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导学案 全集 共667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套26个-必修一教案-5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套26个-必修一教案-5

五、离骚三维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4、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

5、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忧国忧民的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背诵法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导入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屈原的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大家知道它的出处吗?它就出自于屈原的——板题:离骚解题:离骚:“离”通“罹”,是遭遇的意思;“骚”是忧愁、忧患的意思。

即遭遇忧患。

离骚是“楚辞”的最高成就,是作者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作者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索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作者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作者:屈原,(见书第17页“注释①”和“同步辅导”第24页“作家作品”)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名平,字原。

丹阳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他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于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三、讨论文中有关风雪的描写的作用
、[讨论]: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渲染独特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四、细节描写
《水浒传》有很多独具匠心的精细之笔,前面我们专门分析了文中关于风雪的描写,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分析文中的一些细节,体会作者的匠心。
、(第段第行):“忽一日······又一人闪进来”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看看这个部分哪些情节或者细节刻画了林冲的性格?刻画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鲁迅先生说的“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中“神韵”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紧”不仅是写雪花更密,雪势更大;更暗示了形势越来越紧迫,林冲离陆谦等人设置的圈套更近了。我们经常说“雪落无声”,在这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邪恶的势力向林冲步步紧逼,情势一触即发,危如累卵。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全套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全套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全套学案目录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6)2. 诗两首 (13)3. 大堰河——我的保姆 (20)单元质量评估 (26)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 (33)5.荆轲刺秦 (42)6.鸿门宴 (52)单元质量评估 (61)第三单元7.纪念刘和珍君 (66)8.小狗包第 (7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79)单元质量评估 (86)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 (93)11.包身工 (100)12.飞向太空的航程 (108)单元质量评估 (118)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127)奇妙的对联 (135)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44名著导读《论语》 (153)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习导航】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

2、品味关键词语,再现生动鲜明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意味。

3、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感受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全面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代表词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的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资料链接】1、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精美整理版

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精美整理版

目录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3)1※沁园春.长沙 (3)2 诗两首 (11)雨巷 (11)再别康桥 (17)3 大堰河——我的保姆 (24)单元检测(1) (32)第二单元 (35)4 烛之武退秦师 (35)5 荆轲刺秦王 (45)6 鸿门宴 (57)单元检测(2) (72)第三单元 (79)7 纪念刘和珍君 (79)8 小狗包弟 (95)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1)单元检测(3) (105)第四单元 (111)10 短新闻两篇 (111)别了,“不列尼亚” (11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7)11 包身工 (124)12※飞向太空的航程 (135)单元检测(4) (151)表达交流155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55)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162)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166)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172)梳理探究176 优美的汉字 (176)奇妙的对联 (181)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91)名著导读194 《论语》 (194)《大卫.科波菲尔》 (199)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制审核分管领导使用时间【解读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理清思路,快速背诵。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抓关键词,积极讨论,踊跃展示,理清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

4.重点难点:(1)当堂熟悉和背诵(2)抓关键词,理清思路【自学互学】导入:当你品读伟人诗文的时候,就是你靠近伟人、走进伟人心灵的时候。

希望同学们认真品读,注意读时字正腔圆(标出难读字音)、声情并茂(标出难理解字词),在此基础上用心诵读、领会本诗,力争“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1.知识链接,有效导读。

(阅读下面的知识,请勾画出有效的信息,由C层背记展示)词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爱与亲情课文导读本单元主要围绕着爱与亲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写不同的家庭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到人物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应对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研究目标- 了解文中人物的家庭关系和亲情表达方式- 掌握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爱与亲情- 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课前预在上课前,我们建议你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父亲的爱、满江红、春、茉莉花开、从军行-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名人故事、亲情小说等课堂研究在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你的研究效果:- 阅读课文时,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理解他们之间的亲情表达方式-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思考他们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课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研究反思本单元的研究主要围绕家庭与亲情展开,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帮助学生们增强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于亲情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经历与成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更加感恩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的呵护,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爱心。

课后作业- 完成课文及相关题的阅读与思考- 思考并写下你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对于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 亲情小说、名人故事等相关材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全教案(2018集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全教案(2018集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全教案(2018最新集合人教版)一、前言高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

本教案集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内容,提供详尽的教学方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1.让学生全面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内容和重点。

2.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合作,形成自主学习的风气。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内容,包括以下章节:1. 必修一•语文与生活•修辞与表达•古诗文选读•现代文阅读2. 必修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与表达3. 必修三•古代诗歌鉴赏•新时期文学鉴赏•古代词曲鉴赏•现代词曲鉴赏4. 必修四•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修辞学5. 必修五•修辞方法与演讲•写作指导•文学评论•阅读与鉴赏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教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分组讨论:将学生按小组分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和讨论某个专题,推动学生思考和交流。

3.阅读练习:布置相关文章或作品,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进行解析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演讲和表达练习:让学生进行演讲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检查,包括:1.课堂测验: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定:对学生认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定,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3.小组讨论评估: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沟通和合作能力。

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检查学生在语文学科各方面水平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4

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4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单元第之《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霍金的感人事迹,感受科学精神。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宇宙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演讲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主要教学进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师生互一、话题导入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穿越小说,那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看了哪些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呢?你们看的穿越小说,有穿越地球看到宇宙世界的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讲说宇宙未来会怎样的文章。

二﹑结合学案内容,了解作家.作品及此文的创作背景。

史蒂芬.霍金 ( ) 年月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提醒学生: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如——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

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

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

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

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了解文体及题解:本文是霍金年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一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一模块(主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0.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11.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12.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教学目标1.对于中国新诗的鉴赏,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学习中国新诗,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2.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含义和用法;体会作品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3.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作者对人和事的描写,深入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善于透过描写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对笔下人物品行的评价;学习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譬如精选片断写人物、抒发真情显个性、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章法等,并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4.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

因此学习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所教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同步检测、单元检测、模块考试等方式来评价,以提高评价效率,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教学资源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书本资料:⑪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⑫参考书目:教辅资料1 沁园春•长沙 1 一中李欣悦《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编写人:李欣悦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án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î()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ïng()岁月稠挥斥方qiú()万户hïu() màn()江碧透浪â()飞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遒:苍茫:主:峥嵘:激扬..文字:稠:风华正茂:遏:挥斥:击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三、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二)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

(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

四、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忆”的是,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精神。

(二)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达标训练】(一)填空选择题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派和派两种。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ïng)携.(xiã)遏.(â)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ïu)密辟谣..(pì yáo)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 B、怅.寥廓(失意)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5、诗词讲究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

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漫遍底D、碧尽遍6、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二)课内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 ________。

2、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到__ ____,自________而____ ,再从_______到________。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是。

依长短来看,属于;从分段来看,是。

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