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在大洞径洞室开挖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新奥法简介

新奥法简介

新奥法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简称NATM(原文是New Austria Tunneling Method)。

它是奥地利拉布西维兹教授等在长期的隧道施工实践中,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岩体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适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的测量、监控来指导隧道设计施工的方法与原则。

新奥法的优点体现在能较好的利用岩体力学特性,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顺序,使经济效果达到最佳。

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现场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

一、新奥法的三大支柱:1、光面爆破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洞室时,为了使周边轮廓线能较好地达到设计要求,减少超挖和欠挖,严格控制对围岩的扰动,必须采用特定的爆破技术即光面爆破技术。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确定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在设计断面内的岩体爆破崩落后,才爆破周边孔,使爆破后的围岩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尽可能地保持原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爆破技术。

光面爆破的实质,是在地下洞室开挖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布置间距较小、相互平行的炮眼,选用低密度和低爆速的炸药,采用不耦合装药,同时起爆,使炸药的爆炸作用刚好产生炮眼连线上的贯通裂缝,并沿炮眼的连线——开挖轮廓线,将岩石崩塌下来。

其主要标准是:开挖轮廓成形规则,岩面平整;围岩壁上保存有50%以上的半面炮孔痕迹(半孔率),无明显的爆破裂缝;超欠挖符合规定要求,围岩壁上无危石等。

光面爆破的设计原则是尽量不损坏围岩。

保证能形成炮孔间贯穿裂缝,克服岩石孔底黏结力,将岩石从岩层中分割下来,并形成大致完整的轮廓面。

2、锚喷支护锚喷支护是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成的支护。

锚喷支护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维护和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是一种理想是支护方式。

因其施工快速、简单经济,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锚杆支护锚杆的作用和效果有支撑、加固围岩,提高围岩层间阻力,形成组合梁及悬挑作用。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方法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方法

湿喷
将原材料湿拌均匀后装入喷射机,用液态的速凝剂借压缩空气通过另设的管道喷 出,在喷枪后部与湿料混合。为了减轻操作喷枪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已有用于大、中、小断面的各种类型喷射混凝土机械手。
(六)二次数,开挖后及时采用柔性支护,在尽量控 制围岩变形、积极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同时,依靠 现场量测来指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传统矿山法把围岩看做荷载的来源,其围岩 压力全部由支护结构承担,围岩被视作松散 结构,无自承能力。采用大量的钢木支撑, 采用刚度较大的单层衬砌。
原则: 希望初期支护尽快闭合。 围岩不好时,应以条件⑴为主; 围岩较好时,应以条件⑵为主。
4. 施工工序
⑴ 长台阶法 台阶长度L≥5B,B为洞室的宽度。
甚至可以上台阶先贯通,即为“半断面法”。 特点:进度快,仅次于全断面法。 适用于:Ⅲ~Ⅰ级围岩。
(2) 短台阶法 台阶缩短: (1~1.5)B≤ L<5B, 特点: ① 支护闭合时间加快,围岩稳定性增加; ② 台阶缩短加大了对下台阶施工的干扰。 适用于:Ⅴ、Ⅳ级围岩
超挖
侧卸式装载机
挖掘机&自卸车
出渣是隧道作业的基本作业之一。出渣作业能力的强 弱,决定了它在整个作业循环中所占时间的长短(一般 在40%~60%),因此,出渣运输作业能力的强弱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速度。
在选择出渣方式时,应对隧道或开挖坑道断面的大小、 围岩的地质条件、一次开挖量、机械配套能力、经济性 及工期要求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
台阶法
1. 特点 将断面从上至下分成2个或3个台阶开挖; 随着台阶长度的调整,它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地层,
因而是在现场使用的主导方法。 2.种类 长台阶法 短台阶法 超短台阶法
3. 选择台阶长度的条件 (1) 初期支护闭合环的时间要求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岩土)-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2地下工程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岩土)-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2地下工程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岩土)-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2地下工程[单选题]1.设计时对地下连续墙墙身结构质量检侧,宜优先采用下列哪种方法?()[2009年真题]A.高应变动测法B(江南博哥).声波透射法C.低应变动测法D.钻芯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10.2.18条规定,对地下连续墙的检测,应采用钻孔取芯或声波透射法。

在检测桩时,钻孔抽芯法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和桩底持力层岩芯,既可直观判别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又可通过芯样试压,了解相应混凝土和岩样的强度,是大直径桩的重要检测方法。

不足之处是一孔之见,存在片面性,且检测费用大,效率低。

声波透射法通过预埋管逐个剖面检测桩身质量,既能可靠地发现桩身缺陷,又能合理地评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不足之处是需要预埋管,检测时缺乏随机性,且只能有效检测桩身质量。

混凝土墙体的检测一般要求无损检测,又因其厚度比地层要小很多,要求的探测深度浅。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地下连续墙墙身结构检测宜优先选用声波透射法。

[单选题]2.在地下洞室选址区内,岩体中的水平应力值较大,测得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南北方向。

问地下厂房长轴方向为下列哪一选项时,最不利于厂房侧岩的岩体稳定?()[2010年真题]A.地下厂房长轴方向为东西方向B.地下厂房长轴方向为北东方向C.地下厂房长轴方向为南北方向D.地下厂房长轴方向为北西方向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TB 10012—2019)第4.3.1条第7款规定,隧道宜避开高地应力区,不能避开时,洞轴宜平行最大主应力方向。

由此可知最不利的方向应为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

[单选题]3.在具有高承压水头的细砂层中用冻结法支护开挖隧道的旁通道,由于工作失误,致使冻土融化,承压水携带大量砂粒涌入已经衬砌完成的隧道,周围地面急剧下沉,此时最快捷、最有效的抢险措施应是下列哪个选项?()[2011年真题]A.堵溃口B.对流沙段地基进行水泥灌浆C.从隧道内向外抽水D.封堵已经塌陷的隧道两端,向其中回灌高压水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隧道局部破坏抢险措施包括:①封堵隧道,向隧道内灌水,尽快形成和保持隧道内外压力平衡;②减轻地面附加荷载,防止对地面的冲击振动;③防止江水和地表水进入事故区段;④稳定土体,减少土体扰动,补充地层损失;⑤全面管制,保障安全顺利抢险。

新奥法施工工艺

新奥法施工工艺

4 主要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4.1洞口施工洞口施工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洞口截排水系统的施工、洞口边仰坡的防护等项目的施工。

进洞方案包括进洞时采取的防护措施,进洞时的开挖方法及支护类型等。

(1)截水沟施工。

隧道洞口开挖前,在洞口开挖边坡线5 米以外施工截水沟,截水沟通向路基边沟,以防雨季山坡汇积水冲洗已开挖的坡面。

截水沟人工开挖, 用7.5# 浆砌片石(图纸为土质) 牢固砌筑。

截水沟按梯形断面施工,沟底宽60cm,沟深60cm截水沟的上游进水口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与路堑排水系统顺接。

(2)洞口土石方的施工。

首先清除地表草木植被等影响施工的地面植物。

第二步,按设计图纸的坡度进行施工测量,精确测设出边、仰坡开挖轮廓线。

第三步,履带式挖掘机进入施工场,并沿路修筑车辆通行的道路。

第四步,进行开挖作业。

对坡积亚粘土、残坡积砂质粘性土等土质直接用挖掘机开挖,从坡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刷坡,用装载机装土,汽车运输。

岩石爆破开挖地段,采用密眼、少药光面爆破,以减小对洞口围岩的扰动。

第五步,清理坡面上的浮泥、虚碴,并修整坡面凹凸不平的地方。

(3)洞口边仰坡的防护。

坡面防护为锚网喷结构,在已清理好的岩质坡面上钻孔施作①22普通砂浆锚杆,锚杆长3.5m,间排距为1.5m;然后挂© 6.5、网孔间距30X30cm的钢筋网,钢筋网与锚杆头采用焊接连接。

钢筋网挂好后,湿喷C20 混凝土10cm厚将钢筋网与锚杆头进行覆盖包裹,并及时进行养护。

(4)进洞方法,采用台阶法施工。

进洞前根据围岩状况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即沿开挖轮廓线外20cm处施工一环注浆小导管,导管采用外径为© 42mm壁厚为4mn的热轧无缝钢管,导管长3.5m,钢管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30cm不钻注浆孔作为止浆段,管壁四周钻四排© 8mmi勺注浆孔,注浆孔按梅花型布置。

施工时导管沿隧道周边以5-10 度外插角打入围岩。

新奥隧道施工方法 Word 文档

新奥隧道施工方法 Word 文档

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历史和发展1934年,新奥法主要创始人L.V. 拉布采维茨在就试图将喷浆方法用于地下工程。

他在1942~1945年建造的洛伊布尔隧道中采用了双层薄衬砌,即先喷一层混凝土,待变形收敛后再喷一层。

1944年,他发表了有关喷混凝土的论文,并指出了围岩动态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性。

1948年,又指出了量测工作的重要性。

又无公害的新喷敷方法。

1948~1953年喷混凝土在奥地利首次用于卡普伦水力发电站的默尔隧洞。

最早在欧洲推广使用锚杆的是1951~1953年建造的伊泽尔-阿尔克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

1953~1955年修建普鲁茨-伊姆斯特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时,按照拉布采维茨的建议,充分采用锚杆而获得成功。

1957~1965年是着手发展新奥法的时期。

拉布采维茨于1963年将这一方法正式命名为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

1964~1969年又提出了在岩石压力下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强调采用薄层支护,并及时修筑仰拱以闭合衬砌的重要性。

根据实验证实,衬砌应按剪切破坏进行设计计算。

奥地利的马森贝格道路隧道由于地质不良,用比国法失败后,改用新奥法使闭合隧道衬砌环的经验取得成功,并在1971年及1974年分别用于地压很大的陶恩隧道和阿尔贝格隧道。

新奥法在施工的应用

新奥法在施工的应用

“新奥法”在粘土岩隧洞施工中的应用•“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法(以下简称:新奥法),由奥地利学派创始之一米勒教授提出的。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既是生产支护荷载的主体,又是承受岩层荷载的结构,支护-围岩作为整体相互作用,共同承担围岩压力。

摒弃了过去岩体作为对支护结构的荷载采用厚衬砌的传统做法。

围岩压力是变形压力和松动压力的组合,大部分压力(特别是变形压力)由围岩自身承担,只有少部分转移到支护结构上;支护荷载既取决于围岩的性质,又取决于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支护时间;围岩的松动区和围岩内的二次应力状态又与支护结构的性质和支护时间有关。

2、柔性支护观点/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支护刚度不必太大,当支护做完后,能与岩体一起生产一定的位移,释放部分变形能,但又能使支护足以保持平衡,保持围岩稳定。

柔性支护,尽早支护,既及时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又能释放变形能,合理利用围岩与支护共同承担应力调整过程中的所有作用。

支护结构为闭合环,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优点:较好利用岩体力学特性,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顺序。

1.概述玉溪河引水主干渠“肖家湾隧洞”工程位于玉溪河引水主干渠10+329.5~10+818.6,穿过天台山烂槽子古滑坡体,隧洞全长495米,其中洞挖474.7米。

隧洞为城门洞形,宽5.4m,高5.6m。

隧洞开挖采用进出口双头进尺,两个作业面同时掘进施工。

该隧洞岩层除进口有38.3米为砾岩裂缝十分发育,切割岩层为块体,十分破碎,属五类围;其余436.4米为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在有些地段还夹杂着灰绿色泥岩,属三、四类围岩。

为了抢工期,尽快完成隧洞工程,采用先全面贯通,后进行隧洞衬砌的方案施工。

由于隧洞开挖后曝露时间长,最长段为123天(开挖贯通后曝露时间为53天),加上地下水较丰富,共有27处之多(以散浸为主无法引排),单处最大可测渗流量约0.2Kg/s。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隧道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建设方式,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城市地下建设等领域。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新奥法施工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新奥法施工是一种以爆破为主要手段、辅以机械设备的施工方法。

相比传统的掏进法施工,新奥法施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隧道施工中,新奥法施工主要应用于岩石类地质条件下的土建工程。

其主要施工流程包括预裂段预切、普通段爆破、细分段爆破、掏进、支护等环节。

1. 施工效率高:新奥法施工采用爆破技术,通过预切和爆破加速隧道开挖速度,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比传统的人工开挖,新奥法施工可以快速开挖大量土方,节约了人力成本,大大缩短了工期。

2. 施工质量好:新奥法施工在隧道掏进过程中可以保证隧道断面的平直,减少偏差和变形。

通过精确的爆破设计和控制技术,可以使隧道断面更加均匀,面积更加平整,为后续的支护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3. 安全可靠:新奥法施工可以减少施工中的人力参与和风险,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在爆破掏进过程中,施工区域可以事先进行封闭,减少了施工现场事故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和监测手段,可以提前预判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增强了施工的可靠性。

4. 施工成本低:新奥法施工可以减少人员配备和劳动力成本,降低了施工的物资消耗。

在爆破掏进过程中,土方的挖掘和清理相对简单,可以减少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依赖,节约了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并降低施工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施工参数的设计和控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

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以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公路隧道工程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技术
新奥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1997年正在修建的秦岭隧道(长19.45km), 引进德国WIRTH公司TB880E型隧道掘进机,预计2000年贯通
新奥法的局限
在下列情况下,一般都应采取适当的辅助措施才能施工: ①涌水量大的地层; ②因涌水产生流沙现象的地层; ③围岩破碎使锚杆钻孔和插入都极为困难场合; ④开挖面不能自稳的围岩。
隧道工程术语
喷锚支护lock bolt support with shotcrete——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根据地质情况也可分别单独采用)加固岩层,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 围岩偏压non-uniform rock pressure——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或局部突变的地形以及施工的影响,在洞室衬砌上产生的不对称的岩石法向应力。 岩爆rockburst——在地应力高度集中的岩层中开挖时,围岩应力因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岩块爆裂向外抛射的现象。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
②预计围岩有较大变形和松弛时,应对开挖面施作保护层,而且应在恰当的时候敷设,过早或过迟均不利。其刚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又必须是能与围岩密贴,而要做成薄层柔性,允许有一定变形,以使围岩释放应力时起卸载作用,尽量不使其有弯矩破坏的可能。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
③衬砌需要加强的区段,不是增大混凝土的厚度,而是加钢筋网、钢支撑和锚杆,使隧道全长范围采用大致相同的开挖断面。此外,因为新奥法不在坑道内架设杆件支撑,空间宽敞,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新奥法的基本要点
④为正确掌握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时间特性,可在进行室内试验的同时,在现场进行量测。量测内容为衬砌内的应力、围岩与衬砌间的接触应力以及围岩的变位,据以确定围岩的稳定时间、变形速度和围岩分类等最重要的参数,以便适应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设计和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 结 构 为 主 , 拱 围 岩 稳 定 性 较 好 。 边 墙 岩 性 为 P 母 顶 ,。

地 质条件 差的洞 段 , 初期 支 护 显得 尤 为重 要 。为确 保 施工期 安全 及施工 质 量 , 过经 济 、 通 技术 比较 , 定 洞 确 室开挖 按照 “ 长洞 短 打 、 洞 小打 ” 大 的原 则 , 取 分 层 采 掘进 、 分层支 护的方 式 , 为上 层 、 分 中层 和底 板保 护 层 3层进 行 施 工 。 考虑 到 满 足 设 计 系统 支 护 和 方 便 出 渣 , 压段开 挖上层 为 9n, 有 l 中层 为 5 1, 1下层 为 3m; 1
张 文 辉 , 卫 华 张
( . 警 水 电 三 峡工 程 指 挥 部 , 北 武 汉 4 0 5 2 武 警 水 电六 支 队 , 北 宜 昌 4 3 3 1武 湖 3 0 0; . 湖 4 1 3)
摘 要 : 洛 渡 水 电站 右 岸 泄 洪 洞洞 室开 挖 断 面 大 , 质 条 件 复 杂 , 工 时 如 不 重 视 开挖 和 支 护 的 相 互 关 系 , 溪 地 施 就 会 造成 塌 方 、 冒顶 等 安 全 事故 , 来 一 系列 经 济 损 失 。主 要 介 绍施 工 中根 据 新 奥 法施 工 原 理 编 制 的 施 工 方案 带 和 组织 施 X , 开 挖 分层 和 支护 形 式 上 充 分 考虑 施 工期 围岩 安 全稳 定 , 范施 工程 序 , 支护 作 业 面最 大 限度 -从 规 使 地 紧跟 开 挖 作 业 面施 工 , 动 态 的 、 机 的 、 断变 化 和 调 整 的 开 挖 及 支护 工序 变 换 过 程 , 化 为 相 对 固 定 的 将 随 不 转
在 实 际 施 工 中 , 度 和 安 全 的 矛 盾 较 大 , 般 按 照 进 一
整个洞室 开挖施 工 按新 奥 法 原理 设计 , 采用 分层 开挖 和柔 性初期 支护 体系 , 即以锚杆 、 喷射混凝 土等 为 初期支 护 , 开挖支 护完成 后再进行 混凝 土衬砌 。
2 施 工 方案
无 压 段 开 挖 上 层 为 9m, 层 为 1 . 下 层 为 15 n 中 0 5m, . l ( 图 1。 见 )
P p 。 层致 密状玄 武岩 和 角砾 集块 熔 岩 , C。 间 c 、, 层
错动较 强 , 内错 动带 及 基 体裂 隙较 发 育 , 层 岩体 新 鲜 , 较破碎 , 合紧密 , 嵌 次块状 结构 , 部镶嵌 结构 , 墙 围 局 边 岩稳定性差 , 围岩类 别 以 Ⅲ。 Ⅲ 、 类 为主 , 分 Ⅱ类 。 部 溪洛渡水 电站 泄洪 洞 布置 形式 为 有 压接 无 压 , 洞
内龙 落 尾 型 式 , 由进 水 塔 、 压 洞 段 、 下 工 作 闸 门室 、 有 地
开 挖施工 时 , 上层 以 9 m x 的导洞 先行 , 9m 再进 行两侧 扩挖 , 工采用 手风钻 钻孔 ; 施 中层施工 有压段采
用 手风 钻钻孔 , 压段 采 取 梯段 开 挖 , 孔 钻 机造 孔 ; 无 潜: 奥 法 ;大 洞 径 洞 室 ;开 挖 ;支 护 新
中 圈 法分 类 号 : V T 7
文 献标 志码 : A
1 工 程概 况
溪 洛 渡 水 电 站 位 于 四 川 省 雷 波 县 和 云 南 省 永 善 县
n 的 圆洞 型 , 压 段 、 落 尾 段 为 高 2 宽 1 的 ' l 无 龙 1m、 6 m 城 门洞 型 , 典 型 的 大 洞 径 洞 室 , 照 设 计 , 凝 土 衬 是 按 混 砌 在 全 断 面 开 挖 完 成 后 再 实 施 , 此 在 洞 室 开 挖 和 遇 因
第 41卷 第 5期 20 10 年 3 月 文章 编 号 :0 1—4 7 ( 0 0) 5—0 2 10 19 2 1 0 0 8—0 3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e n te vr
Vo. 141. No. 5 Ma ., 2 0 r 01
新 奥法 在大 洞径 洞 室 开挖施 工 中的应 用
第 5期
张 文 辉 , : 奥 法 在 大 洞径 洞 室 开 挖 施 工 中的 应 用 等 新
接壤 的金 沙江溪 洛渡 峡谷 中 , 现场 地 质条 件 和有 关 据 资料 , 电站右岸 泄 洪 洞 沿 线 顶拱 岩性 为 P B。 : 一P B 层致密状 玄武岩 和角砾集 块熔岩 , 层问 、 内错动 带及 层 基 体裂隙不 发育 , 岩体 新鲜 较 完 整 , 合 紧 密 , 嵌 以次 块
无压洞段 、 龙落 尾段和 出 口挑坎 组成 , 两岸 出 口挑坎采
用 对 称 布 置 、 下 碰 撞 消 能 方 式 , 减 轻 下 游 河 道 冲 水 以
刷。
底板 保护层 开挖 采取 手 风钻 施工 , 所有 建基 面 均采 取
光面 爆破或 预裂爆破 施工 。
支护施工 时 , 取 开挖 揭 露一 个 建基 面 支 护一 个 采 的原则 , 按照上 层先 支 护导 洞 , 后再 支 护两 侧 , 然 最后 支 护 中层 的顺序 , 原则 上先喷 射混凝 土 , 再进行 锚杆支 护 。喷护设 备采用 湿喷 台车 , 杆钻孔 采用三臂 钻 。 锚
根据设计 , 泄洪 洞典型开 挖 断面 有压 段 为直 径 1 7
收稿 日期 :0 0~ 1 0 21 0 — 6
新奥法 施工 , 支护工 作面应 紧跟开挖 工作 面 , 但实 际上
由于进 度压力 和支 护资 源 的投 入 问题 , 工 单位 并未 施
作者简介: 张文 辉 , , 男 高级 工 程 师 , 要从 事施 工 管理 工 作 。E—m i x d n @ c u e u c 主 a :h o g t . d . n l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