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改革模块高考试题解析与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做题解题方法之改革部分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做题解题方法之改革部分
单击添加标题 分析改革内容 总结解题方法
了解改革背景 比较改革特点
掌握改革的历史背景
了解改革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掌握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改革的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分析 当时的政治体制、 政策方针以及政 治局势了解改革 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
总结解题的技巧和策略
熟悉题型和考试要求: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考 试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包括 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避免因为误解题目而失分。
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强化解题技巧训练:通过大量练习和模拟考试 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经济环境:研究 经济状况、产业 结构和发展趋势 分析改革在经济 层面的推动力和 影响。
文化环境:探讨 社会文化观念、 教育水平以及舆 论氛围理解改革 在文化层面的背 景和意义。
国际环境:分析 国际形势、外交 政策和跨国交流 情况了解改革在 国家关系层面的 影响和作用。
理解改革的历史意义
了解改革背景是解题的关键
掌握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助于理 解题目
熟悉改革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 物
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 作用
掌握改革的具体措施
了解改革背景和目标 分析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 评估改革的影响和效果 总结改革经验和教训
分析改革的影响因素
改革背景:分析 改革前的社会经 济政治状况以及 改革的需求和动
因。
改革目标:明确 改革所要达到的 目的和预期效果 以及改革目标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

高考改革历史考点的记忆技巧

高考改革历史考点的记忆技巧

高考改革历史考点的记忆技巧历史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其中包括高考改革后的历史考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加高效地记忆和掌握这些考点,本文将介绍一些记忆技巧。

一、整理归纳法1.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帮助考生建立起清晰的脑图。

例如,可以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将相关的人物、时间、背景等信息分支出来,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2. 制作总结表格:将各个历史考点整理成表格,包括时间、事件、人物、背景等要点,可以帮助考生迅速回顾和记忆。

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不同颜色标记不同的信息,以增加记忆的多样性。

二、拓展联想法1. 制作关联图:通过制作关联图,将历史考点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帮助考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可以使用各种符号、箭头等来表示关联和联系,使记忆更加直观和深刻。

2. 利用类比和类推:将历史考点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或类推,通过类似的形象和情景来帮助记忆。

例如,可以将历史事件比作电影剧情,将历史人物比作电影角色,利用观影的体验来加深印象和记忆。

三、练习应用法1. 进行历史考点测试:找到历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针对改革后的历史考点进行测试。

通过实际的运用和应用,可以检验对历史考点的记忆和理解,并帮助强化记忆。

2. 解析历史考点案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考点案例,进行深入的解析,分析其中的原因、人物、影响等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对历史考点的记忆将更加深刻和牢固。

四、复习互动法1. 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复习和讨论历史考点。

可以相互提问、答疑解惑,互相分享记忆技巧和经验,帮助巩固和加深对历史考点的记忆。

2. 制作口头总结:对一个历史考点进行口述总结,可以借助录音设备进行录制。

在自己回放录音的同时,也可以邀请他人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提高记忆和叙述的准确性。

通过运用以上记忆技巧,相信考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能够更加高效地记忆和掌握高考改革后的历史考点。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 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
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 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 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 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 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 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 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 的解答至关重要。
二、归纳 “改革背景 ”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 2019全国卷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 进行改革,最终以 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 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 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渐消亡。 ?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 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6分)

高考历史卷选修模块试题分析

高考历史卷选修模块试题分析

1高考历史卷选修模块试题分析2008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历史对于选修模块的考查,只在第二卷主观题第24A、24B中体现。

和的选修模块考查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是1/6,每题10分,共20分。

一、考点解读:二、试题特点:(一)考察全面,突出主干知识。

选修一改革模块:1、重视改革原因的考查,尤其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引发改革这个角度。

24A中的(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24A中的(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2、重视改革最重要措施的考查。

24A中的(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等国家权力机构改革);孝文帝改革:迁都、移风易俗选修四人物模块:24B考查孔子的“礼”“仁”观点及其作用,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注重了影响人物抉择的历史原因的分析(第(2)问中的第二小问结合具体的社会背景进行说明);24B考查克伦威尔平等观产生的原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和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政治影响,突出了人物的最大贡献或与其身份特征相应内容的考查,体现了专题的主题(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都可以较好地入手,没感觉到偏题难题。

(二)注重能力,设问视角新颖。

选修一改革模块:24A考查的梭伦改革,以立法拯救国家为切入点,探讨梭伦改革颁布的法令、改革目的无法达到的根本原因(阶级分析法)、改革的观念(公正、法治);24A考查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两个改革的广度、深度、影响入手,探讨改革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启示。

2选修四人物模块:24B中比较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从理想社会的秩序和个人品德入手,探讨他们相似的观点及相似的原因;24B中比较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以平等观为切入点,探讨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与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关系,反应了命题者对历史研究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六大拿高分方法

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六大拿高分方法

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六大拿高分方法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历史科目的考试形式也经过了重大调整。

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与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考试内容更加强调学生的文献分析、历史思辨、历史比较等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介绍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的六大拿高分方法。

一、构建历史思维的理论体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其核心是在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探寻问题的原因和演化。

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考的方式,有助于客观分析历史事实,发现历史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考试中,理论体系可以让学生深入发掘文献资料的内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文献、反思历史问题。

二、注重复杂史实的分析意义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历史学科更加侧重于复杂史实的分析和比较。

学生应该注重掌握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详细和客观的资料归纳、分析和解释。

总之,复杂史实的分析对于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取得高分是至关重要的。

三、掌握历史比较的思维方法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强调历史比较的能力,因此掌握历史比较的思维方法对于攻克高分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关注不同历史地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差异,对世界各地历史进程进行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分析时,学生应该注重对比类比,把握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之处,在文章中采取适当的比较和归纳,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变化的实质与规律。

四、针对不同类型题目采用合适的方法高中历史改革类题型题目种类多样,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应有针对性的方法。

对于分析型文章,应该注重对文献材料的深入分析和解释,严谨而有理有据;对于比较型和论证型文章,应该注意归纳总结,结论明确,退而求其次,也要讲究文采,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最佳。

五、注重语言运用的技巧语言运用是文章分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语言运用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与观感。

在阅读其他高分作品时,学生可以从中发掘语言运用上的技巧,比如说多使用含蓄的词语、语气较为恰当的否定、前后对比等。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解读及备考策略论文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解读及备考策略论文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解读及备考策略【摘要】近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特点。

命题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面对这一特点,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复习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高考能力考查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06-011 近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解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近年的历史命题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1.1 彰显新课程观念近年各地新课程历史试题,体现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特点。

题目选材新颖,试卷中使用的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新闻、著作、文物图、照片、漫画、表格等。

这类题目,考生要得出答案,仅仅依靠教材知识是不行的。

1.2 突出能力考查各地新课程历史试题,把考查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考查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考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上、放在考查对不同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上。

如江苏卷第22题的第2问就突出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探究性”“开放性”的理念。

1.3 融入全新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等都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是新课程高考汲取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的体现。

新史观在近年各地新课程历史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凸显了新课程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为学科主脉,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特点。

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浙江卷第39题均属于渗透着新史观的成功题目。

1.4 体现适度开放近年各地新课程历史试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各抒己见,为考生思维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研究高考试题变化 调整历史复习思路-历史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变化  调整历史复习思路-历史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变化调整历史复习思路-历史试题一、抓大放小突出重点二、重视比较活跃思维三、从头做起全面提高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加快了高考科目改革的步伐。

教育部的意图就是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推进高考改革;用高考改革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落实。

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在高考科目改革中,变化比较大的是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四科。

在“3+2”模式中,这几科的权重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同;而在“3+X(小综合)”或“3+X(1+大综合)”的方案中,这些学科的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样改革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但对高中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科目改革后考试内容的变化。

考试科目怎样设置毕竟是形式,考试内容的改革才是重点。

如果考试内容不随科目设置而改进,那么科目改革对教学只是考多考少的问题,没有实质意义。

考试内容的改革直接反映了对学科教学的导向。

考试内容的变化都反映在试题上。

因此可以说,高考科目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试题内容的改革。

研究高考试题的变化对调整教学和复习思路至关重要。

今年全国有18个省市选择参加“3+X”科目组合高考。

这个方案在全国已是第二年推行。

命题方面有关试题的评价、总结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文结合高考历史命题的变化,对教学和复习思路谈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文科综合卷的试题形式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交叉为辅。

在去年的试卷中,历史试题共有13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这样少量的试题根本无法顾及考查覆盖教材的知识面,考查重点知识是惟一的选择。

实际上,最近几年高考历史单科试卷已经侧重考查教材重点内容,文科综合卷的历史题只不过更加突出重点而已。

那么,什么是重点?文科综合卷试题有什么特点呢?一位资深的高考命题专家提醒高中教学抓重点时是这样解释的:“在学习基础知识时,要注意一个‘大’字。

历史上的大事件、大人物、大的典章制度、大的战争、大的社会变化……应重点掌握。

高三历史考点解析与备考策略

高三历史考点解析与备考策略

高三历史考点解析与备考策略一、高三历史考点解析1.1 了解考试大纲在备考高三历史时,第一步应该是仔细研读并理解历史科目的考试大纲。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明确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1.2 分析往年试题分析过去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也是备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解析往年试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出题规律、重点和难点。

1.3 确定重难点知识结合考试大纲和往年试题的分析,确定需要着重复习和攻克的知识点。

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些关键内容上会让你事半功倍。

二、备考策略2.1 制定详细计划制定一个详细而有序的备考计划非常关键。

将整个复习阶段划分为几个部分,并给每个部分设定明确的任务和完成日期。

这样做有助于规范学习进度并提高效率。

2.2 合理安排时间在制定备考计划时,务必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即使备考任务繁重,也要保持适度的休息来调整身心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2.3 认真做好笔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认真整理和总结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将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记录下来,便于复习时快速回顾相关内容。

同时,不断补充和修改笔记也可以帮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 多方位参考教材资料高三历史复习期间,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广泛参考各类辅助教材、题型解析书籍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点,并提升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2.5 坚持做试题及时找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试卷进行练习,并仔细分析错题原因、掌握解法技巧。

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6 临场演练距离高考只有很短一段时间时,在模拟测试中尝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

这样可以适应高压状态,提前排除紧张情绪,并熟悉答题时间分配。

2.7 与老师同学互动在备考过程中,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沟通非常有助于把握重点、解决疑惑和扩展知识面。

通过讨论交流,你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并且相互促进进步。

总之,在备战高三历史考试时,准确理解考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应用恰当的备考策略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对 考 生能 力要 求 较 高 。 ( 4 ) 试题 类 型 主要 有 : 的寡 头 专政 .
分析改革的原 因 、 背景类 ; ② 比较 ; ③概括特征类 ; ④评价类 ; ⑤启示认识。 ( 5 ) 体现新课程新史观。 ( 6 )
试 题 的 区 分 度 主 要 在 准 确 地运 用 材 料 和所 学 知 识 并 正确 地撰 写 答 案 上 。( 7 ) 淡化 对 知识 点本 身 的深
平 民不仅无 权议政 . 而且处 于债务奴役 的状 态。改革
以后 , 贵族 阶级 固然还是 当政 的 阶级 , 然而 ……从 前
实际上 并无公 民权 利 的平 民 ,现在 在公 民大会 中也
听得 到他们 的 声音 了。
— —
挖 和琐 碎 性记 忆 , 突 出对 “ 大概 念 ” 的掌握 和 能 力考
( 1 ) 从命 题 范 围 看 , 江 苏 高 考 严 格 遵 循 考 试 说 明, 考 查 改革部 分 的重点 知识 , 选 材具有 典 型性 。考 点知 识分 布如 下表 。
( 美) 波默 罗伊 等《 古希腊 政 治、 社会 和 文化 史》
材料 三 ( 梭伦 ) 仍 然把保 卫 法律 的职 责授 予 阿
查。
顾 准《 希腊 城邦制度 》
材 料 二 梭 伦 还 必 须 面 对 雄 心 勃 勃 的 新 贵—— 那 些人 来 自平 民 家族 。 对所谓“ 好 父亲 ” 集团 的世 袭 贵族 垄 断特 权耿 耿 于怀 。
— —
2 . 以近 三年 的江 苏 高考试 题 为例分 析 命题 特 点 和应 试 策略 。
【 作者简介】 雷慧清 , 南京市第二十九 中学( 江 苏南京 , 2 1 0 0 0 0 ) 副校 长。
改 革是社 会发 展 的强大 动力 。把历史 上 的重 大
年份 2 0 1 2丘 梭 伦 改 革
考查 内容
改 革放 在 当时社 会 发展 的 大历 史 背景 下 去 分析 , 去 认识 , 从 不 同 的角 度 去 看 待 每 一 次 改 革 , 成 功 的 找
权利 。阅读下 列材 料 :
1 . 纵观 几年 来 改革模 块命 题 的主要 特 点
( 1 ) 试题 形 式 : 材 料 情境 , 2 ~ 4个 问题 。 ( 2 ) 试题
的命 制 : 小切 口 , 深 层次 , 提 供 新情 景 、 新材料。( 3 )
材料和问题设计 : 材 料 的呈 现 简 洁 明 了 ; 问题 设 计
大纲 的规 定 , “ 改革 ” 和其他选修模块 一样 , 仍然 是现行高考 的热点和 密集 点 , 主要考 查形 式为一道材料 题。 文章分析 了近 年来 江苏高考历 史改革模块 内容考卷命题特 点、 学 生答题主要存在 的问题及补救方法 ,
并 提 出复 习 的策 略
【 关键词】 改革模 块 ; 试题 解析 ; 复习策略 【 中图分类 号】 G 6 3 3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5 — 6 0 0 9 ( 2 0 1 5 ) 1 4 — 0 0 5 4 — 0 3
江 苏 教 育 . 中 学 教 学课 程 与 教 学
责 任 编 辑夏 新 宇E - m a i l : m e r r y s u m m e r @ l 6 3 c o n r
历 史 改 革模 块
高考试 题解 析 与 复 习策 略
雷 慧清
【 摘 要 】 新课标教 材《 历 史上重大 改革 的 回眸》 虽然作 为历 史学科 的选修 内容 , 但 根据教育 部考试
勒俄 琶 菊斯议 会 ( 长老会 议 ) , 这 个议 会 仍 旧是 宪法
5 4 2 0 1 5 年 第4 期
的监察 人 , 它监督 最 大 多数 的和最 重要 的 国 家大事 , 惩处 罪人 尤其 有最 高的权 力 , 无论是 罚金或是 判刑 。
— —
残 缺 的、 与 自然 环 境 融 为 一 体 的 长城 。 因为 , 那是 历
题, 注 重考 查 考 生解 读材 料 、 获 取有 效 信 息 、 运 用 所
学知 识 、 分析 历史 问题 、 表达个 人见 解 的能力 。 例如 : ( 2 0 1 4年 高考 江 苏卷 选修 模 块 试题 2 4 A) 梭 伦 改 革 的 重 要 着 力 点 之 一是 调 节 各 阶层 的政 治
①据材料一 , 结合所学知识 , 指 出梭 伦 为 实 现
“ 在公 民大 会 中也 听 得 到他 们 的声 音 ” 所采 取 的措 施 。( 3分 ) ( 能力要 求 : 准确地 解读 和 获取有 效信 息)
什么?③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
史 ,那是 美的语 言,那是先 辈们 留给 我们 的 财 富。
— —
亚 里 士 多德 《 雅典 政 制》
陈长芬《 仰望 长城 》
请 回答 :
请回答 : ①据材料一 , 概括长城的作用。②材料
二 反 映 了长 城关 口张 家 口互 市 贸易 的情 形 , 从 中你 获 得怎 样 的历史 信 息?导致 这种 情 况 出现 的原 因是

2 0 1 3年 北魏 孝 文帝 改 革 ; 商 鞅 变法
2 01 4正 梭 伦 改 革
根 据近 三 年江 苏 高考 的考 查 内容 来 看 , 建 议 要 重视 江苏 高考 近 三年未 考 的知识 点 。
( 2 ) 从题型和能力要求看 , 全 部 为材 料 型 主 观

考情 分析
出其 理 由 , 失败 的分 析 其 原 因 , 注 意 全 方 位 地 分 析 评 价历 史 上 的重 大 改革 。了解 这些 改 革 活 动 , 探究 它 们 与 时代 的相 互关 系 , 科 学 地评 价其 在历 史 上 的 作用 , 是 历史 学 习的一个 重要 内容 。本 文分析 考情 . 提 出策 略 , 仅供 同行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