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学院罗志老师经典讲义-油料预处理-油料剥壳和去皮
(大豆脱皮及预处理设计说明书)

武汉工业学院《油料加工工艺学》课程工艺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450T/D大豆脱皮及预处理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姓名梅霄学号*********院(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油脂加工工艺学指导教师罗质2012年12 月9 日目录一、前言 (1)二、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 (2)三、工艺流程说明 (3)四、工艺计算 (4)五、设备选型 (6)六、设计体会 (9)七、参考文献 (10)八、附录 (10)一、前言在油脂加工过程中,能耗与生产成本、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与得率等.都与油料的预处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加快油料预处理车同的技术进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大豆生胚挤压膨化浸出是一种较新的油脂生产工艺,自帅年代始于美国、巴西等国家,近年来,此技术在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迅速推广和应用。
美国ANDERSON公司己生产出日处理量为1500 t的大型膨化机,而国内仅有少数油厂采用此工艺技术。
大豆生胚膨化浸出即对大豆进行清理、破碎、软化、轧胚、干燥后,再经挤压膨化,制成膨化颗粒,然后进行浸出取油。
对豆胚的挤压膨化作用在膨化机中进行。
含水为10%左右的豆胚,由喂料螺旋输送机送人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豆胚被螺旋轴向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及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和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充分混合、加热、加压、胶合、糊化的作用而产生组织结构的变化,物料挤出膨化机末端的模板槽孔时,压力瞬间从高压转变为常压,压力的突然撤消,造成水分迅速地从物料组织结构中蒸发出来,物料受到强烈的膨化作用,形成具有无数个微小孔道的膨化料粒。
豆胚经挤压膨化过程,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对后续的浸出取油和油脂精炼非常有利,其优点是常规的生胚浸出取油工艺所不能比拟的。
【1】①传统的大豆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大豆→筛选→磁选→去石→破碎→软化→轧坯→烘干→平刮板输送机→至浸出车间②改进后的大豆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大豆→筛选→磁选→着水→去石→破碎→软化→干燥脱水→均质→轧坯→烘干→平刮板输送机→至浸出车间↑↑热空气热空气大豆的挤压膨化技术油料挤压膨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适合多种油料加工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克服了传统加工工艺中物料受热温度高、时间长等问题。
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2—10—09作者简介:胡健华(1944—),男,教授;现主要从事油菜籽脱皮冷榨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3)02—0005—03 中图分类号:TS24212 文献标识码:A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研究胡健华,韦一良,刘协舫(武汉工业学院,430023武汉市常青花园中环西路特1号) 摘要: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对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脱皮、皮仁分离装置,对油菜籽进行脱皮分离,然后通过调质技术,对油菜籽进行润湿,对榨油机的压缩比和压榨时间进行了研究,并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油菜籽;脱皮;冷榨 油菜籽尤其是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因其生产的油(与色拉油比较)具有富含维生素E 、植物甾醇、功能性食品色素,不含反式脂肪酸和油脂聚合物的纯天然特性,以及生产的饼蛋白质含量高、不变性等诸多优点,因而引起世人瞩目。
近两年来,我们对油菜籽脱皮冷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起一座中试生产车间。
1 油料种籽的内部结构制取植物油的原料是油料种籽。
油料种籽由外层的皮(壳)和皮壳内的仁组成。
皮壳又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蜡、树脂、蛋白质、色素、油脂、单宁以及无机盐等组成。
对油料种籽内部结构(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
油料种籽虽然外形各不相同,但都由细胞所组成,且细胞结构基本相似。
细胞由细胞壁和充填于壁内的细胞内含物所组成。
油料种籽细胞壁很薄,其厚度一般都在1μm 以内。
细胞壁微呈波浪式的形状。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及与纤维素紧密结合的半纤维素所组成。
纤维素物质呈细丝状,并相互交织成毡网状结构。
网眼中充满了水分、木质素和果胶等。
由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合很紧密,而且网眼中填充有木质素等物质,因此,细胞壁具有一定的硬度,有如种籽外皮保护种仁的作用。
且绝大多数的细胞壁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与一般的化学物质起反应。
随着20世纪60年代高分辨能力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现已基本弄清细胞内含物中油脂、蛋白质等成分的存在状态。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发布时间:2001-5-18 16:54:00我国主要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
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
(一)油料的预处理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1.油料清理:(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①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灰尘及金属等;②有机杂质茎叶、绳索、皮壳及其他种子等;③含油杂质不成熟粒、异种油料,规定筛目以下的破损油料和病虫害粒等。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
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1.清理后油料含杂限量(%):冷榨大豆<0.05、热榨大豆<0.1、葵花仁(含壳)<10、芝麻<0.1、花生仁<0.1、油菜籽<0.5、米糠<0.05;2.清理下脚料含油料限量:①大豆下脚的下脚料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4.72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5毫米。
圆孔筛直径1.70毫米。
②葵花壳(含仁)中油料含量≤1.0,检查筛规格:金属丝直径0.55毫米,圆孔筛直径1.70毫米。
③芝麻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
④棉籽下脚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5.5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0毫米,圆孔筛直径1.40毫米。
⑤油菜籽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
①筛选筛选是利用油料与杂质之间粒度(宽度、厚度、长度)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的方法。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固定筛、振动筛和旋转筛等。
第三章-油料预处理3.2PPT课件

2、轧坯设备种类(flaking equipment)
(1)直列式轧坯机
A、三辊轧坯机;
B、五辊轧坯机;
适宜于小颗粒油料: sunflowerseed ricebran
cottonseed, rapeseed, sesame;
(2)对列轧坯机
A、单对辊轧坯机;
B、双对辊轧坯机;
适宜于大颗粒油料peanut soybean 等
摩擦角大于油籽对轧辊的啮入角。
•12
•13
(2)增加轧坯机啮入的可能: A.增加磨擦角:改善油籽和轧辊的粗糙度,即
对油籽破碎,对轧坯机轧辊拉槽。 B.减小啮入角:增加轧辊直径,减少油籽颗粒
直径(破碎)。 C.增加轧辊间距; (3)实际生产情况: A.实际啮入角比理论啮入角大,因为有物料的
有利于水分和溶剂渗透有利。
•15
2、轧坯过程中油脂部位的变化; (1)油籽中油脂存在的状态: 生理成熟油籽中,油脂呈颗粒状或球体状形
存在于油体原生质的糊粉粒和细胞的其它器官 之间的缝隙中。
(2)轧坯时部分油脂被释放出细胞: 挤压细胞壁破裂,油体接触,形成大颗粒,
由于液压差,形成渗透压,油渗透出细胞游离 到坯的内外表面形成油膜或止流于细胞之间。
•28
(三)干燥设备
1、平板干燥机 2、热风干燥机 3、干燥输送机
•29
•30
本节思考题
1.轧坯目的和要求有哪些? 2.影响生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获得优质坯
片? 3.轧坯机最佳啮入条件是什么?怎样实现? 4.轧坯过程油籽结构发生哪些变化? 5.轧坯机有哪几种,主要部件和功能是什么? 6.试设计一个大豆的直接浸出工艺的预处理工艺。
•39
3、膨化机的规格
油料预处理的流程及要点

油料预处理的流程及要点
1. 清洗:将原油料放入清洗机中,用水冲洗表面的杂质、泥沙等,去除表面污物。
2. 破碎:将清洗后的油料送入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处理,使油料颗粒变小,便于后续的榨油。
3. 烘干:将破碎后的油料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去除水分。
4. 脱皮:对于具有外壳的油料,如花生、葵花籽等,需要进行脱皮处理。
可通过破碎后的油料在脱皮设备中进行摩擦、撞击等方式,将油料皮壳与内部油料分离。
5. 批预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油料,还需要进行特定的预处理工序。
如大豆预处理工序中,需要通过热水煮熟、压碎等方式,将油料细胞壁破裂,便于后续的榨油。
关于油料预处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洗要彻底:清洗过程中需要确保将油料表面的杂质、泥沙等物质彻底清除,避免对后续设备造成损害。
2. 破碎粒度适宜:破碎后的油料颗粒要适中,过大会影响榨油效果,过小则会增加破碎设备的能耗。
3. 烘干均匀:烘干时要确保油料均匀受热,避免局部过热或过
湿。
4. 脱皮彻底:对于需要脱皮的油料,要确保脱皮彻底,避免脱皮残留对榨油工艺造成影响。
5. 批预处理工序控制好时间和温度:对于批预处理工序,需要掌握好煮熟时间和温度,避免油料过熟或未熟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油料预处理的一般流程及要点,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生产操作

泡罩塔结构示意图
④废水管赌塞 都会造成淹塔 塔底水位过高
所以说,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操作时,控制 温度。进料量与回流量都很重要(阀门控)进料温度: 60℃,回流温度:40-50℃。
6、分醛:
提得糠醛的纯度不高,最高达98%。
流程:
粗糠醛 加溶剂 萃取
分离
脱溶
精制糠醛
杂质
(2)减压蒸馏法:国内生产厂普
遍使用的方法。
糠醛常压下的沸点为161.7℃,如果
在减压条件下,则沸点要降低,且真空
度越高,沸点越低。故采用减压能得到
颜色较浅的糠醛。 Na2CO3
流程:粗糠醛
补充中和
减压蒸馏
冷凝
精糠醛
醋酸钠生产工艺设备流程图
但因多锅串联,有如下缺点:①压力差大, 对锅炉要求高;②时间长,糠醛汽走的路径长, 糠醛的破坏率高。
所以,目前多采用双锅串联,比多锅好。原 因:①压力差小;②糠醛汽走的路径不长,糠醛 的破坏率几乎同单锅一样。
比单锅好的原因:①节省了大量的蒸汽,设 备的利用率高;②缩短了水解时间,产量较大。 综上所述:双锅、多锅、单锅来看,以双锅为好。
eg:溶液中,糠醛80ml,水为1000ml, 形成恒沸物时,35∶65=80∶X。
X= 65×80 =150ml 35
剩φ水=1000-150=850ml
如此形成了恒沸液与水的分离,由 于恒沸物97.9℃,水100℃,相差很小, 简单的蒸馏无法分离。通过蒸馏塔连续 地分离,才可分开!
即:含糠醛6-8%的水溶液,连续地从塔的中 部进入。从塔内沿塔板下流,受热变成气体上升 最后,恒沸液在塔顶馏出,而大部分水从塔底排 走,水内糠醛的含量不超过0.05%。注意:至此, 我们蒸馏分开的只是恒沸物与水,恒沸物中糠醛 占35%,水占65%。
1.油料与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圆盘剥壳机 离心剥壳机 剥壳设备
齿辊剥壳机
刀笼剥壳机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圆盘剥壳机 利用粗糙面的碾搓 作用使油料皮壳破碎。 主要用于对棉籽、 花生、油桐籽、 油茶籽等进行剥壳。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2)离心剥壳机 作用原理:油料在高速转盘 作用下,与剥壳机壁面或打板
•米糠的来由
米糠富含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菲汀、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酶和植物凝血素。
粗蛋白12-16.5% 脂肪15-19.7% 粗纤维7-
11.4%
9.9%
碳水化合物
磷脂 3-4%
34.1-52.3%,灰分 6.6-
油茶树(山茶树)
红花油茶树
茶树
•
油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20~30%), 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是可以于橄榄油媲 美的保健油。
葵花子油是为数不多的高含亚油酸的油脂之一
芝麻(SESAME)
芝麻是世界上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属胡麻科、 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认为芝麻起源于 非洲。我国芝麻栽培历史始于公元前2世纪。据 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麻种,命名 胡麻。先在黄河流域种植,后遍及全国,并传到 朝鲜、日本、东南亚等亚洲邻国。宋代才有“芝 麻”之称。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利用油料与杂质在粒度、相对密度、形状、表面状态、硬度、 磁性及气体动力学性质等物理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可以选择适当
的方法将杂质去掉。
筛选
风选
油料清理的方法 磁选
比重去石
水洗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筛选 利用油料和杂质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
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质清除掉
油料及其清理

第一章 油料及其清理油料是植物制油原料的统称,油脂工业中通常将含油率在10%以上且具有取油价值的植物某些器官称为油料。
如大豆、棉花、芝麻、油菜的种子;花生、椰子的果仁;油棕、油橄榄的果实;油莎豆的地下块茎;玉米、小麦的胚;稻谷的米糠等等都是常见的油料。
植物油料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食用油料和非食用油料。
凡可用于提取食用油的制油原料,如大豆、花生、棉籽、芝麻、菜籽、茶籽、玉米胚、米糠等,都称为食用油料;而非食用油料是指因有怪味或毒素,提取的油脂不宜供人食用的油料,称为非食用油料。
按植物学属性,植物油料可分为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
凡是乔木或灌木所生产的油料都称为木本油料,如茶籽、油桐、油橄榄等;凡是草本植物所生产的油料,称之为草本油料,如芝麻、花生、菜籽等。
草本油料是油料的主要来源,且主要是其种子。
第一节 油料种子的形态和结构一、油料种子的基本结构 油料种子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外部形态各具特点,但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从植物形态学来看,绝大多数种子的基本结构具有共性,即每粒种子都是由种皮、胚和胚乳等部分组成。
如图1—1(无胚乳)和图1—2(有胚乳)所示。
1、种皮种皮是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保护构造,在种子的最外层。
种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较坚硬,可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内部的胚和胚乳起到保护作用。
种皮的表面状况、颜色及斑纹随品种而异,可用来鉴别油籽的种类和质量。
种皮是由植物胚珠的内外珠被发育而成,在成熟种子的外部可看到其发育的遗迹:种孔、种脐、脐带和内脐,如图1—3所示。
但有些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胚珠附近的细胞发生了变化,这些遗迹便不复存在。
2、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各类植物种子的形状很不一样,但构成胚的器官却大都相同,一般为胚芽、胚轴(或称为胚茎)、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它是叶茎的原始体,位于胚轴上端,它的顶部就是茎的生长点。
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子叶与胚根的过渡部分。
它位于子叶着生点以下,因此也称为下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