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第6章第2讲 原电池、化学电源.do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2 原电池 化学电源练习(含解析)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原电池化学电源电池续航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借助科学家发明的薄片式电池技术,这一难题有可能迎刃而解。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电池,它可以让电动汽车充电一次续航620英里(大约1 000公里)。
研究人员的做法是,剔除封装单个电池的外壳,用薄片式设计取代圆柱形设计。
金属片上涂有能源存储材料,它是用粉末陶瓷和聚合物黏合剂制造的。
金属片的一侧是正极,另一侧是负极。
然后将双极性电极一个一个堆叠起来,如同将一张张纸叠起来一样,电极之间用薄薄的电解液分开,里面还有一种材料防止电荷短路。
最终,科学家将叠起来的薄片封装为大约10平方英尺(约1平方米)的电池,并与汽车电力系统连接。
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做法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安放更多的电极,从而存储更多的电能。
问题1.阅读材料分析薄片式电池增大电池容量的思路是怎样的?(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提示:薄片式电池采用薄片式设计,通过在相同的空间内安放更多的电极,从而存储更多的电能。
问题2.薄片式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分析其充电时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的连接方式。
(素养角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示:问题3.一种薄片式电池的设计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封装的电解质溶液为6 mol·L-1的KOH溶液。
(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写出放电时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
提示:负极:H2-2e-+2OH -2H2O;正极:2NiO(OH)+2H2O+2e -2Ni(OH)2+2OH-。
(2)写出充电时的阴、阳极电极反应式。
提示:阴极:2H2O+2e -H2↑+2OH-;阳极:2Ni(OH)2+2OH--2e -2NiO(OH)+2H2O。
问题4.思考薄片式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开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素养角度——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提示: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对可持续发展有利;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对环境保护有利。
1.(2020·济南模拟)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2 原电池 化学电源题组训练2(含解析)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原电池化学电源一次电池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选B。
A、根据总反应: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可知,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反应方程式中5MnO2得电子生成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正确;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D、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是氧化产物,错误。
2.(2020·漳州模拟)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是实际应用电池系列中比能量最高的一种电池,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非水的LiAlCl4的SOCl2溶液为电解液。
亚硫酰氯既是电解质,又是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碳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电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Li-e-Li+B.放电时发生的总反应:4Li+2SOCl24LiCl+SO2↑+SC.锂电极上的电势比碳电极上的低D.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电池总反应和效率均不变【解析】选D。
锂电池中锂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生成锂离子,反应式:Li-e-Li+,A正确;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电池正负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时电极反应相加,4Li+2SOCl24LiCl+SO2↑+S,B正确;锂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C正确;若采用水溶液代替SOCl2溶液,锂电极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造成电极的损耗,D错误。
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把脉高考)第六章 第二讲 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把脉高考)第六章第二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1.(2014·高考福建卷)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解析:选D。
根据电池总反应可以看出Cl2得电子,Ag失电子,所以在原电池中Cl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g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反应为Cl2+2e-===2Cl-,A项错误;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所以负极上Ag失电子生成的Ag+随即与附近的Cl-反应,B项错误;用氯化钠代替盐酸后,电极反应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负极生成0.01 mol Ag+,由于Ag++Cl-===AgCl↓,所以消耗0.01 mol Cl-,由于电荷守恒,同时有0.01 mol 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至右侧,D项正确。
2.(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如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e-===H2O+M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解析:选C。
A.在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在原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分析化合价的升降,可知A选项正确;B.因为本电池为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又有Ni(OH)2等产生,因此可用碱性溶液作电解质溶液,B选项正确;C.该反应为放电时的负极反应,C选项错误;D.氢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放出的电量越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D选项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6章 第2讲原电池 化学电源(人教版)[ 高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6章 第2讲原电池 化学电源(人教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97f45d16fc700aba68fc08.png)
应式为Mg-2e-+2OH-===Mg(OH)2 C.由Pb、Cu与氯化铁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
式为Cu-2e-===Cu2+
D.由Al、Cu与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解析 由Fe、Cu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Fe作负极,电极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3.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做原电池正极而得到保护。
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等,可用导
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做原电池的负极。
4.设计电池,制造化学电源
如根据以下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下表所示:
原理 负极
2FeCl3+ Cu===2FeC Cu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典例1】 (2012·合肥调研)已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为AsO
3- 4
+2I-+2H+===AsO
3- 3
+I2+H2O,在碱性条件
下发生的反应为AsO
3- 3
+I2+2OH-===AsO
3- 4
+H2O+2I
-。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
考向集训 名师揭秘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能自发地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
(2)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
(3)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 负 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 成 正 极系统。
(4)形成 闭合回路 (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考基梳理 助学提升
考点通解 能力对接
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62原电池化学电源分析

拓思维 学科 素养
课时
作业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解析:只有B能产生电流,F中Zn与Cu直接接触,电流表A不发
业 有
生偏转。
限
公
答案:B
司
菜 单 隐藏
研典题 考点 突破
拓思维 学科 素养
课时
作业
高考总复习 化学
原电池工作原理中四个常见失分点的规避
(1)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通过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
课时
作业
高考总复习 化学
1.将Ⅱ中盐桥换成铜导线是否可行?
提示:不可行。原电池放电时,电子走陆路(导线),离子走水路
(溶液),外电路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内电路(溶液中)是阴、阳离子的定 山
向移动,电子不通过内电路。盐桥是离子迁移通路,离子不能通过导 东 金
线迁移。
太阳Leabharlann 书业有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总复习 化学
(4)能发生__自__发___的氧化还原反应。
公
司
菜 单 隐藏
研典题 考点 突破
拓思维 学科 素养
课时
作业
3.工作原理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高考总复习 化学
山
东
金
太
(1)电极反应:
阳
锌是 负 极, 失 电子发生 氧化 反应,_Z_n_-__2_e_-_=__=_=_Z_n_2_+__;
书 业
铜是_正___极, 得 电子发生 还原 反应,_C_u_2_+_+__2_e_-__=_=_=_C_u___。
研典题 考点 突破
拓思维 学科 素养
课时
作业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第二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
解析 A 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 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 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D2.(2012·北京理综,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 2和H 2O 制备化学原料。
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 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催化剂a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 2产生C .催化剂a 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 附近酸性增强D .催化剂b 表面的反应是CO 2+2H ++2e -===HCOOH 解析 电池总反应式为:2CO 2+2H 2O =====光能催化剂2HCOOH +O 2。
负极:2H 2O -4e -===O 2↑+4H +,正极:CO 2+2H ++2e -===HCOOH 。
A 项,能量转换过程是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 项,催化剂a 附近生成H +,酸性增强,催化剂b 附近消耗H +,酸性减弱,故C 项错误。
答案 C3.(2013·惠州模拟)镁/H 2O 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总反应为Mg +H 2O 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解析根据镁与H2O2两种物质的性质,容易知道负极发生镁失电子的反应,正极发生H2O2得电子的反应,电解质呈酸性,故电池总反应为Mg+H2O2+2H+===Mg2++2H2O;正极消耗H+,pH增大;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4.(2013·资阳模拟)如图甲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6.2原电池化学电源练习(含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解质溶液Y是CuSO4溶液B.电极X的材料是CuC.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Ag++e-===AgD.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X电极流向Ag电极【答案】A【解析】由电极反应可知,电解质溶液应为AgNO3溶液而不是CuSO4溶液。
2.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4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在pH>6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C.在pH>14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答案】C【解析】 A项,酸性较强条件下,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正确;B项,在pH>6的溶液中,酸性较弱,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正确;C项,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错误;D项,除O2后,腐蚀速率减缓,正确。
3.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①③相连时,①为负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说明④为负极;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
综上所述可知,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①③④②,【答案】项B正确。
4.铅蓄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N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PbO2+SO2-4+4H++2e-===PbSO4+2H2OB.放电时,c(H2SO4)不变,两极的质量增加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2-4D.充电时,若N连电源正极,则该极生成PbO2【答案】D【解析】放电时,是原电池,M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2-4-2e-===PbSO4,A不正确;放电时,正负极均消耗硫酸,c(H2SO4)减小,B不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2H2O===PbO2+SO2-4+4H+,C不正确;充电时,若N连电源正极,则该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产物为PbO2,D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二讲原电池化学电源

第二讲原电池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
解析A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D2.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等建筑所使用的光伏电池,总功率达4兆瓦,是历届世博会之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B.光伏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电流从a流向bD.图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解析根据图示,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错误。
外电路中,电流从b流向a,C错误。
由于电流从P型半导体流出,因而P型半导体为正极,D错误。
答案 A3.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解析根据镁与H2O2两种物质的性质,容易知道负极发生镁失电子的反应,正极发生H2O2得电子的反应,电解质呈酸性,故电池总反应为Mg+H2O2+2H+===Mg2++2H2O;正极消耗H+,pH增大;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4.如图甲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④C.④⑤⑥ D.③④⑤解析①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③中SO2-4向负极移动,⑤中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⑥中正极反应式:2H++2e-===H2↑,故①③⑤⑥错。
答案 B5.某航空站安装了一台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蒸气。
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
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原电池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解析A项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项是将水的势能转化成电能;C项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 D2.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等建筑所使用的光伏电池,总功率达4兆瓦,是历届世博会之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B.光伏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电流从a流向bD.图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解析根据图示,光伏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错误。
外电路中,电流从b流向a,C错误。
由于电流从P型半导体流出,因而P型半导体为正极,D错误。
答案 A3.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总反应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C.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解析根据镁与H2O2两种物质的性质,容易知道负极发生镁失电子的反应,正极发生H2O2得电子的反应,电解质呈酸性,故电池总反应为Mg+H2O2+2H+===Mg2++2H2O;正极消耗H+,pH增大;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4.如图甲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②④C.④⑤⑥D.③④⑤解析①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③中SO2-4向负极移动,⑤中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⑥中正极反应式:2H++2e-===H2↑,故①③⑤⑥错。
答案 B5.某航空站安装了一台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蒸气。
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
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B.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C.该电池供应2 mol水蒸气,同时转移2 mol电子D.放电时负极有CO2生成解析由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到负极反应式:2H2+2CO2-3-4e-===2H2O+2CO2,则可判断负极有CO 2生成,A 项错误,D 项正确。
该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钾,在常温下无法工作,B 错误。
该电池供应2 mol 水蒸气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 ,C 错误。
答案 D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C 2H 6)和氧气,其中某一电极反应式为C 2H 6+18OH --14e -===2CO 2-3+12H 2O 。
有关此电池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B .参加反应的O 2与C 2H 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D .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附近溶液的pH 减小解析 A 项,通入乙烷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确;B 项,1 mol 乙烷参与反应时转移14 mol 电子,则参与反应的氧气的量为14 mol 4=72mol ,故正确;C 项,根据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钾被消耗,故正确;D 项,放电时正极产生OH -,则pH 增大,D 错。
答案 D7.氢氧燃料电池以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D .用该电池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 L Cl 2(标准状况)时,有0.2 mol 电子转移解析 由于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就是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 2+O 2===2H 2O ;由于水的生成,导致电解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在KOH 做电解液时,正极反应:O 2+2H 2O +4e -===4OH -,根据电子转移相等知,当电解CuCl 2溶液产生0.1 mol Cl 2时,电池中转移电子0.2 mol 。
答案 B二、非选择题8.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2K 2FeO 4+8H 2O=====放电充电3Zn(OH)2+2Fe(OH)3+4KOH 。
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2)放电时,正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负极反应为Zn -2e -+2OH -===Zn(OH)2,则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电时,_______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 电池的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由高铁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知,负极材料应为作还原剂的Zn 。
由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负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可知,正极反应式为FeO 2-4+3e -+4H 2O===Fe(OH)3+5OH -,正极生成了OH -,碱性增强。
答案 (1)Zn(2)还原 FeO 2-4+3e -+4H 2O===Fe(OH)3+5OH -(3)正9.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t(b)电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则消耗的CH 3OH 有________mol 。
解析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电极Pt(a)原料是CH 3OH 和水,反应后产物为CO 2和H +,CH 3OH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CO 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说明Pt(a)电极上CH 3OH 失去电子,电极Pt(a)是负极,则电极Pt(b)是正极,Pt(b)电极原料是O 2和H +,反应后的产物为H 2O ,氧元素化合价由0→-2,发生还原反应,因为电解质溶液是稀H 2SO 4,可以写出电池总反应式为2CH 3OH +3O 2===2CO 2+4H 2O ,再写出较为简单的正极反应式:3O 2+12e -+12H +===6H 2O ,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可得到负极反应式为:2CH 3OH +2H 2O -12e -===2CO 2↑+12H +。
答案 (1)负 2CH 3OH +2H 2O -12e -=2CO 2↑+12H + 3O 2+12H ++12e -===6H 2O(2)2CH 3OH +3O 2===2CO 2+4H 2O(3)1310.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
碘酸钾 (KIO 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
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
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惰性电极2.直流电源3.离子交换膜4.冷却水(1)碘是_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
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生成1 mol KIO3,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
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淀粉-KI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
(4)阳极电解液―→①蒸发浓缩―→②―→③过滤―→④洗涤―→⑤―→碘酸钾晶体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碘是紫黑色固体,实验室常利用碘易升华的特性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时,溶液中的阴离子(I -、IO -3、OH -)向阳极移动,因为I -的还原性最强,所以I -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为单质碘:2I --2e -===I 2。
生成的I 2再与KOH 溶液反应生成KIO 3:3I 2+6KOH===5KI +KIO 3+3H 2O ,如此循环,最终I -都转化为KIO 3。
1 mol I -转化成1 mol IO -3时,转移6 mol 电子。
(3)阳极区溶液中会含有IO -3,如果其中含有I -,在酸性条件下,IO -3和I -会反应生成单质碘:IO -3+5I -+6H +===3I 2+3H 2O 。
据此可设计实验:取少量阳极区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和淀粉溶液,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其中含有I -,否则没有I -。
(4)阳极电解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可得到碘酸钾晶体,过滤得到的碘酸钾晶体中含有KOH 等杂质,需要进行洗涤除杂;洗涤后的晶体经干燥即得到纯净干燥的碘酸钾晶体。
答案 (1)紫黑色 升华(2)2I --2e -===I 2(或I -+6OH --6e -===IO -3+3H 2O) 6 mol(3)11.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推动车辆。
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推动力,降低汽油的消耗;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