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各种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投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遵循追溯调整法,即假设从原取得的投资开始就采用权益法,把原取得投资采用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转换处理既体现了未来适用法的理念,也体现了追溯调整法的理念。
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念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其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两种方法依据的理念不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结果不同。
1.1 成本法的理念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依据的理念是法律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
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除非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否则其实现的利润就只属于被投资企业,而投资企业无法按照比例分享。
因此,成本法决定了投资企业持有期间不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进行会计处理。
1.2 权益法的理念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
权益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依据的理念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尽管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承担)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持股比例反映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的部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成本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四)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五)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账面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三、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四、成本法核算转权益法核算五、成本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详细版(4)

①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 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 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公允价值开始持续计算的净 资产的份额-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商誉+与原有子公司 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②丧失控制权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1>将剩余股权投资由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在合并财务报表 中调整到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其调整分录为:借记“长 期股权投资”,贷记“投资收益”,或做相反分录。 2>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其调 整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或做相反分录。
(1)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
①确认部分股权处置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4 800 000 3 600 000 (6 000 000×60%) 投资收益 1 200 000
②对剩余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资本公积 300 000 20 000 (500 000×40%×10%) 180 000
【例题】A企业原持有B企业40%的股权,20×6年12月20日,A企 业决定出售10%的B企业股权,出售时A企业账面上对B企业长 期股权投资的构成为:投资成本1 800万元,损益调整480万元 ,其他权益变动300万元。出售取得价款705万元。 (1)A企业确认处置损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705 450 120 75 60
【例题】A公司于2013年11月10日取得B公司5%的股 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900万元, 2013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2014年2月 1日,A公司又从市场上取得B公司15%股权,实际支 付款项3 150万元,原5%投资在该日的公允价值为1 050万元。从2014年2月1日起,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 加重大影响。2014年2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为22 0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处理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处理转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处理转换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1)原持股比例部分①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成本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个别财务报表例如:5%(金融资产)→60%(成本法)——原投资系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新增投资成本【提示】若原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六种核算方法转换”会计处理要点概览

方法转换
会计处理要点
1、公允价值转权益法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涉及其他综合收益转留存收益
2、公允价值转成本法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涉及其他综合收益转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可能会有控制权溢价和折价;同一控制无须考虑放弃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
3、权益法转成本法
单体报表无须追溯调整
4、成本法转公允价值
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权益法转公允价值
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方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其他综合收益转留存收益)
6、成本法转权益法
追溯调整
原投资至处置投资时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应享有比例,视同按照权益法从最开始即调整:原投资至处置当期期初影响损益的调整留存收益;处置当期的调整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原股权投资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单体报表不转,合并报表转损益
同一控制:合并方在达到合并之前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日与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同处于同一方最终控制之日孰晚日与合并日之间已确认的有关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同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至合并期初)和投资收益(合并期初至合并日),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长期股权投资的7种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七种转换(1)、增资:金融资产转长投权益法1.6%部分:卖可供买长投,差额入投资收益2.6%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全部转投资收益3.6%公允+14%初始代价的合计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方可辨认公允净资产*总持股比例对比:前者大的是商誉,无账;后者大的: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2)、减资:成本法转长投权益法1.60%部分处置:公允与账面差额入投资收益2.剩余20%部分:由成本法追溯成权益法追溯分录(只追剩余股份):a、初始成本:初始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净资产份额的是商誉,无账初始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净资产份额的: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追当年)????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追以前年度)b.盈亏: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追当年)????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追以前年度)c、分红:借:投资收益(追当年)????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追以前年度)????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d、其他综合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综合收益e、其他权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减资:长投权益法转金融资产1.30%部分处置:卖价与账面的差额入投资收益2.长投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入投资收益3.10%部分公允修正:卖长投买可供,公允与账面的差额入投资收益(注意:此种转换有四处投资收益)(4)、减资:长投成本法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与权益法不一样,所以不用追溯)1.70%部分正常处置:差额入投资收益2.10%部分:卖长投买可供,差额入投资收益(注意:此处转换有两处投资收益)(5).多次交易分步完成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不形成投资收益)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2.合并长投的初始成本,与达到合并前的长投(或可供)账面价值+合并日取得新股份的账面价值相比,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3.合并日之前,如果是长投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用转投资收益(处置时转)4.处置后的股权按长投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比例结转(相对于原先的股权按比例结转,后进的股权不匹配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先进先出),如果是按可供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有哪些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
扩展资料:成本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股权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在权益法下,企业进行投资时,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在期末,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首先,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股权投资采用什么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
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的商誉怎么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商誉计算公式:商誉=初始投资时点的投资成本-投资时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商誉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企业持续经营拥有的一种,能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源。
商誉发生减值,是因为经济条件和企业自身情况产生了变化。
在商誉发生减值时,为了释放风险,应该立足于眼前,着眼于未来,对商誉价值进行再确认、再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各种转换
财政部2014年3月13日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准则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提到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所涉及的六种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一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转换模式为:由金融工具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此时合并方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案例1:2014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的股权,对乙公司无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4年7月8日该笔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当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得乙公司60%股份,对乙公司实现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甲公司会计处理:
1、2.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0万元
2、2.14年7月8日,确认对乙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 3、2.14年7月8日,对乙公司追加投资6000万元,涉及到金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