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初一年级复习计划(精选10篇)

初一年级复习计划初一年级复习计划(精选10篇)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制订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那么怎么安排好复习计划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年级复习计划(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年级复习计划1临近期末,为了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一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避免“放羊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和练,达到理清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既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又要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情学情分析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5月28至期末考试(7月)约复习8课时。
从期中考试14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5班、14班的中游学生,8班、12班、14班的下游学生,总体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
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复习重点及难点:1、第一单元:隋朝大运河(含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名、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的对外交往、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2、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的并立、古代经济的南移、宋代社会风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其统治、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3、第三单元:明朝君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清朝君权的强化、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
四、具体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总之要严要求、严格规范好课堂复习秩序,确保复习效率。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和复习题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和复习题七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和复习题1、你了解恐龙吗?2004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连网上迅速传开,你知道元谋人的故乡在() A河南省B陕西省C北京市D云南省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个古人类化石遗址距今时间最遥远()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南方古猿D北京人3、假设你在半坡原始农耕时代,当你猎取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砍下来,你所使用的工具是()A磨制石刀B木器C铁刀D青铜器4、2005年4月主席连战一行来大陆祭祖,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下列哪一地方吗A黄帝陵B大禹陵C中山陵D十三陵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6、下列半坡原始居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B、内部有贵贱贫富之分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能用麻织线织布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种植水稻、粟C、饲养猪、水牛D、过着定居的生活8、我国长江流域氏族部落的典型代表是()A、元谋人遗址B、半坡民族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汉口文化贵址9、现在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人类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A、蓝田人B、元谋人C、马坝人D、长阳人10、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氏族11、种植蔬菜、粟、麻,用麻线织布始于()时期A、半坡氏族B、河姆渡氏族C、山顶洞人D、大汶口后期12、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黄帝陵和炎帝庙,而且每年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你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吗?A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封建迷信太浓了。
B说明黄帝和炎帝的足迹遍布各地。
C黄帝和炎帝历史功绩巨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是为发展经济而修建的。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二禅让的传说:尧、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公元前2070,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夏统治机构,定都阳城灭亡:公元前1600夏桀;鸣条之战,商汤灭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梳理
1.1 时代背景
- 新石器时代
- 商代
- 西周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1.2 重要历史事件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建立
- 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统一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重点知识详解
2.1 春秋战国时期
2.1.1 各国的兴衰
- 齐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官僚制度逐渐崛起,经济繁荣。
- 晋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官僚制度日益崛起,分封制逐渐消失。
- 楚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经济上颇为繁荣。
2.1.2 远征战争
-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打败曹操,在文化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秦彝之战:晋国崛起,离开封建制管理,实行官僚主义。
南北分裂加速。
2.2 秦汉时期
2.2.1 秦朝的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郡县制,破除分封制度。
2.2.2 汉朝的建立
- 依托盘庚、太公钓鱼等传说,选汉高祖为天命之人,建立汉朝。
- 实行官僚制度,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封建王朝。
三、复重点
1. 时代背景的梳理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兴衰、重要远征战争、孙刘曹三英等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的了解,以及光武中兴、董卓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2016年七年级历史课本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2016年七年级历史课本2016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板当中学王密龙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2016年教育部新审定的新教材,融合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期中21课单独作为一次活动课来展开,让学生们去感受历史。
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期中21课是单独的活动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选择题一

2016-2017学年度历史期末复习(一)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 B.舜 C.禹 D.黄帝2.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A.饮食 B.语言 C.劳动 D.文字3.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的是A.尧.舜.禹 B.炎帝.蚩尤 C黄帝蚩尤D.炎帝.黄帝4.原始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A.粟和稻 B.稻和玉米 C.豆和粟 D.麦和稻5.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6.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7.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8.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9.下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10.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 .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11.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12.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13.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14.2016年4月4日,万余名海内外华夏儿女在陕西桥山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七上历史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些知识点,我特别准备了这份《七上历史复习提纲》。
希望通过这份提纲,能够对大家的复习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支持。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1. 要点1:人类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1. 人类起源的理论2. 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起源3. 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2. 要点2:远古时期的历史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家们的贡献3. 秦朝的统一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起与传播1. 要点1:古代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1.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2. 古代中国文字的发展与演变2. 要点2: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 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3. 佛教的传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中国古代政治的更替与社会变革1. 要点1:秦朝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确立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家思想的倡导2.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措施2. 要点2:汉朝的兴起和辉煌1. 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2.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3. 要点3: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1. 三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割据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文化成就四、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的发展1. 要点1:农业的兴起与农民经济的发展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2. 农民社会的形成和农民经济的发展2. 要点2:古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1. 古代冶铁业的兴起与农业革命2. 造纸术、印刷术和其他科技的发明五、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1. 要点1:中国古代社会的分层和阶级1.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2. 社会等级制度和士农工商四职的形成2. 要点2: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观念1.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2.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以上是这份《七上历史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6年—2017年第二学年度七年备课组工作计划历史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完成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隋唐宋元明清的基本史实);2、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
3、探索“高校课堂、翻转课堂”,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任务1、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教师要继续增强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继续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
3、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概括、评价等认知活动、4、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到学生去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的死记硬背,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记忆。
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较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弘扬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5、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
第一、在讲究实效、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要求每个老师做到集体备课前必须对本周所备的课作预先的准备(包括搜集典型的材料、明确教学目标,形成初步的教学法、学法),这样研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上课时落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或表演、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活动课,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的能力第四、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与供学生复习的复习提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及转变•出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文字的背景及意义
•奴隶制度的出现、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比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分封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学成就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世界上的伟大发现与探险
•哥伦布的发现和意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经过和影响
•马可·波罗的东游历程和结果
第六章近代世界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及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以上为本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提纲。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事实的认识,同时要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深层次的意义。
查看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还有短短的三周时间就期末考试了,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一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15号至期末考试三周复习共12课时。
从期中考试6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复习中要重点抓好一班、二班的中游学生,五班、六班的下游学生,三、五班的优秀生。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从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概述:
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
黄帝、禅让制。
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3、第三单元: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
4、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
三、具体措施:
1、以单元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复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小组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复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
对复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过关。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教学。
让各层次学
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与进度安排:
每个单元主要分两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做题提升。
第一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学案。
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
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接着检查提问或默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过关4号的同学。
第二课时: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
行小检测并及时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做练习,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
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
17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8周: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民族大融合
19周:做检测题,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