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博源邹岩松等顶尖学者资料

合集下载

北科都出点子什么人

北科都出点子什么人
郑新立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王 军 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市委书记
单亦和 保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原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李克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
应文华 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
陆 江 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
范维唐 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何建昌 华北冶金建设公司经理
林仁杰 西安钢铁公司董事长
杨福国 宁夏石咀山钢铁厂党委书记
吴建民 吉林铁合金集团公司总经理
金树安 峨眉铁合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心健 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陈 明 十三冶金建设公司经理
王绍成 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
程敏直 西安冶金机械厂党委书记
胡正寰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北京钢院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北京钢院
柯 伟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钢院
钟 掘 中南大学教授 北京钢院
关 杰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北京钢院
刘 玠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北京钢院
才鸿年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顾问 北京钢院
姓 名 职 务 在校班级
刘 玠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本仁 武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蔡登楼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林滋泉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晓刚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马国强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赵如月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纪委书记
王 毅 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
黎樵燊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霍银海 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党委书记
朱耀中 冶金部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
张成吉 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

孔子学院总部获“首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集体奖

孔子学院总部获“首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集体奖

孔子学院总部获 “ 首 届 《 中华 之 光 传 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 》 集体奖

2 0 1 3年 1 月1 1日, 首届 《 中华之光——传播 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 颁 奖典礼在 中央电视 台隆重举 办 , 孑 L 子学
院总部荣获本届评选 唯一 集体 奖。 此 次评选 活动由文化 部 、 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 、 国务 院侨务办公室 、 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局 和中央电视 台共 同主
YANG Ti a n
( S c h o o l o f O v e r s e a s E d u c a t i o n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s r i t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6 4 , C h i n a )
d i f f e r e n t t y pe s o f t h e e ro r s i s d o ne . Ac c o r d i ng l y,t h e d i ic f u l t p o i n t s t ha t me d i u m —a d v a n c e d 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r u n i n t o i n he t pr o c e s s o f d i s c o u r s e e x p r e s s i o n h a v e b e e n f 0 u n d o u t a n d s o me t e a c hi n g s u g g e s — t i o ns a r e o fe r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e a r c h. Ke y wo r d s: he t me — r h e me t h e o y ;me r d i um— a d v a nc e d 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 l a n g u a g e d i s c o u r s e s ;e l T o r a n a l y s i s ;t e a c h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 s

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论文题目 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 转轨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 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及汇率变动的宏观效应 中国年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模拟分析研究 罪刑均衡实证研究 清代民间契约中的法律--民事习惯法视角下的理论构建 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 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 “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汉、藏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 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朱子语类>>副词研究 双语WordNet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理论与工程实践 严复《政治讲义》研究:文本渊源、言说对象及理论意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文明化进程中的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 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 Teichmuller空间与调和映射的若干问题 非线性波与可积系统 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问题解的正则性 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与点串 纳米电子器件的输运机理研究及结构设计 低维强关联多体系统的非微扰研究 复杂环境中随机粒子的运动和分布形态 130GeV 金-金核碰撞中K0S和Λ+ 的方位角各向异性和强子-强子碰撞中单事件阶乘矩 的随机性行为 纠缠的提取和正交量子态的局域区分 反Opal及二维非线性光子晶体的研究 类沸石型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高分子溶液中的熵竞争与局部有序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基于2,3-联烯酸的环化反应-合成g-丁烯酸内酯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液/液界面电化学中的应用 伽玛射线暴余辉及其高能中微子辐射的研究 南海ODP1143站有孔虫稳定同位素揭示的上新世至更新世气候变化 行星际磁云及其相关事件的综合研究 柴北缘都兰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岩石学、变质过程及构造意义 辽西热河群的恐爪龙类化石及虚骨龙类的演化 转录因子NF-kB激活的调节机理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神经生长锥导向 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刺激分泌耦联和细胞膜的动态平衡 中华民族源流探讨 - 线粒体DNA的研究 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的克隆与研究 碳纳米管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 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的微观和宏观模式研究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应用型教学改革专题报告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应用型教学改革专题报告

2007年,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HOEHN教授来我系共同探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1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1.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2.围绕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 位, 3.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面向区域地方经济建设, 特别是安徽省家电、汽车、以及其它大量中小制造业企 业对特色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经市场调研和专 家建议,重构满足企业需要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各个教学“模块”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教学规律 构建成完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1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姓名
谢海涛 杨大松 闫朝华 韩春明 霍恩(德) 马史•戴德(德) 具常(韩) 金润(韩) 田斗焕(韩) 李汉成(韩)
技术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3.1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以安徽家电业为例: 合肥市已成为“国家级家电制造基地”是全国家电产品 种类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地区。 借助家电产业纷纷向内陆转移的战略调整机遇,安徽省 家电产业将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 之一。
3.1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当今的家电业生产制造水平趋于相近,市场营销手段趋于 相似, 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该行业已进入 品牌整合和设计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 中国的家电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在全球市场上高层 次的竞争优势,必须从“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创造”, 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1、改革、开放、发展中的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创办人——杨承宗教授
创建于1980年
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 新中国核燃料化学奠基人 新中国质谱学创始人

人名

人名

光、电磁微波、物理王明新,1957年3月1日数学物理方程刘继军1965-01-19缪国庆. 1945年8月刘南生1946年10江风益1963年10月底赵凯华,祖籍浙江杭州,1930年5月26日刘文江1935-10-16李人厚1935-5-1刘纯亮1959-11-13黄伯云1945.11.24贾瑞皋1948年2季家镕1946年11庄钊文,1958年6俞宽新1946.10赵峥1943年8宋文淼1938年5丁祖荣1944年11陈维桓1940年3马礼敦1935年5耿信笃1941年4朱自强先生(1934-1995),物理学家,1934年10月23日出生于上海朱自强1936年9月1日力学朱自强1930年10月董曾南1932年11章梓雄1944 年11董湘怀1955年11范维澄(1943.1.28-)陈秉乾1937年11月chen bq@王稼军1947-09-12吴有庭1968年11月高锟(Charles Kao 1933-11-4)李新洲1946年3月17何济洲1962年10月31日出生赖珍荃1963-6-19徐旭明1964年9吴思诚1938-01-09陈熙谋1934年8马伯强1962-7-13李定平1965-4-9高春媛1972-3-7邓卫真1963-8-3刘林华,男,1966年1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戴锅生男,1939年12月生吕英华男,1944年7月徐善驾1939年7月9日周文斌,1960年10月20陸衛博士,1962年5月10日阮双琛,1963年10陆学善1905年9月21日-1981年5月20日张贤科1944年3(农历2月)张光寅1932年10成平1932年6月17陈懋章1936.2.10胡刚复1892年3月24日-1966年2月19日洪嘉振1944年7朱克勤1946年10刘延柱1936-7-6包光伟59-10-31余其铮1933年10月18日彭惠民1949年6郑春开1936年3赵连城(1938.2.18-)。

岩土工程殿堂级名人

岩土工程殿堂级名人

岩土工程殿堂级名人学好岩土工程不得不了解这个领域几个殿堂级人物,虽然岩土工程发展了百年,但是目前体系仍然不很完善,相对其他学科因自身特点而发展缓慢。

一百年前的基本理论假设仍然在应用,虽然每个体系都有其精妙之处,但是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而在处理实际问题中仍捉衿见肘。

前辈们给予的思想帮助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此向他们致敬!第一位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中文名字: 库仑1736 年6月14 日生于法国Angoul ,1806 年8 月23日卒于法国巴黎。

Coulomb 对土木工程(结构、水力学、岩土工程)以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包括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1774 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在巴黎期间,Coulomb 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

1773 年,Coulomb 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强度,并提出了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即库仑定律),还对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确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库仑土压理论)。

该文在3 年后的1776 年由科学院刊出,被认为是古典土力学的基础,他因此也称为“土力学之始祖”。

第二位Karl von Terzaghi 中文名字: 太沙基Terzaghi 于1883 年10 月2 日出生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904 年毕业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 )技术大学,之后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名地质工程师。

1916 ~1925 年期间,他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和Bogazici 大学任教,并从事土的特性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也最终导致了他的举世闻名的《Erdbaumechanik 》(土力学)于1925 在维也纳的问世,该书介绍了他所提出的固结理论以及土压力、承载力、稳定性分析等理论,标志着土力学这门学科的诞生。

十位科学家倡议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十位科学家倡议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十位科学家倡议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作者:李大庆
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55期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月17日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

会上,10位科学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在17日的座谈会上,孙昌璞、梅宏、张学敏、周忠和、丁奎岭、陈晔光、李儒新等7位中科院院士,以及傅小兰、孙斌勇、陈云霁3位研究员围绕着“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进行了讨论。

10位科学家经过交流沟通,形成共识,起草了一份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并在《倡议书》上联合签名。

10位科学家倡议: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倡导团队精神;严守学术道德底线,遵循科研倫理规范,保证科研数据客观、真实、完整,保证实验方案科学、环境客观、检验充分、结果真实,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数据及文献,尊重他人原创;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不能把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当成定论向公众传播;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中科院副院长侯建国在座谈会上希望中科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倡议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引领弘扬科研诚信之风,自觉做良好作风学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是一所著名的国内重点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杰出的毕业生。

以下为其中一些中科大毕业的名人: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他是中科大物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王选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强子物理的研究方面。

他是中国高能物理的开拓者之一,为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也是中科大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测量粒子物理基本参数方面。

他还是中国最早提出实施电磁量子计算的科学家之一,为量子计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奠基。

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学家。

他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喷嘴研究以及燃烧技术与能源转换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倪光南是中国燃烧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是中科大的教授。

他在不对称合成领域进行了杰出的工作。

苏步青在手性有机化合物合成方面开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为不对称合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灏: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是中科大的教授。

他在癌症生物学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

陈灏是肿瘤转移和转移抑制因
子的研究专家,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名人代表了中科大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杰出成就,他们在科学研究、学术教育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成就不仅仅为中科大和中国科学界带来了荣誉,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他们在各个领域努力追求卓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的三个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孔博源作者简介:2013年凭借优异的物理竞赛成绩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在三年高中学习里被公认为永远的第一,其独特的学习方法让他在高考和竞赛上两不耽误。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能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宣讲会!我很荣幸能在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讲自己对于高中对于高考的一些见解。

今天我所讲的有3个关键词:斗志、学习计划、学习效率。

1.斗志我的一个大学室友来自河北,高考660分,他有一次和我说:―我发现高中的时候每天12点睡,每天6点起一点都不困,而现在每天12点半睡,每天7点半起都有些困‖。

在这点上,大部分大学生包括我也是感同身受的。

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现在的斗志没有当初那么强烈了,或者说临近高考时已经达到了奋不顾身的学习状态(虽然我没有参加高考,我大概是3,4月份才确定保送,之前也是和大家在一起学习)。

当一件事在你心里的地位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你会奋不顾身地去拼,所有其他的负面影响因素都会降到最低,包括身体的疲惫。

而现在的你们,是否能花个一两分钟来思索你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没有人愿意在高考上栽跟头,既然如此,为何不迸发出你最强的能量?明明可以做到更好,却不去做,还虚伪地心理安慰―我还没百分百努力呢,我以后肯定能做到更好‖。

以我在地球上活了20年的经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类人确实是有潜能,但他不会去发掘,一点一点的,他的安逸感以及满足感会消磨掉他所有的优势。

而解决措施就是一点一点的改变,根据当前所面临的情况,优化调整自己的付出量。

而高考绝对是值得你为之百分之百努力的一次考试。

2.学习计划首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有序的学习计划呢?问自己一个问题:每天晚自习面对一堆试卷,练习题我是否会茫然几分钟,不知道该做哪个?如果你的回答为是,那你现在的学习状态就如同在无数个十字路口前掷骰子般随意选择一个路口前进,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达到你的目标,因为你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不妨每天晚上花个5分钟规划一下明天的学习任务,列出明天要做的事和做这件事的时刻,不妨每周花个15分钟分析一下当前的学习状态,并适当做出调整。

别小看这十几分钟,它给你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建议是你的计划一个应该是你有能力完成的计划,且是一个有适当空余时间进行调整的计划。

永远不要在列写学习计划的时候幻想着自己是个超能战士,自我满足地填满所有的时间!因为你是很难完成这样一个计划的,而且一旦那个时间段的任务没有按时完成,这将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任务,最后,任务失败。

很快,你就会放弃做学习计划的这个好习惯。

所以,务必做一个灵活的有能力完成的学习计划!3.学习效率还是那个老问题,如何判断一个高效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出发,甲乙丙同学同时写完同一套试卷,接下来的某次月考出了几道那套试卷上的原题,甲没有写出甚至都忘了这是原题,乙记得这是原题,但是没有写出,甲记得这是原题并完整地写出了解答。

很明显这三位同学的学习效率立见高低。

我所以为的学习效率并不注重巨大的题量,而强调写完题目后的收获。

在这里,我给出几个建议:1. 不要写完一道题就去对这道题的答案;2.对某道题有疑问,把疑问注记在题目旁边;3.每科都准备好一本错题本;4.试卷整理整齐,方便查题;5.定期回顾写过的好题目4.针对不同同学的一些建议对于现在排名比较靠前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保持良好状态,不要陷入优越感。

切勿因为自己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心生浮躁,这样下来,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的。

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努力改进,不要留下学习死角。

记住,天道必酬勤!对于现在排名较后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寻求改变,不要放弃。

多向老师咨询下自己问题出在哪,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千万不要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请教问题。

一定不要气馁,制定一个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一步慢慢来,改变会慢慢地顺其自然地发生在你身上的。

每到高中后半段,你都会发现原来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成绩慢慢地就上来了。

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是他们中的一个。

最后,我想说,请珍惜高中时光,珍惜身边的一切。

到了大学,你不会再有固定的同桌,也不会再有班主任来督促你学习,也不会再有老师因为你考的不好而来找你谈心。

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这种体验了。

在你青春最美丽的这几年,你跨越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你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你经历了一次辛酸难忘的成长。

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关于高中的印记,都将沉淀在你的内心深处,像一个老朋友,在你每次不经意的回忆中,给你一个拥抱。

最后,祝大家高考顺利,金榜题名!谢谢!物理竞赛上海交通大学孔博源作者简介:在高二时就参加了物理竞赛并且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接着在2012年物理竞赛之中勇夺国家级一等奖,填补了峡江中学学科竞赛一等奖的空白。

首先和大家谈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流程和形式。

一是理论初赛,每年9月,报名人数够的话,一般就在学校考试。

然后就是理论复赛(南昌),接着少部分人的实验复赛(南昌培训一周,一般70多人)。

【理论成绩+实验成绩排出省级赛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全省40人左右,省队(一般6–8人)】;决赛(地点每年都有变动,理论加实验)评出金银铜牌,金牌具有保送资格,清华北大随便去。

对于形式,初赛满分200分,分数线100左右,每年不同。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160满分,60以上有望拿省一,各年不同。

题目一般是8道大题:一道天体运动,一道静力学,一道运动学(或者其他),两道电磁学,一道热学,一道光学,一道相对论。

实验40满分,实验成绩不会公布,所以我也不清楚,光学实验很难,多加注意!考试是从做过的十几个实验里面抽2个考,看人品。

然后物理竞赛真的很难吗?70%的努力足以让你获得一等奖,而只有30%是天赋。

那么难在哪里呢?一是难在知识面的扩充,如热学、光学、相对论……二是难在方法的掌握与模型的熟练,比如刚体力学求解,天体运动,热学过程……三是难在时间分配以及日常学习的冲突。

第一说说知识面的扩充。

夯实基础:i. 书籍推荐:《物理竞赛教程》张大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i. 建议:跟随课内教学进度同时进行(过程会很痛苦);一遍不够,至少要做两遍,直到熟练;熟练到看到这道题,基本就知道怎么做。

专题突破:i. 书籍推荐:《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 力学篇》《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 电磁学篇》程稼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注:去年出版了―热光原篇‖《更高更妙的物理:冲刺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沈晨浙江大学出版社ii. 建议:此阶段需要沉住气,切勿心烦;做好笔记,把同一类题归纳好;完成后,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第二说说方法的掌握与模型的熟练。

推荐书籍:《更高更妙的物理:冲刺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电磁部分》《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力学部分》钟小平,倪国富等浙江大学出版社建议:每种方法技巧以及模型都应该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要疏忽任何一个知识点。

第三说说时间的分配。

由于现在取消保送和加分,所以还是以课业为主;不要以准备竞赛为借口,而在语文、英语上松懈,对于参加高考的竞赛党,这两科尤为重要;课内可以减去一些不必要的练习,对于有能力学习竞赛的你们影响不大,把这部分时间用到竞赛上;在最后冲刺阶段(高二暑假),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是成败关键点。

最后说说几点小tips。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物理竞赛贴吧(众大神聚集之地,不过有没落迹象)和百度文库(下载往年试卷,也可以专门买一本书)。

此外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不要以为你学了竞赛就很NB,上课还是要认听讲的!否则你考试可能会跪得很惨。

(某人曾经就跪过)对高三学习的思考清华大学邹岩松作者简介:因不满2013年高考成绩(599分)前去吉安一中复读,终于在2014年高考中以680分位列江西省理科原始分第十名。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几点比较普遍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多问问题,多讨论问题。

问问题不能有顾虑说要是我的问题太简单别人嘲笑我怎么办,那你退一步想,你的问题留在那里你的损失是不是会更大些呢?讨论问题一方面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自己和人交流的能力。

第二是一定要有记录错题的习惯。

错题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漏洞,只有把它记下来,平时多去翻着看看,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如果觉得记录错题浪费时间的话,比如选择题可以只摘抄下你不清楚的选项;大题如果方便的话可以直接剪下了把它粘到你的错题本上。

切记,错题本一定要多去看!!!第三是制定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表,不要每天在纠结先做英语还是先做语文上浪费太多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安排是因人而异了,不能照搬别人的,必须符合自己的特点,比如在你薄弱的学科上就得多花点时间了……其次和大家聊聊几点实际点的学习方法。

语文和英语我就不说了,这里我想谈谈我数学和理综的学习心得。

现在先来解决一个问题,题海战术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个人觉得题海战术在数学和理综上还是有效的。

但切忌一定是有理性的题海战术,而不是同学之间在做题数量上的攀比。

什么叫理性?就是你刷你的题之前要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先完成,概念不清楚时要先去完善下自己的概念而不是盲目地抛下教材去刷题,上课的时候也认真听课而不是做你自己的,晚上的时候适可而止而不是不要命地去刷题(个人觉得到12点就差不多吧)。

不能简简单单为了刷题而去刷题,刷题只是为了加快你思考处理问题的速度,而不是为了去碰运气看能不能做到高考题。

大家都知道数学和理综考试里,速度就是生命。

这个速度来自哪里呢?显然,练习量是高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星教育的《金考卷》系列都比较好,不过我还是最喜欢那套叫―天星45套‖的模拟卷。

我在复读这一年就刷了这―天星45套‖的数学,英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我知道我是买了也不会写的)。

难度比高考稍难,但对能力提高作用很显著。

然后数学还有一些小学习技巧:(1)记下一些小结论,这在圆锥曲线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焦半径的长度,各种切线的方程等等。

记下这些结论可以帮你们在考试节省下不少时间。

(2)夯实概念,永远不要以为数学概念不重要。

有时候当你觉得题目有歧义时,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概念不清啊。

数学书可以少看点,但一定不能不看。

(3)养成画图的习惯。

有时候做题目画个图,标明条件,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可以减小看错题目的概率。

何况数形结合本来就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思想。

(4)数学做题遇到的好题一定要记录下来,多去体会其中的解题技巧和思维。

下面我主要重点介绍一下我理综的学习经验。

大家目前的理综分数如果不高的话,不要着急,提分空间还大着呢,100来天真的可以改变很多。

物理在大部分理科学生眼里可能是最难的学科,但实际上只要把物理学通了,它就会成为最轻松的一门学科。

物理首先也有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尤其是选修系列和物理学史,一定要区分相似概念,比如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