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发展历程及最新规划

合集下载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成为了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市已经建成了多条地铁线路,但是依然存在交通瓶颈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一、发展历程北京市地铁发展始于1965年的小礼士路地铁隧道,但是长期受到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直到2002年才有了第一条正式的地铁线路——1号线。

此后,北京市地铁线路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共计开通了22条地铁线路,全长728.3公里,其中18条地铁线路和4条城市铁路线路。

二、线路分析1.1、线路布局目前,北京市地铁线路布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环线和廊线。

环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包括2号线、4号线和10号线;而廊线则贯穿城市的各个方向,包括1号线、5号线、6号线等。

这种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中心的通勤和旅游需求。

然而,这种布局也给地铁网络的运营和人流调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线路质量线路质量也是影响地铁线路规划的重要因素。

当前,北京市地铁线路存在运营效率低下、车站人流过大、设备老化等问题。

例如,1号线、2号线、10号线等线路的车站人流量过大,很难有效控制乘客进出站的速度,造成了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1.3、线路扩建和更新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定了2035年地铁线网规划方案,其中包括35条地铁线路,并且正在加快推动地铁线路建设。

此外,北京市还积极推进地铁线路设备更新升级,例如新能源车辆的替换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这些都将有效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三、问题分析3.1、运营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低下是主要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车站人流量过大、车站进出站速度慢和线路拥堵等方面。

为了加强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增加车站容量根据日常客运量和预期客运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将车站容量分别逐步提高到12000人/小时和18000人/小时。

北京地铁发展史简办动态演示

北京地铁发展史简办动态演示

北京地铁发展史简办动态演示北京地铁作为中国首都的交通骨干,承担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自1971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北京地铁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

本文将以北京地铁发展史为线索,简要概述北京地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

一、前期规划与建设北京地铁的前期规划和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北京市政府就开始酝酿地铁建设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地铁建设一直未能启动。

直到1970年代初,随着北京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交通拥堵的加剧,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地铁建设。

1971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连接了北京火车站和北京西站,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

二、线路扩张与网络构建在1号线成功运营后,北京地铁开始了线路扩张和网络构建的计划。

从1980年代开始,北京地铁陆续开通了2号线、13号线等多条线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铁网络。

这些新线路的开通不仅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三、技术创新与运营改善随着北京地铁线路的不断扩张,技术创新和运营改善也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在列车运营方面,北京地铁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车站建设方面,北京地铁采用了高标准的设计和建造,增加了站台的宽度和出入口的数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

此外,北京地铁还推出了手机支付、二维码扫码等新技术,方便乘客购票和乘车。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发展的要求,北京地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地铁公司采用了节能减排的技术和设备,使地铁运营更加环保。

此外,地铁公司还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鼓励市民乘坐地铁,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改善空气质量。

五、未来发展规划北京地铁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北京地铁将进一步扩大线网覆盖范围,预计到2035年,北京地铁将形成17条线路,总长度将超过1000公里。

这些新线路将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交通效率,方便市民的出行。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自1971年北京地铁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以来,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可谓是一部壮丽的发展史。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北京地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不断为北京市民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方式。

在建设初期,北京地铁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70年代末,决策者们提出了建设北京地铁的构想,但由于技术条件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人口集聚度较低等原因,这一计划并未立即实施。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地铁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于是,1981年,北京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北京地铁建设的起步。

一号线的建设经历了五年时间,耗资近一亿元人民币。

1987年,北京地铁一号线全线贯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地铁线路,并于1981年9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一号线的开通对于当时的北京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北京地铁系统的初步形成,也为后续地铁线路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市人民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1984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重提“地铁建设大纲”,并成立了北京地铁公司,负责统筹和推进地铁建设。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北京市政府相继制定了五个地铁规划,不断扩大地铁网络的覆盖范围。

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了地铁建设的迅速推进。

1992年,北京地铁二号线全线开工,标志着北京地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号线的全长23.1公里,由西二环的复兴门站到东四环的东直门站,是当时我国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地铁线路。

1998年底,二号线正式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也是北京地铁实施“北南快线、东西慢线”的运营模式的重要一环。

此后的几十年里,北京地铁系统迅速发展,陆续开通了三号线、四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成为地铁建设的重要契机,乘务员和车站工作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确保地铁运输安全、畅通。

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更是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众多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

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

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北京地铁系统一直在不断扩展和升级。

为了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以及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具体规划内容。

背景北京地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服务于中国首都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

自1971年首条地铁线路建成以来,北京地铁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拥有23条线路,总长度达到738.5公里。

然而,随着北京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地铁系统正在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

为解决当前交通问题并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应运而生。

目标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新的地铁线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一规划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规划内容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新线路建设根据规划,到2030年,北京地铁将增加至少10条新的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

这些新线路将覆盖城市的各个重要区域,包括市中心、郊区和新兴经济区。

这些线路将进一步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并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出行选择。

2. 线路升级和扩展除了新线路的建设,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还将对现有地铁线路进行升级和扩展。

通过改造和升级现有线路,地铁系统将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列车拥挤和停车等待时间。

此外,还将增加车辆数量,以提高运力和方便乘客。

3. 换乘站提升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还将重点提升换乘站的设施和服务。

目前,一些换乘站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乘客交通拥堵。

为解决这个问题,规划将建设更大、更现代化的换乘站,提供更多的出入口和换乘通道,以便乘客更便捷地换乘。

4. 环境保护措施在北京地铁规划2030高清中,环境保护也被列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规划将致力于降低地铁系统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北京市政府开始考虑建设地铁系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得到实施。

直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政府重新开始考虑地铁建设的问题,并于1984年成立了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

1987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

这条地铁线全长23.1公里,共设16个车站,连接了北京市中心的西单和北京火车站。

1992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地铁线路。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政府开始考虑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

1995年,北京地铁2号线开始建设,这条地铁线全长23.1公里,共设18个车站,连接了北京市中心的西直门和北京南站。

1999年,北京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2002年,北京地铁13号线开始建设,这条地铁线全长40.8公里,共设16个车站,连接了北京市中心的西直门和北京南站。

2003年,北京地铁13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北京市政府开始考虑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

2007年,北京地铁4号线开始建设,这条地铁线全长28.2公里,共设24个车站,连接了北京市中心的西直门和北京南站。

2009年,北京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2010年,北京地铁10号线开始建设,这条地铁线全长57.1公里,共设45个车站,连接了北京市中心的西直门和北京南站。

2012年,北京地铁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共有22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700公里,共设有405个车站。

北京地铁每天的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总结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从最初的一条地铁线路到现在的22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加,相信北京地铁的发展还将继续。

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北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系统| ΤΗΕΜΕ 话题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总体情况自世界第一条地铁线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诞生后,现已有51个国家建成运营地铁及轻轨线,总里程已超过9000公里,平均每年建成63.3公里。

从1863年至今的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来看,上个世纪是世界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期,而我国从本世纪开始城市轨道交通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我国第一条地铁线于1969年10月在北京建成通车,相比伦敦滞后106年。

从各国首条建成的地铁或轻轨的年代排序来看,我国位列第24名,起步不算最晚,但在20世纪中发展甚慢,正式高速发展是从21世纪开始(见附表)。

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历程1965~1981年:早期地铁系统(一期工程)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在1969年10月1日完工。

这条线路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地铁线路,而且也早于香港、首尔、新加坡、旧金山、华盛顿。

1981年9月15日,在试运营10年之后,北京地铁终于对外开放,包括19座车站,从西山的福寿岭到北京站的27.6公里线路。

1982年,北京地铁年客运量达到了7250万人次。

1984~2000年:二期工程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通运营。

这条马蹄形的线路自复兴门至建国门,长16.1公里,有12座车站。

二期工程和一期工程的一部分可以组合成一个环,但直到1987年12月28日,两条已有线路才被重新组合成两条新线,即自苹果园至复兴门的1号线和沿北京内城城墙行驶的环线——2号线。

北京地铁在1988年年输送旅客量达到了3.07亿人次。

1990年,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全年总客流量达到了3.81亿人次。

1991年1月26日,1号线沿长安街东延的规划获得批准,总投资20亿元。

西单站在1992年12月12日开始运营,其余线路则在1999年9月28日通车。

2000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

2001~2007年:飞速发展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地铁事业的发展。

北京地铁发展史

北京地铁发展史

北京地铁发展史北京地铁发展史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

1959年2月27日,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同时还开通了2号线、4号线、八通线、昌平线,这标志着北京地铁正式进入了发展的历史。

1960年,北京地铁添加了10号线和13号线,使得北京地铁网络辐射范围得到了扩大。

此外,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地铁系统也加强了安全措施,增加了售票厅、修车厂、报站服务等措施,以确保乘客安全、便捷出行。

1970年,北京地铁网络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增加了5号线和6号线,使得北京地铁网络更加完善。

此外,北京地铁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车站,大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舒适度,也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系数。

1980年代,北京地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开通了8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14号线等多个新线路,使得北京地铁网络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此外,北京地铁还对其车辆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更多的安全装置,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1990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地铁又增加了15号线、16号线、17号线、18号线等多条新线路,使得北京地铁网络成为一个大型的网络,有助于市民出行,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方式和便利。

此外,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地铁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增加了车厢内的空调、电视机等设施,让乘客能够享受更舒适的出行环境。

21世纪以来,北京地铁网络也在不断增加新的线路,如19号线、20号线、21号线等,使得北京地铁的辐射范围更为广泛,更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为了使乘客更加安全出行,北京地铁也在不断改进其设施,增加了更多的摄像头、门禁、安全报警按钮等,确保乘客的安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北京地铁已经形成了一个辐射范围广阔、安全可靠、出行便捷的完整体系,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家政治中心,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的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第一条线路始于1969年,在那个时候只有一条线路——1号线,一共只有16个站点。

如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地铁和轻轨在内的多种形式,线路总长度达到了超过600公里,成为全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自2007年以来,北京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年扩大。

仅在2019年,北京市就新开通了8条地铁线路和2条轻轨线路,形成了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高潮。

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包括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都参与到北京地铁的建设中,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企业的技术咨询和配套服务。

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模截止2021年6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有22条地铁线路,其中21条为地铁线路,1条为轻轨线路。

总线路长度达到了724公里,拥有处理能力达到了10.8万人次/小时/方向。

目前全市共有405个地铁站点,形成覆盖城市各个区域的地铁网络。

从线网规模上看,北京地铁的线网规模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线网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地铁和轻轨线路建成和开通。

三、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情况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一直都是全国最高的。

特别是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期,地铁车厢内几乎都是人满为患,有时候甚至需要等候2~3班车才能上车,整个地铁站的站台也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

根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的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北京市地铁运输客流的快速增长态势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整体客流量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状态。

2019年,北京地铁的运输总客流量高达16.29亿人次,其中,平均每天客流量高达4460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量达到了4702万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创基业1965 年2 月4 日,毛泽东主席在报送的《北京地铁近期线路方案》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同年7 月1 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北京地铁建设的序幕。

1969 年10 月1 日在祖国20 岁生日之时,中国第一条城轨交通——23.6 km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北京地铁线网建设过程(1) 地铁一期工程前期准备。

上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3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

1956 年成立北京地铁筹备处开始筹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1958 年7 月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组建地铁设计局。

同年8 月在北京成立地铁工程局,承担地铁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准备,开展技术、经济比较与方案论证。

上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撤销了地铁工程局,只保留了隶属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地铁设计处,从事地铁设计与技术研究。

(2) 地铁一期工程开工。

1965 年2 月毛主席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寄以厚望。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北京城掀起了轰轰烈烈、军民协力的地铁建设高潮。

1969 年10 月1 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苹果园站至北京火车站,23.6 km 线路,设17 座车站和1座古城车辆段)建成通车。

1970 年4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成立,1975 年11 月,地下管理处划归北京市管理,北京地铁实现了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的转变。

(3)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与复八线建设。

1971 年3 月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复兴门至建国门,呈倒U 字型(2 号线北环线),线路17.2 km,设12 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

1981 年9 月15 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4 年9 月20 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成通车。

1987 年12 月28 日,2 号线形成环线运营。

1992 年6 月24 日,北京地铁复八线(复兴门站至八王坟)开工建设。

1999年9 月28日,复八线建成开通。

1995年,由于当时地铁造价昂贵(7亿~8亿元/km),一些城市因资金问题而半途而废,国务院办公厅发出60号文件《暂停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除北京、广州2 项在建地铁项目和上海2 号线外,所有项目一律暂停审批。

直至1998 年国务院要求国家计委组织实施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并提前启动了城轨交通项目审批。

2000 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即由苹果园站至四惠站(3 1 . 2 km)。

加上2 号环线(23 km),北京共建成地铁线54 km。

(4)2002 年至2009 年,共建成7 条线路,共174k m 。

其中:2002 年9月至2003 年1月,13 号线西线、东线先后通车(41 km);2003 年12 月八通线通车(19 km);2007 年10 月,5 号线通车(27.6 km);至此,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 号线、2 号线、13 号线、八通线和5 号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42 km ;2008 年7 月,10 号线一期(24.7 km)、奥运支线(5.9 km)、机场线通车(28.1 km);2009 年9 月,4 号线通车(28.2 km);至此,北京市轨道交通共9条线路的运营网络里程达2 2 8 k m(图3)。

(5)2007年至2009 年在建线路:2007 年开工8条线:9 号线(16.5 km)、1 0 号线二期(32.5 km)、8号线二期(17.5 km)、6 号线一期(30.7 km)、大兴线(21.7 k m )、亦庄线(23.2 km)、昌平线(31.5 k m )、房山线(24.8 km);2009 年开工3 条线:7 号线(23.7 km)、14 号线( 4 7 . 7 km)、西郊线(9 . 4 km)。

至此,共有11 条线路在建(图4)。

发展战略2003年,北京市全面整合交通职能,成立交通委员会,着力推进北京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道路。

2005 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合理空间结构布局相适应,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

2006年,北京市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两定四优先”政策,确定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社会公益性定位,明确了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和财税扶持优先。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创造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良好发展的环境。

战略实施与效果(1)加快地铁既有线路改造。

2005 年至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先后投资85 亿元对北京地铁1、2 号线实施消隐改造工程,包括车辆、线路、车辆段、供电、通信、信号、设施改造、反恐设施工程等。

改善了老线安全状况,增加了老线运力。

(2)新线建设。

2008 年,北京连续开通了5 号线、10 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新增运营里程86km,开通最小运营间隔3 min,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扩大列车编组,缩短发车间隔。

2008 年,八通线全部、13 号线部分列车完成4 改6 编组;先后对北京地铁1、2、13 号线、八通线、5 号线进行11 线次的发车间隔调整,分别由3 min 至4 min、缩短到2 min30 s 至3 min。

(4)建成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包括14 条线路控制中心(OCC)和路网应急调度指挥中心(TCC),实现了OCC、TCC 同厅、同台、同步协调联动和统一指挥,强化了轨道交通网管理(图6)。

(5)无障碍设施改造。

通过设置140 部直升梯、120 部升降平台和42部爬楼车以及铺设盲道和设置盲文标符,实现视力残障乘客无障碍通行和全网无障碍服务。

(6)对恐怖袭击的防范。

在全部123个车站设立了244 个安检点,配备X 光行李检查机、液体检查仪、炸药探测器等2 000多台套安检设备,可在地铁全网实施安检。

(7)建成全网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和票款清分结算系统(A C C )。

2008年6 月9日一次性开通了91座车站(5 条运营线)A F C 系统和路网清分清算中心;其联网收费系统为业内一次开通规模最大的AFC 系统。

北京对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使公交出行比例由2006 年的30.2% 提高到2007 年底的34.5%,首次超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32%)。

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日客流量曾达到429.2 万人次,其日均客运量较2007 年增加72%,并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新北京、新奥运”所赋予的奥运交通使命。

最新线网规划下图来自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展览馆-便捷交通展厅。

(/125ghg/06zt_jtg/gdjt.html)。

图中最下方的红线为新机场线。

图例:绿色为运营线路,蓝色为在建线路,红色为规划线路。

概述:建设完成6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西郊线、S1线、昌平线2期等十条线路,全面完成2015年轨道交通561公里近期线网规划。

加快实施中心城轨道交通加密工程,重点推进16号线、8号线三期、海淀山后线、燕房线建设,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网运行里程达到660公里,五环内线网密度达到0.5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车站。

中心城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最小发车间隔2-2.5分钟。

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改造工程,更新运营线路老旧车辆,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实现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高峰发车间隔2分钟。

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线路表附录:北京地铁线网建设时间表开通时间地铁线路详情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北京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

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通运营这条马蹄形的线路自复兴门至建国门,长16.1千米,有16座车站。

二期工程和一期工程的一部分可以组合成一个环,但直到1987年12月28日,两条已有线路才被重新组合成两条新线,自苹果园至复兴门的1号线和一条沿北京内城城墙行驶的环线,即2号线。

1999年9月28日北京地铁八通线通车试运营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2000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1991年1月26日,1号线沿长安街东延的规划获得批准,总投资20亿元,其中从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192亿日元。

延长工程在1992年6月24日开工。

西单站在1992年12月12日开始运营,其余线路则在1999年9月28日通车,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俞正声和市长刘淇共同出席了通车典礼。

2000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

2002年9月地铁13号线开通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

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7日地铁5号线开通这条线路的建设始于2000年9月25日。

在5号线开通的同一天,地铁票价从3元至5元不等降至2元,且可以随意换乘任何线路。

低票价使得北京地铁在2007年亏损6亿元。

2007年北京地铁共开出列车6.55亿次,北京市政府平均每次车要补贴0.92元。

2008年7月19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

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10年12月30日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和15号线一期5条轨道交通新线,拟定于12月30日开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