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课练1

合集下载

经典模板 (153)《杜甫诗三首》课课练

经典模板 (153)《杜甫诗三首》课课练

《杜甫诗三首》课课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岱.宗()决眦.()逾.墙()幽咽.()二、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⑵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⑷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决眦.入归鸟眦()⑵家书抵.万金抵()四、品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五、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鸿是江边鸟下联:__________六、拓展阅读。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1.“借问新安吏”这一句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

2.选文语言与《石壕吏》有什么不同吗?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4.选文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杜甫的代表作“三吏”、“三别”你知道吗?请写下来。

“三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dài zì yú yè二、(1)一览众山小(2)家书抵万金(3)存者且偷生(4)如闻泣幽咽三、(1)眼角(2)胜过四、略(可先说出诗句的意思,再联系诗人的感情理解)五、蚕为天下虫六、1.作者2.选文语言直接运用了人物对话,而《石壕吏》没有;这样写直接,一目了然。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1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1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1适用年级:八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37.0分一、单选类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 造化钟神秀(聚集)B. 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 浑欲不胜簪(混乱)D. 二男新战死(最近)3.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二、填空类1.《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诗。

(2.0分)2.夜久语声绝,____。

天明登前途,____。

(2.0分)3.暮投石壕村,____。

____,老妇出门看。

(2.0分)4.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朝由____而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0分)5.杜甫(712~770),字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诗人。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及答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老妇出门看( ) 老妪( ) 力虽衰( ) 如闻泣幽咽( )不胜簪( ) 决眦( )2、填空:①《》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新战死(最近)4、下列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杜甫诗三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杜甫诗三首

课后作业 (五) 杜甫诗三首练习 1 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高猿啸.哀 B .无边落木.萧萧下C .渚.清沙白鸟飞回 啸:啼叫木:木头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解析 ] 木:树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解析 ] 省:曾经。

[答案 ]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往日 故园:故乡 B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 砧:捣衣石C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向:朝向,对着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解析 ]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B.万里悲秋常作客C.分明怨恨曲中论D.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①孤舟一.系故园心A. B.A.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B.②一.去紫台连朔漠.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①塞上风云接.地阴C. D.C.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D.②接.天莲叶无穷碧.[解析] 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5.5杜甫诗三首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5.5杜甫诗三首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5.5 杜甫诗三首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八年级上)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 戌()________ 戎()________ (2)衰()________ 哀()________ 衷()________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人教版语文必修3 一课一练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3 一课一练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知识检测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暮砧.()朔.漠()青冢.()环佩.()渚.清()霜鬓.()潦.倒()琵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玉露凋伤..枫树林()②塞上风云接.地阴()③一去.紫台连朔漠()④艰难苦恨..繁霜鬓()3.选出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生长明妃尚有村B.千载琵琶做胡语C.万里悲秋长做客D.潦倒新停酌酒杯4.补写名句①露从今夜白,___。

②射人先射马,___。

③会当凌绝顶,____。

④落日心犹壮,___。

⑤白日放歌须纵酒,___。

5.文学常识填空杜甫字___,自称___,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世称“___”,他的诗广泛反映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的社会面貌。

因此,其诗作被称为_______,他的诗篇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_____传统,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__。

其代表作有三吏____、_____、___;三别__、__、__。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选自杜甫伟大名篇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名句_____,展现了杜甫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

能力提高1.阅读《登高》后回答:①首联两句写景描绘了几个方面:_____;领联描绘的是___季的景色;颈联万里从___角度着笔,百年从_____角度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②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涛句,完成①至②小题咏怀古迹(之一)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①下列对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门”指今湖北宜昌虎牙滩.“明妃”指王墙,即王昭君。

B.“朔漠”指北方沙漠,意指匈奴居住之地。

C.‘青冢’指昭君墓,因其墓草色独青而名。

D.“作胡语”指发出胡人的话语声。

②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鲺王昭君先写她的出生地,追溯到她的家乡,有咏怀古迹之意。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同步练习(1)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同步练习(1)新课标 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1)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2分)岱.宗()青未了.()决眦.()凌绝顶()挠更短()逾墙走()邺城戍()泣幽咽()老妪.()不胜簪.()逾.墙()花溅泪()2、名句填空。

(8分)①,阴阳割昏晓。

②国破山河在,。

③,一览众山小。

④白头搔更短,。

⑤,恨别鸟惊心。

⑥,独与老翁别。

⑤感时花溅泪,⑥天明登前途,3、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春望》选自《》,作者,朝著名的诗人。

与这首诗背景有关的一件大事是,题目“春望”的意思是。

(10分)5、选择题。

(6分)①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暮投.石壕村(投宿)C、决眦.入归鸟(眼睛)D、浑.欲不胜簪(简直)②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钟情)B、城春草木深(城墙)C、出入无完裙(裙子)D、二男新战死(最近)6、加点字解释。

(8分)①国.破山河在()②浑.欲不胜簪()③齐鲁青未了..()④造化钟.神秀()二、阅读理解。

(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①阴阳割.昏晓②决眦入.归鸟③会当..凌.绝顶8、“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在古文中分别指什么地方?(5分)9、这首诗的颈联为哪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5分)10、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①国破山河在,②城春草木深。

③感时花溅泪,④恨别鸟惊心。

⑤烽火连三月,⑥家书抵万金。

⑦白头搔更短,⑧浑欲不胜簪。

11、将上面8句诗用“||”分为两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8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层:第二层: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生活?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6分)13、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高中语文 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2.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_______,号_______,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唐玄宗开元中,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但进取无门,困顿了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贡献: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主要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有_______传世。

2.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第一练(基础练习)
命题人:郝恒审题人:黄娟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夔州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
3.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在“青冢”的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答:
(2)“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当,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
5.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颔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
(2)后世评论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是诗人用“一生辛酸化出的”。

请根据你的理解试作简要分析。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