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显示意义

合集下载

道德经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

道德经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

道德经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具有丰富智慧和内涵的典籍,它不仅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通过对道德经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一、道德经的思想核心道德经强调了道和德的重要性,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而德则是人们应该追求和修养的品德。

在道德经中,“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即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同时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指导原则。

而“德”则是道德经所强调的人类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美德,包括谦虚、宽容、勤奋等等。

二、道德经中的智慧教诲1. 谦虚谨慎:道德经强调谦虚,认为谦虚使人能够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避免骄傲和自满。

谨慎则强调行动要慎重考虑,避免轻率和冲动。

2. 自然随缘:在道德经中,强调了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认为人应当以自然为师,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涉和改变自然的本质。

3. 和而不同:在道德经中,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包容,和睦相处,而不是争斗和排斥。

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共同进步。

4. 勤奋努力:道德经中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发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三、道德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道德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道德经强调和谐共处和人与自然的平衡,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注重和谐与自然的思想相契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

其次,道德经提倡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道德经中,儒家的思想如仁爱、孝道得到了重视,与道家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儒道合一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道德经通过其深邃的思想和智慧教诲,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重要的道德底蕴。

它的教导引导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美德,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四、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尽管道德经在古代写成,但其蕴含的智慧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简洁、深邃的文字探讨了人生、道德、政治等重要问题,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以下是《老子》所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首先,《老子》强调了“道”的概念。

道是宇宙间万物相生成的根源,是超越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存在,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法言喻的力量。

《老子》告诉我们,要追求道,要与道相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与智慧。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沉迷于功利主义、物质追求,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修持与灵性追求。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与道相合,与宇宙相融,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其次,《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人们应当放下功利心、欲望心,以柔性的思维和行动来应对世界的变化。

在当今社会,人们通常都在追求成功、名利、物质的满足,忽视了内心的沉淀与调整。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欲望,不刻意去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第三,《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在世俗社会中,人们通常都在以利欲驱使下去行动、争斗,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与冲突。

《老子》告诉我们,只有不争、不拥有的心态,才能真正自由、内心宽广。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以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去衡量成功与失败、优劣与劣势,导致了社会的竞争与纷争。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以宽容、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并去追求自身的自由与平和,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带给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四,《老子》强调了“无我无敌”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太过追求个人的利益与权力,忽视了集体与整体的利益。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放下个人利益,以整体的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与共同进步。

在当今社会,人们通常都以竞争、攀比的心态去追求个人的利益,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与分裂。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以无我、无敌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并努力追求集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道德经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经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经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经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经典之一,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经涵盖了哲学、道德、人生、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对人类的思想、文化、道德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道德经对人生的一些意义和作用:
1. 引领人们追求道德高尚。

道德经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提倡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用德行来要求自己,进而影响他人。

2. 指导人们遵循自然的规律。

道德经认为,自然是宇宙之本,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回报和庇护。

3. 提醒人们保持谦虚和宽容。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谦虚待人,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想法。

4. 激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

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人们应该放弃过度的干预和控制,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5. 指引人们探索宇宙的奥秘。

道德经中涉及了宇宙的起源、运行和归宿等问题,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道德经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十分广泛,引领人们追求道德高尚、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持谦虚和宽容、追求内心的平静、探索宇宙的奥秘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道德经》的现代意义

《道德经》的现代意义

《道德经》的现代意义《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心灵空虚、生态破坏、领导力不足、人生迷茫等,《道德经》的现代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灵修养《道德经》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然,对于现代人心灵的空虚和焦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不安,需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让心灵回归自然的状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二、生态保护《道德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于现代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

《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即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领导智慧《道德经》所包含的领导智慧对于现代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导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

《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即领导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功利,以自然的方式引导团队向目标迈进。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谦虚、包容、智慧等品质,这些都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四、人生哲学《道德经》的人生哲学对于现代人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抉择,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来指引自己的方向。

《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即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功利,以自然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谦虚、诚信、勤奋等品质,这些都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

五、哲学思考《道德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对于现代人进行哲学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多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哲学思考的能力。

《道德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道德经的当今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当今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当今现实意义其一,无为。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基于要抓住事物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合适的时机解决关键的问题。

从《道德经》本身的出发立场来看,主要是讲给统治阶级的,告诫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方方面面都要管理约束,而是要顺应社会的自然发展规律,而统治者只要着眼大局,在关键的问题点上处理好事情就可以了,做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中,这一理论运用的是比较多的,轻徭役薄赋税,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同样,放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同样有其现实意义。

比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核心点就是用人和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只要把这个核心点做好,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会各司其职,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并且也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定的自我能力的发挥空间。

反之,如果一个管理者事事都管,或用人不当,或管理体系不健全,这样工作自然就会容易出问题,而且效率低下,管理者也会身心疲惫。

同样的,在我们个人处理事情时也要抓住核心因素,一般而言,这样的核心因素也是难度最高最容易出问题的点,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做计划时要充分准备,并预留更多地各种资源予以倾斜,以促使事情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

其二,逆向思维。

在《道德经》中,老子推崇水、谷等我们平常不太会留意和思考的事物,而他却从中体悟到“道”的存在,并且来表达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从古至今,我们在社会的各个环境中普遍接受的都是积极、乐观、上进等精神,并通过高山、大树、阳光等事物予以比喻说明,而且,我们的眼耳鼻舌等感官对这些也会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体验,时间长了,我们的思维也会固化,成为一种惯性思维,遇到事情后,会简单的依照这种惯性思维来考虑问题。

这就像是奥运会所追求的目标“更快、更高、更强”,当你在这种一遍遍的口号声中固化了自己的思维,天然的就会认为运动就要理应如此,从而容易忽视了运动也有“更慢、更低、更弱”的积极因素。

瑜伽、冥想,甚至让身体适度的保持饥饿和生病,这些也同样对身体的健康有着促进作用。

道德经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的价值和意义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思想的瑰宝。

它不仅在道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经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道德经强调“道”与“德”的关系。

其中,“道”指的是宇宙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一种无形、无名的存在。

而“德”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应当追求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

道德经认为,只有与道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德。

这种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人们以道德为指导,追求内心的平和和生活的和谐。

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

道德经认为,过度的行动和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人们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和效率,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个人的成长。

而道德经提醒我们,适度放下功利心,按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和工作,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道德经还强调了“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这是指在无为的状态下,人们能够做到无所不为,即以无私的心态去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道德经认为,只有在心无私欲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为他人做出贡献。

这种境界要求人们摒弃功利主义的思维,以道德为准则,以利他为行动指南。

道德经还强调了“至柔至刚”的境界。

道德经认为,柔弱胜于强硬,守静胜于攻击。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们内心的修养和处事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道德经提醒我们,要以柔和的心态去应对,以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境界要求人们修炼自己的心性,培养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道德经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的宝库。

道德经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以道德经的思想为指导,追求内心的平和、追求真理和智慧,以及关心他人、回馈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应用,这些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1. 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 道德经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这对于现代社会提倡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修身养性:- 《道德经》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完善,提出“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观念,教导人们保持谦逊、柔弱胜刚强的人生智慧,对于个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处理以及领导力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3. 社会治理:- 老子的政治哲学主张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强调减少过度干预、让百姓自然生长,这种观点有助于反思现代社会治理方式,提醒领导者如何更好地平衡政府权力与民众自治的关系,实现和谐社会构建。

4. 教育实践:- 《道德经》的许多教诲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例如提倡非强制性的引导式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和知识积累。

5. 文化传承与影响:-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经》对整个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价值观念被广泛吸收并融入到多种文化体系中,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6.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道德经》所传达的“知足常乐”、“宠辱不惊”等思想有助于人们调整心态,面对压力时保持平静和从容,提升生活质量。

7. 商业伦理与战略决策:- 《道德经》中的诸多哲理,如“反者道之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也启发了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策略思维和伦理选择,使其认识到企业成长应遵循内在逻辑和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

总之,《道德经》作为一部跨越千年的哲学经典,其现实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弹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从中汲取到应对复杂社会问题、人生困境的智慧源泉。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涵盖了许多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1. 谦逊和谨慎:道德经强调了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自信,要谦虚地对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谦虚才能真正学习和成长。

2. 养成宽容和善待他人的品质:道德经教导我们要宽容和善良待人。

它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对他人保持友善和宽容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3. 尊重自然和生命:道德经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它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和生命,并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4. 学会适应变化和转化:道德经强调了变化和转化的概念。

它教导我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起伏。

只有适应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改变。

5.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道德经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内心的和谐和宁静。

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和满足。

这些是我从道德经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深邃而广泛,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处世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国学,
学习的知识颇浅、能力有限,如有不足之处望
大家谅解!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道德经》。

一、作者
此书作者老子,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
非列传》介绍老子是楚国苦县人。

苦县原来属
于陈国,后来楚国与陈国打仗,把楚国打败了,所以苦县又名楚苦县。

那大家都知道老子的名字,真名字又是什么呢?老子姓李,名耳。


伯阳,为什么叫李耳呢?有这样一个传说名字
叫“耳”是因为耳朵大,不过,春秋时候并没
有“李”字,更没有“李”姓,那么老子为什
么姓“李”呢?我想大概是后人以为世上没有
姓“老”的,而“李”和“老”的读音非常相近,就把两个字混淆了吧。

二、由来
老子曾经担任周朝的守藏吏,管理中央藏
书机构的档案、文书、卷宗等,所以他的学问
非常好。

老子生活的时代中周室已经东迁,周
王朝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周室已
经慢慢衰萎了。

春秋时候虽然还是周朝一统天下,但我们知道诸侯国非常强大,中央王朝根
本没有办法控制他们。

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先后称霸的有五个国家。

老子看到天下混
乱纷争的情形,就辞职离开了中央王朝,往西
边去了。

诸位都知道,往新疆去的路上要经过一个
重要关卡,就是函谷关。

西汉刘向在《列仙传》对老子西行的故事记载得很有传奇色彩。

一天
早上函谷关守吏尹喜起来望气,看到关内一股
紫气正从东边飘来。

我们春节时候贴的春联上,横批常常写着“紫气东来”,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尹喜看到紫气东来之后,知道今天必定有
圣人从这里经过,于是就在那里等着。

果然他
看见老子骑着一匹青牛慢慢地走来。

尹喜既然
已经知道他是圣人,就决不肯轻易放他过去。

他问:“请问您要到哪儿去?”老子说:“我
要出关,请你放行。

”他说:“您是不是老子啊?中原再找不到学问像您这样的人了,您必
须把平生的学问、著作都留下,要不然我不放
您出关。

”老子没办法,只好停下来为尹喜写书。

尹喜请老子写书,否则不给他过关,就这
样老子写了《道德经》八十一章,然后骑着青
牛向西域去了,这就是关于《道德经》成书的
传说。

三、结构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
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
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是我国自然哲学的开篇之作。

四、思想
老子是第一个提倡自然主义的人,一切都
要求自然。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道家跟道教是
不同的。

道家是一个学术流派,道教是一个宗
教形态,相差很远呢。

汉代以后道教中画符、
负笈、炼丹,甚至占卜星象等事儿,是都挂着
老子的招牌,但这都不是真的。

老子最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
自然的本源。

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
老子提出了一个“弱”字。

这世界上最高明的
事物是什么?是水。

水总是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之强,也是无法想象的。

金在水里
头长锈,木在水里头烂掉,火遇见水就灭掉,
土遇见水就被冲垮,水甚至可以把石头滴穿。

水滋养万物,不要说行船之便、种田之利,我
们可以三、五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一天不喝水。

水这么重要,可它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体。


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
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
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水是最弱的,但是老子说,只有最弱的才
最强的。

因为强的东西就硬,硬的东西就容易
折坏。

诸位知道,一个枯枝子是硬的,但最容
易断掉。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老
子绝对禁止坚强。

那么他是要让我们柔弱、谦虚、卑下。

我们今天骂人是水性,就是指人没
有节操,处事下流。

但老子说真正能够居下的
才能够接受所有的东西。

你摆得高高的,人家
会认为你高不可攀,没有人能跟你沟通。

放到
具体的生活中,就是不要太复杂,太铺张,俭
省的普通生活才是最简单最守弱的。

这一些都是《道德经》的骨髓柔弱就是老
子人生哲学的基础,他的哲学精髓就是自然。

老子说宇宙间有四个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人是指国家的领袖。

对于一
般的人来说应该怎么样呢?“人法地”,我们
要取法于地,大地长养万物,你只要给一棵种子,种下去立刻就发芽,生长了万物以后,人
把这些东西拿走了,大地也绝不会说这是我长
养的,你可不许摘这些东西。

甚至我们每天都
踩着它,圣贤踩着它,十恶不赦的人也踩它,
它没有怨愤,也没有分别心。

它永远是卑下的。

所以我们要以地为法,那么地又取法什么呢?“地法天”。

阳光雨露普施人间,从来就不曾
向人们讨要功劳。

无论大地有多好,没有阳光
雨露,一切都完了,所以地要法天。

天又取法
什么呢?“天法道”。

最终“道”才取法于自然。

“自然”的意思不仅是自然而然,自然者,有所自而有所然也。

五、现实意义、心得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很难用语言
来表述,它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道。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玄妙、深奥、高远,
空虚无形,但的确存在于广漠的空间,它发挥
的作用无穷无尽,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万
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道似水。

”“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
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上
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江海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聚的地方,是由于它处在低下的位臵,故成百川之王。

最普涌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
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们看到“道”
的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
弃涓流;它与世无争,淡泊功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塞于浩茫天地之间,可谓“大音
若希”,“大象无形”,令人敬畏。

《道德经》劝人向善,导人守信。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这是说善待别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
向善;信任别人就得到诚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

老子是讲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们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会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还劝人拒绝世俗之喧嚣,守护淡泊
之美好。

《道德经》中反复出现“朴”字,如“见素抱朴”、“复归于朴”、“返朴归真”、“敦兮其若朴”。

“朴”字的概念为纯真、素
朴、自然。

“婴儿”一词甚至也是“朴”之概
念的解说。

如:“复归于婴儿。

”“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一个纯厚朴实、镇定持心、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应该以婴孩般单纯、无邪
心境空明,宁静,质朴,少私寡欲,不为功名
利禄所困扰,不被宠幸、声色所诱惑,超凡脱俗,不为物累,过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

《道德经》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是以
圣人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令人眼
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
物叫人舌不知其味。

圣人但求填饱肚子而绝不
追求声色之娱,提出人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
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时下现代文明长足
发展,但许多人心态扭曲,道德观、价值观严
重倾斜。

老子的教诲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有
利于医治人心浮躁、动荡不安,仍具现实教育
意义。

漫长的时间流逝了,而(道德经)横跨
历史时空流传至今,它教诲我们改变“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养心,谨慎,严肃,善事融和,旷达,洒脱,努力求真求善
求美,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

王东野第11 页2013/04/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