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课文《千里送京娘》,并感悟文章的寓意
2.能够通过模仿、接龙、设计写作活动,提高理解课文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清晰明了
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交互式的教学方式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展示课文《千里送京娘》
2.学生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
1.教师用读者的方式讲述课文《千里送京娘》,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寓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理解课文
3.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
3. 听写和背诵
1.教师朗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学生跟读
2.学生们分别回顾课文内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有趣的段落,背诵和朗读出来,大家一起欣赏和掌声鼓励
4. 写作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一次难忘的经历,设计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听评
5. 总结与作业
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总结课堂上的知识点和思路
2.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上关于《千里送京娘》的习题,进行通读和模仿练习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千里送京娘》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寓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8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8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6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6篇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三、同桌互改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范文篇2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的背景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3篇童话,又一次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童话世界。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
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一篇寓言故事的阅读,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的寓言故事。
但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三》课文及相关教学材料。
2.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具:学生用的词汇卡片、练习册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园地三》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的特点和心情。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课文、一首古诗、一篇阅读理解和一些语言训练项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难懂的生词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句型,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和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生词和句型的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难懂的生词和句子,以及古诗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教师需要准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教学多媒体设备:需要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小游戏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词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操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
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他们对于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有一定的掌握。
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语文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
接着,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词语、句子、阅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对于新颖有趣的语文活动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句子仿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课件: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3.学具:笔记本、文具等4.场地:教室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个词语,要求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
3.操练(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句子仿写比赛,看哪个小组仿写的句子最有创意。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5.拓展(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_、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出示交流内容,找出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学习和概括新诗的特点。
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雄”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4.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甘海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
(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件18】示例: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
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0】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
“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