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第一课时:台风
讲义 第11章 台风

第 11 章 台风
3
多,相比较而言,台风发生得很少。
11.3
生命史
11.3.1
台风发展和消亡
台风形成过程中,按照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经历不同的时期。按照国际规定,从初始 扰动形成开始,有轻微风环流的雷暴群称为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最大风速10.8~17.1 ms -1 (6~7级)。当风速增加到17.2~24.4 ms -1 (8~9级),并且在地面图上中心周围有几条
P P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 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这些奇怪的路径、并有不确定的转向,让预 报人员感到诧异,例如:一个台风向陆地前进时,有时会忽然转向离去,使陆地区域免受某种 灾难。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3种路径: 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经南海在华南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 带登陆。它对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影响很大。 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我国台湾、福建一带登陆;或从菲 律宾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浙江一带登陆。台风登陆后在我国消失。它对我 国华东地区影响较大。 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面登陆, 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日本影响最大。 11.3.3 台风命名
第 11 章 台风
1
第十一章 台风 台风是具有超过 32.7 ms -1(12 级以上)的持续的大风的气旋涡旋,是一种暖性低压,形成
P P
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同种类型的风暴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在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 叫飓风,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叫气旋。 根据国际规定,所有生自热带水域的飓风型风暴通称为热带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家属” 中强度级别最高的一种天气系统。
台风

课题:台风一、本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基于网络教学”研讨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借助与课题有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日益离不开网络。
当前的地理课堂应是充分发挥网络优点,教师对广泛的网络和学习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进行必需的传授与合适的指导,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拥有科学精神、学会发现与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阅读并参考了《美国高中地理》。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教学方式采用了网络教学,关注学生发现式学习体验。
2、教学活动关注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激发情感。
二、教材分析“台风”是高一地理上册中的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的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专题10《季风》之后,在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之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全国人口的40%以上,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台风、寒潮和梅雨,广泛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上海正处其中。
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时十分必要的。
课程标准对台风部分要求要求较高,要求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是重点知识内容。
学生不仅学习台风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减灾降险的实用价值。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要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简单应用,分析台风的源地、路径、多发季节以及典型台风的天气状况及变化过程。
2、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理解气旋特点,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的概念。
3、如何真切感受到台风的预报准确和防御的重要性。
教材中从台风的定义、气旋的天气特征,至台风产生的纬度和移动路径,台风对世界的影响,我国台风发生时间、地点,台风的预报和防御。
基于网络教学,为此也对教材做了适当处理,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通过学习活动单,增加学习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专题11-1 台风和寒潮

地 转 偏 向
气 压 梯 度 力
力
高1005
1002.5 1000
和 摩 擦 力
地 转 偏 向
气 压 梯 度 力
力
高1005
1002.5 1000
和 摩 擦 力
下沉 中心气流: 中心气流: 天气: 天气:晴朗干燥
•反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干燥, 反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干燥, 反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干燥 那么一定低温吗? 那么一定低温吗?
• 寒潮给我们带来了灾害,难道它对人 寒潮给我们带来了灾害, 类就没有益处吗?商家该如何利用它? 类就没有益处吗?商家该如何利用它?
小
气 旋
中心气压
结
反气旋
高压 辐散 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干燥
夏季:伏旱(副高) 夏季:伏旱(副高) 冬季:寒潮(蒙古高压) 冬季:寒潮(蒙古高压)
低压 辐合 北逆南顺 上升
中心气流: 中心气流:上升 天气: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天气: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反过来,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反过来, 强热带气旋就是 就是台风 对吗? 强热带气旋就是台风 , 对吗?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和名称
名 称
热带 热带 低压 风暴 强热 带风 暴
10-11 级
台 强 超强 风 台风 台风
四周高 四周高
低
1000
中心低 中心低
1002.5
(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
1005
地 转 偏 向 力
气 压 梯 度 力
1005
低
1000 1002.5
和 摩 擦 力
地 转 偏 向 力
气 压 梯 度 力
1005
低
1000 1002.5
(完整word版)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一)台风一、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威利风。
二、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涡旋叫气旋。
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在北半球右偏,反之,左偏.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
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气旋是全球最常见、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
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按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登记标准,当热带气旋的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风速32.6米/秒)以上时,就称之为台风或飓风。
补充:“低气压、气旋、台风” 的区别与联系低气压是就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是静态的;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动态的;台风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而且台风仅产生于热带洋面,而低气压和气旋也可能出现在陆地上.名称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秒)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级)热带低气压10。
8—17。
16-7热带风暴17.2—24.48—9强热带风暴24.5—32。
610-11台风32。
7-41。
412-13强台风41.5—50。
914—15超强台风≥51。
016或以上台风的风圈分为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七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七级或以上;十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十级或以上。
例: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21时)[1]七级风圈半径45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00千米。
四、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5~6题。
5.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 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6.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 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 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 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 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 径”。
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 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果台风在远海 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 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 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画一画: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画出台风过境前后各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
雨
风
气
量
速
压
时间
时间
时间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因素
副高的位置、盛行风、下垫面的状况(陆 地、海洋)、地转偏向力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系列台风(共20张PPT)
读图,回答问题。
2.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月份是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新川中学顾洁的台风 教案

高一地理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第一课时气旋与台风
时间:20XX年11月24日星期四下午第三节
地点:高一(1)班
执教者:顾洁
本节内容是大气圈单元中行星风系、季风等知识的延伸,是前面已学过的关于“气压与风”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本课时内容在本专题中处于重要地位,较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达到学以致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现出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教学目标:
1、阅读气旋示意图,说出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2、分析台风的形成原因、移动路径。
3、讨论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识读气旋示意图;台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
教学方法:
积极教学法
教学环节:
情境引入气旋北半球气旋南半球气旋气旋特点台风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主要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台风的资料
1.视频引入:
2.教师:气旋示意图
3.学生:完成“北半球气旋与天气状况示意图”“南半球气旋与天气示意图”,归纳气旋特点
4.问题1:台风的形成---时间、地点、条件、台风路径。
5.台风名称的由来
6.讨论:影响---视频、减灾、两面性。
7.问题2:上海风向
8.问题3:飓风
9.小结
10.作业:
①完成课堂练习
②练习册专题11 台风
③预习专题11 寒潮、梅雨。
《台风》教学内容介绍

《台风》教学内容介绍教学背景分析:“台风”是我们江浙地区影响最大也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对这种天气现象有亲身经历,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天气现象,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可以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本节课主要从云量、降水量、风速的变化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台风的特点。
并增强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教学素材:台风“菲特”重创宁波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10月7日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受“菲特”影响,宁波全市过程平均雨量357mm,最大余姚449.9mm,自动站最大象山黄泥桥788.4mm。
沿海海面普遍出现10~11级大风,最大象山南韭山12级(32.4米/秒),10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达35小时。
“菲特”是宁波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雨量最大、雨强最强的台风。
据初步统计,“菲特”台风造成全市11个县(市)区、14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48.2534万人,倒塌房屋27480间,转移人口45.179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3.6248亿元,其中余姚损失206亿。
台风的危害一、强风台风中心风力可达12级以上,甚至超过16、17级强风,强风摧毁房屋、建筑,刮断电力和通讯线路,吹翻车船,吹毁树木作物。
二、暴雨一次台风登陆或影响,降雨中心往往会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暴雨造成平原洪涝引发山洪,导致水库垮坝,堤防决口。
三、风暴潮台风可导致沿海潮位暴涨,形成风暴潮,风暴潮掀翻船只,造成海堤溃决,潮水倒灌。
四、台风“三碰头”当台风登陆或接近沿海地区时,如果恰逢天文大潮,狂风、暴雨、大潮同时袭击沿海地区,俗称台风“三碰头”。
台风教案简案

课题:专题十一台风、寒潮和梅雨---台风
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台风即热带气旋的运动规律;台风产生的原因和源地;台风形成的灾害天气;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时间、路径;防台风的主要措施。
2、地位与作用
课本中“台风、寒潮和梅雨”的内容是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三种天气现象,与上海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台风是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等知识的延伸,认识台风、了解台风,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以致用。
同时也为之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台风是热带气旋,及气旋的运动规律;能识别台风云图;知道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防御措施;能够区别台风与飓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影响地区、移动路径;根据自己画出的气旋的气流图,分析气流方向和天气特征;通过南北半球台风云图的比较,学会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能从给出的材料和课本中提取有用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和比较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身边有用的地理,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天气现象,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现象,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旋的气流特征;
难点:判断气旋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的风向。
四、教学安排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旋 ,也称为低气压,或低压,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
学习任务
N
气旋的形成
A
第一步: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
画出实际风向
D
B
第三步:
判断某地风向
第四步:
判断中心气流方向
第五步:
C
气旋 (北半球)
Hale Waihona Puke 描述气旋过境时的 天气状况
低
气旋(北半球)
中 心 气 流
天气状况: 云量增多, 阴雨天气
北半球气旋:
台 风 预 警 信 号
思考:
某一台风即将影响长江沿海地区,上海位于 台风的正西面,当时最可能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龙卷风
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 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风以上,最大可达每 秒120米以上。一般伴有雷阵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龙卷风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 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 取水”。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 造成7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147人伤亡.为此,台风委员 会第38次届会决定将“龙王”除名,永不续用。
其他地区的强热带气旋都称为“台风”吗?
飓风
热带风暴
畏来风 (Willie)
S 热带气旋源地
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
2.台风(气旋)是怎样形成的?
气流状况 过境时 中心 气压 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低 北半球逆时针由四 周向中心辐合 上升运动 阴雨 天气
低
996
1000
1004
南半球气旋:
气流状况 中心 过境时天 气压 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气状况 低
南半球顺时针由外 向里辐合
上升
阴雨 天气
低
996
1000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热带气旋源地
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
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源于何处?
多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
出现时间: 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主要影响的地区: 东南沿海 最严重的地区:粤、台、琼
思考:为什么我国中西部地区基本不受台风影响?
日本、韩国
台湾、福建、浙 江、上海、江苏
寒潮待续。。。
1004
气
旋
中心气压 低气压 水平气流 四周 中心
旋转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
垂直气流 上升 天气 阴雨
例子
台风
台风的源地:
多产生于北纬5—20度之间的热带洋面 台风形成的条件: 气温高,蒸发旺盛,大量湿热空气膨胀变轻, 急速上升。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在沿海地区,狂风会带来巨浪和海潮 台风移动的路径: 西行路径:对我国广东、海南等地影响 西北行路径:对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影响 海上转向和北上路径:主要影响日本
海南、广东、 广西
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影响: 有利方面:减轻旱情,降低酷暑 不利方面:对工农业、交通等有影响, 也会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财产。 预报及防御措施: 预报台风,主要预报台风的生成位置、强度、移动 方向、速度以及台风地区的天气。 建立相应的台风防御机制,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 风、疏散居民等。
台风前后的街道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
1.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 灾害性天气。
气流从四周流入 中心的空气涡旋
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气旋等级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 8~9 10~11 12~13 14~15 15级或以上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 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 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 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我国为台风委员 会命名表提供了10个名字,分别是:龙王、悟空、玉
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