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洪湖一中2017届高三(上)9月联考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剖析

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剖析

2016-2017 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 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22.4LCO 中一定含有 × 1023个分子B .在标准状况下, 22.4LCH 4 与 18gH 2O 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 10N AC .常温常压下, 16gO 2 与 16gO 3 含有的分了数相同D .2SO 4 溶液中含有 K +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 3, 7﹣二甲基﹣ 4﹣乙基辛烷B .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C .谷氨酸分子( α﹣氨基戊二酸)缩合只能形成 1 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D .在一定条件下, 1.0 mol 的 ,最多能与含 3.0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3.美国宇航局 “凤凰 ”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 发现, 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 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 .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 .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 .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 离子还原性: S 2﹣> I ﹣ > Fe 2+> Br ﹣ ② 氢化物沸点 HF < HCl < HBr ③ 酸性: H 2SO 4> HClO 4 ④ 非金属性: F > Cl > S . A .②④B .①④C .①②③D .只有 ④5.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 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 . Na →NaOH →Na 2CO 3→NaClB . Fe →FeCl 3→Fe ( OH )3→Fe 2O 3C . Mg →MgCl 2→Mg ( OH ) 2→MgSO 4D .Al →Al 2O 3→Al ( OH ) 3→AlCl 3 6.下列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的是( )A . AlCl 3B .KHCO 3C . Fe 2(SO 4 )3D . NH 4HCO 37.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 型管中盛有 pH=4 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 装置中有如下现象: 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 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 液面回升,略高于 U 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第1页(共 14页)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 2O+4e﹣=4OH ﹣D. U 型管中溶液pH 逐渐减小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 题 -第 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 分)8.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1)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需用的仪器是.(2)棉花应蘸溶液(填化学式).(3)试管中除了溶液变成绿色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填序号).A.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下颜色相同B.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部颜色较浅C.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下部颜色较浅(4)实验结束后,对试管内残留物的处理方法是.9.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 CH 4( g) +CO2( g) ? 2CO( g) +2H 2(g),△ H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5mol CH 4与 5mol CO 2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 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则 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当 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第2页(共 14页)① 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 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 的质量为;③ 准确称得 6g 纯碱样品放入容器 b 中;④ 打开分液漏斗 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 打开弹簧夹, 往试管 A 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然后称得干燥管 D 的总质量为.试回答:(1 )若 ④⑤ 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 “偏大 ”或 “偏小 ”);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装置 A 中试剂 X 应选用 ;(3 )若没有 C 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 “偏大 ”或 “偏小 ”);(4 ) E 装置的作用是;(5)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 2CO 3 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 .[ 化学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1.盐酸奥布卡因临床主要用作眼科表面麻醉用药, 我国科研人员最近报道了盐酸奥布卡因新的合成路线:(1) 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A →B 的反应类型为;(2 )步骤 ①③ 的目的是 ; (3 )写出 ② 的化学方程式;(4) G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特征: ① 苯环上连有硝基和酚羟基,且位于对位;② 能发生水解反应,则 G 的结构有 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 最多可与含 1molNaOH 的烧碱溶液反应b .步骤 ② 中, K 2CO 3 的作用是与生成的 HBr 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c . CH CH CH Br 432 2系统命名为 ﹣溴丁烷 d . E →F 是将﹣ NO 2 还原为﹣ NH 2.第3页(共 14页)第4页(共 14页)2016-2017 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 9 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22.4LCO 中一定含有× 1023个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 4与 18gH2O 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C.常温常压下,16gO2与 16gO3含有的分了数相同D.2SO4溶液中含有K +为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 A 、 CO 所处的状态不明确;B、分别求出甲烷和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甲烷和水均为10 电子分子来分析;C、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不同;D、溶液体积不明确.【解答】解: A 、 CO 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22.4LCO 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含有的分子个数无法计算,故 A 错误;B、标况下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 ,18g 水的物质的量也为 1mol ,而甲烷和水均为10 电子分子,故1mol 甲烷和 1mol 水中含有的电子个数均为10N A个,故 B 正确;C、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 和 48g/mol ,故16g 氧气和 16g 臭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8: 32=3 : 2,则分子个数之比也为3: 2,故 C 错误;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钾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 错误.故选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3, 7﹣二甲基﹣ 4﹣乙基辛烷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C.谷氨酸分子(α﹣氨基戊二酸)缩合只能形成 1 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D.在一定条件下, 1.0 mol 的,最多能与含 3.0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分析】 A .根据命名原则分析;B.环己醇中碳连接 4 个原子或原子团,为四面体结构;C.根据缩合原理和谷氨酸分子不对称分析;D.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基团为酚羟基、卤素原子和铵根离子.【解答】解: A .命名时要使最先遇到的简单取代基位次最小,正确的命名为:2, 6﹣二甲基﹣ 5﹣乙基辛烷,故 A 错误;第5页(共 14页)B.环己醇中碳连接 4 个原子或原子团,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C.缩合是氨基和羧基形成肽键,谷氨酸分子不对称,缩合最多可形成 2 种二肽,故 C 错误;D.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基团为酚羟基、卤素原子和铵根离子,各需要1mol 氢氧化钠,故D 正确;故选 D.3.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 A 、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C、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D、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解答】解: A 、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故 A 正确;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处于最高价+6 价,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 B 错误;C、高氯酸盐中的Cl 元素处于 +7 价,最高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亚铁离子之间反应,土壤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可以放弃其和土壤中蛋白质反应的机会,所以能改善这种土壤,故 C 正确;D、高氯酸盐能中的Cl 元素处于 +5 价,与浓盐酸中的Cl 元素处于﹣ 1 间价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故 D 正确.故选 B.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2﹣﹣2+ >Br ﹣①离子还原性: S > I > Fe②氢化物沸点 HF< HCl < HBr③酸性: H2SO4> HClO 4④非金属性: F> Cl > S.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 .只有④【考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①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② HF 含有氢键,沸点最高;③ 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④ 同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向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第6页(共 14页)【解答】 解: ① 元素的非金属性 Br > I > S ,对应离子还原性 S 2 ﹣> I ﹣ > Br ﹣ ,又碘离子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 而溴离子不能, 所以还原性 I ﹣> Fe 2+> Br ﹣,则还原性: S 2﹣> I ﹣ >Fe 2+>Br ﹣,故正确;② HF 含有氢键,沸点最高, HCl 、HBr 不含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则有氢化物沸点: HF > HBr >HCl ,故错误;③ 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 Cl > S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 HClO 4>H 2SO 4,故错误;④ F 、 Cl 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 F > Cl ,S 、 Cl 同周期,则非金属性 F >Cl > S ,故正确; 故选 B .5.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 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 . Na →NaOH →Na 2CO 3→NaClB . Fe →FeCl 3→Fe ( OH )3→Fe 2O 3C . Mg →MgCl 2→Mg ( OH ) 2→MgSO 4D .Al →Al 2O 3→Al ( OH ) 3→AlCl 3 【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 A .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最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B . Fe 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再与 NaOH 反应生成沉淀,最后加热分解;C . Mg 与盐酸反应,再与NaOH 反应,最后与硫酸反应;D . Al 2O 3→Al ( OH ) 3 不能一步转化.【解答】解:A .Na →NaOH →Na 2CO 3→NaCl 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Na+2H 2O=2NaOH +H 2↑、2NaOH +CO 2=Na 2CO 3 +H 2O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所以能一步实现, 故 A 不选;B . Fe →FeCl 3→Fe ( OH ) 3→Fe 2O 3 中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2Fe+3Cl 2 2FeCl 3、FeCl 3+3NaOH=Fe ( OH )3↓+3NaCl 、2Fe ( OH ) 3 Fe 2O 3+3H 2O ,能一步实现,故B不选;C . Mg →MgCl 2→Mg ( OH ) 2→MgSO 4 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Mg +2HCl=MgCl 2+H 2↑、MgCl 2+2NaOH=2NaCl +Mg ( OH )2↓、Mg ( OH )2+H 2SO 4=MgSO 4+2H 2O ,能一步实现,故 C 不选;D .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故 D 选;故选 D .6.下列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的是( )A . AlCl 3B .KHCO 3C . Fe 2(SO 4 )3D . NH 4HCO 3【考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 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则溶质性质稳定,不分解,不水解可符合题目要求.【解答】 解: A .Al 3+水解,生成 Al ( OH )3,故 A 错误;B . KHCO 3 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B 错误;C.加热时 Fe 3+虽然水解,但硫酸难挥发,最后固体仍为Fe2( SO4)3,故 C 正确;D. NH 4HCO 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 D 错误.故选 C.第7页(共 14页)7.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 U 型管中盛有 pH=4 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 装置中有如下现象: 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 液面回升,略高于U 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A .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C .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D . U 型管中溶液 pH 逐渐减小 【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 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说明 U 形管内压强增大,铁发生析氢腐蚀,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 型管中的液面,可说明溶液酸性降低,又发生吸氧腐蚀,以此解答该题.【解答】 解: A .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铁是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故A 错误;B .雨水酸性较强,开始时生铁片发生析氢腐蚀,一段时间后酸性减弱发生吸氧腐蚀,故B错误;C .墨水液面回升时,说明 U 形管内压强降低,则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式为:2H ﹣ ﹣ ,故 C 正确;O 2 + O 4e =4OH2 +D .先发生析氢腐蚀,消耗氢离子,后发生吸氧腐蚀,产生氢氧根离子, U 型管中溶液 pH逐渐增大,故 D 错误;故选 C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 题 -第 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53 分)8.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铜与浓硝酸反应 ”的实验. (1)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需用的仪器是 镊子.(2 )棉花应蘸NaOH 溶液(填化学式) .(3)试管中除了溶液变成绿色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B(填序号).A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下颜色相同B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部颜色较浅C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下部颜色较浅(4 )实验结束后,对试管内残留物的处理方法是 将试管倒扣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 或将试管移到通风橱中, 取下棉花, 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第8页(共 14页)O 2+2H 2O+4e ﹣=4OH﹣【考点】 实验装置综合.【分析】 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发生Cu +4HNO 3 (浓) =Cu ( NO 3 )2+2NO2↑+2H 2O ,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气体,可与碱反应,以防污染空气,残留液为硝酸铜和硝酸,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以此解答该题.【解答】 解:( 1)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可用镊子,故答案为:镊子;(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为防止污染环境,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溴水, 故答案为: NaOH ; (3)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气体,可观察到上部颜色较浅,故答案为:B ;( 4)残留液为硝酸铜和硝酸,气体为二氧化氮,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可将试管倒扣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 或将试管移到通风橱中, 取下棉花,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故答案为: 将试管倒扣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 或将试管移到通风橱中,取下棉花,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固体清洗并回收. 9.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 CH 4( g ) +CO 2( g ) ? 2CO ( g ) +2H 2(g ),△ H 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5mol CH 4 与 5mol CO 2 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 CH 4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则 p 1、p 2、p 3、p 4 由大到小的顺序 p 4>p 3> p 2> p 1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 (填 “吸热”或 “放热 ”)反应,当 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 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24 mol 2?L ﹣ 2.【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 温度一定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CH 4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甲烷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 80%,则转化的甲烷为5mol × 80%=4mol ,则: CH 4( g ) +CO 2( g ) ? 2CO ( g ) +2H 2( g )起始量( mol ): 55变化量( mol ): 4 4 8 8平衡量( mol ): 1 1 8 8再根据 K= 计算平衡常数.第9页(共 14页)【解答】 解:温度一定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H 4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压强p 4>p 3> p 2> p 1;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甲烷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 80% ,则转化的甲烷为 5mol × 80%=4mol ,则:g )+ CO g 2CO g 2H g CH 4( 2( )? ( ) + 2( )起始量( mol ): 5 5 0 0 变化量( mol ): 4 4 8 8 平衡量( mol ): 1188容器容积为 2L ,则平衡常数 K===1024 mol 2?L﹣ 2,故答案为: p 4> p 3> p 2> p 1;吸热; 1024 mol 2?L ﹣ 2.1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 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 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 D 的质量为;③ 准确称得 6g 纯碱样品放入容器 b 中;④ 打开分液漏斗 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 打开弹簧夹, 往试管 A 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然后称得干燥管 D 的总质量为.试回答:(1)若 ④⑤ 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填 “偏大 ”或 “偏小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装置A 中试剂 X 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3)若没有 C 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填 “偏大 ”或 “偏小 ”);(4 ) E 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 CO 2 和水蒸气进入 D 的干燥管中 ;5 )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 2﹣ 2H + H2O+CO 2↑ ;(3 + ═(6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 2CO 3 的质量分数为88.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 本实验是通过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用碱石灰来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故实验过程中应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第 10 页(共 14 页)(1)分析反应非常二氧化碳过快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析鼓入空气这一操作的目的和装置 A 中碱液的作用;(3)据装置 C 的作用可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可以根据空气中的成分来分析装置E 在整个装置中所起到的作用;( 5)据酸与盐的反应规律,反应物、生成物可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6)分析实验前后装置 D 质量变化,并由此质量差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答】 解:( 1)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没能完全被 D 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碳不能被 D 装置碱石灰完全吸收,二氧化碳偏小,测定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2)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 A 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装置 A 中试剂可选用 NaOH ,故答案为: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氢氧化钠溶液;(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 C 装置中吸收由 B 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 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 D 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答案为:偏大;(4)如果 D 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 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 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 中,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 CO 2 和水蒸气进入 D 的干燥管中;(5)据酸与盐的反应规律,反应物、生成物可写出反应方程式: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离子方程式为: CO 32﹣+2H +═ H 2O+CO 2↑, 故答案为: CO 32﹣+2H +═ H 2O +CO 2↑;(6)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85.4g=2.2g ,Na 2CO 3+H 2SO 4═ Na 2SO 4+H 2O+CO 2↑, 106g 44gm=,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100%=88.3% ,故答案为:88.3%.三 .[ 化学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1.盐酸奥布卡因临床主要用作眼科表面麻醉用药, 我国科研人员最近报道了盐酸奥布卡因新的合成路线:(1) 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硝基、羟基;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2)步骤①③的目的是保护羧基;第 11 页(共 14 页)(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4) G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特征:① 苯环上连有硝基和酚羟基,且位于对位;② 能发生水解反应,则G 的结构有 2 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1molA 最多可与含 1molNaOH 的烧碱溶液反应b.步骤②中, K 2CO3的作用是与生成的HBr 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c.CH 3CH 2CH 2Br 系统命名为 4﹣溴丁烷d. E→F 是将﹣ NO 2还原为﹣ NH 2.【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分析】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 A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B,比较 B 和 D 的结构,结合反应② 和③的条件可知 C 为, 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 C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 ,E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F 为,据此答题.【解答】解: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 A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B,比较 B 和 D 的结构,结合反应②和③ 的条件可知 C 为, 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C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 , E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F 为,(1)根据 A 的结构简式可知, 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硝基、羟基, A →B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羧基、硝基、羟基;取代反应;(2)比较 A 和 D 的结构简式可知,步骤①③的目的是保护羧基,防止羧基与溴丁烷反应,故答案为:保护羧基;(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第 12 页(共 14 页)(4) G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特征:① 苯环上连有硝基和酚羟基,且位于对位;②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则G 的结构为,共有 2 种,故答案为: 2;(5) a. A 中酚羟基和羧基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molA 最多可与含2molNaOH 的烧碱溶液反应,故 a 错误;b.根据步骤②的方程式可知,K 2CO3的作用是与生成的HBr 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故 b 正确;c.CH 3CH 2CH 2Br 系统命名为1﹣溴丙烷,故 c 错误;d. E→F 是将﹣ NO 2还原为﹣ NH 2,同时氨基与盐酸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b.第 13 页(共 14 页)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剖析2016年11月15日第 14 页(共 14 页)。

2017年湖北高考试题(理数_word解析版)

2017年湖北高考试题(理数_word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理科)本试题卷共5页,共22题,其中第15、16题为选考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方程26130x x ++=的一个根是A .32i -+B .32i +C .23i -+D .23i + 考点分析:本题考察复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 难易度:★解析:根据复数求根公式:6x 322i -==-±,所以方程的一个根为32i -+ 答案为A.2.命题“0x ∃∈R Q ð,30x ∈Q ”的否定是A .0x ∃∉R Q ð,30x ∈QB .0x ∃∈R Q ð,30x ∉QC .x ∀∉R Q ð,3x ∈QD .x ∀∈R Q ð,3x ∉Q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常用逻辑用语,考察对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的区别.难易度:★解析:根据对命题的否定知,是把谓词取否定,然后把结论否定。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联考数学(理)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联考数学(理)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三上第⼆次联考数学(理)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三第⼆次联考⾼三数学(理科)⼀、选择题:1.已知集合{}2|230A x x x =-->,集合{}|04B x x =<<,则()R C A B =A. (]0,3B. [)1,0-C.[]1,3-D.()3,42.复数z 满⾜()3425z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共轭复数z = A.43i + B. 43i - C. 43i -+ D. 43i --3.在等差数列{}n a 中,36954a a a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1S = A. 18 B. 99 C. 198 D. 2974.已知双曲线C 的中⼼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若双曲线C的⼀条渐近线与直线40y +-=平⾏,则双曲线C 的离⼼率为A.32 5.设()[)[]21,11,1,2x f x x x ∈-=-∈??,则()21f x dx -=?的值为A. 423π+B. 32π+C. 443π+D. 34π+6.已知()sin 2017cos 201766f x x x ππ?=++- ? ??的最⼤值为A,若存在实数12,x x 使得对任意实数x 总有()()()12f x f x f x ≤≤成⽴,则12A x x -的最⼩值为A.2017πB.22017π C. 42017π D.4034π7.如图所⽰,在四边形ABCD 中,//,,45,90AD BC AD AB BCD BAD =∠=∠= ,将ABD沿BD 折起,使得平⾯ABD ⊥平⾯BCD ,构成四⾯体A BCD -,则在四⾯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ABD ⊥平⾯ABCB.平⾯ACD ⊥平⾯BCDC. 平⾯ABC ⊥平⾯BCDD.平⾯ACD ⊥平⾯ABC8.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3,平⾯内⼀点M 满⾜1132CM CB CA =+ ,则AM MB ?的值为A. 2B.152-C. 152D.2-9.⼀个⼏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何体的外接球的表⾯积为 A. 36π B. 8π C.92π D.278π 10.若实数,x y 满⾜不等式33023010x y x y x my +-≥??--≥??-+≥?,且x y +的最⼤值为9,则实数m =A. 2-B. 1-C. 1D.211.若抛物线24x y =上有⼀条长为6的动弦AB,则AB 的中点到x 轴的最短距离为 A.34 B. 32C. 1D.2 12.已知()()()22ln S x a x a a R =-+-∈,则S 的最⼩值为A.2B.122⼆、填空题:13.已知向量,a b 满⾜2,1a b == ,a 与b 的夹⾓为23π,则2a b += .14.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蒲⽣⼀⽇,长三尺,莞⽣⼀⽇,长⼀尺。

洪湖一中2017届高三九月联考物理试卷

洪湖一中2017届高三九月联考物理试卷

洪湖一中2017届高三九月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1-5题为单选,6-10题为多选,选不全得2分)1. 以初速度v o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2. 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 、b 质量为m b =2m a =2m ,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 点,现给小球a 施加一个拉力F 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则力F 的大小不可能是( )3.如图所示,质量为5kg 的物块和小车均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一被水平拉伸的轻弹簧拴接,弹簧的弹力为5N ,若小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后,则(g 取10 m/s 2) ( ) A .物块相对小车向左运动 B .物块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4.如图所示为某一运动的物体的y —x 图像。

已知该物体在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在y 方向可能的运动情况描述(图线),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 和2R 的两个圆,两圆的最高点相切,切点为A ,B 和C 分别是小圆和大圆上的两个点,其中AB 长为R 2,AC 长为R 22。

现沿AB 和AC 建立两条光滑轨道,自A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沿AB 轨道运动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1,沿AC 轨道运动到C 点所用时间为t 2,则t 1与t 2之比为A .1:2B .1:2C .1:3D .1:3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块a 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a ,对a 施一水平力F ,使b 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 A .mgcos a B.cosmgC.a m M FMcos )(+ D. am M Fm sin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个物体放在斜面上,中间用一个轻杆相连,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关于杆的受力情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A={x||x﹣1|<2},B={y|y=2x,x∈[0,2]},则A∩B=()A.[0,2]B.(1,3)C.[1,3)D.(1,4)2.已知复数z=﹣2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A.3B.3C.2D.23.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 B.若α⊥γ,β⊥γ,则α∥βC.若m∥α,m∥β,则α∥βD.若m⊥α,n⊥α,则m∥n4.己知命题P:∀x∈(2,3),x2+5>ax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B.[,+∞) C.[,+∞)D.(﹣∞,]5.把5件不同产品摆成一排,若产品A与产品B相邻,且产品A与产品C不相邻,则不同的摆法有()种.A.12 B.24 C.36 D.486.若a=ln2,b=,c=sinxdx,则a,b,c的大小关系()A.a<b<c B.b<a<c C.c<b<a D.b<c<a7.己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1=2,a1+a3+a5=14,则++=()A.B.C.D.8.在(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等于﹣5,则该展开式项的系数中最大值为()A.5 B.10 C.15 D.209.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40 D.8010.如图,F1、F2是双曲线﹣=1(a>0)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点A、B,若△ABF2为等边三角形,则△BF1F2的面积为()A.8 B.8C.8D.1611.若函数是R上的单调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B.C.(0,2)D.12.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若关于x的方程f2(x)+bf(x)+c=0有三个不同的解x1,x2,x3,则的值是()A.1 B.3 C.5 D.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13.已知向量,的夹角为,且丨丨=,丨丨=2,则丨﹣丨=.14.已知{a n}是等差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若a1+a22=﹣3,S5=10,则a9的值是.15.已知矩形A BCD的周长为18,把它沿图中的虚线折成正六棱柱,当这个正六棱柱的体积最大时,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已知f(x)=(x>0),f1(x)=f(x),f n(x)=f(f n(x)),n∈N*,则f s(x)在[,+11]上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2,.(1)若△ABC的面积为,求a,b;(2)若sinC+sin(B﹣A)=sin2A,求a,b.18.某公司计划购买2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如图柱状图:以这100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表示购买2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Ⅰ)求X的分布列;(Ⅱ)若要求P(X≤n)≥0.5,确定n的最小值;(Ⅲ)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n=19与n=20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AA1=AB=2.(1)求证:AB⊥BC;(2)若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为,求锐二面角A﹣A1C﹣B的大小.20.如图,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值有|OA|2+|OB|2<|AB|2,求a的取值范围.。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理(扫描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科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CCAA 6—10:BDABC 11—12:DB二、填空题13、2 14、2.6 15、1 16、2三、解答题17、(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1212234,()()12,a a a a a a +=⎧⎨+++=⎩ ……2分即12234,8,a a a a +=⎧⎨+=⎩所以1111()4,()(2)8,a a d a d a d ++=⎧⎨+++=⎩解得11,2,a d =⎧⎨=⎩ ……4分所以21n a n =-. ……6分(2)由(1)得, 所以122135232112222n n n n n S ----=+++++…,① 23111352321222222n n n n n S ---=+++++……,② ……8分 -①②得:2211112123113222222n n n n n n S --+=+++++-=-… ……10分所以4662n nn S +=-. ……12分18、(1)由正弦定理得:1sin sin sin cos 2B C A C -= ……2分又∵sin sin()B A C =+ ∴1sin()sin sin cos 2A C C A C +-=即1cos sin sin 2A C C = ……4分又∵sin 0C ≠ ∴1cos 2A =,又A 是内角 ∴60A = ……6分(2)由余弦定理得:2222222cos ()3a b c bc A b c bc b c bc =+-=+-=+- ……8分 ∴2()4()12b c b c +-+= 得:6b c += ∴8bc = ……10分∴11sin 822S bc A ==⨯= ……12分 19、(1)证明:连接1AB 交1AB 于点D ,112122nn n a n ---=因1AA AB =,则1AD A B ⊥由平面1A BC ⊥侧面11A ABB ,且平面1A BC侧面11A ABB 1A B =,得1AD A BC 平面⊥,又BC ⊂平面1A BC , 所以AD BC ⊥. ……2分 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则1AA ABC ⊥底面,所以1AA BC ⊥. ……3分 又1=AA AD A ,从而BC ⊥侧面11A ABB ,又AB ⊂侧面11A ABB ,故AB BC ⊥.……5分(2)由(1)1AD A BC 平面⊥,则ACD ∠直线AC 与平面1A BC 所成的角 所以6ACD π∠=,又AD =AC =……7分假设在线段1A 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二面角A BE C --的大小为23π 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所以以点A 为原点,以1AC 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且设11(01)A E AC λλ=≤≤,则由1(0,0,2)A,C,得,0,22)E λ-所以,0,22)AE λ=-,(2,AB =设平面EAB 的一个法向量1(,,)n x y z =,由1AE n ⊥, 1AB n ⊥ 得:(22)0x z λ+=+-=⎪⎩,取1(1,n =- ……9分 由(1)知11AB A BC 平面⊥,所以平面CEB的一个法向量1(2,AB =……10分所以111121cos 32AB n AB n π∙===,解得12λ=∴点E 为线段1A C 中点时,二面角A BE C --的大小为23π……12分20、(1)设动圆P 的半径为R ,则541PE RPE PF EF PF R ⎧=-⎪⇒+=>=⎨=-⎪⎩所以圆心P 的轨迹C 为以E 与F 为焦点的椭圆, ……3分设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则2,a c ==,所以曲线C 的方程:2214x y += ……5分 (2)设直线()()1122:,,,,y l x my n A x y B x =+, 由方程组()22222424044x my nm y mny n x y =+⎧⇒+++-=⎨+=⎩ ① 2121212222248,,444mn n ny y y y x x m m m -⇒+=-=+=+++. 1212224,,2244x x y y nmn M m m ++⎛⎫⎛⎫⇒=- ⎪ ⎪++⎝⎭⎝⎭, ()22224116m OM n m +=⇒=+②, ……7分设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D n ,则12121122AOB S OD y y n y y ∆=-=-, 令()()()222212224841416m S n y y m +=-=+, ……9分 设()244t m t =+≥,则2222248(4)48481144(16)2414424m t S m t t t t+===≤=+++++, 当12t =时,即m n =±=时,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 ……12分21、(1)依题意,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所以方程'()0f x =在(0,)+∞有两个不同根.即,方程ln 20x ax +=在(0,)+∞有两个不同根. 转化为,函数ln ()xg x x=与函数2y a =-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2分 又'21ln ()x g x x-=,即0x e <<时,'()0g x >,x e >时,'()0g x <,所以()g x 在(0,)e 上单调增,在(,)e +∞上单调减,从而1()=()g x g e e=极大. 又()g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是1,且在0x →时,()g x →-∞,在x →+∞时,()0g x →, ……4分所以由()g x 的图象,要想函数ln ()xg x x=与函数2y a =-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只需102a e <-<,即102a e<<- ……5分 (2)由(1)可知12,x x 分别是方程ln 0x ax -=的两个根,即11ln x ax =,22ln x ax =,设120x x >>,作差得,1122ln ()x a x x x =-,即1212lnx x a x x =-.原不等式212x x e >等价于12ln ln 2x x +>12()2a x x ⇔+>1122122()lnx x x x x x -⇔>+ ……7分 令12x t x =,则1t >,1122122()2(1)ln ln 1x x x t t x x x t -->⇔>++, ……9分设2(1)()ln 1t g t t t -=-+,1t >,2'2(1)()0(1)t g t t t -=>+, ∴函数()g t 在(1,)+∞上单调递增,∴()(1)0g t g >=, 即不等式2(1)ln 1t t t ->+成立,故所证不等式212x x e >成立. ……12分 22、(1)对于C :由2224cos 4cos 4x y x ρθρρθ==∴+=得,……2分 对于:l有()112x t y t 为参数⎧=+⎪⎪⎨⎪=⎪⎩ ……4分 (2)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2,t t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2240x y x +-=得2211+410242t t ⎛⎫⎛⎫+-+= ⎪ ⎪ ⎪ ⎪⎝⎭⎝⎭化简得230t -= ……6分121212123t t t t MA MB t t t t ∴+==-∴+=+=-==……10分。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一次综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一次综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一次综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蒸发FeCl3溶液得氯化铁晶体B.测量氯气的体积C.作为制取少量SO2的尾气吸收装置D.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2.能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则该反应的焓变△H为()A.﹣46.2 kJmol﹣1B.+46.2 kJmol﹣1C.﹣181.6 kJmol﹣1D.+181.6 kJmol﹣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C.SiO2与NaOH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D.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烷比丁烷更易液化C.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可以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并气液分离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5.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 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B.W与X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C.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显酸性D.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和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这种试剂是()A.Fe(NO3)3溶液B.FeCl2溶液C.BaCl2溶液D.FeCl3溶液7.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mim﹣1 B.v(B)=0.3molL﹣1.mim﹣1C.v(C)=0.8molL﹣1.mim﹣1D.v(D)=1.0molL﹣1.mim﹣1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53分)8.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02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V(NaOH)=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 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如图1,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①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②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如图2,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③试管B中试剂是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9.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H2O、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①将1L pH=9的A溶液分别与xL 0.001mol/L B溶液、yL 0.001mol/L D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②浓度均为0.1mol/L 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③浓度均为0.1mol/L A和E溶液的pH:A<E.回答下列问题:(1)D是溶液(填化学式);(2)写出A与足量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D、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和C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约为7,原因是;(5)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4mol/L的E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的D溶液时,混合溶液pH=13,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D、E溶液的体积之比是.10.下列转化关系中,X、Y是生活中用处广泛的两种金属单质,A、B是氧化物,A呈红棕色,C、D、E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分析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是;(3)若试剂a是NaOH溶液,写出单质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若试剂b是H2SO4,工业上用E、H2SO4和NaNO2为原料制取高效净水剂Y(OH)SO4已知还原产物为N0,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工业上电解熔融的B制取X时,若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m3,则阴极产物的质量为kg.[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1.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 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路线如图:(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中①、②、③(从左到右编号)3个﹣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E的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种.(4)D→F的反应类型是,1mol 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mol.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一次综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蒸发FeCl3溶液得氯化铁晶体B.测量氯气的体积C.作为制取少量SO2的尾气吸收装置D.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加热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B.氯气与水反应;C.球形结构可防止倒吸,NaOH吸收二氧化硫;D.Fe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不能失去电子.【解答】解:A.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生成稀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且升高温度促进其挥发,所以蒸干溶液时得到的固体是氢氧化铁而不是氯化铁,故A错误;B.氯气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C.图中球形结构为缓冲装置,能防止倒吸,该装置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且NaOH吸收二氧化硫,故C正确;D.用C作阳极、Fe作阴极电解NaOH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所以相当于电解水,得不到氢氧化亚铁;应该用Fe作阳极、C作阴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阳极上Fe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煤油能隔绝空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盐类水解、物质的性质、电解应用、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2.能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则该反应的焓变△H为()A.﹣46.2 kJmol﹣1B.+46.2 kJmol﹣1C.﹣181.6 kJmol﹣1D.+181.6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解答】解: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焓变△H=2×745kJ/mol+3×436kJ/mol﹣3×413.4kJ/mol ﹣351kJ/mol﹣462.8kJ/mol﹣2×462.8kJ/mol=﹣181.6kJ/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注意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来解答,难度不大.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C.SiO2与NaOH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D.将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C.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D.HClO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解答】解: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iO2+2OH﹣═SiO32﹣+H2O,故C正确;D.将氯气通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烷比丁烷更易液化C.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可以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并气液分离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烷烃及其命名.【分析】A.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等官能团不能省略;B.烷烃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越易液化;C.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氯气会和乙烷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和乙烯之间发生加成反应,这样即将杂质除去,又将要留的物质反应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D.1mol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均生成2mol水.【解答】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故A错误;B.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丙烷,所以丁烷更易液化,故B错误;C.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氯气会和乙烷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和乙烯之间发生加成反应,这样即将杂质除去,又将要留的物质反应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C错误;D.1mol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均生成2mol水,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烯烃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悉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烷烃沸点规律.5.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 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B.W与X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C.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显酸性D.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 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则Z是Na元素、X是O元素,X和Y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Y是S元素,W和Z同一主族,且与半径最小,则X为H元素,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则Z是Na元素、X是O元素,X和Y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Y是S元素,W和Z同一主族,且与半径最小,则X为H元素,A.通过以上分析知,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故A正确;B.X是O元素,W是H元素,W与X可形成的H2O2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NaHSO4,为强酸强碱酸式盐,其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D.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Y的简单氢化物是H2S,水中含有氢键但硫化氢不含氢键,导致水的沸点高于硫化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和性质解答,注意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里电离方式的区别,为易错点.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和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这种试剂是()A.Fe(NO3)3溶液B.FeCl2溶液C.BaCl2溶液D.FeCl3溶液【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分析】检验KSCN,一般用FeCl3或Fe(NO3)3等溶液,检验硝酸银,可加入FeCl3溶液,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Fe(NO3)3溶液不与AgNO3、H2SO4反应,不能鉴别AgNO3、H2SO4,故A错误;B.氯化亚铁溶液不与KSCN、H2SO4反应,不能鉴别KSCN、H2SO4,故B错误;C.氯化钡溶液不与KSCN、NaOH反应,不能鉴别KSCN、NaOH,故C错误;D.FeCl3溶液加入四种溶液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无现象、红褐色沉淀,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注意物质的鉴别要有典型的不同现象才可以,尤其注意SCN﹣、Cl﹣和Ag+的检验,该种题型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注意总结和积累.7.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mim﹣1 B.v(B)=0.3molL﹣1.mim﹣1C.v(C)=0.8molL﹣1.mim﹣1D.v(D)=1.0molL﹣1.mim﹣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且单位相同进行比较.【解答】解: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A、υ(A)=0.5mol/(Lmin);B、υ(B)=0.3mol/(Lmin),所以υ(A)=0.6mol/(Lmin);C、υ(C)=0.8mol/(Lmin),所以υ(A)=mol/(Lmin);D、υ(D)=1mol/(Lmin),所以υ(A)=0.5mol/(Lmin);所以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的理解及应用,解题方法是: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注意单位是否相同.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53分)8.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02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V(NaOH)=1:2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 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Ca2++OH﹣+HSO3﹣=CaSO3↓+H2O.(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如图1,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①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②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如图2,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③试管B中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分析】(1)根据题意,碳酸钙与二氧化硫、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2)①假设生成的NaHSO3物质的量都为2mol,结合Na2SO3+SO2+H2O═2NaHSO3、NaOH+SO2═NaHSO3,c=计算;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发生反应:NaOH+SO2═NaHSO3,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发生NaHSO3+Ca(OH)2=CaSO3↓+NaOH+H2O;(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与BaCl2溶液反应,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③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然后滴加浓硫酸,Na2SO3+H2SO4=Na2SO4+SO2↑+H2O,A中产生的白雾是酸雾;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可知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解答】解:(1)根据题意,碳酸钙与二氧化硫、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2)①假设生成的NaHSO3物质的量都为2mol,Na2SO3+SO2+H2O═2NaHSO3,吸收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需1molNa2SO3,由NaOH+SO2═NaHSO3可知吸收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2mol,需2molNaOH,假设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cmol/L,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V(NaOH)=:=1:2,故答案为:1:2;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发生反应:NaOH+SO2═NaHSO3,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NaHSO3+Ca (OH)2=CaSO3↓+NaOH+H2O,离子反应为:Ca2++OH﹣+HSO3﹣=CaSO3↓+H2O,使NaOH溶液再生,故答案为:Ca2++OH﹣+HSO3﹣=CaSO3↓+H2O;(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与BaCl2溶液反应,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③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然后滴加浓硫酸,Na2SO3+H2SO4=Na2SO4+SO2↑+H2O,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所以B中的试剂是饱和NaHSO3,除去白雾,故答案为:饱和NaHSO3;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故答案为: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及环境污染,为高频考点,把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的酸性,题目难度不大.9.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H2O、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①将1L pH=9的A溶液分别与xL 0.001mol/L B溶液、yL 0.001mol/L D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②浓度均为0.1mol/L 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③浓度均为0.1mol/L A和E溶液的pH:A<E.回答下列问题:(1)D是HCl溶液(填化学式);(2)写出A与足量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D、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和C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约为7,原因是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5)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4mol/L的E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的D溶液时,混合溶液pH=13,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D、E溶液的体积之比是3:2.【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的pH大于7,说明呈碱性,根据①确定B、D为HCl和CH3COOH两种酸,根据同浓度时B的用量大说明B是弱酸即为CH3COOH,则D为HCl;C和D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根据②确定C是弱碱即为NH3H2O,浓度均为0.1 mol/L的C和D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因氯化铵水解呈酸性;相同浓度时,强碱的碱性大于盐的碱性,根据③确定A、E分别是NaOH或Na2CO3,0.1 mol/L的A溶液pH小于0.1 mol/L的E溶液pH说明E是强碱NaOH,A是Na2CO3,据此分析.【解答】解:A的pH大于7,说明呈碱性,根据①确定B、D为HCl和CH3COOH两种酸,根据同浓度时B的用量大说明B是弱酸即为CH3COOH,则D为HCl;C和D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根据②确定C是弱碱即为NH3H2O,浓度均为0.1 mol/L的C和D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因氯化铵水解呈酸性;相同浓度时,强碱的碱性大于盐的碱性,根据③确定A、E分别是NaOH或Na2CO3,0.1 mol/L的A溶液pH小于0.1 mol/L的E溶液pH说明E是强碱NaOH,A是Na2CO3,(1)通过以上分析知,D是HCl溶液,故答案为:HCl;(2)醋酸和碳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故答案为: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3)D为盐酸,E是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的D、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根据方程式知,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与足量铝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答案为:1:3;(4)B为醋酸,C是氨水,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和C混合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铵,所得溶液的pH 约为7,原因是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故答案为: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5)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的盐酸溶液时,混合溶液pH=13,pH=13则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设氢氧化钠的体积是x,盐酸的体积是y,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mol/L=0.1mol/L,y:x=3:2,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之比=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的相关知识以及盐类水解、pH计算等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盐类水解中的越弱越水解原理.10.下列转化关系中,X、Y是生活中用处广泛的两种金属单质,A、B是氧化物,A呈红棕色,C、D、E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分析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Fe2O3+2Al2Fe+Al2O3(2)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有Fe3+;(3)若试剂a是NaOH溶液,写出单质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6H2O=2[Al(OH)4]﹣+3H2↑或2Al+2OH﹣+2H2O=2AlO2﹣+3H2↑;(4)若试剂b是H2SO4,工业上用E、H2SO4和NaNO2为原料制取高效净水剂Y(OH)SO4已知还原产物为N0,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SO4+H2SO4+2NaNO2=2Fe(OH)SO4+Na2SO4+2NO↑;(5)工业上电解熔融的B制取X时,若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m,则阴极产物的质量为54 kg.【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X、Y是生活中用处广泛的两种金属单质,A、B是氧化物,A呈红棕色,则A为Fe2O3,反应①为铝热反应,所以X为Al,Y为Fe,B为Al2O3,试剂a为NaOH,则C为偏铝酸钠,试剂b为硫酸,则D为硫酸铁,E 为硫酸亚铁,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解答】解:X、Y是生活中用处广泛的两种金属单质,A、B是氧化物,A呈红棕色,则A为Fe2O3,反应①为铝热反应,所以X为Al,Y为Fe,B为Al2O3,试剂a为NaOH,则C为偏铝酸钠,试剂b为硫酸,则D为硫酸铁,E为硫酸亚铁,(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2Fe+Al2O3,故答案为:Fe2O3+2Al2Fe+Al2O3;(2)D溶液中阳离子为铁离子,检验方法为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有Fe3+,故答案为: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有Fe3+;(3)单质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或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6H2O=2[Al(OH)4]﹣+3H2↑或2Al+2OH﹣+2H2O=2AlO2﹣+3H2↑;(4)E、H2SO4和NaNO2为原料制取高效净水剂Y(OH)SO4,还原产物为N0,则该反应为2FeSO4+H2SO4+2NaNO2=2Fe(OH)SO4+Na2SO4+2NO↑,故答案为:2FeSO4+H2SO4+2NaNO2=2Fe(OH)SO4+Na2SO4+2NO↑;(5)电解熔融的B制取X时,发生2Al2O34Al+3O2↑,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m3,n(O2)=×1000mol=1.5×1000mol,则得到Al的质量为1.5×1000mol××27g/mol×10﹣3kg=54kg,故答案为:54.【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根据X、Y是生活中用处广泛的两种金属单质,A、B 是氧化物,A呈红棕色,可知A是氧化铁,再结合铝热反应即可推断,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预测今后高考命题,仍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综合性试题为主,可能在考点组合方式上呈现一定的变化,以体现高考综合应用层次的能力要求,题目难度不大.[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1.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 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路线如图:(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醛基、羧基,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中①、②、③(从左到右编号)3个﹣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③>①>②.(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E的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4种.(4)D→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1mol 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3mol.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分析】(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含有醛基和羧基,则A是OHC﹣COOH,根据C的结构可知B是,A+B→C发生加成反应;(2)羧基的酸性强于酚羟基,酚羟基的酸性强于醇羟基;(3)C中有羟基和羧基,2分子C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C分子间醇羟基、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则E为;(4)对比D、F的结构,可知溴原子取代﹣OH位置;F中溴原子、酚羟基、酯基(羧酸与醇形成的酯基),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另外取代基为﹣CBr(CH3)COOH、﹣CH(CH2Br)COOH、﹣CH2CHBrCOOH、﹣CHBrCH2COOH;。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联考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联考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上)联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1,a},B={x|x2﹣5x+4<0,x∈Z},若A∩B≠∅,则a等于()A.2 B.3 C.2或4 D.2或32.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x,3)(x<0)且cosθ=x,则x等于()A.﹣1 B.﹣C.﹣3 D.﹣3.已知函数f(x+1)=,则曲线y=f(x)在点(1,f(1))处切线的斜率为()A.1 B.﹣1 C.2 D.﹣24.为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可将函数y=sin(2x﹣)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5.“b≤∫dx”是“函数f(x)=是在R上的单调函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e6.sin3,sin1.5,cos8.5的大小关系为()A.sin1.5<sin3<cos8.5 B.cos8.5<sin3<sin1.5C.sin1.5<cos8.5<sin3 D.cos8.5<sin1.5<sin37.已知命题p:对任意x∈(0,+∞),log4x<log8x,命题q:存在x∈R,使得tanx=1﹣3x,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 B.(¬p)∧(¬q)C.p∧(¬q)D.(¬p)∧q8.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A.B.C.D.9.若函数f(x)=sin(2x+φ)(|φ|<)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且当x1,x2∈(﹣,﹣),x1≠x2时,f(x1)=f(x2),则f(x1+x2)等于()A.B.C.D.10.4sin80°﹣等于()A.B.﹣C.2 D.2﹣311.设函数f(x)=1﹣,g(x)=ln(ax2﹣3x+1),若对任意的x1∈[0,+∞),都存在x2∈R,使得f(x1)=g(x2)成立,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A.2 B.C.4 D.12.若存在两个正实数x,y,使得等式3x+a(2y﹣4ex)(lny﹣lnx)=0成立,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命题“若x≥1,则x2﹣4x+2≥﹣1”的否命题为.14.已知集合A={(x,y)|x,y∈R,x2+y2=1},B={(x,y)|x,y∈R,y=4x2﹣1},则A∩B的元素个数是.15.若tan(α+)=sin2α+cos2α,α∈(,π),则tan(π﹣α)=.16.设函数f(x)对任意实数x满足f(x)=﹣f(x+1),且当0≤x≤1时,f(x)=x(1﹣x),若关于x的方程f(x)=kx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函数f (x)=的定义域为A,m>0,函数g(x)=4 x﹣1(0<x≤m)的值域为B.(1)当m=1时,求(∁R A)∩B;(2)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A=B?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设α∈(0,),满足sinα+cosα=.(1)求cos(α+)的值;(2)求cos(2α+)的值.19.设p:实数a满足不等式3a≤9,q:函数f(x)=x3+x2+9x无极值点.(1)若“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已知“p∧q”为真命题,并记为r,且t:a2﹣(2m+)a+m(m+)>0,若r是¬t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正整数m的值.20.已知函数f(x)=sin(﹣2x)﹣2sin(x﹣)cos(x+).(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2)若x∈[,],且F(x)=﹣4λf(x)﹣cos(4x﹣)的最小值是﹣,求实数λ的值.21.已知函数f(x)=+﹣(a﹣)lnx(a>0).(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证明:当a∈[,2]时,函数f(x)没有零点(提示:ln2≈0.69).22.已知函数f(x)=(a,b∈R且a≠0).(1)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y轴垂直,且f(x)有极大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a=b=1,试判断f(x)在(0,+∞)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提示:e>,e<)2016-2017学年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上)联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1,a},B={x|x2﹣5x+4<0,x∈Z},若A∩B≠∅,则a等于()A.2 B.3 C.2或4 D.2或3【考点】交集及其运算.【分析】解不等式求出集合B,进而根据A∩B≠∅,可得b值.【解答】解:∵B={x|x2﹣5x+4<0,x∈Z}={2,3},集合A={1,a},若A∩B≠∅,则a=2或a=3,故选:D.2.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x,3)(x<0)且cosθ=x,则x等于()A.﹣1 B.﹣C.﹣3 D.﹣【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求出OP的距离,直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osθ,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x,3)(x<0)所以OP=,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cosθ=x=,x<0解得x=﹣1.故选A.3.已知函数f(x+1)=,则曲线y=f(x)在点(1,f(1))处切线的斜率为()A.1 B.﹣1 C.2 D.﹣2【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化简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导数,然后求解切线的斜率.【解答】解:由已知得,则,所以f'(1)=1.故选:A.4.为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可将函数y=sin(2x﹣)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得出结论.【解答】解:将函数y=sin(2x﹣)=﹣sin(2x﹣+π)=﹣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函数y=﹣sin[2(x﹣)+]=﹣sin2x的图象,故选:C.5.“b≤∫dx”是“函数f(x)=是在R上的单调函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e【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分析】先根据定积分的计算法则求出b的范围,再根据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得到b的范围,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求出,【解答】解:b≤∫dx=lnx|=1+1=2,∵函数f(x)=是在R上的单调函数,∴0+2>30+b,解得b<1,∴b≤∫dx”是“函数f(x)=是在R上的单调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6.sin3,sin1.5,cos8.5的大小关系为()A.sin1.5<sin3<cos8.5 B.cos8.5<sin3<sin1.5C.sin1.5<cos8.5<sin3 D.cos8.5<sin1.5<sin3【考点】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分析】首先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来化简,并通过化简后的函数单调性来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于cos8.5=cos(8.5﹣2π),因为,所以cos8.5<0,又sin3=sin(π﹣3)<sin1.5,∴cos8.5<sin3<sin1.5.故选:B.7.已知命题p:对任意x∈(0,+∞),log4x<log8x,命题q:存在x∈R,使得tanx=1﹣3x,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 B.(¬p)∧(¬q)C.p∧(¬q)D.(¬p)∧q【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根据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得当x>1时,log4x<log8x不成立,即p为假命题.当x=0时,tanx=1﹣3x=0,即q是真命题,再由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可得答案.【解答】解:∵,∴当x>1时,,即log4x>log8x,即p为假命题.当x=0时,tanx=1﹣3x=0,即q是真命题,从而(¬p)∨q为真命题.p∧q,(¬p)∧(¬q),p∧(¬q)均为假命题,故选:D.8.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掌握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解答】解:当x>0时,y=xlnx,y′=1+lnx,即0<x<时,函数y单调递减,当x>,函数y单调递增,因为函数y为偶函数,故选:D9.若函数f(x)=sin(2x+φ)(|φ|<)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且当x1,x2∈(﹣,﹣),x1≠x2时,f(x1)=f(x2),则f(x1+x2)等于()A.B.C.D.【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分析】由正弦函数的对称性可得sin(2×+φ)=±1,结合范围|φ|<,即可解得φ的值,得到函数f(x)解析式,由题意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x1+x2=﹣代入函数解析式利用诱导公式即可计算求值.【解答】解:∵sin(2×+φ)=±1,∴φ=kπ+,k∈Z,又∵|φ|<,∴φ=,∴f(x)=sin(2x+),当x∈(﹣,﹣),2x+∈(﹣,﹣π),区间内有唯一对称轴x=﹣,∵x1,x2∈(﹣,﹣),x1≠x2时,f(x1)=f(x2),∴x1,x2关于x=﹣对称,即x1+x2=﹣π,∴f(x1+x2)=.故选C.10.4sin80°﹣等于()A.B.﹣C.2 D.2﹣3【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将所求的关系式通分后化弦,逆用两角差的余弦与两角差的正弦,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4sin80°﹣======﹣,故选:B.11.设函数f(x)=1﹣,g(x)=ln(ax2﹣3x+1),若对任意的x1∈[0,+∞),都存在x2∈R,使得f(x1)=g(x2)成立,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A.2 B.C.4 D.【考点】函数的值.【分析】设g(x)=ln(ax2﹣3x+1)的值域为A,则(﹣∞,0]⊆A,从而h(x)=ax2﹣3x+1至少要取遍(0,1]中的每一个数,又h(0)=1,由此能求出实数a的最大值.【解答】解:设g(x)=ln(ax2﹣3x+1)的值域为A,∵f(x)=1﹣在[0,+∞)上的值域为(﹣∞,0],∴(﹣∞,0]⊆A,∴h(x)=ax2﹣3x+1至少要取遍(0,1]中的每一个数,又h(0)=1,∴实数a需要满足a≤0或,解得a≤.∴实数a的最大值为.故选:B.12.若存在两个正实数x,y,使得等式3x+a(2y﹣4ex)(lny﹣lnx)=0成立,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B.C.D.【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分析】根据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将方程进行转化,利用换元法转化为方程有解,构造函数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函数极值和单调性的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3x+a(2y﹣4ex)(lny﹣lnx)=0得3x+2a(y﹣2ex)ln=0,即3+2a(﹣2e)ln=0,即设t=,则t>0,则条件等价为3+2a(t﹣2e)lnt=0,即(t﹣2e)lnt=﹣有解,设g(t)=(t﹣2e)lnt,g′(t)=lnt+1﹣为增函数,∵g′(e)=lne+1﹣=1+1﹣2=0,∴当t>e时,g′(t)>0,当0<t<e时,g′(t)<0,即当t=e时,函数g(t)取得极小值为:g(e)=(e﹣2e)lne=﹣e,即g(t)≥g(e)=﹣e,若(t﹣2e)lnt=﹣有解,则﹣≥﹣e,即≤e,则a<0或a≥,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命题“若x≥1,则x2﹣4x+2≥﹣1”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4x+2<﹣1.【考点】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分析】直接利用四种命题的逆否关系,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命题“若x≥1,则x2﹣4x+2≥﹣1”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4x+2<﹣1;故答案为:若x<1,则x2﹣4x+2<﹣1.14.已知集合A={(x,y)|x,y∈R,x2+y2=1},B={(x,y)|x,y∈R,y=4x2﹣1},则A∩B的元素个数是3.【考点】交集及其运算.【分析】联立A与B中两解析式,求出x与y的值,即可确定出两集合的交集即可.【解答】解:联立得:,消去y得:x2+(4x2﹣1)2=1,即16x4﹣7x2=0,解得:x=0或x=±,∴y=﹣1或y=,∴A∩B={(0,﹣1),(,),(﹣,)},则A∩B的元素个数是3,故答案为:315.若tan(α+)=sin2α+cos2α,α∈(,π),则tan(π﹣α)=3.【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由两角和的正切函数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已知可得=,整理即可解得tanα的值,结合α的范围及诱导公式即可计算得解.【解答】解:∵tan(α+)=sin2α+cos2α,∴==,整理可得:tan2α(3+tanα)=0,解得:tanα=0,或﹣3,∵α∈(,π),可得:tanα<0,∴tanα=﹣3,∴tan(π﹣α)=﹣tanα=3.故答案为:3.16.设函数f(x)对任意实数x满足f(x)=﹣f(x+1),且当0≤x≤1时,f(x)=x(1﹣x),若关于x的方程f(x)=kx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5﹣2,1)∪{2} .【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分析】先确定函数f(x)为周期函数,再将问题等价方程f(x)仅有唯一实数根,并结合函数的图象与判别式得出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f(x)=﹣f(x+1),∴f(x+2)=f(x),即f(x)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因为,当x∈[0,1]时,f(x)=x(1﹣x),所以,x∈[﹣1,0]时,x+1∈[0,1],所以,f(x)=﹣f(x+1)=x(x+2),∴f(x)在一个周期内的解析式为f(x)=,如右图,依题意,方程f(x)=kx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则该方程一根为负,一根为正,一根为0,即f(x)=kx只有唯一一个正实数根,当x∈[2,3]时,x﹣2∈[0,1],所以,f(x)=f(x﹣2)=(x﹣2)(3﹣x),令(x﹣2)(3﹣x)=kx,整理得,x2+(k﹣5)x+6=0,由△=0,解得k=5﹣4(舍k=5+4),此时,直线y=(5﹣4)x与f(x)的图象相切,共有5个交点,如图长虚线直线,所以,k>5﹣4,﹣﹣﹣﹣﹣﹣﹣﹣﹣﹣﹣﹣﹣﹣﹣﹣﹣﹣①另一方面,函数f(x)=x(1﹣x)在x=0处的导数为f'(0)=1,即直线y=x与f(x)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如图短虚直线,所以,k<1,﹣﹣﹣﹣﹣﹣﹣﹣﹣﹣﹣﹣﹣﹣﹣﹣﹣﹣﹣﹣﹣﹣﹣﹣②当1<x<2时,﹣1<x﹣2<0,f(x﹣2)=(x﹣2)(x﹣1),可得f(x)=f(x﹣2)=x2﹣3x+2,由x2﹣3x+2=kx,可得判别式为(3+k)2﹣8=0,解得k=2﹣3(﹣2﹣3舍去),当直线y=kx(k<0)与y=f(x)相切可得2﹣3.综合以上讨论得,k∈(5﹣2,1).故答案为:(5﹣2,1)∪{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函数f (x)=的定义域为A,m>0,函数g(x)=4 x﹣1(0<x≤m)的值域为B.(1)当m=1时,求(∁R A)∩B;(2)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A=B?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1)求出f(x)的定义域确定出A,进而求出A的补集,把m=1代入确定出x的范围,进而求出g(x)的值域,确定出B,找出A补集与B的交集即可;(2)表示出g(x)的值域确定出B,根据A=B求出m的值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x≤,即A=(,],∴∁R A=(﹣∞,]∪(,+∞),当m=1时,由0<x≤1,得到<4x﹣1≤1,即B=(,1],则(∁R A)∩B=(,1];(2)由题意得:B=(,4m﹣1],若存在实数m,使A=B,则必有4m﹣1=,解得:m=,则存在实数m=,使得A=B.18.设α∈(0,),满足sinα+cosα=.(1)求cos(α+)的值;(2)求cos(2α+)的值.【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1)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函数求出三角函数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解即可.(2)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以及二倍角公式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1)α∈(0,),满足sinα+cosα=.可得2(sinα+cosα)=.可得sin(α+)=.∴cos(α+)==.(2)由(1)可得cos2(α+)=1﹣2=,sin2(α+)=2×=.cos(2α+)=cos[2(α+)﹣]=cos2(α+)cos+sin2(α+)sin==.19.设p:实数a满足不等式3a≤9,q:函数f(x)=x3+x2+9x无极值点.(1)若“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已知“p∧q”为真命题,并记为r,且t:a2﹣(2m+)a+m(m+)>0,若r是¬t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正整数m的值.【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分别求出命题p,q为真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1)若“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则p与q只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进而得到答案;(2)求出“p∧q”为真命题,实数a的取值范围,结合r是¬t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的值.【解答】解:由3a≤9,得a≤2,即p:a≤2.…∵函数f(x)无极值点,∴f'(x)≥0恒成立,得△=9(3﹣a)2﹣4×9≤0,解得1≤a≤5,即q:1≤a≤5.…(1)∵“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p与q只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若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则.…若q为真命题,p为假命题,则.…于是,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1或2<a≤5}.…(2)∵“p∧q”为真命题,∴.…又,∴,∴a<m或,…即t:a<m或,从而¬t:.∵r是¬t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t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得,∵m∈N*,∴m=1…20.已知函数f(x)=sin(﹣2x)﹣2sin(x﹣)cos(x+).(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2)若x∈[,],且F(x)=﹣4λf(x)﹣cos(4x﹣)的最小值是﹣,求实数λ的值.【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分析】(1)先利用两角和余差和二倍角等基本公式将函数化为y=Asin(ωx+φ)的形式,再利用周期公式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最后将内层函数看作整体,放到正弦函数的增区间上,解不等式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2)x∈[,]时,化解F(x),求出内层函数的取值范围,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出f(x)的最小值,可得实数λ的值.【解答】解:函数f(x)=sin(﹣2x)﹣2sin(x﹣)cos(x+).化简可得:f(x)=sin cos2x﹣cos sin2x﹣2sin(x﹣)cos(π﹣+x)=cos2x+sin2x+sin(2x﹣)=sin2x﹣cos2x=sin(2x﹣)(1)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T=,∵2x﹣∈[,],k∈Z单调递增区间;即≤2x﹣≤,解得:≤x≤,∴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2)由F(x)=﹣4λf(x)﹣cos(4x﹣)=﹣4λsin(2x﹣)﹣cos(4x﹣)=﹣4λsin(2x﹣)﹣1+2sin2(2x﹣)令t=sin(2x﹣),x∈[,],∴2x﹣∈[0,]∴0≤t≤1那么F(x)转化为g(t)=﹣4λt+2t2﹣1,其对称轴t=λ,开口向上,当t=λ时,取得最小值为,由,解得:λ=.故得实数λ的值为.21.已知函数f(x)=+﹣(a﹣)lnx(a>0).(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证明:当a∈[,2]时,函数f(x)没有零点(提示:ln2≈0.69).【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即可;(2)得到f (a 2)= [a 2+1﹣(a 2﹣1)lna 2],由于≤a 2≤4,设g (x )=x +1﹣(x ﹣1)lnx ,(≤x ≤4),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解答】解:(1)∵f (x )= [x +﹣(a 2﹣1)lnx ],∴f ′(x )=,∵x >0,∴x ∈(0,a 2)时,f ′(x )<0, x ∈(a 2,+∞)时,f ′(x )>0,∴f (x )在(0,a 2)递减,在(a 2,+∞)递增,∴x=a 2时,f (x )取极小值f (a 2)= [a 2+1﹣(a 2﹣1)lna 2]; (2)由(1)得:x=a 2时,f (x )取极小值也是最小值,f (a 2)= [a 2+1﹣(a 2﹣1)lna 2],∵≤a ≤2,∴≤a 2≤4,设g (x )=x +1﹣(x ﹣1)lnx ,(≤x ≤4),则g ′(x )=﹣lnx ,∵g ′(x )在[,4]递减,且g ′(1)>0,g ′(2)<0, ∴g ′(x )有唯一的零点m ∈(1,2),使得g (x )在[,m )递增,在(m ,4]递减,又由于g ()=>0,g (4)=5﹣6ln2>0.∴g (x )>0恒成立,从而f (a 2)= [a 2+1﹣(a 2﹣1)lna 2]>0恒成立, 则f (x )>0恒成立,∴a ∈[,2]时,函数f (x )没有零点.22.已知函数f (x )=(a ,b ∈R 且a ≠0).(1)若曲线y=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与y 轴垂直,且f (x )有极大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a=b=1,试判断f(x)在(0,+∞)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提示:e>,e<)【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求出b的值,解关于导函数的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求出x=1时函数取极大值,求出a的范围即可;(2)求出f(x)的导数,求出m的范围,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解答】解:(1)∵f′(x)=,∴f′(1)=b=0,∴f′(x)=,a>0时,由f′(x)>0,解得:x>1,由f′(x)<0,解得:0<x<1,故f(x)只有极小值,不合题意;a<0时,由f′(x)>0,解得:0<x<1,由f′(x)<0,解得:x>1,故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故a的范围是(﹣∞,0);(2)a=b=1时,f(x)=,f′(x)=,设g(x)=e x(x﹣1)+1﹣lnx,则g′(x)=x(e x﹣),设g′(m)=0,∵e>,e<,且y=e x﹣在x∈(0,+∞)递增,∴<m<,不难得到g(x)≥g(m),∵e m=,∴m=﹣2lnm,∴g(m)=,∵(m3+2m2+2m﹣2)′=3m2+4m+2>0恒成立,∴φ(m)=m3+2m2+2m﹣2递增,∴φ(m)>φ()=>0,∴g(m)>0,g(x)>0,故f′(x)>0,f(x)在(0,+∞)递增.2017年1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本大题共 4 小题, 小题 5 ,共 20 .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 . 13.“a 1”是“函数 f x =a•x+cosx 在 R 单调递增”的 条 . 空格处请填写“充 必要条 ” “必要 充 条 ” “充要条 ”或“既 充 也 必要条 ” 14.已知函数 f x = 范围是 . ,且 tan α+ =3,则 lg 8sinα+6cosα ﹣lg 4sinα﹣cosα = . ,若 等式 f x a 恒 立,则实数 a 的取值
cos2α﹣sin2α = α∈ 式 为 ,π ,
sinα+cosα=
两边 方可得 1+sin2α= sin2α= 故选 D. .
4.已知 S1=
xdx,S2=
exdx,S3=
x2dx,则 S1,S2,S3 的大小关系为
C.S3 S2 S1 D.S2 S3 S1 A.S1 S2 S3 B.S1 S3 S2 考点 定 . 析 先利用 基本定理计算 个定 ,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 解答 解 S1= S3= x2dx= | xdx= x2| = = 4﹣1 = ,S2= exdx=ex| =e2﹣e=e e﹣1 ,
=﹣f x ,知 f x 是奇函数.所 f x 在 R 是增函数,a+b 0 可得 af a +f b 0 立 若 f a +f b 0则f a ﹣f b =f ﹣b 由函数是增函数知 a+b 0 =0 的充要条 . 立 a+b =0 是 f a +f b 解答 解 f x =x3+log2 f ﹣x =﹣x3+log2 ﹣x+ =﹣x3﹣log2 x+ x+ ,f x 的定 域为 R =﹣x3+log2
可得在点 1,0 处的 线斜率为 k=ae, 由两点的斜率公式,可得 ae= 解得 a=2,f x = ,
第7页 共 19 页
=2e,
f,f x 递 当 x e 时,f′ x 当 0 x e 时,f′ x 即 x=e 处 f x 取得极大值,且为 f e =2. 故选 B.
考点 角函数的 简求值 同角 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两角和 差的余弦函数 两 角和 差的 弦函数. 析 直接利用两角和 差的 角函数 及二倍角的余弦函数 简函数的表达式, 利用 方关系式求出结果即可.
第5页
共 19 页
解答 解 3cos2α=sin 可得 3cos2α= 3
﹣α ,
cosα﹣sinα , cosα﹣sinα , sinα﹣cosα≠0, , .
A.g
x =sin 2x﹣ x =cos 2x﹣
B.g x =sin 2x+
C.g x =cos 2x+
D.g
第1页
共 19 页
x1f x2 +x2f 9.定 在 R 的函数 f x ,若对任意 x1≠x2,都 x1f x1 +x2f x2 2 x1 ,则 f x 为“H 函数”,给出 列函数 ①y=﹣x +x+1 ②y=3x﹣2 sinx﹣cosx ③y=ex+1 ④f x = 中“H 函数”的个数为
与选修 4-4
坐标系
参数方程选讲成
第3页 共 19 页
23.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 .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
.直线 l
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
y 轴交于点 P.
1 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 求 的值.
与选修 4-5 等式选讲成 24.已知 等式|x2﹣3x﹣4| 求 a b 的值
2x+2 的解集为{x|a x b}.
若 m,n∈ ﹣1,1 ,且 mn= ,S=
+
,求 S 的最大值.
第4页
共 19 页
2016-2017 学

省荆州市洪湖一中高 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
9

理科
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题 5 ,共 60 .在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U=R,A={x|2x 1},B={x|log2x 0},则 A∩∁UB= A.{x|x 0} B.{x|x 1} C.{x|0 x 1} D.{x|0 x 1} 考点 交 并 补集的混合运算. 析 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求出集合 B 中 等式的解集,确定出集合 B,利用指数函 数的性质确定出集合 B,由 集 U=R,求出 B 的补集,找出 A B 补集的公共部 ,即可 确定出所求的集合 解答 解 易知 A={x|x 0},B={x|x 1},则 A∩CUB={x|0 x 1}, 故选 C.
8﹣ 1 = ,
e e﹣1 , S1 S3 S2 故选 B. 5.设复数 z 满足 z+i 1+i =1﹣i i 是虚数单位 ,则|z|= A.1 B .2 C .3 D.4 考点 复数求模. 析 变形已知条 可得 z+i= 解答 解 z+i= = z+i 1+i =1﹣i, , 简可得 z,可得模长.
A.充 必要条 B.充 而非必要条 C.必要而非充 条 D.既非充 也非必要条 7.若曲线 f x = 在点 1,f 1 处的 线过点 0,﹣2e ,则函数 y=f x 的
极值为 A.1 B .2 C .3 D .e 8.函数 f x =sin2x 和函数 g x 的部 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 g x 的解析式可 是
7.若曲线 f x = 极值为 A.1 B .2
在点 1,f 1
处的 线过点 0,﹣2e ,则函数 y=f x

C .3
D .e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 某点 线方程. 析 求出 f x 的导数,可得 线的斜率,运用两点的斜率公式,解方程可得 a=2,求 出 f x 的单调区间,即可得到 f x 的极大值. 解答 解 f x = 的导数为 f′ x = ,
=
=﹣i, z=﹣2i
|z|=2 故选 B.
第6页
共 19 页
6. 设 f x =x3+log2 x+
b, a+b 0 是 f a +f b , 则对任意实数 a,
0的
A.充 必要条 B.充 而非必要条 C.必要而非充 条 D.既非充 也非必要条 考点 必要条 充 条 充要条 的判断 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奇函数. 析 由 f ﹣x =﹣x3+log2 ﹣x+ =﹣x3+log2 =﹣x3﹣log2 x+
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17.已知 sinαtanα= ,且 0 α π.
.解答题
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
骤.
第2页
共 19 页
1 求 α 的值 2 求函数 f x =4cosxcos x﹣α 在与0, 成 的值域.
18.设函数 f x 的定 域是 R,对于任意实数 m,n,恒 f m+n =f m •f n ,且 1. 当 x 0 时,0 f x 1 求证 f 0 =1,且当 x 0 时, f x 1 2 判断 f x 在 R 的单调性 f 1 },B={ x,y |f ax﹣y+2 =1,a 3 设集合 A={ x,y |f x2 •f y2 ∈R},若 A∩B=∅,求 a 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函数 f x = 1 当 x∈与﹣ , sin2x﹣cos2x﹣ x∈R
11.设 f x =
,则
f x dx 的值为
A.
+
B.
+3
C.
+
D.
+3
12.已知函数 f x 的定 域为 R,对任意 x1 x2, =1,则 等式 f log2|3x﹣1| A. ﹣∞,0 B. ﹣∞,1 2﹣log2|3x﹣1|的解集为 C. ﹣1,0 ∪ 0,3
﹣1,且 f 1
D. ﹣∞,0 ∪ 0,1
4.已知 S1=
C.S3 S2 S1 D.S2 S3 S1 A.S1 S2 S3 B.S1 S3 S2 5.设复数 z 满足 z+i 1+i =1﹣i i 是虚数单位 ,则|z|= A.1 B .2 C .3 D.4 6. 设 f x =x3+log2 x+ b, a+b 0 是 f a +f b , 则对任意实数 a, 0的
2016-2017 学

省荆州市洪湖一中高 试卷 理科
9
联考数学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题 5 ,共 60 .在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U=R,A={x|2x 1},B={x|log2x 0},则 A∩∁UB= A.{x|x 0} B.{x|x 1} C.{x|0 x 1} D.{x|0 x 1} 2.函数 A. 3.若 α∈ A. B.﹣ 的定 域是 B. ,π ,则 3cos2α=sin C. xdx,S2= D.﹣ exdx,S3= x2dx,则 S1,S2,S3 的大小关系为 C. ﹣α ,则 sin2α 的值为 D.与0,+∞
析 由图象可得 g x 的图象 过点 解答 解 值计算可得 f =sin
由图象可得 g x 的图象 过点 入验证可得选项 A,g 选项 B,g 选项 D,g 选项 C,g 故选 C. =sin =cos =cos
15.已知 α∈ 0,
16.对于 次函数 f x =ax3+bx2+cx+d a≠0 ,给出定 设 f′ x 是函数 y=f x 的 导数,f′′ x 是 f′ x 的导数,若方程 f′′ x 实数解 x0,则 点 x0,f x0 为函数 y=f x 的“拐点”.某同学 过探究发现 任何一个 次函数都 “拐点” 任何一个 次函 数都 对 中心,且“拐点”就是对 中心.设函数 f x = x3﹣ x2+3x﹣ 这一发现,计算 f +f +f +…+f = . ,请你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