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梁为什么不考虑抗震
次梁的常用跨度

次梁的常用跨度次梁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梁构件之一,其跨度是指梁的两个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次梁是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和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围绕次梁的常用跨度展开,介绍其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设计注意事项。
次梁的常用跨度通常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结构要求。
次梁的跨度必须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荷载要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次梁的跨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住宅建筑,常见的次梁跨度一般在3到6米之间。
而对于大型工业建筑,次梁的跨度可能会更大,可以达到10到20米。
其次是材料选择。
次梁通常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这两种材料在不同跨度范围内都有其优势和适用性。
钢结构次梁适用于大跨度的场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满足对承载能力和灵活性的要求。
而混凝土结构次梁一般适用于中小跨度,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次梁的使用还要考虑施工工艺、造价和维护等因素。
较大跨度的次梁需要更复杂的施工工艺和更高的施工难度,会增加工期和成本。
而较小跨度的次梁则相对简单,施工周期短、造价较低。
此外,对于建筑物的维护和修复而言,较小跨度的次梁更易于保养和检修。
在进行次梁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结构的合理性。
次梁的刚度和强度要适应实际的荷载情况,不能过度设计或不足。
过度设计会增加造价,不足的设计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其次是支点的选择。
支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次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在选择支点位置时,应考虑到梁的整体结构,确保在受力均衡和变形控制方面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是施工的可行性。
在设计次梁的跨度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施工条件和要求。
若施工条件有限,跨度过大可能会增加施工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总而言之,次梁的常用跨度会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一般只有主梁,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2、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告诉你个简单办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 -(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主次梁相较区钢筋要求

主次梁相较区钢筋要求篇一【主次梁相较区钢筋要求】哎呀,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主次梁相较区钢筋的那些要求!为啥要聊这个?那是因为这部分要是搞不好,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就没保障啦!先说工作态度这一块哈,负责这块施工的伙计们,咱可不能马虎对待,得像对待初恋一样用心,不然出了岔子,那可咋整?然后是具体的钢筋布置要求。
主次梁相交处,主梁的箍筋必须得加密,**这一点很重要哦!**加密区长度至少要达到 500 毫米,咱可不能少了这一丢丢,不然结构的抗震能力能行吗?次梁的纵筋要放在主梁纵筋之上,这就好比小老弟得尊重老大哥的位置,不能乱了套!而且,次梁的纵筋伸入主梁的锚固长度不能少于 12 倍的钢筋直径,这是铁打的规矩!再说钢筋的连接要求。
钢筋的接头不能在主次梁相交区域,就像你不能在马路口摆摊一样,不合适!如果非得连接,那也得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并且要保证连接质量,这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咱把这些要求都做好了,那这建筑结构才能稳稳当当的,大家住着也安心不是?要是谁敢不遵守这些要求,哼,那后果可就严重啦,说不定整个工程都得返工,到时候损失的可不止是钱,还有咱们的名声!篇二【主次梁相较区钢筋要求】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主次梁相较区钢筋的那些事儿!为啥要强调这个?你想想,要是这地方的钢筋没弄好,房子还能结实吗?先来说说为啥要有这些要求哈。
现在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咱得保证房子能经得起风雨,能住得长久,所以在主次梁相较区的钢筋处理上,绝对不能马虎!从钢筋的选择说起。
咱得用质量过硬的钢筋,那些歪瓜裂枣的可不行!**钢筋的强度和直径都得符合设计标准,这可不能打折扣!**再看钢筋的布置。
主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在相交区得合理安排,不能乱成一团麻,不然受力能均匀吗?次梁的纵筋在相交区要乖乖按照规定摆放,可别调皮!还有啊,钢筋的间距也要控制好,太密了浪费材料,太疏了又起不到作用,一般间距在100 毫米到200 毫米之间,这个尺度可得把握好!然后是钢筋的锚固。
板与次梁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对该节点的承载力 、 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 能的影 响, 对无 粘结部分预应 力高强混凝土扁梁楼盖体系在地震区推广应用 的可行性进行 分析探索 。
2试 验 方 案
:。
闩
() 1构件设计 本文设计 2 个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节 点, 缩尺 比例为 13 模拟扁梁楼盖体系顶部几层 边节点承受 /,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 的情况 。节点 尺寸及配筋 如 图 1 示 , 所 其
■建筑 结构
福建建设科技 21. o4 00N .
3 5
板与次梁对 无粘结部分预应 力高强 混凝土 扁 梁柱 板 边 节 点 抗震 性 能 的影 响
林 挺伟 ( 福建 省永正 工程 质量检 测有 限公 司
[ 摘
3 01) 5 0 2
要] 通过 2个无粘结部分预应 力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 边节点在 低周反复荷载 下的拟静力试验 , 重点研 究了板和 次梁
济效 益 。 根据文献口 , ] 国内外学者只是 对考 虑其 中某 些参数 ( 扁
垄
4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o 。
j
梁、 钢纤维 、 板和次梁、 高强混凝土) 的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进行
研究 , 均没有针对考虑这些参 数 的无粘 结部分 预应力高 强混
凝 土 扁 梁 柱 板 节 点 的抗 震性 能进 行 研 究 。本 文 研 究 板 和 次 梁
对扁 梁柱板边节点的承 载力、 延性及耗 能能力等抗震性能 的影响 , 发现板和 次梁能提 高无粘结部分预应 力高强混凝土扁梁柱板边
节点 的 抗 震 性 能 。
[ 关键词] 次梁和板
高强混凝土
扁梁
节点
抗震性 能
如何给房屋建筑进行结构安全和抗震鉴定

如何给房屋建筑进行结构安全和抗震鉴定首先我们说一下那个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的安全鉴定。
第一就是在达到设计者使用年限换用的时候。
现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设计使用年限一般50年的居多,普通的住宅或者办公楼,一般是在66年以后建的,就是已经达到了设计使用年限的。
这部分都是要进行房屋的构造安全鉴定的。
再一个就是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者抗震设防要求有所提高的。
未考虑的呢就是基本上76年以前有一部分建筑不会是没有综合考虑的。
再再一个就是抗震设防督促提高的,提高的主要就是学校医院还有幼儿园等,从原来的丙类建筑变成乙类建筑。
拟进行结构改造,影响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改变使用载重用途使荷载增大的,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或未按照规定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整体降低了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的。
这个主要就是结构改造引起的,很多这种拆改啊,或者使用功能改变啊这三类。
主体结构出现形变明显的受力裂缝或者是钢筋钢材的锈蚀及变形损伤的。
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损伤和变形的。
毗邻的建筑施工安全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和结构可能与抗震性能的。
存在发现民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的因事故导致结构整体损伤整体而言或者房屋建筑灾害损伤修复处理之前要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我们一般做一个村屋的结构安全和抗震鉴定内容主要是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现场的检测部分。
第二日现场检测主要的目的就是确定它的施工质量,还有就是外观的瑕疵,对基础建筑来说就是外观缺陷创伤基础的情况。
根据我们现场检测的情况对结构进行安全和抗震的验算。
根据验算结果还有检测的结果出一个建议,就是根据它处理事件结构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个处理建议。
现场的检测部分结构保障体系和结构布置检查这个检查就是要确定委托方所提供的图纸和我们实际要检测的结构是一致的。
包括他有没有成功进行过改造,改造的部位或者是有没有进行过加固。
就是要确保我们拿到的图纸资料和现场控管是完全一致的。
当他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着重对这个不一致的地方检测,这个主要可靠是为我们后边的结构验算提供一个准确的一个数据。
检测中常见结构问题的理解与建议

什么是框架梁?什么是次梁?什么是连梁?框架梁:梁端与抗侧力构件(梁、柱)相连的梁称为框架梁,如果按抗震设计,梁端应加密。
框架是一种作用,即在水平力作用下,梁柱弯曲形成反弯点,梁反弯点处只有剪力没有弯矩,两端剪力在两侧柱端形成拉力和压力,形成力偶,从而分担很大部分结构弯矩,此即框架柱、框架梁。
次梁: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只承受楼板竖向重力,不参与抗震计算。
如果梁一端与抗侧力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连,与抗侧力构件相连端按框架梁设计,与梁端相连端按次梁设计,即没有箍筋加密区。
连梁: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四大机关现场大跨度井字梁的设计底线是什么?钢结构梁连接的刚接与铰接双向大跨度井字梁的设计底线是不计钢梁间相互交叉连接对自身刚度及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即忽略纵向钢梁对短跨向钢梁的提高作用,假定所有荷载仅由短跨度钢梁承受,看其是否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
当工字型钢梁仅腹板与腹板连接而翼缘与翼缘未连接时,视为铰接,即连接处只能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此处弯矩为零。
当工字型钢梁腹板与腹板连接且翼缘与翼缘连接时,视为刚接,即连接处即能传递剪力又能传递弯矩。
四大机关现场井字梁梁端与主体结构混凝土预埋件相互连接。
其中部分预埋件设在框架柱内,柱内浇筑有型钢,部分预埋件设在框架梁上。
梁端与柱内预埋件连接的方式是:腹板与腹板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翼缘与翼缘间为焊接,此连接方式即为刚接,此处即能传递剪力,又能传递弯矩。
因为柱子为型钢混凝土柱,有很强的抗弯抗扭能力。
梁端与框架梁内预埋件连接的方式是:腹板与腹板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翼缘与翼缘间为点焊,此连接方式即为铰接,此处只能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
因为井字梁梁端的弯矩对于主体结构框架梁来说是很大的扭矩,扭转破坏对于框架梁来说是脆性破坏,应予以避免,所以此处按铰接处理。
为什么不易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四大机关现场屋面飘架结构为超静定结构,为什么一般高层剪力墙结构地上部分墙体水平钢筋放置在外侧,竖向钢筋防止在里侧?柱内设箍筋的主要作用:一是承受地震剪力作用,二是约束柱内纵向钢筋,防止其在压力作用下过早屈曲;三是约束混凝土,提高其抗压承载力。
梁上起柱尺寸抗震规范

梁上起柱尺寸抗震规范
1、用PMCAD软件建模时,应在梁上柱位置设置节点,定义梁上柱的截面尺寸并布置柱。
2、在梁上柱起始楼层的结构平面图上及梁上柱所承托的楼层结构平面图上,在垂直于托柱梁轴线的方向上应增设楼面次梁,以承受梁上柱的柱端弯矩。
当无法设上次梁,应验算托柱梁的扭曲截面条件和受托承载力。
3、托柱框架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其计算跨度的十分之一,宽度不应小于所托柱相应变长加100mm。
所增设的楼面次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其计算跨度的十二分之一,宽度不宜小于所托柱相应边长加
50mm。
4、抗震设计时,梁上柱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托柱框架梁的地震应力应乘以增大系数: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增大系数1.5,二级时增大系数1.25,三级时增大系数1.15。
直接支撑托柱框架梁的框架柱,其地震内力亦宜乘以适当的增大系数。
5、锚固构造按平法图集。
梁上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抗震设计时,梁上柱柱端设置箍筋加密区。
6、托柱框架梁的纵向构造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托柱框架梁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加密区。
7、当托柱梁为次梁,梁上柱为非框架柱时,在梁上柱所在的结构平面图上,在垂直于托柱梁轴线的方向上亦应增设楼面梁。
抗震设计时,梁上柱传递给托柱梁的地震内力宜乘以1.15增大系数。
梁的分类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与次梁相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也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基础拉梁的箍筋也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基础梁断面一般作成梯形。
梁的分类与构造及受力特征梁是一种受弯构件。
梁按断面外形尺寸分,可分为矩形梁、工字梁、T形梁、工字薄腹梁等。
梁按受力状态分,可分为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等。
当梁的两端搁置在墙或柱上,受墙、柱嵌固作用很小时,可看成一端固定交接,另一端可平动的简支梁。
当跨度太大简支梁不能满足经济要求时,在两端支座之间增设若干个中间支座,为连续梁。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
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折梁外阳角纵筋贯通,内阴角处纵筋应断开相互锚固,并增加附加箍筋。
梁上部纵筋不能在支座处连接,宜在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连接,梁下部纵筋不能在跨中连接,应在支座内锚固,也可贯通支座减少支座内钢筋拥挤现象,梁下部纵筋也可在支座外连接,但应避开梁箍筋加密区。
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计算梁内箍筋宽度时应将梁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梁在设计中抗不抗震呢?抗震与非抗震的主要区别在于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的不同;次梁考虑抗震,只是考虑其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因为地震作用是惯性力,与结构自重有关,次梁是一定会贡献这个“自重”的。
而且在结构整体中,次梁也一定是受到惯性力作用的,这和楼板一样。
但是次梁并不考虑抗震构造措施,一般也不考虑抗震计算;次梁,板在锚固这一块是不需考虑抗震锚固长度这一点也是不必怀疑的!
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跟帖
【答1】个人觉得楼主弄错了抗震与不抗震的定义了。
钢筋的搭接和锚固仅是为了防止节点先于构件破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销栓力不能在构件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
主梁抗震而次梁不抗震是因为竖向构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产生弯矩需要主梁来平衡,否则仅靠板的话,板需要做的很厚,变成无梁楼盖的形式,次梁虽然也提供自重,但是次梁的重量产生的惯性力完全由竖向构件承担,包扩主梁也是。
板的话在地震里也是参与传递地震作用效应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传递剪力,板在支座处产生的弯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板,一种是支座为约束性很强的构件,比如说剪力墙。
都是由于竖向荷载引起的,而不是水平力。
【答2】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要保证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实现梁铰机制,就必须保证梁端上部负弯矩钢筋先于柱上端外侧纵向钢筋达到屈服,并使梁端屈服区外移在梁端形成塑性铰.所谓的次梁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也就是不耗能,相应的构造也就按非震去考虑.【答3】抗震,具有耗能特性。
次梁在体系中,它的刚度并没有提供给柱子等落地的抗侧构件,无法耗能。
而主梁因为它和柱子直接连接,分担柱子承受水平力而带来的地震能量。
属于耗能构件。
现代规范的思路统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不是没有道理的。
延性只是通过梁柱之间线刚度的比例,整个体系的合理性,体现出一种塑性破坏。
有无次梁,抗侧刚度都一样的。
而且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也不是梁,而是板。
一个结构中,即使没有次梁,只有楼板,它的抗侧刚度是一样的。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三阶段设防的抗震设计其实也就是一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把结
构的性能目标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针对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所要求的性能目标进行设计。
简单地来说,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就是使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能力大于一定设防水准下对结构的性能需求具有所规定的可靠度(或失效概率)。
设计性能目标:不同地震水平下,建筑物所应达到的性能水准;性能水准:在某一地震水平下,建筑物达到的损伤程度。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应该是不同的吧。
次梁还是不抗震的。
但次梁的计算,如果按照主梁输入,会考虑支座的沉降带来的空间性内力分配的问题。
次梁输入则假定支座为刚性,无沉降位移,完全铰接。
你考察一下改进反弯点法中抗侧刚度D值的计算。
看主梁刚度是如何影响抗侧刚度的。
理解深刻很多.就是那个k值的计算,叫做梁柱线刚度影响系数。
【答4】
设不设次梁都不能增加结构侧向刚度,也就是说在水平力作用下它并不能参与工作。
在抵抗水平力作用上它不能提供什么贡献,我觉得它不存在抗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