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合集下载

揭秘: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揭秘: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揭秘: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案件,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史称明末三大案。

梃击案梃击案是明末三大案之一。

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

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

最终以张差之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张差梃击案背后主使是不是郑贵妃并无定论,也有人怀疑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

而梃击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无人知晓了。

梃击案遂成为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背景在中国历代皇朝的礼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长子为太子,而皇后无所出时,则以年长者为太子。

虽然明朝数代皇帝经过特别情况而被立为帝(明成祖起兵篡夺侄儿惠帝的帝位,明代宗景泰帝因明英宗被俘而被大臣拥立,明世宗因明武宗无子而入继大统),但明朝亦仍然依袭这套礼制。

万历帝在位期间,由于王皇后无子,故朝臣主张立皇长子为太子,皇长子就是朱常洛。

朱常洛是万历帝长子,但不是皇后所生,是与一位王姓宫女有染,宫女怀上了孩子,可是万历皇帝并不喜欢她。

万历帝真正宠幸的是郑贵妃。

她在14岁的时候就成为19岁的万历皇帝的宠妃。

她美貌而且聪明机警,敢于毫无顾忌地挑逗、嘲笑万历皇帝,同时又能倾听皇帝诉苦,她为皇帝生下了两个孩子,其中皇三子朱常洵最为万历皇帝所喜爱。

万历帝希望福王为太子,但是依照祖训,应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郑贵妃亦不断向万历帝进言。

但朝臣坚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和王皇后也支持立朱常洛。

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早立太子,免生祸乱。

最初万历帝不断拖延,弄至皇长子十岁时,因为储位未定,不能就学读书。

万历帝虽然处分一些支持皇长子的大臣,但东林党也支持皇长子,使支持皇长子为太子的声势更大。

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二十岁,万历帝在无法拖延下终于策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常洵为福王,封地为洛阳。

揭秘:明末三大案分别是什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揭秘:明末三大案分别是什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揭秘:明末三大案分别是什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案件,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史称明末三大案。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

不到一个月后,光宗死于红丸案,立熹宗为帝。

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

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

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

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此案议论颇多,后来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

其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并称“晚明三大疑案”。

泰昌帝朱常洛有“东李”、“西李”两位选侍。

后宫里头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嫔等等,选侍是比较低级的妃子。

天启帝朱由校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死了,朱由校及其同父异母五弟朱由检,托付给西李选侍照管。

西李为了控制朱由校,便要求他与自己同居一宫。

后来天启帝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后“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

泰昌帝即位后,朱由校和西李随之移居乾清宫。

西李得宠于泰昌帝,泰昌帝打算将她由选侍封为皇贵妃,但西李要求封为皇后。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当时朝野关注的焦点。

天启帝由于其父泰昌帝不得万历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

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故事-晚明三大疑案分别指的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晚明三大疑案分别指的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晚明三大疑案分别指的什么?最后结果如何?晚明三大疑案也可称明末三大案,指的分别是明朝时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梃击案是明朝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棍一路打到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一事。

那时,万历皇帝对于立储一事意志不坚定,万历帝宠爱郑贵妃,原打算将郑贵妃之子朱常洵密定为太子,谁知朝臣反对,认为自古以来储君都应该立嫡立长,所以许多人都站出来支持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

万历帝顶着巨大的压力狠抗了几年,最后还是妥协了,把朱常洛封为太子,把朱常洵封为福王。

万历帝确立太子一事争论了15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

郑贵妃好不容易能扶持自己儿子当上储君,终究功亏一篑,说她心里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郑贵妃不死心,于是便有了张差袭击太子宫一事。

经刑部十三司会审,张差的身份查出来了,他是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他是奉马三道、李守才的命令打入太子宫的。

此外还查出了马三道、李守才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互相勾结的证据,箭头直指郑贵妃。

万历帝知道此事以后,万般包庇郑贵妃,最后只是处罚了除了郑贵妃以外的一干人等,张差被磔死,马三道、李守才被发配去戍守,太监庞保、刘成被直接击毙。

虽然有一批人因梃击案而死,但是这件事的内情至今尚未有定论,所以依然是疑案一件。

红丸案是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继位的明光宗朱常洛服用红丸而毙命的事。

明光宗继位时毫无患病征兆,谁知继位十天以后他就突然身患重病了。

原郑贵妃宫中的内医崔文升用去热通利之药,导致光宗腹泻不止,身体更加虚弱。

随后便有鸿胪寺丞李可灼于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日献上一红色药丸,光宗服用以后,病情稍有缓解,直呼:“忠臣!忠臣!”下午又服用了一颗。

谁知道,病情已有起色的光宗会在3天以后暴毙呢!明光宗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有29天,因此史称其为“一月皇帝”。

对于红丸案,东林党攻击郑家,称郑家蓄意谋害皇帝所为,刚即位的明熹宗只好将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充军,草草了结了此案。

三大权斗疑案 明朝末年的宫廷风云

三大权斗疑案 明朝末年的宫廷风云

朱常洛画像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明朝最荒唐的昏君。

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中有近30年不理朝政,且嗜酒易怒、贪财贪色,最终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绝境。

朱翊钧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郑贵妃,因此引发了持续30年的“立储风波”。

朱翊钧的原配孝端显皇后终生仅诞下一女,使得朱翊钧无法“立嫡”。

而比起与宫女王氏偷欢所生的长子朱常洛,万历帝朱翊钧更偏爱贵妃郑梦境所生的朱常洵。

虽说封建王朝奉行“太“明宫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是明末时期的著名权斗疑案,三者看似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三大权斗疑案文 子珊 图马建强 王进 印象TC 岷画In the Court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明朝末年的宫廷风云Power Struggles朱翊钧画像朱由校画像子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纲,但万历帝却因心中偏爱而迟迟不肯立储。

对此,朝臣们据理力争,万历帝则总以各种借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压力,最终不得不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朱由校出生,其父朱常洛正想借此稳定皇太子的地位。

但不出所料,万历帝对皇长孙的出生不以为然,后来甚至还反对朱由校出阁读书。

直到万历帝驾崩,朱由校都没有被立为皇太孙。

纵观万历帝的一生,可发现其对“储位”有诸多偏执,加之他沉溺酒色、疏于朝政、不明事理,间接导致明末宫廷风波不断。

著名的“明末三大疑案”,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都牵涉其中,案件背后隐藏的权位之争,则标志着皇权开始衰落、朝政已然失衡。

梃击案谁才是幕后真凶?太子险遭棍打,背后究竟是谁在密谋?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一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大内东华门,逢人便打,一直打到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伤及守门太监数人,直到在殿前才被制服捕获。

万历帝得知此事之后,当即命令御史提审问罪。

狂徒名叫张差,御史再三讯问,张差总是胡言乱语、颠三倒四,后移交刑部,经多次审问,张差才供出实情,说他正是受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

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

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明末的三大案是:梃击、红丸、移宫。

梃击的案子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

有一个姓张名差的汉子,手中拿了枣木棍,闯进皇太子所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的宦官李鉴,走近大殿廊檐,被捕。

巡按皇城御史刘廷元,审了他,向神宗奏报:张差“按其迹若涉疯癫,稽其貌实系黠猾”。

刘廷元的真正意思,是说:“虽则张差有狡猾的面孔,但在行动上却是一个疯子,没有什么政治作用。

”有一个提牢主事王之肕,私下探询张差的口气,查出来张差是受了“马三舅”与“李外父”的指使,从家乡蓟州来到京师,随了一个老公公走进另一个老公公的大房子,吃饭。

这第二个老公公给他一根枣木棍,领他进了宫,叫他逢人便打死,事成以后赏几亩地给他。

于是王之肕便报告侍郎陆问达,托陆代奏神宗。

方从哲认为:王之肕胡说。

御史过庭训(姓过,名庭训),主张赶快把张差杀了(以免露出真相)。

过庭训而且行文张差原籍的地方官,调查张差得疯病的经过。

果然,蓟州知州戚延龄,就回了文来,说张差如何如何地得了疯病。

刑部举行了一次“十三司会审”,十三个司的司官都出庭。

张差供出:马三舅是马三道,李外父是李守才,第一个老公公是庞保,第二个老公公是张成。

另外,还有一个姐夫,姓孔名道,也是同谋。

他的任务并不是“逢人便打死”,而是专打“小爷”。

(“小爷”在老公公们的口语中,是皇太子。

)案情揭露到如此程度,一切无可掩饰。

张成是郑贵妃的侍者,以前已经有一次犯了诅咒皇太子的嫌疑。

郑贵妃一向想把自己的儿子常洵立为皇太子;在皇长子常洛被立为太子以后,虽则她的儿子也被立为福王而她并不甘心,始则留福王在京城,不放他到洛阳去就封,继则鬼鬼祟祟,要害死常洛,以便把福王常洵迎回来,入继大统。

糊涂的神宗,硬要袒护郑贵妃,把天大的案子放在自己的肩上。

他召见方从哲与朝中文武诸臣,破口大骂,说他们意在离间皇帝与太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何尝有人说他神宗是谋杀太子的主犯呢!没出息的太子常洛,这时候站在神宗的旁边,也顺嘴向文武诸臣申斥:“我父子何等亲爱,而外廷议论纷如。

明末三大案分别是哪三件

明末三大案分别是哪三件

明末三大案分别是哪三件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贵妃。

大兴(今北京大兴)人。

她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强人,野心勃勃,为达到总揽大权的目的不择手段,诡计多端。

她搅得朝廷内外不得安宁,腐败堕落,人心涣散;她搅得万历江山危在旦夕,致使万历一朝宫廷斗争波澜起伏,成为明末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她可谓是活跃于万历一朝的风流人物。

就是这个女人精心策划了举朝哗然的三大闹剧。

一、梃击案明神宗(万历帝)宠爱郑贵妃,而特讨厌的王恭妃却先诞皇长子朱常洛.于是在大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要求下,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几年后,太子之位又开始飘摇起来,郑贵妃生下三子朱常洵(二子早夭).明神宗公然把郑贵妃晋为皇贵妃,居于王恭妃之上.大臣们一听不得了,太子可不能换人.于是和皇帝抗争起来.不得已,万历只好委屈郑贵妃母子了.事情还没完,王恭妃和李太后相继谢世,太子的靠山一个全无,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的晚上,一个神秘男子出现在太子所居慈庆宫.男子手拿枣木棍,过五关闯六将,打伤太监数名,最后被制服.举朝哗然,审讯的人也不好过日子.他们就怕会惹到郑贵妃一派,就硬着头皮审案.审出来结果是,这个叫张差的男子拿着木棍是来告状的,他本人疯癫,处死即可.不过另一个版本立刻出现,就是张差是某个太监指使的,还说撞上一个打死一个,事后会派人救自己.事情就一地鸡毛了,最后草草了解,郑贵妃毫毛不拔,谁也没扳倒谁.二、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上回差点被张差打死的太子朱常洛即位.可怜的朱常洛点背到家了,在位仅仅一个月,就呜呼哀哉了.立刻,朱常洛长子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两个月间,皇位从祖父传到了孙子手上,堪称明朝之最.朱常洛自从被张差一吓,改头换面般奇迹地得到了父皇的宠爱.然后一下子坐到了龙椅,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给迷晕了.郑贵妃居心叵测地运输过来无数美女,朱常洛性奋异常,纵欲过度,结果卧病不起.朱常洛渐渐不行了,于是有个李可灼送来"仙丹",朱常洛吃了一粒,起死回生;再吃一粒,内力大增;再吃一粒,夺回青春!哪知道,第二天众人来问候,才发现朱常洛已经成了一具僵尸.三、移宫案朱常洛死了,烂摊子还在.他的娘子李选侍出演了一幕喜剧.李选侍是一直居心叵测的郑贵妃送给朱常洛的,她的品行就和她的主人一样.连干的英雄事迹也一模一样.二人一唱一和,一个要当太后,一个要当皇后,把病的要死要活的明光宗吵的更加死去活来."红丸"案发后,李选侍绑架了太子朱由校要当太后,派宫人手拿武器保护人质.朝廷大臣急忙找太子要他哭临继位,于是骗李选侍:"等他当了皇帝你再绑架过来岂不是更有筹码??"李选侍一听也是,便放了太子.哪知道她立刻回神方知自己被骗,可人质已走了咋办?李选侍就是李选侍,她立刻学起了郑贵妃当初做过的,赖着乾清宫不走!乾清宫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就是太后也不能住这里.李选侍说不搬不搬我就是不搬!结果东林党人等大臣们,齐聚乾清宫,逼得李选侍灰溜溜地逃了出来.李选侍还有招,她放出谣言说大臣逼皇上庶母太过,有悖先帝遗愿,导致李选侍差点上吊自杀,八公主投井自杀,顺带着指责新皇帝为子不孝。

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明宫三案”悬而未解,成为历史上的疑案,所谓“明宫三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现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

他将守门太监一棒打倒,冲进门内,直闯太子寝殿,太监们慌忙将他捉住。

神宗吩咐,将嫌犯送交皇城保卫部门审问,巡视皇城的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向神宗报告。

原来嫌犯名叫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行为癫狂,但相貌言谈颇为狡猾,应该严加讯问。

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复审,刑部郎中胡士相复审后,认为张差确实是个疯子,并判了斩刑。

提牢主事私下里套问张差,张差供出是宫里的太监将他引到慈庆宫门前的,提牢主事将这个口供转告给刑部侍郎张问达。

事情传开后,很多朝臣都怀疑是郑贵妃和他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

御史过庭后发文给蓟州地方官,命他们查明张差在井儿峪老家的情况。

蓟州知州戚延龄经过调查认为张差在家里就已经得了疯癫病。

张问达采纳刑部员外郎陆梦龙的意见,下令刑部十三司对张差进行会审。

参加会审的其他官员都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深究,惟独陆梦龙审问得特别认真。

张差供出给他引路的太临是庞保、刘成两人,这两人对他说:“打死小爷(指朱常洛),有吃有穿”。

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

神宗朱翊钧已经25年不见群臣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出面就无法收拾。

于是,他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道:“这个儿子很孝顺,朕特别喜欢他。

你们这些宫外的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流言,离间朕父子!”他回头对朱常洛说道:“你有什么话,就在这里对他们统统说出来。

”朱常洛对百官说道:“张差是疯癫之人,赶快把他处决算了。

我父子何等亲爱!外面议论纷纷,都是不应该的!再议论下去,你们就是心目中没有国君的臣子,还害得我要成为不孝的儿子了!”神宗导演了这一幕父子双簧,群臣无话可说,“梃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明末万历皇帝后宫疑案

明末万历皇帝后宫疑案

先说“梃击案”,“梃”就是棍棒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万历皇帝一共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正宫娘娘是王皇后,十分贤惠,但一直没有生育。他的长子朱常洛是他和一个姓王的宫女生的,后来把这个王宫女封为宫妃,但万历皇帝不喜欢王宫妃,当然也就连带不喜欢大儿子朱常洛了。他最喜欢郑妃,郑妃妖媚动人而且善解人意,郑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也因此受到他的宠爱。
光宗一死,他十六岁的皇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这就是明熹宗。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移宫案”。
这个“移宫案”是由光宗原来四个选侍之一李选侍引起的,前文提到光宗正妃郭妃病死,没有正宫皇后。现在朱由校登基,这个李选侍就想当太后,他在乾清宫中哭哭啼啼拖着小皇帝,一定要小皇帝封她为太后。
乾清宫是皇帝才能居住的地方,现在李选侍却依仗是先帝的妃子呆在乾清宫中不走。小皇帝才十六岁也没有什么主意,他不想封李选侍,但又下不了决心。但李选侍总赖在乾清宫里也不成体统,该怎么办呢?
小皇帝身边有个太监叫王安,这时他躬身跪倒说道:“皇上,可不能再这样下去,陛下可立即下诏逼迫李娘娘搬出乾清宫。”
小皇帝沉思了一阵,说:“好,朕马上下诏书。这样就由你去办,办好了朕有重赏。”
圣旨的权利果然巨大,李选侍再有怨言也只好灰溜溜地搬出了乾清宫,搬到宫女住的宫里,再也没出头之日了。这就是明史上的“向灭亡的时期,而且都是围绕皇帝之位而发生的。明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当然无心管理国家了。
节选自《皇朝密史》
这年九月,也就是朱常洛当皇帝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他忽然肚子疼拉稀,而且头痛。连忙叫太医进宫,过了一会儿一个叫李可灼的官员手捧红丸进献皇帝,称这是祖传秘方所制,百病皆除。朱常洛看这个红通通的丸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下去再说。也别说,吃下这颗红丸后,光宗果然精神倍增,红光满面,他十分高兴,不仅大大称赞了李可灼的忠心而且让他再献一颗。当朱光洛吃完第二颗红丸以后,却疼痛难忍,一命呜呼了。谁也搞不清皇帝怎么会突然暴病死去,这个神秘的“红丸案”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明宫三案”悬而未解,成为历史上的疑案,所谓“明宫三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明朝宫廷三大悬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现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

他将守门太监一棒打倒,冲进门内,直闯太子寝殿,太监们慌忙将他捉住。

神宗吩咐,将嫌犯送交皇城保卫部门审问,巡视皇城的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向神宗报告。

原来嫌犯名叫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行为癫狂,但相貌言谈颇为狡猾,应该严加讯问。

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复审,刑部郎中胡士相复审后,认为张差确实是个疯子,并判了斩刑。

提牢主事私下里套问张差,张差供出是宫里的太监将他引到慈庆宫门前的,提牢主事将这个口供转告给刑部侍郎张问达。

事情传开后,很多朝臣都怀疑是郑贵妃和他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

御史过庭后发文给蓟州地方官,命他们查明张差在井儿峪老家的情况。

蓟州知州戚延龄经过调查认为张差在家里就已经得了疯癫病。

张问达采纳刑部员外郎陆梦龙的意见,下
令刑部十三司对张差进行会审。

参加会审的其他官员都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深究,惟独陆梦龙审问得特别认真。

张差供出给他引路的太临是庞保、刘成两人,这两人对他说:“打死小爷(指朱常洛),有吃有穿”。

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

神宗朱翊钧已经25年不见群臣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出面就无法收拾。

于是,他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道:“这个儿子很孝顺,朕特别喜欢他。

你们这些宫外的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流言,离间朕父子!”他回头对朱常洛说道:“你有什么话,就在这里对他们统统说出来。

”朱常洛对百官说道:“张差是疯癫之人,赶快把他处决算了。

我父子何等亲爱!外面议论纷纷,都是不应该的!再议论下去,你们就是心目中没有国君的臣子,还害得我要成为不孝的儿子了!”神宗导演了这一幕父子双簧,群臣无话可说,“梃击”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