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题型 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学习精品

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体会、归纳工作,把数学总复习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在中考中取得胜利。

:基础知识,审题能力,阅读理解,应用性,探索性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特点是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

但每个初三的任课教师,只要在总复习中,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勇于探索,做到以下几点,就一定能决胜中考。

一、要宏观把握,整体规划要明确新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侧重点及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要从宏观上把握中考。

要做到:以中考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南,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复习的导向,以新课标为复习的大纲,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综合题为练习的重点,以近年中考试题为最基本的复习素材。

二、落实基础知识,实现厚薄转化不知是哪位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

很显然,前者讲的是“量”的积累,后者说的则是“质”的飞跃。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

“量”的积累,就是强调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系统掌握,要过好课本关,即过好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正确叙述和灵活应用关;过好每章后带有综合性复习题的独立完成关。

(个别完成有困难的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这个“量”的积累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学生一道将知识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让学生“画龙”,由教师“点睛”。

通过师生互动,对比分析,将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教材的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展示知识的纵横联系,才能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化,由“量”到“质”的飞跃,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所有带领初三学生经历过中考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解答题。

关于中考综合探究性试题(教师中心稿)

关于中考综合探究性试题(教师中心稿)

关于中考综合探究性试题(教师中心稿)关于中考综合探究性试题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陈家尧一、“课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解读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标”,“课标”是综合性学习设题的“纲”,综合性学习探究题的考点和题型都衍生于此。

“课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是每一个命题者的依据。

“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在阶段目标部分: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部分: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评价部分: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探究题教学案1新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究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畸形、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调理。

从题型看,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

探究题都是有一则或几则材料组成,这几则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关、或者相反(对)。

探究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探究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

二是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或特征,这类题大多要求从几段材料中归纳出事物的拱形或个性。

探究题的两种出题形式:一是单独作为一个题目出现;二是放在阅读或综合性学习中出题。

要注意阅读中的探究一定要联系、结合文章。

2样板题解析例1、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

请将你的感想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论语》)(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解析这道题贯通古今,联系课堂内外,考查知识迁移,、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考查与德育评价并重,很有意思。

让我们先来看看参考答案吧: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如: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理解、归纳、简要表述出正确答案呢?首先,要能大致翻译这三段文言文。

其次,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很显然,这三段文字包含出题者的良苦用心。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1.时钟上的数学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

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

,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

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

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

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类似的还有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物理中考总复习】探究类题型(题型概述+真题精讲+当堂过关+课后精练,pdf版)

【物理中考总复习】探究类题型(题型概述+真题精讲+当堂过关+课后精练,pdf版)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 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 2Ω 和 8Ω 两 个 电 阻 串 联 代 替 1 0Ω 的 ʌ 解析 ɔ 探究 使 用 定 滑 轮 的 特 点 的 实 验 中 , 由于绳的重
同的道路上行 驶 的 汽 车 却 会 有 不 同 的 最 高 时 速 限 制
呢 ? 爸爸告诉他 : 大车质量大 , 惯性大 , 如果速度太快 事故 . 小春想 : 这就是说在相同情况下大车要停下来 的装置及以下探究方案 :
的话 , 遇紧急情 况 时 不 能 及 时 停 下 来 , 极易造成交通 所用的距离比小车要长 ? 为此 , 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
电阻
力对 该 实 验 有 影 响 , 所 以 可 选 用 轻 绳, 以 便 忽 略 其 影 响. 这种 选项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B 选 项 运 用 的 是 转 化 法; D 选项运用 了等效法 .
见㊁ 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 ㊁ 易见的现象 . 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 控制其它因素不变 .
( ) 有: 转换法: 它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将不可 1 ( ) 控制变 量 法 : 当 一 个 物 理 量 和 多 个 因 素 有 关 时, 只改 2
ʌ 小结 ɔ 在探究实验中 , 运 用 的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很 多, 主要
综合应用与创新型 ( ㊀㊀ ) .
学研究方法 . 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
方面 , 忽略次要 因 素 , 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这种突出问题的主要
力平衡条件 实验时 , 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 , 目的是忽
典例 1 ㊀ ( 如 图 所 示, 在做 探究二 2 0 1 2������ 江苏南京 )

中考专题复习探究题试题(共15页)

中考专题复习探究题试题(共15页)

2021年中考(zhōnɡ kǎo)语文专题复习探究题[学习目的]1. 认识“探究〞这种新题型。

2. 学习掌握“探究题〞的根本规律与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一、简介?语文课程HY?在课程的根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

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展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

近两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表达了课程HY的理念。

那么,中考时我们该如何探究?老师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此类型的题目?现以以下题目为例作简要的分析。

二、探究题的类型什么是探究题?●探究题来自自然、社会和生活。

与以往的考题不同,探究题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社会、自然和生活。

例如以下探究题:丰县范家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烧制木炭,已成为及周边地区的木炭供给基地。

范家村烧制木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今每天都有不少客户来此拉货,销售非常红火,利润相当可观。

走到范家村头,大量的白色烟雾就会扑面而来,令人呼吸困难,浓烟最为严重的时候是早上和晚上,方圆10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焦炭味。

村民说,时间是长了,就习惯了。

?扬子晚报?记者对范家村的情况作了报道,丰县环保局也将对范家村予以(yǔyǐ)查处。

这那么探究题就来自?扬子晚报?,这种题型的出现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学好书本,而且要关注身边的各种事物,否那么就会陷入连题都读不懂的地步。

●探究题的解答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既然探究题来源于课外,那么探究题的解答的思路也不局限于语文。

答题探究题,语言是工具,是清楚明白表述的工具。

在解答探究题时,我们经常是将诸学科的思想提炼后,找准一个确定的角度后,再做表述的。

下面我们讲解以下探究题的根本形式。

探究题按照题干情况根本上分两种:单项探究题与多项探究题。

〔一〕单项探究题例1:以下图是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展了屡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

2021年数学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探究型试题

2021年数学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探究型试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探究型试题探究性问题涉及的基础知识非常广泛;题目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没有固定的解题方法。

它既能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又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宜昌课改)如图1;已知△ABC 的高AE =5;BC =403;∠ABC =45°;F 是AE 上的点;G 是点E 关于F 的对称点;过点G 作BC 的平行线与AB 交于H 、与AC 交于I ;连接IF 并延长交BC 于J ;连接HF 并延长交BC 于K .(1)请你探索并判断四边形HIKJ 是怎样的四边形?并对你得到的结论予以证明;(2)当点F 在AE 上运动并使点H 、I 、K 、J 都在△ABC 的三条边上时;求线段AF 长的取值范围.(图2供思考用) 解:(1)∵点G 与点E 关于点F 对称;∴GF=FE ∵HI ∥BC ;∴∠GIF =∠E J F ; 又∵∠GF I=∠EF J ; ∴△GFI ≌△EFJ ; ∴GI=JE同理可得HG=EK ; ∴HI=JK,∴四边形HIKJ 是平行四边形(注:说明四边形HIJK 是平行四边形评1分,利用三角形全等说明结论的正确性评2分)(2)当F 是AE 的中点时;A 、G 重合;所以AF=2.5 如图1;∵AE 过平行四边形HIJK 的中心F, ∴HG=EK, GI=JE.∴HG/BE=GI/EC. ∵CE >BE,∴GI > HG , ∴CK >BJ.∴当点F 在AE 上运动时, 点K 、J 随之在BC 上运动, 图1如图2;当点F 的位置使得B 、J 重合时;这时点K 仍为CE 上的某一点(不与C 、EE C B A图2图1C G I J BE K HFB A重合);而且点H 、I 也分别在AB 、AC 上(这里为独立评分点;以上过程只要叙述大体清楚;说理较为明确即可评2分;不说明者不评分;知道要说理但部分不正确者评1分) 设EF =x ;∵∠AHG =∠ABC =45°;AE =5;∴BE=5=GI ;AG =HG =5-2x ,CE =340-5 ∵△AGI∽△AEC;∴AG∶AE=GI∶CE. ∴(5-2x)∶5=5∶(340-5) ∴AF=5-x =4 ∴25<AF ≤4 图2 说明:本题考查知识较多;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相似形的判定及应用。

《中考复习综合探究题》ppt课件

《中考复习综合探究题》ppt课件
知识纲要
综合探究:
综合性学习,或叫 研究性学习、专题探 究。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 合性学习的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 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 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 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 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 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 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 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③细思题目与现实
④细思表达与措辞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 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 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 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 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 子何患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 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材 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 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 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知 识竞答,从4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 束,活动网址为 ;“民 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 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清明节网上献花活动;另外还有《长 城》个性化专用邮票和《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六十周年》专题邮品发行和邮展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体验
2.(2012·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 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 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 又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 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 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 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 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 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 么大。‛
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 处理资料的过程。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 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 的睿智与条理。
考点涵析
所谓探究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
3.(2012·荆州) 阐释观点。(4分)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 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 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 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 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于生活,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但由于太激动,只说了两句就停住了,这时你及时仿照肖雅 的句式续说了一句,同样表达心中的感慨。(2分) [答案] 脚印 [感言续说](示例) ②骆驼从沙漠走过 留下闪闪的轨迹 留下深深的
③流星从天空划过
[解析] 二字开
“海报宣传”板块拟写宣传语,即把画线句压缩
中国烟民的数量之大让人惊讶,以及吸烟可以诱发相关疾病,
这就是我们读出的信息,也是答题的要点。从材料二中CCTV 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吸烟会缩短人的寿命。(2 分)(2)警示语必须有冲击力和警告性,要有力量,所以警示 语要直达人的头脑,叩击人的心扉。此题主要从吸烟对人的 身体各个部位的伤害回答即可。(2分)
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
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 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
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形象靓丽、青春、健康(1分);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综合素质。(1分) __________________ [感言续说]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肖雅同学深情地说道:‚ 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 串串的欢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青 风从水上走过 留下粼粼的波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材料中虽提到了三种状态的水,但着重点应是升
应考链接
探究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放
在阅读或综合性学习中出题。按照题干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种类型:单项探究题与多项探究题。 (一)单项探究题。 (二)多项探究题。这类探究题由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几 则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关,或者相反(对)。多项探究题
虽是几则材料放在一起,实际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去表述的。
为七个字,和上联一样;“板块设计”部分要以“青春” 头,限五个字;“材料探究”部分材料——强调了“靓丽、 青 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
活的个性”,材料二则强调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
质”。
典型例题
【例3】 (2010·连云港)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
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但在应试教育和电脑普及的背景
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 从而有所发现,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学生解题的过程,也 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 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1.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3.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自己的感想体会。
(2分)
(2)“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 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或:到处湿漉漉),能见度低(或:浓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漫)。 ______ (不超过15个字)(2分) [解析] (1)找到“一般出现在……容易产生水珠”这些文 字,根据不超过50字的要求,精简即可。(2)从“空气湿度 接近饱和……最具特色的表象”中抓住“湿度大”“浓雾,
材料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两种情形: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 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探究材料
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典型例题
【例1】 (2011·广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 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广东人称为‚回南天‛。回南天 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 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 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 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 到处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浓雾是‚回南天‛ 最具特色的表象。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 至50米。
第六节 探究性学习
真题体验
1.(2012·台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
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 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 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
莫让年华付水流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___________。 [扳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 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2分)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三:_____________ 青春期知识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抉四:_____________ 青春的颂歌
下,中小学生写字的水平普遍下降。前段时间,中央电视 台《大家看法》“我建议”节目就“我们的字怎么了”展 开讨论。建议人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中 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并在中考和高考中对书写较好的考卷
酌情加1~5分。现场嘉宾中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抒己见。针
华为水蒸气的水,它可以拥有大地和蓝天。人生如水,也应 该像水蒸气一样饱含对生活的热情。观点可从此提炼出来。 (2)感悟道理,就是把比喻义变成直接表达。水蒸气与零度水 的区别,就在于拥有的多少。教授用这番话激励毕业生们要 饱含对生活的热情,去创造更大的成功,去开拓更广阔的世 界。表达时语言要简洁有力,严格按照字数要求作答。
真题体验
[解析]
赞成的话要从体现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角度来分
析,不赞成要从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 规范语言的角度来分析。
考点涵析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
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近年来各地中考出现了大量的适应 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

见度低”两个特点来概括。
典型例题
【例2】 (2011·襄阳)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 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 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 想”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 海报。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 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 等)(2分)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 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 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 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 悔的青春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