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水消毒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经混凝沉淀或过滤后,微生物虽可大大减少,但不能完全杀灭。
常用的饮水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煮沸:是利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杀灭水中微生物而达到饮水消毒口的的方法。
这种消毒效果可靠,但消毒的水量有限,只能满足直接饮水的需要。
2、氯化消毒:通常是在水中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效果可靠,经济简便。
3、简易持续消毒:在竹筒、空罐、玻璃瓶、聚乙烯(或丙烯)塑料瓶、袋或网制成的容器内,根据消毒水量的多少,放入几十克至儿百克漂白粉,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水装满容器,容器挂在浮标下相距15-30厘米,然后放入水中。
打水时吊桶在水中的震动,漂白粉溶液可从容器溢出、渗入水中,发挥消毒作用。
在用水较少震动较小时因容器内氯的浓度较高,氯可自动扩散到井水中。
因此,水中经常保持-定量的余氯(0.1--0.3毫克/升),为时短者3-7天长。
者可达20天以上。
缸水也可采用类似的持续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减少每天投加消毒剂的麻烦,消毒效果也不错。
4、井水、缸水消毒:先测量需要消毒的井水和缸水的水量,确定加氯量。
加氯量的多少取决于水质的优劣。
一般饮水消毒的加氯量约2-3毫克/升(即每立方米水加氯2-3克,折算成漂白粉约10克或漂粉精约5克)。
如一口井,测得水量为 2.5立方米、漂白粉有效含氯量如为25%,此井需要加漂白粉的量应为2.5x2/0.25=20克。
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

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1. 导言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目的和适用范围2.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防止水源污染和水源传染病的传播。
2.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饮用水生产、供应和使用单位,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厂、自来水公司、酒店、学校、医院等。
3. 饮用水消毒管理要求3.1 消毒方法选择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应根据水源特点、水质状况和消毒效果进行选择。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2 消毒操作规范消毒操作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消毒剂的投加量、接触时间和水质监测符合标准要求。
3.3 监测和检测建立饮用水消毒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消毒剂的浓度、水质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消毒不达标情况。
3.4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饮用水消毒操作要有详细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消毒剂投加量、消毒时间、消毒效果等信息,以备日常管理和日后审查参考。
4. 责任和监督4.1 主管部门责任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饮用水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4.2 监督检查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
5.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追责,以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6. 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主管部门所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以上为《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细则由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一、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是一种最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它可以消除水中的病
原体,有效地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也是制约水
质的最终防护措施。
二氧化氯消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氯离子的形式添加,另一种是以
液氯的形式添加。
其中,以液氯消毒更容易控制氯的加入量,而且消毒效
果也更好。
二、活性炭处理
活性炭对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如Chloroforms、PCBs、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能够被有效消除,活性炭处理
能够有效过滤掉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铁、锰和漂白剂等,净水效果明显。
活性炭的使用简单、经济、安全,但是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一般需要更换,否则影响出水质量。
三、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曝气、湿润、沉淀、絮凝等,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大
型悬浮颗粒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从而降低剩余污染物的浓度,为
后续消毒提供良好的净水环境。
四、杀菌
一些水源中含有的病原体会对消费者造成威胁,因此需要经过杀菌处理。
常用的杀菌方法有比氯酸钠、比氯乙酸乙酯、过氯酸钠处理等,可以
有效除去病原体及其产物,有效改善水质,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常常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煮沸可以杀灭绝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饮用水倒入一个干净的锅中,确保水的充足。
2.将水置于火炉上烧开,待水沸腾后继续煮沸5-10分钟。
3.关火,让煮沸的水自然冷却,然后可直接饮用或存储备用。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方式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操作简单。
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选择一款质量可靠、效果好的紫外线消毒灯。
2.把饮用水注入透明的容器中,将紫外线灯泡浸入水中。
3.开启紫外线开关,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4.等待消毒完成后,将饮用水倒入干净的容器中保存或直接饮用。
三、氯消毒法:氯消毒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加入氯化物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具体步骤如下:1.在水中添加氯化钠或次氯酸钠等含氯化物的化学药剂。
一般情况下,每升水中可添加1-3毫升20%次氯酸钠溶液。
2.搅拌均匀,确保氯化物与水充分接触。
3.让含氯水静置30分钟,使氯的消毒效果得以发挥。
4.消毒完成后,可以使用活性炭滤去水中余留的氯,以提高水的口感。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短时间内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臭氧发生器来产生臭氧。
臭氧发生器一般会将空气经过电场产生电晕放电,使氧气分解成臭氧。
2.通过管道将臭氧均匀注入水中,确保水中的每一部分都得到消毒。
3.臭氧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之后可以将水存储在密封容器中备用。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的情况、使用方便性、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消毒方式,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方法一、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二、药物消毒饮用水的消毒,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加氯的方法。
目前我们使用的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灵片、消毒灵粉和优氯净片4种。
为能有效消除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饮水卫生,现将几种氯制剂的使用方法分述如下:(一)漂白粉、消毒灵片的使用方法A、水缸水的消毒用100公斤水(大约3挑水)在水缸中,取优氯净片或消毒灵片1片放入一个矿泉水瓶中,然后加水待药片全部溶解后,将1/10药液倒入水缸中混匀,30分钟后即可饮用;若水量有变动,仍按100公斤水加1/10的药液类推。
配好的药液应密封、避光、保存,若超过24小时,最好另配。
较为浑浊的水可单纯静置沉淀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用明矾混凝沉淀以及砂滤。
B、井水、水池水、水塘水的消毒根据蓄水量、水质情况来估算消毒药用量。
水量测定公式如下:圆形井水量=深(m)×3.14×半径平方(m2)形井(池)水量=长(m)×宽(m)×水深(m)计算出蓄水量,根据水质情况:水质状况较好的,一般每立方(吨)水加优氯净片或者消毒灵片1片,使用漂白粉则加8-12克【☆漂白粉使用方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夜倒入水中,井水则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饮用】,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3次。
水质较差的,可增至2-3倍用量。
投药方法:1、直接投药法:将所需量消毒药品放入容器内溶解后(若使用漂白粉则参看前述使用方法)将消毒药液倒入水中与待消毒水混匀,使用片剂消毒药根据情况亦可直接投放,30分钟后即可饮用。
此法适用于水量相对固定的如小水窖等的消毒。
2、吊瓶式投药:一般采用装矿泉水的瓶,用烧红的铁丝烙上十来个小洞。
消毒药量稍微增加,一般每立方水加漂白粉或消毒灵10-20克,或用消毒灵片1片至1片半(任选其中一种药品使用)。
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消毒卫生管理制度消毒卫生管理制度1为了保证学院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饮用水消毒制度。
一、饮用水消毒由学校抽供水从业人员负责二、消毒法1、采用漂白粉在水中缓释方法,将漂白精片放入塑料瓶中(中部有8个小孔)投放进蓄水池中2、蓄水池的消毒,每10天消毒一次。
3、二次供水消毒可根据水池的容量及当时池中水的体积,适当调整消毒灵及漂白粉的数量,切实做到消毒有效,同时做到定期消毒、持续消毒,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三、消毒人员注意记录好消毒时间,每次消毒灵使用量。
四、消毒人员严格按制度操作,如不履行职责,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消毒人员相关责任。
消毒卫生管理制度2量化分级管理是一种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从目标出发,使用科学、量化的手段进行组织体系设计和为具体工作建立标准的理论。
量化分级管理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卫生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操作性强,目前已在食品、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工作中推广使用。
此次编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旨在将量化分级管理的思想引入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工作中,加强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实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管理模式转变。
一、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纳入考评的每个指标能独立提供信息,反映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指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使指标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代表性原则:考评表中选择的均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企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大意义的指标,同时将一些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和监控作用的指标也纳入指标体系。
3、完备性原则:整个指标体系当力求全面客观,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以达到全面反映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本质和评价目标。
当然在满足评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评价指标,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量化指标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等要求,考评表制定了六大类指标体系,分别为:卫生质量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物料和仓储要求、检验质量控制、生产区卫生管理和产品外包装。
饮用水净化技术——消毒

• (3)加氯点的选择
• 滤前加氯:
①将加氯点选在沉淀池前或水泵吸水井内,与凝聚剂同时投 加。
②滤前加氯既可以杀菌,又可增加混凝的效果,防止净水构 筑物中滋生青苔,同时还可以延长氯的接触时间,但加氯量 较大。
• 滤后加氯:将加氯点选在过滤之后,清水池之前的管道上,
适宜一般水质的水源,加氯量较少。
• 二次加氯:将投氯点分别放在滤前和滤后。滤前投加的作用是
杀菌,提高混凝效果;滤后投加的作用是保证出厂水中的剩余 氯。
• 出厂加氯:将投氯点选在清水池之后,二级泵站之前。适宜净
化水在清水池停留时间过长,不能保证出厂水中余氯量的情况
• (4)加氯设备 • 加氯机是将氯瓶流出的氯气先配制成氯溶液,然后用水射器
加入水中。有手动和自动加氯机。
水射器示意图
• 2.4.2 其他消毒法
• (1)漂白粉消毒 • 原理:加入水后产生次氯酸杀灭细菌,需配成溶液加注。
• (2)次氯酸钠消毒 • 次氯酸钠也是强氧化剂和消毒剂,但消毒效3)氯胺消毒
• 氯胺是由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一氯胺
(主要作用)
• 次氯酸是中性分子,可以很快地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过细
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起新陈 代谢催化作用的酶系统,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 (2)加氯量的确定
• 需氯量:是为了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 • 余氯:是为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防止输水管网中水
饮用水净化技术
消毒
• 消毒的作用:并非是要把水中的微生物全部消灭,只是要消
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 氯消毒技术
包括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氯胺等。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饮用水中存在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一项基本措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烧开消毒法烧开消毒是最常见也是最易行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只需将水加热至沸腾即可杀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
这种方法不加任何消毒剂,因此不会让水中残留化学物质,也不会对水中微量元素造成影响。
但是,此方法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如水中的病毒和孢子,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体的方式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它不像化学消毒那样需要投入额外的消毒剂,同时也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某些区域和家庭都会使用紫外线消毒装置。
但是,紫外线消毒有其局限性,例如不断更换紫外线灯管或维护设备操作需要专业技能等。
三、氯化物消毒法氯化物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种化学消毒方法。
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剂适用范围广,消毒效果好,投入成本低,因此其应用广泛。
但是,氯化物在长时间作用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同时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氧化物的强氧化性能将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它消毒效果好,不像氯消毒剂对水中微量元素有影响。
臭氧在水中很快就会分解,因此消毒副产物含量较低。
然而,臭氧消毒设备的运维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能。
五、二氧化氯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是中间态氧化物消毒法之一,利用二氧化氯氧化细菌的细胞壁而进行消毒。
它不像氯消毒那样会产生致癌物三卤甲烷,而且其消毒效果优于氯消毒。
但是,其投入成本及设备质量要求均较高。
综上所述,饮用水消毒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
我们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考虑其消毒效果、成本、使用方便度等因素,以确保饮用水能够安全无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
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
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
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
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
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
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
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
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
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
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将食盐电解后产生的,其有效氯含量在1%-5%。
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宜就地制备和投加。
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在10%-12%,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购进时应测试其有效氯含量。
存放时间应在1月以内。
投加方法要用重力投加,通过水封箱加注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加药浓度以有效氯含量在l-6mg/L时每吨水约加10-60ML
次氯酸钠溶液。
2.2农村水厂农村水厂以深井加水塔的供水方式为多,也有使用地面水而进行完全处理后的供水生产方式。
农村水厂的饮水消毒根据其经济条件不同而选择的方法不同,大部分采用的是漂白粉消毒,也有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少数水厂采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3.农村分散式给水我国农村目前分散式给水面还有相当的比例,为保证饮用水质的卫生安全,井水必须经常消毒,尤其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更不可忽视。
井水消毒可采用普通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普通消毒法即每天向井内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粉精)溶液。
消毒前,应先测量井中的水深和直径,算出井水水量。
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根据井水水量和加氯量(或需氯量)计算出每次消毒所需的漂白粉(其有效氯含量也应事先测定)重量。
将漂白粉加水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把澄清液倒入井内,用洁净水桶或竹杆在井内搅和,半小时后,从井中取水样测定余氯含量,使保持在0.3—0.5mg/L为宜。
如余氯不足或过多,说明所加药量太少或过多,应作为下一次消毒时参考。
井水消毒一般每天2次,一次在早晨群众用水前,一次在午后。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
圆井水量(m3)=水井直径(m)2×水深(m)×0.8
方井水量(m3)=边长(m)×边宽(m)×水深(m)
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m)3X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不同水源水消毒的加氯量
持续加氯消毒法:由于普通消毒法余氯不能保持很长时间,需每日消毒2次,工作量较大,有时使消毒制度难以坚持巩固。
因此各地群众创造了持续消毒法,可延长消毒时间,减少工作量,且使用也方便。
具体方法是选用竹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等容器。
现在也有一种塑料瓶式的持续加氯容器,其瓶盖为密封球型。
可浮于水面,瓶体上部有可调节小孔,消毒剂装入后可根据消毒用量调节孔的开闭,使用也很方便。
使装漂白粉容器浸于水面下40cm左右,借取井水时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液不断渗出与水接触,使井水中经常保持过量的有效氯进行消毒,达到连续消毒的效果。
一般一周左右取出容器检查和调换药物,并经常测定水中的余氯。
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可采用过量氯化消毒法。
此法是按常量加氯量的10倍(即10—20mg/L)进行井水消毒。
特殊情况指:当地发生肠道传染病并怀疑与水有关;井水大肠菌群及化学性状发生显著变化;新井开始使用前;旧井修理后;井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有污染可能时。
具体方法:先将井水淘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的漂白粉澄清液清洗,按加氯量10一20mg/L 放入漂白粉液,过10-12h后将水打光,待井内重新有水后,再消毒使用,必要时井水经细菌学检查合格后方可饮。
用过量氯化消毒的水具有强烈氯臭,可用硫代硫酸钠脱氯。
硫代硫酸钠的用量一般为漂白粉用量的一半或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