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合集下载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2019年版)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2019年版)

自然灾害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2019年版)为保证灾区民众能够得到安全的生活饮用水,须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的消毒处理以及水质的检验。

B.1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

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B.1.1缸(桶)水消毒处理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

按有效氯4-8mg/L投药,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min后测余氯0.3-0.5mg/L即可。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B.1.2手压井的消毒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

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B.1.3大口井的消毒B.1.3.1直接投加法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井水量(t)=井水深(m)×3.14×[水井半径(m)]2漂白粉的投加量(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井水量(吨)×加氯量(mg/L))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浑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min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min后即可使用。

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时段前进行。

B.1.3.2持续消毒法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孔径为0.2-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包括:
1. 饮用水消毒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洪涝灾害后的水源进行消毒:
-煮沸法:将水煮沸3-5分钟,杀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片或液体:可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液体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使用。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水进行照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2. 注意饮用水的来源:尽量选择来源可靠的水源,如自来水、瓶装水等。

避免直接饮用污染的水源,如池塘、河流等。

3. 保持水质清洁:在饮用水的处理和储存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和工具的清洁。

使用干净的容器储存水源,避免交叉污染。

4. 谨慎使用自然水源:在用自然水源如井水或地下水进行饮用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5. 注意水源稀缺情况下的用水节约:尽量减少浪费,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度消耗可用的饮用水资源。

6. 按时更换水源:长时间存放的水容易被细菌污染,建议每天更换饮用水,避免饮用陈旧的水源。

7. 定期检测水质:可以使用水质测试工具检测饮用水的质量,
确保水源安全。

8. 避免污染饮用器具:使用干净的水杯、瓶子等器具进行饮水,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饮用水。

总之,在洪涝灾害后,正确消毒饮用水并严格遵守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有可能,建议在当地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水源处理和消毒操作。

灾后水源的净化与消毒方法

灾后水源的净化与消毒方法

灾后水源的净化与消毒方法随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后水源净化和消毒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在灾难发生后,由于破坏的影响,水源往往受到污染,不经处理就直接使用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于灾后水源的净化和消毒方法的了解对于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1. 灾后水源的净化方法灾后水源的净化包括去除悬浮物、溶解物、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灾后水源净化方法:1.1 沉淀法使用沉淀法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和一些沉积在水中的杂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水中较多的固体颗粒。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收集到的水源倒入一个容器中,使水停止流动,并且等待固体颗粒沉淀到容器的底部。

然后,慢慢倒出上层较为清澈的水,留下沉淀的固体颗粒。

1.2 过滤法过滤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过滤方法包括使用纱布、棉布、活性炭或专业的水过滤器等。

通过将水源经过过滤材料,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提高水质。

1.3 沸腾法沸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水源净化方法。

将水源加热至沸腾,可以杀死绝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此外,沸腾还有助于除去一些难以去除的异味和杂质。

需要注意的是,沸腾法无法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2. 灾后水源的消毒方法灾后水源的消毒是为了彻底杀死水中残留的病原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灾后水源消毒方法:2.1 液体消毒剂常见的液体消毒剂包括氯、次氯酸钠和碘酊等。

这些消毒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在使用时,根据水的数量和浑浊程度,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并充分搅拌。

然后,静置一段时间,确保消毒剂彻底起效。

最后,再次过滤或沉淀,即可饮用。

2.2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灭水中的病原体。

需要使用专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将水源暴露在紫外线下一段时间。

紫外线能够引起病原体DNA的损伤,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法简单、方便,但需要注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2.3 高温消毒法高温消毒法即使用高温来灭菌消毒水源。

灾后消毒方法

灾后消毒方法

灾后消毒方法饮水卫生消毒1、饮水消毒:首选煮沸消毒的方法,在没有条件的地方,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每担水(约50公斤)加入配好的1%浓度的漂白精片溶液2汤匙,或直接加入碾碎的漂白精片,每担水加1片,然后充分搅匀,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2、水井清理:对污染的水井应先将水井清淘干净,用清水冲洗井壁和井底,淘净污水,直到渗出的进水达到无色透明、无味为止。

再加25-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出水到正常水位时,按正常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3、井水消毒:每天2~3次,按5mg/L的加氯量,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测定水中余氯量为0.7mg/L,且细菌学指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漂白粉用量的计算:圆井水量(吨)=[水井直径(m)]2×0.8×水深(m)方井水量(吨)=边长(m)×边宽(m)×水深(m)投漂白粉量(克)=[井水量(吨)×加氯量]/有效氯含量4、井水持续消毒法:持续法常用的工具有竹筒、无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可因地制宜选用。

方法是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6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2-0.5cm。

大口井清毒可将漂白粉倒入简易消毒器(竹筒或塑料袋等)中,根据待消毒水量及水质,加漂白粉。

一般竹筒装漂白粉250g-300g,塑料袋装250g-500g。

将简易消毒器口扎紧置于井水中,用浮筒悬在水中。

一次加药后消毒可维持1周左右。

环境卫生消毒1、简易厕所的消毒与杀虫:简易厕所四壁和地面可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洒)消毒,作用2小时。

并选用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根据使用说明稀释后进行喷雾,喷雾药液量为50-100ml/m2,以杀灭蚊蝇。

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0∶1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充分搅匀,包括粪渣和淤泥,作用12-24小时。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与环境的处置消毒方式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与环境的处置消毒方式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与环境的处置消毒方式为做好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和环境的消毒与处置,依照《全省救灾防病预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式。

一、饮用水治理与消毒洪涝灾区的水质特点一样是浑浊度高,微生物污染严峻,为保证饮用水卫生,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必需对饮用水质采取应急方法。

(一)饮用水源的选择与爱惜一、洪涝退水后,原有水源取水点所在处污染严峻时,应及时清理污染源、污染物,必要时在上游另选适合取水点。

二、饮用水源取水点应有防护方法或设专人看护。

3、受损毁、淹没的供水设施修复。

(1)踊跃抢修和恢复损毁的集中式供水设施,在利用前必需进行清理、冲洗和过氯消毒。

(2)受水淹没或严峻污染的井(包括集中供水的清水池等),利用前必需完全清掏冲洗沉积污物,整修井台、井壁及进行过氯消毒。

4、在正常供水中断的局部地域和集中的临时居住点,有条件的也能够采取从外部输送清洁饮水的临时性供水方法,但要避免输水、供水进程中的水质污染。

五、增强卫生宣布道育,提高灾民对饮水卫生意义的熟悉,普及饮水净化,消毒常识,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利用未经消毒的水。

六、开展饮水水质监测及消毒成效的监测评判,督导灾区饮水卫生。

(二)饮用水的处置与消毒一、农村自来水二、增强净化设施的运行治理灾区地面水有机物污染严峻,浑浊度普遍较高,对受灾期间仍能维持供水的水厂,应充分发挥现有的混凝沉淀过滤设施的作用,增强运行治理和标准操作,提高水质净化成效,改善供水感官性状,确保水质消毒成效。

3、提高饮水流水线的加氯量洪涝灾区地面水源水微生物污染严峻,必需提高饮水消毒的加氯量。

应开展有代表性水源水需氯量监测,确信水消毒的加氯量,指导水消毒工作实施(也适合分散式供水)。

通常由于洪涝灾害引发的水源污染,水消毒加氯量比灾前或同时期未受灾时增加30-100%,有效氯投加量范围在。

4、强化消毒方法关于缺乏消毒方法的农村自来水厂(站),在洪涝灾害期间仍在正常供水的,必需采取强制性消毒方法,安装或啬必要的消毒设施。

洪涝后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引

洪涝后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引

洪涝后生活饮用水消毒指引若遭受洪涝灾害,饮用水源将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为保障灾区人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做好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现制定本指引。

一、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对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供水管道进行全面清洗、检查、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作。

出厂水质必须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

二、直接以井水为饮用水的地区应对被洪水淹没后的水井清理淤积物,做好井水消毒。

消毒药物可选用漂白粉精(片状,含有效氯约50~60%)。

消毒方法如下:1、计算井水的水量:按此公式计算:井内水量(米3)=井内直径(米)×0.8×水深(米)2、过量氯消毒法:井水被淹没后使用前进行一次过量消毒,每立方米水加200片漂白粉精(即每担水10片)。

把漂白粉精研碎调成糊状,投入井中,再搅动井水使之混匀,12小时后方可饮用。

3、常规消毒:①直接消毒法:每立方米水加20片漂白粉精(即每担水1片)。

把漂白粉精研碎调成糊状,投入井中,再搅动井水使之混匀,半个小时后方可饮用。

每天必须投1-2次漂白粉。

②持续消毒法:取1塑料瓶(如:矿泉水瓶或可乐瓶等),在瓶体上开若干个小孔(可按每立方米井水开3个孔计),孔径0.2厘米,内装约每立方井水500片(即每担水25片)漂白粉精拧紧瓶口。

然后另取一空瓶或木板作为浮标,用塑料绳系上,使装有漂白粉精的瓶悬在水面下约40厘米处。

这样借取水时的振荡,氯液不断渗出,使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进行消毒,一次投药一般可持续10天~15天。

三、直接以河水、湖水、山泉水为饮用水的地区蓄水的用具如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

先对饮水进行混凝沉淀,方法是:每立方米水加明矾或碱式氯化铝50-80克(即每担水2.5~4克),或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

倒出澄清水,于每立方米水加20片漂白粉精(即每担水1片)进行消毒。

地震后饮用水源消毒处理

地震后饮用水源消毒处理

地震后饮用水源消毒处理强烈地震后,镇乡村的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沙,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地下积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

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①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

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②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的水,要先净化后消毒。

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

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水消毒法:把水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也可用漂白粉等氯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

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 3毫克氯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

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二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③供水方式: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运水车拉水。

按每人每日应急用水5~6升计算,一辆运水车每日可供约3千人。

用运水车供水时,要设专人负责,将漂白粉加入水箱内进行消毒。

降雨时,可用盆、雨布、塑料布等接水,澄清后加漂白粉消毒。

储水可用缸、罐或水泥槽。

对洗澡、洗衣用水,可在地上挖坑,里面垫塑料布,留小口加盖储水。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大全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大全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大全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大全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刷牙、漱口,很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大全,欢迎参阅。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一)缸、桶水消毒。

洁净处理,以缸水或桶水,每100公斤加明矾50克,混匀沉淀1小时,取上清水100市斤加漂白粉精片1-2片或漂白粉1-2克,作用时间30分钟,经煮沸后方可饮用。

(二)井水消毒。

1.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

每立方水加漂白粉8克,将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消毒30分钟即可使用,一般每天2-3次。

2.持续加漂白粉法。

常用的投药容器有竹筒、无毒塑料袋、陶瓷罐或小口瓶,一般装漂白粉半斤到一斤,将容器直接放入井水内进行消毒。

水灾后如何注意饮水卫生?水灾中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源会遭受污染。

地下水,尤其是泉水最为安全。

1、先将可饮用水源处的杂草、淤泥及垃圾清除,安置专人看管,并尽可能用水管将水接至住所,以防止水源污染。

2、饮用地表水时应经沉淀消毒或煮沸后才能饮用。

若遇水浑浊,100公斤水中加12克明矾,或加入1—2克漂白粉,搅匀后,经过沉淀,可以起到消毒作用。

被水淹的水井如何消毒?被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彻底消毒,以防引发各种疾病。

1、先将水井淘干,清除污泥。

2、待水井渗出的清水达到正常水位后,每立方米投入含氯25%的漂白粉150~200克,浸泡12—24小时后,再将水淘干。

③待自然渗水达到正常水位后,再按每立方米10~20克的比例投入漂白粉,即可饮用。

水灾时怎样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自然灾害若引发瘟疫,损失甚至大于灾害本身。

1、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及时清理临时住所的生活垃圾,做好粪便处理,对周围环境喷洒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2、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及时晾晒被褥,加强临时住所的通风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区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为保证灾区民众能够得到安全的生活饮用水,须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的消毒处理以及水质的检验。

B.1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

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饮用水提倡煮沸后饮用。

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B.1.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

按有效氯4-8mg/L投药,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min后测余氯0.3-0.5mg/L即可。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B.1.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

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B.1.3大口井的消毒
B.1.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
井水量(t)=井水深(m)×3.14×[水井半径(m)]2
漂白粉的投加量(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井水量(吨)×加氯量(mg/L))
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浑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min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min后即可使用。

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时段前进行。

B.1.3.2持续消毒法
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孔径为0.2-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

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1周左右。

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余氯量在0.7mg/L左右。

若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B.1.3.3超量氯消毒法
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
进行超量氯消毒。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粉精减半)清洗后,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投加漂白粉(或漂粉精)即每吨水加40-60g漂白粉(有效氯按25%计),浸泡12-24h后,抽尽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3.1或1.3.2消毒,投入正常使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蓄水池(箱)的清洗消毒可参照此法。

B.2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
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对原水进行处理和消毒。

可直接以沟塘水、河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

可有效去除胶体、悬浮物颗粒、溶解盐类、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

B.3临时应急供水的运送
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

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居民就近取水。

用于送水的设备,无论是水车、消防车、洒水车、水箱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都必须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用有效氯400mg/L溶液冲洗,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待运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达0.5mg/L以上,以确保运送水的卫生质量,防止运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

供水量可参考如下:临时救援而设的门诊和医院每人每天40-60L,
后勤供应处每人每天20-30L,集中居住的帐篷等每人每天15-30L,最低不应低于3-5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