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命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6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3)仆闻.之(________)(4)官大者,主恶.之(________)16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何足以知之.C.曾益.其所不能吾禄益.厚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16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163.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160.(1)使……痛苦(2)通“弼”,辅佐辅弼(3)听说(4)厌恶161. D162.(1) 人经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

(2) 能够用(这种办法)来避免祸患吗?16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指出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人恒过∕国恒亡D、发于声∕舜发于畎亩之中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市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阻塞,不顺畅)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外)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判断动词)4、对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所作为,国才没有忧患。

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

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参考答案:1、B2、C3、D4、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吴既赦越与百姓同其劳?通增增加犯错误赦免劳动?3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 读含答案
• (甲)富贵不能淫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 自《孟子译注》)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 子》)
•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 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 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 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 东野语》)
磨练。
•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 甲)(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 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 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 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中 此之谓也
•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孙叔敖曰:不然。
• 14.翻译(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 (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
害吗?
•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阅读答案及翻译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

(16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吴告急于王。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

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

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②厚遇宾客③为质于吴④勾践已去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②使老有所终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②忠之属也C.①以淮上地与楚②念无与为乐者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子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所以动心忍性()(2)曾益其所不能()(3)更以净衣易之()(4)门徒悦其勤学()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之于帝B.人则无法家拂士/则何以成C.舜发于畎亩之中/或依林木之下D.以记其事/不以物喜3.翻译下列句子。

(1)人而不学,则何以成?(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之行尸走肉耳!4.乙文表现了任未的什么精神?请写出甲文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1.(1)用来……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换(4)喜欢2.C3.(1)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呢?(2)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仍然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称他为行尸走肉罢了。

4.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辛的精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①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②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______②内侍请上易衣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卿能如此,朕复何忧?〔3〕乙文中的______〔原文〕与甲文中的主旨句异曲同工。

乙文中的“上”是一个______的人。

【答案】同“弼”,辅佐;换;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知错能改【解析】〔1〕此题考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才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拂:通假字,同“弼”,辅佐。

②句意为:内侍请皇上换衣服。

易:换。

〔2〕此题考察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展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通假字,同“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浙江衢州2008(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115.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1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
③吴既.赦越(___________)
④与百姓同其劳.(_____________)
117.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汝忘会稽之耻邪?
118.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_______。

【答案】
115.舜/发于/畎亩之中
116.① 通“增”,增加② 犯错误③ 已经④ 劳动
117.(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118.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