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稷教育——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合集下载

财务报表造假的识别与预防

财务报表造假的识别与预防

财务报表造假的识别与预防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公司和投资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公司可能会选择进行财务报表造假,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因此,识别并预防财务报表造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以及如何识别和预防它们。

一、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1. 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其中公司通过虚增销售额或延迟确认收入来伪装业绩。

这可以通过虚假销售、虚构收入或将来的交易转化为当前销售来实现。

此外,公司还可能隐瞒退款或折扣,以增加实际销售额。

2. 费用操纵费用操纵是公司通过减少费用来夸大利润的一种手段。

这可以通过将某些费用计入资本支出、低估应付账款或隐瞒某些费用来实现。

此外,公司还可能操纵应付账款或推迟支付供应商,以减少财务费用。

3. 资产估值资产估值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报表造假手段,其中公司通过高估或虚增资产价值来增加净资产。

这可以通过夸大资产价值、长期资本化短期项目或操纵折旧和摊销等来实现。

二、识别财务报表造假的方法1. 比较历史数据通过对比公司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任何不寻常的变化或异常表现。

例如,突然出现的大幅增长或下降可能是潜在的财务报表造假的迹象。

2. 分析财务指标仔细分析财务指标,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可以揭示潜在的财务报表造假。

例如,如果公司的利润率和市场平均水平相比异常高,可能是因为财务报表被操纵。

3. 对比行业数据和竞争对手与行业数据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公司的财务指标明显优于同行业公司或竞争对手,可能是因为财务报表被操纵。

4. 审查内部控制公司应该建立和维护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识别和预防财务报表造假。

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程序和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漏洞和风险。

5. 进行内外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是识别财务报表造假的关键步骤。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检查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程序,而外部审计机构则可以提供独立的评估和验证。

浅谈财务造假识别与防范

浅谈财务造假识别与防范

浅谈财务造假识别与防范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负债、操纵成本等手段违反财务规范,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对财务造假的识别与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造假的识别1. 财务报表信息的分析。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和比率进行分析,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和稳健。

2. 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化。

如果企业的财务指标在短期内发生了异常的增长或下降,特别是与同行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就需要引起重视。

3. 数据质量的检验。

财务造假通常会导致财务数据的不真实性,因此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检验,来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造假的可能。

4. 内部控制的评估。

财务造假往往需要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的绕过或绕过,因此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识别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1. 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程序,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防止财务造假的产生。

2. 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责任意识,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

3. 强化内外部审计。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内外部审计监督,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财务造假的机会。

4.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估和监督,增加其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损害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对企业经营和市场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及时识别和防范财务造假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质量检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等手段,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方式,共同建立一个稳健、透明的财务报告体系,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权益。

会计经验: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会计经验: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单单是二级市场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投研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投行界从事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必做的功课之一,除非你只是个倒票的贩子,懒得关心也管不了其他与买卖交易无关的闲事。

但总有许多投行人士秉承做好人做好公司的信念,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成长负责。

 一、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 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 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是将不想进利润表的费用(收入)披上资产(负债)的外衣继续呆在或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

披上资产外衣的费用俗称资产的水分,比如没提够的坏账准备,没折够的旧,没摊够的销以及直接将短期费用记作长期摊销费用等等。

披上负债外衣的收入,就是用来隐匿收入的预收账款等负债类科目。

 上面的内容告诉我们,资产负债表不但记录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而且也记录着费用和收入。

不但财务造假的企业如此,诚实做账的企业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吗?原因就是会计估计没个真正的标准,多半只能是毛估估。

调高利润,就是费用资产化,虚增收入;调低利润,就是资产费用化,收入负债化。

 财务造假的另一个思路是将原本没有的收入(费用)计入利润表。

以上是如何节流(减少费用和减少收入)的造假和如何开源(增加收入和增加费用)的造假。

 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要计提坏账准备吗? 应收票据本身不计提坏账准备,当应收票据的可收回性不确定时,应当转入应收账款后再计提坏账准备。

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毛利率为负也可以盈利 现金循环周期为负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盈利。

现金循环周期为负,相当于企业不用投钱,靠供货商的钱就可以运营。

只要它通过手中捏着的大笔应付给供货商的现金赚取的利润高于销售的亏损,就可以盈利。

比如它的毛利率为-10%,销售亏了1亿,但利用未支付的现金赚了2亿。

 目前来看,京东是最有可能采用这个神奇的财务戏法去搞死竞争对手的,它最有胆量将销售毛利率变为负数,这是一把无敌的杀器!跟这样的对手竞争是很惨烈的,就像和使用七伤拳的对手打架一样,你眼见对方不断掉血,但最后死的人却是自己有一位网友请上市公司回答: 根据第1季度财报,为什么有15.5亿的货币资金,还要短期借款16亿?第1季度产生财务费用4670万,第1季度净利润只有6587万,财务费用这么高,为什么不还银行借款?上市公司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那就说明该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已经被限制或者被冻结了或者干脆是个假数。

四大审计经验分享(三)——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四大审计经验分享(三)——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四大审计经验分享(三)——如何识别财务造假本文主要讨论2类假账,一类是近似于舞弊,利用不真实的交易来操纵财务报表;另一类是在现有的财务报表框架下,合法的操纵财务报表。

坊间常说的通过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来识别报表差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如果一个报表连起码的勾稽关系都不能满足,这样的报表不能称之为被操纵的财务报表,这就是个错误的报表。

说这两类之前,先看看一般操纵财务报表都有哪些情形。

1.粉饰经营业绩利润最大化,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尤其明显。

典型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

利润最小化,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通过利润最小化来保证次年的利润水平。

典型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

利润均衡化,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评定,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

典型做法是: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利润清洗(亦称巨额冲销),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

典型做法是: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2.粉饰财务状况高估资产,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企业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

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

低估负债,企业贷款或发行债权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通常有低估负债的欲望。

典型做法是:账外账或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现在正式探讨这两种假账是怎么玩的。

第一类:核心在造假,怎么假怎么来,当然还得不被人发现。

先来讲2个最终被发现的造假。

1、通过建造合同来增加当期利润A公司主要经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一部分是根据甲方要求设计制造,加之设备金额巨大,建造时间长,所以在核算上A公司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确认收入。

如何识别并规避财务欺诈行为

如何识别并规避财务欺诈行为

如何识别并规避财务欺诈行为在当今复杂的商业世界中,财务欺诈行为屡见不鲜,给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学会识别并规避财务欺诈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财务欺诈手段。

收入造假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销售交易或者将非营业收入记为营业收入等手段来夸大收入。

例如,虚构客户订单,制造不存在的销售业务,从而使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数字看起来更加漂亮。

费用操纵也是常见手段之一。

公司可能会故意低估费用,比如延迟计提折旧、少计坏账准备或者将当期费用资本化等。

比如,本该在当期计入成本的费用,却被列为资产,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利润。

资产虚假陈述也是财务欺诈的常见形式。

这包括高估资产价值,比如对固定资产、存货等的估值过高;或者隐瞒资产减值的事实,使得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关联交易舞弊也时有发生。

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不公允的交易来操纵利润,比如以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或者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关联方购买资产。

那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这些财务欺诈行为呢?关注财务报表的异常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在没有合理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大幅增长,或者利润增长与行业趋势严重不符,这就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

仔细审查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变更也很关键。

如果公司频繁更改会计政策或者做出不合理的会计估计,这可能是在试图操纵财务数据。

分析现金流状况也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很高,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持续低迷甚至为负数,这就可能存在问题。

因为健康的企业通常应该有与之匹配的现金流入来支持利润。

对于关联交易,要特别留意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以及关联交易在公司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过高。

除了上述方法,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的诚信度也非常重要。

一个公司如果治理结构不完善,比如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制薄弱,那么发生财务欺诈的风险就可能增加。

管理层的诚信度也是关键因素。

浅析如何识别企业财务造假

浅析如何识别企业财务造假

浅析如何识别企业财务造假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故意误导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于其财务状况和业绩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对企业和投资者产生影响,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和信任。

因此,识别企业财务造假对于保障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如何识别企业财务造假的浅析。

首先,关注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

一般来说,财务造假的企业往往会通过对财务指标进行人为操作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的收入在短期内急剧上升,而没有与之相应的成本和费用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

同样,如果企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也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其次,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主要体现,而财务造假往往也是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实现的。

因此,仔细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寻找其中的疑点和问题。

同时,还应该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式,特别是涉及到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计量和减值准备等方面,因为这些是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法。

第三,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特点,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可以更好地判断其财务状况和业绩是否合理。

同时,还应该关注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和竞争格局,因为如果整个行业的财务指标普遍异常,那么很可能存在系统性的财务造假。

最后,关注外部信息和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报告。

除了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绩,还应该关注企业的重要消息、公告和新闻报道等外部信息。

特别是关注外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评级的报告,他们通常会有更专业和独立的视角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总之,识别企业财务造假需要综合运用财务分析、行业了解以及关注外部信息等手段。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保持警惕和敏锐的观察力。

只有保持对财务造假的认识和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避免受到财务造假的损害。

识别财务造假,靠这三板斧就够了!一文看穿财务造假

识别财务造假,靠这三板斧就够了!一文看穿财务造假

识别财务造假,靠这三板斧就够了!一文看穿财务造假作者:马军生本文根据马军生博士在妈妈金融学院VIP学员营第七期讲座《财报扫雷——识别财务造假三板斧》节选整理,感谢妈妈金融学院邀请分享和文字整理,并由马军生老师审阅修订。

管清友老师在妈妈金融学院的资产配置课中提到:“十年前的上市公司,大家会认认真真地造假,现在连造假都不认真,没有匠人精神。

”这当然是调侃之语,并不是批评上市公司现在财务造假不认真,而是说明目前财务造假情况非常普遍、程度非常严重。

加上监管对财务造假没有严厉的处罚,导致上市公司不造假就好像不对劲,而造假却能够获取巨大的收益。

不仅是上市公司,很多私募股权项目、信贷项目也普遍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

碧桂园前任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曾经说过:“财务报表的适当粉饰是必要的,也是常见的做法,但决策者一定要明白真实的家底。

”这个决策者,应该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外部投资者。

要想远离爆雷项目,投资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识别财务造假能力。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快速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造假呢?我将给大家分享快速识别财务造假的三板斧。

在此之前,先和大家讲讲财务造假的动机和基本逻辑。

一、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造假?首先我们需要大概了解财务报表造假背后动机,以及造假手法的基本逻辑。

上图可以表示一个项目可能很糟糕,但经过打扮包装就变得很好看。

反过来说,投资人看到了一个很光鲜的项目,但可能其背后埋了雷,结局就会很难看。

财务造假主要的动机是融资,包括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融资或者私募融资,另外一个常见的动机是业绩考核。

财务造假通常都是想把利润做大、虚构资产,从而能够上市或融资。

另外一种造假是把利润隐藏起来或者做小一点,把资产做小一点,这种财务造假在资本市场相对很少。

今天主要讲前面一种虚增利润的财务造假。

二、企业财务造假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企业把利润做大的基本的逻辑是怎么样的?来看看四大财务报表的关系。

上图是财务报表的基本逻辑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是表示时点的数据,利润报表和现金流量表表示一个时期的流量数据。

识别财务舞弊的方法

识别财务舞弊的方法

识别财务舞弊的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识别财务舞弊的那些事儿!你说这财务舞弊啊,就像是隐藏在数字丛林里的小怪兽,要是咱没点本事,还真容易被它给坑了呢!先来说说那常见的手段,就好比给数据化个妆,让它看起来美美的,实际却是假的。

比如说虚构收入,这就好像本来家里没啥值钱东西,非要说有一堆宝贝,这不就是骗人嘛!还有夸大资产,就跟把小芝麻说成大西瓜似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呀!那咱怎么识别呢?首先咱得有双火眼金睛,仔细瞅瞅那些数字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说收入突然大幅增长,可市场环境啥的都没啥变化,这就很可疑呀,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啦?再看看资产的情况,是不是突然多了好多莫名其妙的宝贝,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然后呢,咱还得看看公司的管理层。

要是他们平时就不靠谱,那可得多留个心眼。

就好像一个经常撒谎的人,他说的话能信几分呢?而且呀,要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松松垮垮的,那也容易出问题呀,就跟那篱笆没扎紧,啥牛鬼蛇神都能跑进来。

还有哦,别忘了关注关联交易。

这就像家里人之间互相帮忙,但有时候帮忙过头了,就可能有猫腻啦。

比如说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不合理,那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呀!咱也可以多听听外界的声音。

同行们是怎么说的呀,市场的反应如何呀。

要是大家都对这个公司有疑问,那咱可不能傻乎乎地往里冲呀!你想想看,要是咱不小心投资了一个有财务舞弊的公司,那咱的钱不就打水漂啦?那得多心疼呀!所以咱可得把这识别的本事学好咯,别被那些小怪兽给骗了。

说真的,识别财务舞弊就像是一场侦探游戏,咱得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真相。

这可不容易,但只要咱多用心,多观察,多思考,总能发现那些隐藏的秘密。

别小看自己呀,咱每个人都可以是厉害的财务侦探呢!总之,识别财务舞弊是咱在投资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技能。

咱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不然被坑了都不知道呢!大家都记住这些方法了吗?赶紧去实践实践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Xinwen
近些年,不少上市公司出现了财务造假事件,在国内有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利润虚增,在国外有瑞幸咖啡的营收虚增。

每一次的财务造假事件无一不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通过财务分析虽然不能快速识破造假,但是可以从财务分析中发现报表的“异常”,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做出风险预警。

在做公司财务分析识别财务造假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1. 财务报表的利润管理并不等于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在符合会计准则并充分披露的基础上可以对很多项目进行调整,如研发费用费用化或者资本化,从而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这是一种正常的财务处理,并不是财务造假;
2. 报表异常并不等于财务造假
如果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出现了急剧增长,投资者应该对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看看是否能够找到报表异常的内在逻辑,并不能够直接通过报表异常认定财务造假。

在明确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识别造假问题了。

我们都知道三张财务报表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张财务报表的造假,必定在其他报表上有所表现,因此财务造假所产生的报表异常必然会产生多个项目的同时异常,在识别财务造假时三张报表要三位一体,多管齐下。

财务造假在财务报表上有以下一些特征:1.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2.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大,且增速快;
3.应收票据大幅增加;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大幅增加;
5.在建工程大幅增加;
6.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或小于净利润;
7.存货大幅增加;
8.新增大客户与本行业关联不大;
9.大的经销商客户业务快速增长,且业务主要发生在年末;10.
关联交易比重较大。

当发现以上特征之后,我们投资者就要通过深入的公司分析来检视这些异常是否能够从公司经营之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来确定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行为。

除了从财务报表的维度分析财务造假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财务造假:1.如果一家公司连年亏损,公司担心退市,很有可能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虚增利润以实现保壳;2.公司的高管频繁变动,尤其是财务总监的频繁变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3.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也要高度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