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要多关注那些厌学的孩子
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
具体做法是:①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绝对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挖苦、讽刺、训斥、指责,而是与他们共同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探讨学习方法。
③利用休息时间侧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他们补基础知识,努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要想彻底根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就要付出真情,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人,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厌学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协助他们,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快乐。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班,班上绝绝大部分同学都厌学,表现在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在下面交头接耳,且没完没了,你讲他也讲,你不讲他还是讲,一旦提问,他们就成哑巴了,一问三不知。
这样下去怎能行!我整天思索着对策。
付出真情,一定会有收获,于是,我首先用情感打动他们,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教育过程的实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法宝。
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发展民主、互助、关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平等地对待和关爱学生,不歧视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多给他们一份融洽与和谐,使他们相信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被老师忽视。
要尊重学生保持良好公众形象的需要,维护其自尊心,不要过度责难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一点点错误就恶语相向。
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是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有,所以,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有,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合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理解的发展规律。
从师生关系分析青少年厌学心理及对策

从师生关系分析青少年厌学心理及对策青少年厌学心理是指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的心理状态。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厌学心理,并提出对策。
师生关系的冷漠和疏离是导致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师生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使得学生感到被忽视和无所依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的不公平和偏见也会导致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产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存在偏见,对某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而对其他学生却不关心或忽视,这将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创造一个公正和平等的学习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来改善师生关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产生。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定期和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摒弃偏见和不公平的行为,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关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个人的优点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和互信的关系。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师生关系对青少年厌学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机制,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产生。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厌学孩子教育

厌学孩子教育
1、老师要通过孩子上课情况和日常表现,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或主动询问学生厌学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的同意,老师发现学生出现厌学情况,就需要想好应对的措施,并和家长一起改变孩子厌学的思想。
2、家长要通过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来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思想。
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入手,孩子对学习新知识的厌烦程度就会缩减,再用正确方式去引导,孩子厌学的思想和心理就会转移。
3、教育孩子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耐心,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给予鼓励和肯定,他就会义无反顾的去了解。
教育孩子不是争吵,家长要了解孩子厌学的情绪,并根据真实情况,对孩子各个方面思想和心理进行调整。
老师教育学生会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面对老师会有一定的尊敬,面对老师讲述的事情和错误,孩子能够更加理智地了解,自己的错误。
家长调整好自身的情绪,教育孩子就不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孩子接受父母的教导,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才能逐渐走向平稳状态。
教育厌学孩子的8个方法

教育厌学孩子的8个方法如今,很多孩子受到过度压力,对学习感到厌倦。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培养习惯、激发求知欲,更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来介绍8个教育厌学孩子的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们看到自己有自主权,更容易接受学习,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对学习有更强烈的兴趣。
此外,父母也不要催促他们学习,要尊重他们的想法、爱好和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排除厌学的情绪。
第二,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有趣、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学习。
父母可以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让孩子变得更加有趣和愉快。
第三,让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让孩子学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这样他们会更加热爱学习,也会为自己的学习抱有持久的热情。
第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应当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他们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组装模型,这些都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第五,让孩子接触学习材料。
让孩子了解一些有用的学习材料,如图书、音乐、视频、新闻,给他们足够的学习资料,能够让孩子的学习更加充实。
第六,给孩子合理的计划。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父母应该给他们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在合理的时间内学习合理的内容,让学习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第七,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使用查字典的方式,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等等。
这些都能够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
第八,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没有正确的方向,那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孩子提供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他们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努力。
总之,要教育厌学的孩子,尊重、关心、激发自信,同时又给予合理的计划、正确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去学习。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作者:覃朝慧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2期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很大好处。
但随之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学困生,困扰着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这是令老师们最头疼、最潜心思索,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备课时,关注到学困生备课是上课的预练,教师的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服务。
教师备课时,不仅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因生施教的目的。
备学生时,教师特别注重备好学困生,对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将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因此,教师备课时,对学困生在课堂提问、课堂板演、课堂练习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上课时,关注到学困生首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
1.在课堂提问上,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
因为学困生基础差、反应慢,教师一定不要着急,要学会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困生的回答。
当他们答不出来或说得吞吞吐吐时,教师要及时地补充、帮助、诱导、启发,用和蔼的态度,温柔、可亲的眼神来鼓励他们。
对于提问的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他们积极、肯定的评价和赏识,以便他们树立信心。
2.在课堂练习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区别对待。
因为学困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也较差,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或板演时,学困生与其他学生比要有一定梯度,降低学困生的知识难度,要从简入手,让学困生能及时完成,这样学困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因为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合作学习上,教师要倾心关注学困生。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做有担当的师者

要 想 成 为 一 个 合 格 的人 民 教
师 . 我 们 青 年 教 师 必 须 具 备 以 下 三个 方 面 的要 求 :
失 关 爱 . 事 事 处 处 无 不 体 现 教 师 的爱 是 “ 一 切 为 了 学 生 ” 的 良 苦 用 心 。青 年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爱 要 有 耐 心 、恒 心 和 宽 心 , 由 于 学 生 认 知 能 力 、知 识 水 平 和 社 会 阅 历 的 不 同 ,导 致 在 某 些 方 面 的 分 歧 , 有 时 甚 至 会 出 现 对 教 师 的 爱 不 理 解 ,出现 不 领 情 和 顶 撞 的 行 为 , 这 就 考 验 青 年 教 师 教 育 学 生 的 耐 心 、恒 心 和 宽 心 。 青 年 教 师 要 虚 心 向 老 教 师 讨 教 、学 习 ,对 学 生
我 们 倍 感 为 人 师 者 的 荣 光 、 责 任
和 压 力 ,我 们 教 师 在 向 学 生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时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教 会
思想教 育要坚持 “ 少责备多鼓励 、 多 沟 通 少 命 令 、多 亲 近 少 疏 远 ”
的 原 则 .有 经 验 的 老 师 经 常 会 细 心 观 察 自 己 的 学 生 .倾 听 学 生 的 心 声 , 努 力 为 学 生 排 忧 解 难 . 把 握 思 想 教 育 的 时 机 和 切 人 点 , 创 设 愉悦 轻松 的 教育 情境 来展 现 自 己 对 学 生 的 爱 .把 老 中 医 悬 壶 济
何 谈 教 育 ? 青 年 教 师 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把 爱 自 始 到 终 贯 穿 于
教师 职 责 的 过 程 中 ,出现 不 作 为 的 消极 行 为 ,对 教师 的形 象 造 成 负 面
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

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要改变厌学的同学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
在老师和家长配合下,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他们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把他们对学习的厌恶感、恐惧感转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和学习。
第二招: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厌学的同学要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同学们要学会发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肯定。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能够接受自我,并且认识到自己是能够学习好的。
第三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的同学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
老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品味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教授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告别厌学的心理。
第四招:严格要求,增强自控能力。
当厌学的情绪一开始出现,千万不能让学生自暴自弃,任由自己放弃在学习上的种种努力。
有时候,老师要对同学们进行严加管理,使学生们强制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激起自己内心深处发奋进取的欲望。
第五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很多同学厌学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也不好。
其实,对于这些同学,老师应该教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一味钻难题,而应该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来。
争取每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要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
第六招:远离网络游戏。
外界的诱惑是让同学们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有许多同学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要摆脱厌学情绪,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必须监督这些同学,让他们远离网络游戏。
第七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师生关系紧张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同学不在少数,老师应该多和这部分同学接触,要尽量和他们建立一个平等、融洽的关系,多与学生沟通。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学校、老师和学业产生了消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引导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下面是一个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曾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但近期表现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经常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对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以为意。
在上课时,他总是低头划手机或者与同学交头接耳,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希望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心理辅导分析:1.情绪问题:小明表现出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情绪,这可能是由于他对一些问题或挑战感到困惑、焦虑或无法处理导致的。
通过对他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他理解并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他对学校和学习的观念。
2.压力问题:小明可能面临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这给他造成了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分析和调整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业压力。
3.环境问题:小明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有重要影响,可能存在一些家庭问题。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兴趣问题:小明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丧失,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参与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自我认知:小明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或低下。
辅导师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心理辅导方案:1.情绪管理训练:辅导师可以使用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训练,帮助小明调整和管理他的负面情绪。
3.家庭辅导:辅导师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师者要多关注那些厌学的孩子
老师们都知道,现如今厌学的学生随着学段上升而攀升。
正如老师们常说的:“到幼儿园里去看小朋友,感觉个个都是那么地活泼可爱。
到小学里,开始出现了差生。
到初中,差生的数量就已经占据大部分了;再到高中,老师眼里就没几个聪明的同学了!”是啊!老师都喜欢好学的孩子。
老师心里也应该明白:好学生无需老师多花时间、精力,他们依然那么优秀;事实上,老师的辛苦是为大部分学生而苦,是因后进生(或称厌学生)多而累的,这也是老师最值得敬重的地方。
若是放弃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指导,就失去了当老师的价值了。
怎样帮助厌学的学生,我个人总结了几点:
一、多接触厌学的孩子,取得他们的信任。
学生厌学常常表现出的厌学行为是明显的、多样的,所以,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要多走近这些孩子,不要只把他们当学生,要时常想他们只是些少不更事的孩子,多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话语,分析、了解他们厌学的因由,走进厌学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取得他们的信任,以便“对症下药”,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逐步改变厌学状态。
二、竭尽全力维护厌学孩子的自尊心。
凡厌学者,时间一久,便沦为后进生。
后进生容易受别人的冷淡和歧视,或常常挨父母训斥,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和不信任感,自尊心比常人更强,也更容易受挫。
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多关心这些孩子,甚至还要多加爱护他们,只有多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不会冷淡他们,更不会歧视他们,这样才有可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三、注意激发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少厌的孩子成绩差,但往往精力充沛,喜欢运动,或在其他方面有特长,这
就需要老师班主任善于发现并鼓励、帮助这些孩子发挥长处,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进取心,把他们的精力、特长引向学习,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继而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家都来关心厌学的孩子。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工作,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发动同学人人都来关心和帮助厌学学生,不允许有歧视和打击厌学学生(后进生)的现象发生。
同时,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步调一致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感受到关怀和爱护。
五、学业上给予必要的辅导。
学生厌学大多是因为学习困难而导致的,随之产生厌恶学习、怕学习的心理,所以,老师先解决了厌学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要在实际困难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辅导,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帮扶,把学习搞好。
这样就不会继续厌学了。
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