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场所的划分
一级消防工程师-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一、严重危险级Ⅰ级净空高度不超过8m、物品摆放高度超过3.5m的自选商场
1、摄影棚
2、舞台葡萄架下部
1、建筑高度为24m及以下的旅馆
2、建筑高度为24m及以下的办公楼
3、仅在走道设置闭式系统的建筑
1、书库
2、舞台(葡萄架除外)
3、汽车停车场
4、总建筑面积5000m²及以上的商场
5、总建筑面积1000m²及以上的地下商场
6、净空高度不超过8m、物品摆放高度不超过3.5m的自选商场
1、高层民用建筑:旅馆、办公楼、综合楼、邮政楼、金融电信楼、指挥度调
度,广播电视楼(塔)等。
2、公共建筑(含单、多、高层):医院、疗养院;图书馆(书库除外)档案
馆、展览馆(厅);影剧院、音乐厅和礼堂(舞台除外)及其他娱乐场所;
火车站和飞机场及码头的建筑;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m²的商场、总建筑面积
小于1000m²的地下商场等。
3、文化遗产建筑:木结构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
二、严重危险级Ⅱ级三、轻危险级四、中危险级Ⅱ级五、中危险级Ⅰ级总结:对规范举例的场所按上述顺序梳理之后,我们可以对民用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做如下归纳。
划分为严重危险级Ⅰ级的只有1类;
划分为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只有2类;
划分为轻危险级的只有3类;
划分为中危险级Ⅱ级虽然有6类,但是大部分比较独特(书库、汽车库、葡萄架等);
记住上述少量的,剩下的全部是中危险级Ⅰ级。
防爆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防爆危险区域划分标准普法内容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防爆国家标准(GB3836)》一、危险场所区域划分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针对爆炸性气体环境,GB 3836.14- 2000标准中规定: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中国防爆等级划分标准普法内容依据我国有关标准的规定,由于在爆炸性的气体或大气环境下,气体等与空气构成混合物,在次混合物中被点燃,从而引发爆炸。
中国的防爆等级划分标准为:1、煤矿内的电气设备;2、二类为在除去煤矿等环境下使用电气设备;3、三类为除去煤矿等气体性爆炸环境的爆炸性粉尘环境下的电气设备。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防爆等级划分标准为: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导电性粉尘。
高危场所划分标准

高危场所划分标准一、场所安全条件1. 场所选址:应位于相对独立、空间封闭的安全地带,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交通等人口密集区域。
2. 场所布局: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有效分隔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化学物品存放区、危险废物存放区等高危区域。
3. 安全间距:高危区域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防止火势、爆炸等事故蔓延。
4. 场所通风: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5. 消防设施:应按照相关法规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确保有效应对火灾事故。
二、设备安全性能1. 设备选型:应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资质的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2. 设备安装: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进行安装,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3. 设备维护: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
4. 设备检测: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三、操作人员资质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特种作业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3. 操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四、危险品管理1. 应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品进行分类、分项管理。
2. 危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实行“双人双锁”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3. 应定期对危险品进行检查、化验,确保危险品安全可靠。
4. 危险品运输、装卸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应急处理能力1. 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职责和措施。
2.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3.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和处置事故。
六、安全管理制度1.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和义务。
2. 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消防安全分类

消防安全分类
消防安全分类是指根据消防法规要求,将建筑物或场所按照火灾危险程度分类,确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等级,以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按照消防安全等级划分,建筑物或场所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场所:指火灾危险程度较低的场所,如居民楼、学校、医院、商场等,消防安全等级为一级,要求设有消防设施和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演练。
二类场所:指火灾危险程度较高的场所,如宾馆、剧场、博物馆、图书馆等,消防安全等级为二级,要求设有消防设施和专职消防人员,并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演练。
三类场所:指火灾危险程度较大的场所,如加油站、化工厂、仓库等,消防安全等级为三级,要求设有高标准消防设施和专职消防人员,并进行严格的消防管理和培训。
四类场所:指火灾危险程度极高的场所,如烟花爆竹厂、油库等,消防安全等级为四级,要求设有最高标准的消防设施和高素质的专职消防人员,并进行严格的消防管理和演练。
消防安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物或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不仅需要依据规定进行划分,还需要加强消防设施和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消防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 1 -。
选择场所分类一级

选择场所分类一级
案例一:
1、第一类负荷:中断发电会造成人身伤亡危险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政治上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
2、第二类负荷:中断供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大量材料报废,大量减产,或将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但采取适当措施能够避免者。
3、第三类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类及二类的`用电设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物,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事务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也为特别重要负荷。
案例二:
危险场所类别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F0类:经常或长期存在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
2 F1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
3 F2类:在正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性极小的火药、炸药、氧化剂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
4 电气危险场所均以工作间(或建筑物)为单位;
5 危险工作间(或建筑物)的电气危险场所类别及防雷类别应符合表12.1.1-1的规定,危险品库房和仓库的电气危险场所类别及防雷类别应符合表12.1.1-2的规定。
防爆危险场所区域

20区
EN50281-1-1标准对用于20区的电气设备壳体结构及设计做了相应规定。IEC60241-11对在20区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补充要求,包括本质安全防爆等方面的内容。
20区应用种类1(粉尘)电气设备。
21区
磨坊,煤炭,谷物仓库以及包装生产线及其周围是典型的21区场所。在21区中,可能会发生因粉尘泄漏等原因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此外,电气设备表面粉尘堆积也是工厂安全生产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7. 生产现场的安全记录
8. 设备、装置的结构和配置情况
二、可燃性气体,蒸汽和薄雾气体场所
0区
爆炸性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使用在0区的电气设备须按照EN50284和IEC60079-26中对д类,种类(气体)电气设备的境中可能会出现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的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1区是防爆电气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所。标准EN50014~ EN50020,EN50039以及IEC60079-0,-1,-2.-7,-11,-18,-25对1区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规定。
防爆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wangjunhuai74 发表于 11-08-07 12:09 阅读(336) 评论(0) 分类:
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防爆区域为:
21区须使用种类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22区
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不太可能出现,只有在故障状态下才可能发生的场所。22区须使用种类3(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如果是爆炸性环境中的粉尘是导电性粉尘,则依据EN50281-1-2的规定,须使用种类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场所火灾危险等级划分

场所火灾危险等级划分场所火灾危险等级划分,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其实说白了就是给不同地方打个分数,看看哪个地方更容易“着火”。
说到火灾,大家肯定想起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真的是让人心头一紧。
不过啊,咱们平时多了解点这些东西,未雨绸缪总是好的,防患于未然嘛。
我们来聊聊“高危险”的地方,像什么大超市、工厂之类的,这些地方真的是火灾的重灾区。
一不小心,电线短路、焊接出火花,就可能变成“火山爆发”。
超市里那么多易燃物品,什么食品包装、塑料制品的,简直是火势蔓延的“催化剂”。
就想想,如果真的发生火灾,顾客们一定是“狼奔豕突”,各种呼喊声、奔跑声,那场面,真是让人心慌慌。
再说说“中等危险”的场所,像办公室、学校这些。
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办公室里有打印机、电脑,还有咖啡机,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小火灾。
而学校呢,小朋友们活泼好动,谁知道会不会因为玩火,来个“火花四溅”。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这些潜在的危险,别让小火苗变成大火灾。
然后呢,我们要看看那些“低危险”的地方,比如说普通的住宅区。
虽然说相对安全点,但也不是说就可以放松警惕。
尤其是冬天,很多人喜欢用电暖器,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事故。
家里有小孩的更要小心,玩火的小朋友真的是让人头疼,家长们要多关注,别让他们的“好奇心”惹出大麻烦。
我们还得提到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性。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个小警报器,能在火灾发生时提前“叮咚”一声,那可真是保命神器。
就像是你在打游戏时,总希望有个“无敌护盾”,能把危机挡在门外。
现代化的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让大家更安心。
再说说防火知识的重要性,真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多背几条规矩,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识。
就像是“兵来将挡”,你得知道遇到火灾时怎么做,如何逃生、如何灭火。
这些小知识说不定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绝对是“省时省力又有效”的选择。
火灾危险等级划分并不是让人心慌,而是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火灾安全。
危险区域划分规范

危险区域划分规范篇一:危险区域划分标准第三章仓库防爆电气设备由于仓库中储存的物资有不少是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遇到火花或达到危险温度时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这将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根据以往发生事故的统计表明,在仓库火灾或爆炸事故原因中,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产生的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导致的事故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仓库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问题。
第一节仓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使用、储存、输送过程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能够侵入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指在生产、使用、储存或输送可燃物质过程中,能够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由于实际生活中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
例如有的危险场所可燃混合气体始终存在,而有的只是暂时性存在;有的危险场所的可燃混合气体正常状态下不存在,而当有故障时才存在。
即使是始终存在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的场所,也会因场所内混合气浓度不同,致使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危险程度不同。
为了科学合理地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以便能经济有效地防止危险场所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危险场所区域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三级区域,具体参见表3—1。
表3—1 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二、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一)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油库储存的轻质燃料是易挥发物质,当场所内轻质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气体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则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
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2,油库内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见表3—3。
表3—2 油库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标准表3—3 油库内务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用有门的墙隔开的场所,此场所虽无爆炸危险物质,但由于爆炸性气体物可能侵入而有爆炸危险,其等级应见表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场所的划分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关于危险环境的划分中明确规定,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杨混合物在点燃后燃烧传至未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为爆炸性粉尘环境,称为I类环境。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薄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为爆炸性气体环境,称为II类环境。
危险场所是指危险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1)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
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进行分类,可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zone 2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EN50281-1-1标准对用于20区的电气设备壳体结构及设计做了相应规定。
IEC60241-11对在20区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补充要求,包括本质安全防爆等方面的内容。
20区应用种类1(粉尘)电气设备。
zone 21,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磨坊,煤炭,谷物仓库以及包装生产线及其周围是典型的21区场所。
在21区中,可能会发生因粉尘泄漏等原因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zone 22,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未21区。
22区须使用种类3(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如果是爆炸性环境中的粉尘是导电性粉尘,则依据EN50281-1-2的规定,须使用种类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危险区域划分:
根据可燃性气体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将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区和2区。
zone 0,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危险环境存在的时间大于1000小时/年。
<BR>
zone 1,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危险环境存在的时间在10-1000小时/年之间。
zone 2,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时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危险环境存在的时间少于10小时/年。
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对于不同区域的爆炸型气体环境(II类环境),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结构的防爆类型。
在平常实际使用中可能很容易的看到,许多防爆电气产品在一个产品中就采用了多种防爆保护方法。
例如,照明装置可能采用了增安型保护(外壳和接线端盒)、隔爆型保护(开关)和浇封型保护(镇流器)。
这样能够使制造商采用最适合的复合防爆保护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产品铭牌上列出采取的防爆方法的顺序将往往告诉用户产品的结构,如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 de,则极可能为隔爆型而其中带有增安型部件。
另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 ed,则极可能不是隔爆型外壳(例如不锈钢或强化聚脂玻璃),而带有隔爆开关或部件安装其中。
两种产品可能均适用于1区,但他们是使用不同的防爆保护措施达到同样的目的。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所了解信息,来选择提供在费用、性能和安全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防爆型式的产品。
常用的防爆措施
1、隔爆/Ex “d”;
2、增安/Ex “e”;
3、本安Ex “i”;
4、正压/“p”;
5、充油/“o”;
6、充砂/“q”;
7、无火花Ex"n";
8、浇封“m”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