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3.当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效应器发生反应的 潜伏期长。刺激停止后,它的作用可持续几秒或几 分钟,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效应器活动时, 其潜伏期短。刺激停止后,作用持续时间也短。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1. 植物性神经的生理作用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及其换能作用 3.刺激强度与神经冲动的关系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
(二)深感觉传导路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丘脑核团的分类 1.第一类(感觉接替核) 2.第二类(特定感觉传递) 3.第三类(主要是髓板内核群)
②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 感觉的敏感度提高或降低。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影有以下规律
①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 侧性的。
②前后倒置,即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且转向大 脑半球内侧面,而头部投影在底部。
③投影区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 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
大脑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而且 还与情绪(emotion)、记忆功能有关。
第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higher nervous activity
一、条 件ov 1849—1936) 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 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 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 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 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 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 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 上,并在消化生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简介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它由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在动物体内传递信号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包含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
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维持。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而轴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通信和信号传递。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信号。
电突触则通过直接的电流传导进行信号传递。
这些信号传递的网络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将反馈信号传回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 - 感觉与感知: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使动物能够感知和识别外部环境。
- 运动控制:通过发出指令,调节和控制动物的肌肉运动,使动物能够实现各种动作和行为。
- 内脏功能调节:调节和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过程。
- 认知和行为:协调各个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实现学习、记忆和行为反应。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和丙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神经效应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动物的行为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
《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功能(2024)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态。
6
神经系统在人体中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控制骨骼 肌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系统还参与学习、记忆、思 维、情感等高级功能活动。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调节功能 高级功能
2024/1/30
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 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产 生感觉。
31
改善睡眠质量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规律作息
建立稳定的睡眠习惯,尽量在 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 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避免刺激性物质
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含咖 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饮酒
等不良习惯。
放松身心
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 身心的活动有助于降低焦虑和
2024/1/30
19
自主神经递质和受体类型
递质类型
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是主要的自主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是自主 神经的主要受体类型,分别对应ACh 和NE的效应。
2024/1/30
20
自主神经在应激反应中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
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迅速兴奋,引起机体一系列紧急反应,如心跳加快、血 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2024/1/30
17
04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机制
Chapter
2024/1/30
18
自主神经分类及功能特点
交感神经
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增加心率、呼吸频率 和血压等。
副交感神经
动物神经生理学

动物神经生理学动物神经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神经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神经生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来揭示动物神经系统的奥秘,为我们理解动物行为和人类神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信号传递的核心。
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树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则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者靶组织。
二、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动物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
CNS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信息处理和调控行为的中心。
PNS则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到CNS,并将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
三、动物神经系统的传导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号的传导来实现信息交流。
神经信号可以是电信号,也可以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通过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传播,化学信号则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和被髓鞘覆盖的程度。
四、感觉与运动感觉是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
感觉信息经过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CNS,并在大脑中被解码和加工。
运动则是动物对感觉信息做出的反应,其调控由脊髓和运动皮层等神经结构完成。
五、认知与学习动物神经生理学研究了动物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认知是动物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而学习则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行为学和神经影像学等方法,研究者揭示了不同动物在认知和学习方面的能力差异和神经基础。
六、神经可塑性与发育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在经历经验和学习后发生的可逆变化。
它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两个方面。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会经历重要的建立和精细调控过程,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以及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七、神经传导疾病和脑科学研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治疗神经传导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动物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生理

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无髓纤维的传导 局部电流 有髓纤维的传导 郎飞氏结处形成局部电流
(二)神经纤维 的分类 (三)神经纤维 的轴浆运输
添加标题
突触
添加标题
轴-树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和基本 结构
添加标题
轴-胞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
添加标题
轴-轴突触
添加标题
根据突触的接触部 位不同
二.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不同 一类是兴奋性突触,另一类为抑制性突触 二.根据突触工作的方式不同,分为电突触和化
具有精细定位
添加标题
04
支配不同部位有不同的 定位区
添加标题
椎体系统
05
添加标题
06
椎体外系统
添加标题
07
第五节 神经系统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0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特征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四.神经递质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又分为烟碱型作用(N型),
添加标题
去大脑僵直
添加标题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 调节
添加标题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添加标题
状态反射
添加标题
小脑的结构
添加标题
翻正反射
小脑的功能
原始小脑
旧小脑
新小脑
大脑皮质对躯 体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大脑皮层运动区
特点:1.两侧交叉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 九章 神经生理
动物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生理1-精品文档

(二)突触的基本结构
1.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 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三)突触传递 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的过程,叫做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 1.化学性突触的传递
1.化学性突触的传递 轴突末梢去极化
研究发现数学天才用脑部位与常人不同。 2019年4月
科学家发现,从事脑力活动的人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研究发现注射葡萄糖及吸氧能显著提高大脑功能。英国一 所大学的人类感知神经学中心主任安德鲁·斯奇雷博士指出, 通过给人体直接注射葡萄糖制剂或是让人体吸入纯净的氧0岁人大脑仍会长出新的神经元(脑细
多巴胺(dopamine)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多肽 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多肽 阿片样肽 如一氧化氮等
(三)神经递质的受体
受体阻断剂(antogonism)。
1.胆碱能受体 凡是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叫做胆碱能受体。
①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或M受体,它与 乙酰胆碱结合时产生与毒蕈碱相似的作用。 ②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或N受体,它与乙酰 胆碱结合时产生与烟碱相似的作用。
脑科学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科学领域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大脑。近 年来,这一领域频传喜讯,下面是其中一些有趣的发现。 2019年1月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人解读声音的大脑部位。一见钟情已
令人费解,但医学界发现,即使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也足以 令人“一听倾情”。 2019年3月
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第九章神经生理3

1.状态反射
当动物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或头部与躯干的 相对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 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状态,叫做状态反射 (attitudinal reflex)。
2.翻正反射
动物摔倒时, 自行翻转起立,恢 复正常站立姿势, 叫做翻正反射 (righting reflex)。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尾状核和壳核又合称为纹状体。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梭 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的肌 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叫做牵 张反射(stretch reflex)。
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梭 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的肌 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叫做牵 张反射(stretch reflex)。
发生的机制 一方面,网状结构的后行抑制系统由于失去了大 脑皮质和尾状核后行抑制性冲动的控制,其抑制作用 相对地减弱。
另一方面,网状结构的易化系统和前庭核的活动又 有所加强;两方面效应相结合,四肢伸肌及所有抗重力 肌肉群的牵张反射便处于绝对的优势。
3.两种去大脑僵直 一种是由于高位中枢的后行性作用,直接或 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称为α僵直。
【生理】第9章 神经生理

髓鞘
雪旺氏细胞
神经元
髓鞘(Myelin sheath)
髓鞘的形成(Myelin formation)
外周神经纤维
雪旺氏细胞
中枢神经纤维
神经元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神经元形态分类
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神经元的功能: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受体,β受体 突触前受体: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受体 中枢递质的受体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外周
神经活动的一般规律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 基本结构
神经元: 结构、分类、功能;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 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突触的分类: 按影响、按传递方式 突触 突触的结构 化学性突触: EPSP、IPSP 突触传递机理 电突触: 传递特征 非突触性化学 神经递质与受体 传递
二、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机体 的活动是多神经元参与的多种反射活动相互协调的 过程。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中枢兴奋( central excitation ) 中枢抑制( central inhibition )
丘脑核团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红线代表特异投射系统, 蓝线代表非特异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以及其 投射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叫做 特异性投射系统。每一种感觉投 射系统在大脑皮层都具有点对点 的投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higher nervous activity 一、条 件 反 射
巴甫洛夫(Ivan P.Pavlov 1849—1936) 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 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 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 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 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 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 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 上,并在消化生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 梭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 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 叫做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
(二)深感觉传导路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丘脑核团的分类 1.第一类(感觉接替核) 2.第二类(特定感觉传递) 3.第三类(主要是髓板内核群)
(二)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1.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从机体各种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 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 的一定神经核(嗅觉除外),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 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这种传导系统叫 做特异性投射系统。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一)脊髓 (二)脑干 (三)下丘脑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调节 3.摄食行为调节 4.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
(四)大脑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与脑干连接部和胼胝体旁的 环周结构,叫做“边缘叶”。它与大脑半球外侧面皮 质相比,这些结构属于进化上比较古老的皮质,故又 叫旧皮质,边缘叶包括扣带回、胼胝体回、海马沟与 海马回等。 由于边缘叶在结构上和大脑皮质的岛叶、颞极、眶 回等,以及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等密切 相关。于是人们常把边缘叶连同这些结构统称为边缘 系统(limbic system)。 大脑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而且 还与情绪(emotion)、记忆功能有关。
3.当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效应器发生反应的 潜伏期长。刺激停止后,它的作用可持续几秒或几 分钟,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效应器活动时, 其潜伏期短。刺激停止后,作用持续时间也短。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1. 植物性神经的生理作用
器 官
交感神经 心率加快、收缩加强
副交感神经 心率减慢、收缩减弱 部分血管(软脑膜动脉及 外生殖器血管等)舒张
(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 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 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 神经元。
2.突触前抑制 当突触后膜受到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影响,使后膜上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 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传入侧支性抑制(collateral inhibition) 是指一条感觉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 接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其侧支兴奋另一抑 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转而 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其作用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 协调起来。这种抑制曾被称为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2.翻正反射
动物摔倒时, 自行翻转起立,恢 复正常站立姿势, 叫做翻正反射 (righting reflex)。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尾状核和壳核又合称为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通过红核、网状 结构等)或间接(通过回路影响大脑皮质)地调节运动, 对肌紧张有抑制作用。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4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
(二)小脑的功能 1.古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 2.旧小脑与肌紧张调节有关 3.新小脑对肌张力及随意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与骨骼肌运动有着密切 关系。如刺激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十字沟周围的皮 质部分,可引起躯体的广泛部位的肌肉收缩,这 个部位叫做运动区。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调节的不同点 ①内脏反射弧的传出途径总是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传出 神经元,而且多数内脏效应器常同时接受双重神经支 配。 ②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常常不是“有意识” 的。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1.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从胸部第1至腰部第2或第 3节段)侧角,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散,其中一部分 起自脑干有关的副交感神经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荐部,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2.植物性神经的纤维离开中枢神经系统后,不直接到 达所支配的器官,先终止于神经节并换神经元,再发 出轴突到达器官。
结构基础------轴—轴突触
突触前抑制的作用
①当机体同时受到不 同刺激时,通过它抑制掉 那些次要的神经元的活动, 以突出对机体最有意义的 神经元的活动。 ②大脑皮质、脑干、 小脑等发出的后行纤维通 过脑干和脊髓,也可分出 侧支对感觉传入冲动发生 突触前抑制,这可能是高 级中枢控制感觉信息的传 入,产生清晰感觉和“注 意力”集中 的原理之一。
如果刺激很强,除本侧肢体发生屈曲外,同时引起对侧肢体伸直, 以支持体重,这种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叫做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or reflex)。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一)脑干网状结构对牵张反射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后行系统的机能
2.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如果将动物麻醉并暴露脑干,在中脑前、后丘之 间切断,造成所谓去大脑动物,使脊髓仅与延髓、脑 桥相联系,动物则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明显 加强。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巴翘起,躯体 呈角弓反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去大脑僵直。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中 枢 兴 奋
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
1.单向传布 2.反射时和中枢延搁 3.总和(summation) 4.扩散与集中 5.兴奋节律的改变 6.后放 7.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 8.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二)中 枢 抑 制
1.突触后抑制
如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不易去极化而呈现抑制。这 种抑制就称为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
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 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 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 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 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 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 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左右交叉,前后倒置,定位精细,大小不同。
1.腱反射(tendon reflex)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 生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 是指缓慢地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 张反射。即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 以阻止被拉长。
(二)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以伤害性刺激施与一侧后肢的下部,如针 刺激左(或右)侧后肢跖部皮肤时,就可引起该肢 屈曲,这种现象叫做屈肌反射。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较远,其节前纤维短,节后 纤维长。交感神经一条节前纤维往往和交感神经节 内的几十个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所以交感神 经兴奋反应比较弥散。 副交感神经节都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内 部。其节前纤维较长,节后纤维短,副交感神经 一条节前纤维常与副交感神经节内1~2个节后神 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所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影响 的范围比较局限。
巴甫洛夫囊袋 (Pavlovian Pouch)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 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KAROLINSKA INSTITUTET 瑞典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颁奖委员会)
Ivan Petrovvich Pavlov Russia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1849 - 1936
促进肝糖元合成 膀胱平滑肌收缩、括约肌 舒张 瞳孔缩小(缩瞳肌收缩)
泌尿系统 眼
皮肤
肾上腺髓 质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促进分泌
2. 植物性神经作用的特点
①双重神经支配,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 具有相互颉颃的性质。 ②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 ③植物性神经的外周性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机 能状态有关。 ④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较广泛往往不 是波及个别神经纤维及其所支配的效应器,而常 以整个系统来参与反应。 ⑤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就其整体来说,其 主要机能在于休整、促进消化、保存能量以及增加 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
②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 感觉的敏感度提高或降低。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影有以下规律 ①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 侧性的。 ②前后倒置,即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且转向大 脑半球内侧面,而头部投影在底部。 ③投影区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 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
3.两种去大脑僵直 α僵直。 γ僵直。
(二)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骨骼肌的肌紧张或相应运动 的调节,以维持动物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总 称为姿势反射(postural ref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