛巾或以冷水清洗,协助排热、减温。
要防止高热惊厥、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
牙齿缺损者能装假牙有利于咬合和讲话。
皮肤干部分外皮缺损或附件破损等应尽量减少欠佳刺激性与创伤,并留意防止感染。
总得来说,医治的目地是协助患者适应能力,创建贴近一切正常的日常生活。
一家族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附2例报告)

一家族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附2例报告)
黄倩;庞捷
【期刊名称】《中原医刊》
【年(卷),期】1991(018)006
【摘要】先天性家族性外胚叶缺陷是一种少见病,我们曾见一家两代患有此病者,报道如下。
例1 男,2岁半,第二胎足月顺产。
患儿于2个月时,因不明原因的体温突然升高达39℃以上而就诊。
查体:发育营养正常,皮肤粗糙有脱屑样皮疹,无汗,头发稀疏淡黄,眉毛稀少,鼻根部下塌呈“马鞍状”,牙床萎缩,舌系带长,腭弓高,咽部深。
心肺及腹部无异常。
头部枕冰袋后体温渐恢复正常。
经随访二年半发现:患儿襁褓时烦躁不安,体温升高。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黄倩;庞捷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6.0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诊治体会 [J], 杜金华;李玉清
2.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1例 [J], 张淑芳;李玉华;江浩波
3.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二例 [J], 武玉芝;武玉军
4.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无汗型一例 [J], 吕海华;王丽丽
5.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2例报告并家系调查 [J], 李济振;程鸿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汗—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报道

无汗—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报道
季明銮;李朝霞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0(007)002
【摘要】例1.男.6岁。
因无汗、头发稀少、出牙异常而就诊。
患儿系第2胎
第3产,生后皮肤菲薄发红,自幼无汗,夏季易发热,喜戏水及在阴凉潮湿的地
板卜玩耍,生后2岁开始出牙,至今出牙6枚,神经精神发育正常,现已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父母非近亲结婚,其父身体健康,其母外貌与患儿部分相似,前额突出头发稀少,纤细,稍蜷曲,鞍状鼻,皮肤干燥,掌跖角化过度,易皲裂,其兄生后外貌与患儿相似,无汗,生后1月因“肺炎”死亡,查体:身高112cm,体重21kg,皮肤干燥,无毳毛,
【总页数】1页(P63)
【作者】季明銮;李朝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274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2.4
【相关文献】
1.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面部畸形的治疗 [J], 李小兵;王其芳;刘光晶;张静
琦
2.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整复治疗一例 [J], 蒋红;张福奎
3.X 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J], 朱娟;潘小英;吴菁;丁红珂;何薇
4.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无汗型)1例 [J], 王金磊;赵克中;刘建峰;张莲;蔡永红;张德利
5.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J], 王淑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王淑玉【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外胚层发育不良症;误诊;肺炎;脓毒症【作者】王淑玉【作者单位】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DOI] 10.3969/j.issn.1002-3429.2016.05.014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又称 Christ-siemens 综合征,是由于遗传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汗腺及皮肤附件(皮脂腺及毛发等)部分或全部缺如为特征,临床罕见,容易忽视并引起误诊。
现回顾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1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男,3个月。
因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
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无窒息缺氧史。
生后10 d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偶有咳嗽,无抽搐、呕吐及腹泻等。
曾在外院行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感染,诊断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0余天(具体用药不详),体温不退。
后以脓毒症在当地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抗感染治疗20余天,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每日体温波动在38~40℃,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反应及吮奶欠佳,大便稍稀,小便未见异常。
患儿生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卵圆孔未闭。
其母孕期身体健康。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体温38.9℃,呼吸40/min,心率140/min。
体重5 kg。
特殊面容,前额凸出,鼻梁塌陷。
营养欠佳。
皮肤干燥,弹性稍差,皮下脂肪薄,皮下血管易见,头发及眉毛稀少、枯黄。
前囟平软,1.5 cm×1.5 cm。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鼻腔通气好,无鼻翼扇动。
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光滑,咽无充血。
颈软,竖头困难,无抵抗。
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

作者: 鲍文珑[1] 陈秋兰[2] 黄南袁[1] 黄群[1]
作者机构: [1]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2]万载县妇幼保健院,江西万载
336100
出版物刊名: 宜春学院学报
页码: 84-8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无汗 遗传方式 发热
摘要:目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发病率低,本地少见,通过报道引起大家重视。
方法:对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经活检确诊为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结论:对长时间发热,用药无效,排除其他因素患儿,可做皮肤活检,明确为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育不 良, 部分可伴有 神经 发育异 常。可分 为无汗 型和有 汗型 两
类, 以前者多见 。19 9 9年 9月一2 0 o 7年 l 0月我 院共 收 治先 天
清除 口、 、 分 泌物 , 止 分 泌物 吸 入 呼 吸道 引起 窒息 。 鼻 咽 防 面 部发 绀 者 , 即 给予 吸 氧 。 据 医 嘱使 用镇 静 药 , 立 根 如安 定0. 1 mgk -0 3mg k /g . / g稀 释 后缓 慢 静脉 注 射 , 起效 快 , 持 时 间 维
维普资讯
护理研究 2 0 0 8年 4月第 2 2卷第 4期 中旬版 ( 总第 2 7期 ) 4
先 天 性外 胚 层 发 育 不 良 综 合 征 患 儿 的 护理
e t de mald s a i y d ome co r y pl s a s n r
小 ; 用婴儿皂 及浴液洗 澡 , 不 每次大便后清 洗肛周皮 肤 , 以减轻 对皮肤 的刺激 ; 剪平患儿指 甲, 以防抓破皮肤 ; 可用 维生 素 A与
3 %水 杨 酸 软 膏 交 替 涂 皮 损 处 , 日 口服 维 生 素 A 12 0U。 每 0 2 5 健 康 宣 教 .
乏 或 稀 疏 , 淡 而 干 枯 , 脱 落 。 伴 抽 搐 3例 , 呼 吸 道 感 染 1 色 易 伴 2
mg k / g稀释后静脉注射 ; 3 或 %水 合氯 醛 4 / g 6 / g 0mg k 0mg k 灌肠 。如抽搐不止 , 可交替使 用。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 高热时 可提前给予镇静剂 。 2 4 皮 肤护理 . 由于患儿 皮肤干燥 、 粗糙 、 反复脱 皮 、 屑 , 脱 易 造成感染 , 仔细检查与护理腋窝 、 需 颈部 、 腹股沟及肛周皮肤 ; 衣 服与被褥要 干净柔 软 , 每天更换 ; 为患儿 勤翻身 , 以防皮肤长 时 间受压而破损 , 减少感染机会 ; 静脉输液 时胶 布固定范 围尽可能
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的护理
潘丽丽;赵燕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04(003)006
【摘要】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种少见的由于外胚层先天性发育不良
导致皮肤及附件发育不良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汗腺缺如、黏液腺发育异常、毛发结构分布异常等。
可分为无汗型和有汗型两类,前者少见。
本院从1995年6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患儿
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74-375)
【作者】潘丽丽;赵燕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零缺陷”护理服务措施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护理中对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 [J], 冯亚婷;陈静;仇爱珍
2.1例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的护理 [J], 贾玉双;李锦燕
3.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的护理体会 [J], 洪蓉蓉
4.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傅毓萍;颜惠娜;潘俊蓉
5.人性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J], 陈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6例及随访作者:唐玲丁茸吴巧彭淑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及随访。
分析2013年至201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6例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活检、基因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
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无汗、毛发稀少、缺牙、皮肤干燥、特征性面容(鼻梁塌陷、下颌短小、眶周黑色色素沉着等),早期多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6例皮肤活检结果示皮肤附件缺失,毛囊及皮脂腺缺如。
4例进行了外胚层发育不良(EDA)基因检查:2例发现1个疑似致病突变;1例为EDA基因纯合子,1例检测范围内未检测到明确致病突变。
随访发现:EDA纯合子患儿新生儿期死亡,余5例存活,发热症状得到改善,1例伴有癫痫,3例有语言发育落后。
结论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以发热、无汗、毛发少、缺牙、皮肤干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查可辅助诊断,临床上因诊疗思维受限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但早期诊断及干预,大多预后良好。
【关键词】:外胚层发育不良;临床特点;随访【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是一组因外胚层发育缺损所致的遗传性疾病,通常侵犯皮肤、汗腺、毛发、指趾甲和牙齿。
该病发病率极低,约为1/100000[1],常表现为反复发热,但由于临床医生认识不够,容易被误诊漏诊。
为提高本病的认识,本文对2003年至今本院收治的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6例的病例特点及后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男性为主,就诊年龄:最小5天,最大1岁2月,4例为新生儿;就诊季节:夏季3例,春秋季2例,冬季1例;家族中有2例母親为基因携带者,仅表现为少汗、眉毛稀疏,余家族史无特殊。
1.2 临床主要表现(根据住院期间及随访结果):(1)发热:表现为反复发热,中高热为主,应用退热剂无效,物理降温治疗有效(6/6例);(2)无汗或少汗:6例中5例生后起至今未见出汗,1例现6岁,女性,唇周、鼻尖可少许出汗;(3)皮肤干燥、脱屑、皮疹(6/6例);(4)四肢毳毛少,头发稀疏,眉毛稀少(5/6);(5)牙齿萌出异常:6例随访中5例男性均有牙齿萌出异常,最终只有上颚2-4颗牙,状似獠牙。
(6)特征性面容:鼻梁塌陷、下颌短小、眼眶周围黑色色素沉着、上唇突出(4/6例);(7)指甲异常:指甲干燥(2/6例);(8)身材矮小(4/6例);(9)语言发育落后(3/6例)。
1.3 随访结果:随访时患儿年龄在1岁3月至6岁之间,出院后仍有间断发热,炎热季节发生,予置空调房、减衣物或冷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后可热退,随年龄增大次数减少,基本无汗,伴有皮肤干燥、毛发少、眉毛稀疏、牙齿萌出异常,4例易患呼吸道感染,1例为蛋白过敏体质,反复严重湿疹;3例有语言发育落后,多为吐词不清,2例伴精神发育迟缓,1例伴癫痫,1例死亡。
1.4 特殊检查:6例均进行了皮肤病理活检,结果示皮肤附件缺失,毛囊及皮脂腺缺如(5/6例),汗腺少1例。
4例进行了外胚层发育不良(EDA)基因检查:2例发现1个疑似致病突变(分别为c.396+2T>A半合子、c.55G>T杂合);1例为EDA基因c.106G>T纯合,该患儿新生儿期因重症感染死亡,患母为该位点的杂合子,系X连锁隐形遗传;1例检测范围内未检测到明确致病突变,但皮肤活检阳性。
1.5 典型病例:XX,男,1月11天,因“反复发热1月余”于2017-8-26就诊。
患儿生后7 天出现反复发热,热峰为 41℃,中高热为主,无抽搐,偶有咳嗽,查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予抗感染等治疗16天后,热峰下降,仍有反复低热,完善胸部CT示“右肺少许炎症”,查头颅核磁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无异常,予以抗感染、免疫支持等治疗后,感染指标正常,但患儿仍有不规则发热,转入我院。
出生史无特殊,其母孕期体健,平素少汗、眉毛稀疏,无特殊面容,姐姐及父亲健康。
查体:体温 38.9℃,身长55cm,体重4.2 kg。
特殊面容(眶周黑色色素沉着、眶周皱纹、上唇厚、面容苍老),营养中等,皮肤干燥、脱屑,头发及眉毛稀少、枯黄,下牙槽低,凹凸不平,余查体无特殊。
患儿入院后偶咳嗽,查感染指标稍高,胸片示支气管炎,免疫功能无异常,予抗感染等治疗后,考虑肺炎临床治愈,但患儿仍反复发热,物理降温有效,退热药无效,且住院期间绝无出汗。
结合病史、查体,患儿排除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考虑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能,予完善右下腹皮肤活检示:未见汗腺等皮肤附属器;EDA基因检查示:先证者EDA基因发现1个疑似致病突变,故明确诊断为: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出院后随访,现患儿1岁5月大,仍有间断发热,有特殊面容,皮肤干燥,反复严重湿疹,蛋白过敏,无汗,毛发、眉毛少,上颚两颗尖牙,无抽搐病史,1岁2个月能独走,语言稍落后,仅能叫“妈、姐姐”。
2 讨论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ED)又称先天性外胚层缺陷,是一组主要累及汗腺、毛发及牙齿等外胚层起源的组织,并引起其发育缺陷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间或波及中枢神经系统(癫痫[2]、智力低下等),有时可伴有其他异常[3]。
该病发病率低,存在多种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且具有遗传异质性,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 连锁显性和隐性遗传,甚至可导致多种出生缺陷,威胁子代健康[4]。
临床上常分为出汗型和少汗/无汗型两类,这两大类毛发和牙齿的表现类似,如毛发稀疏,牙齿缺如等,但是其遗传模式和汗腺的表现往往不同[4-5]。
出汗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男女发病率相似,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指趾甲发育不良、毛发稀疏、掌跖角化过度或牙齿发育异常等三联症,但汗腺功能正常。
少汗/无汗型通常具有典型的三联症:毛发稀少,无汗/少汗,缺牙/牙齿形态异常,其他症状还包括皮肤光滑干燥,眶周色素沉着及皱纹,前额突出,鼻梁塌陷,易呼吸道感染等,此型约 95% 为 X 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多见,且症状典型,女性多为基因携带者,临床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皮肤症状。
本院6例患儿中5例男性患儿均为无汗型,症状典型,但并非都有特殊外貌、毛发异常等表现;1例女性患儿为少汗型,无特殊外貌,平素有少许出汗,牙齿萌出可。
因此,该病症状比较典型,但并非每例患儿都具有全部的临床特征,不同个体有不同的表现度和不完全的外显率,且部分患者的无汗 / 少汗、皮脂分泌减少等症状可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得到改善[6]。
本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但大多数婴儿会发生无明显诱因的高热、惊厥,甚至引起患儿死亡,部分遗留智力障碍,可能与持续高热及惊厥有关[7],本研究6例患儿均未出现高热惊厥,但3例伴有语言发育落后,1例伴有癫痫,考虑本组患儿多在新生儿期诊断,已进行健康宣教,并及时予以退热,未导致后遗症,语言发育落后、癫痫可能是该病的其他表现。
1例纯合子突变最终死亡,考虑可能为纯合子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但纯合子致死并不多见。
目前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皮肤组织活检示附件缺如及EDA基因检测发现致病突变,部分学者[8]也对该类患儿行下颌X线摄片部分可见牙胚缺失。
本病因汗腺功能缺陷,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热,而此症状为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所共有,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低,常合并呼吸道感染,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思维受限,易误诊漏诊[9]。
因此,临床上对长期发热尤其是新生儿期即发病的婴儿,应细致查体,观察患儿有无特殊面容、皮肤干燥和毛发异常,且退热药是否有效,有无出汗,排除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暑热症等疾病后应考虑到先天发育性疾病所致的散热障碍,及时完善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查,以早期诊断。
此外,本病需与先天性无痛症[10]鉴别,后者也可合并无汗、反复发热,但往往对有创性医疗操作无哭闹、躲避反应,且皮肤活检汗腺形态无异常,但因痛觉丧失易致残。
本病系外胚层发育不良所致,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儿适应环境,建立接近正常的生活。
主要措施:(1)反复发热:避免高温环境,保证适宜室内温度,及时物理降温,预防高热惊厥,且已有体外散热装备有助于成年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高运动耐量[11],可进一步开发研究;中成药调理也可改善无汗症患儿症状及其生存质量[12];(2)皮肤、黏膜干燥:加强皮肤保湿,减少刺激,多喝水,滴鼻剂滴鼻等;(3)缺牙:早期义齿修复能明显提高ED患者咀嚼功能及生命质量[13-14],并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牙齿发育缺陷的引起的病耻感,早期干预,促进患儿身心健康[15];(4)毛发稀少:可通过假发、种眉等改善。
本病征如果处理及时,预防得当,可享有正常寿命。
因此,通过本文,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提高对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认识,对新生儿期以发热起病的婴儿,需细致查体,如有典型症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尽早行皮肤活检及EDA 基因检测,避免误诊误治,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
对已确诊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注意收集疾病家族谱,加强随诊,提高患病基因的检出率,进行选择性生育,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同时可通过高科技技术研发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Yavuz I,Baskan Z,Ulku R,et al. Ectodermal dysplasi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fifteen cases[ J]. Arch Med Res, 2006, 37( 3):403-409.王菊莉,曲華,曹洪涛,彭建群.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合并癫痫1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09):728-729.Priolo M. Ectodermal dysplasias: an overview and update of clinical and molecular-functional mechanisms[J]. Am J Med Genet A, 2009, 149A(9): 2003-2013.顾本宏,田汝辉,李铮.外胚层发育不良分子机制及子代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02):240-244.Deshpande SN, Kumar V. Ectodermal dysplasia-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lveolar reconstruction with dental rehabilita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Indian J PlastSurg, 2010, 43(1):92-96.王福喜,张学军,杨森. 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遗传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 34(2):116-118.Anoop TM, Simi S, Mini PN, et al. Hypohy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J].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08, 56: 268-270.沙露露,王君霞,叶晓秀.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伴黄疸一例[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04):110-110.王淑玉.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一例报告[J].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05):38-39.Ahmed M E,田朗,杨作成.婴儿先天性无痛症一例[ J].临床误诊误治,2013, 26( 5):51-53.张景亮,王世广,刘金海,等.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患者散热装备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47-49.魏娜.翟晓翔主任医师治疗无汗症验案3则[J].福建中医药,2015(1):28.丁美丽,朱俊霞,赵玉鸣,等. ;外胚层发育不良儿童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及生命质量评价 [J]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5,50( 6 ): 369-372.刘海蓉,李涛,赵鹏,董刚,刘文,李海涛.早期义齿修复在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16,51(07):78-80.管兆兰,尹小青,张年保.外胚层发育不良致患儿牙齿发育缺陷的病耻感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