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编程计算2.2.做出判断的分支结构

合集下载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编程中分支判断结构的重要性,熟悉逻辑结构及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能正确书写if...else结构的程序代码,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编写程序的逻辑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学习、程序编写、小组合作与课堂案例解析。

1. 理论学习:学生需学习if...else结构的基本语法及在程序中的具体应用,掌握判断条件的设定和执行流程的转变。

2. 程序编写:选择一至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作为案例,如计算器的功能设计,或天气查询程序的分支处理。

编写基于if...else结构的程序代码,实现特定逻辑判断和执行。

3.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合作,每组至少完成一个案例的程序设计,并讨论不同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运用和优缺点。

4. 课堂案例解析:学生需准备一个关于if...else结构程序设计的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做好笔记,并理解每个知识点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程序编写需注重逻辑性和规范性,语句完整且正确使用注释解释关键代码的意图。

3. 小组合作要求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能展示出自己在项目中的贡献。

4. 课堂案例解析时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设计和程序流程,并能解决同学们的疑问。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学习部分的理解程度和笔记的完整性。

2. 程序编写的正确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3. 小组合作中的成员配合情况和项目完成度。

4. 课堂案例解析的清晰度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将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科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编程计算2.2.2单分支、双分支结构

科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编程计算2.2.2单分支、双分支结构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2单元 编程计算
2.2.2分支结构
学习目标
01 学习掌握常用算术运算符及关系运算符。 02 学习掌握常用数据类型转换函数。 03 学习掌握单分支、双分支结构语句书写格式。 04 能够运用分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2.2.2
分支结构
第3页
»复习回顾:
1、输入语句 input() 输出语句 print()
第 11 页
num = float(inp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
能否被

2整除
否 if num%2==0:
偶数
奇数
print("这是一个偶数")
else:
print("这是一个奇数")
2.2.2
分支结构
第 12 页
»学生活动4:编程实现进入景区是否需要买票(1.5米及以下免票)
是 购票
是否超 过1.5米
»提醒:所有由键盘输入的数据为字符串类型
2.2.2
分支结构
»学生活动2:修改代码实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奇数
num = floa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num % 2 == 1: if num % 2 != 0:
print(“这是一个奇数")
第 10 页
2.2.2
分支结构
»学生活动3:编程实现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免票
num = float(input(“请输入您的身高(cm)")) if num>150 :
print(“请到售票口购票进入") else:
print(“无需购票可直接进入")

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教科版(2019)-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教科版(2019)-必修1
2.数学建模: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判断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问题解决: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判断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判断的基本形式和分类
2.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
3.运用判断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难点:
1.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判断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判断进行推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
1.逻辑推理:通过学习判断的基本形式和分类,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
②判断的分类
-必然判断:一定为真的判断
-或然判断:可能为真的判断
-永恒判断:不受时间限制的判断
③判断的逻辑关系
-且关系:相容性
-或关系:互斥性
-非关系:对判断的否定
④判断的应用
-决策:明智选择
-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得出结论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逻辑学导论》、《判断与推理》等逻辑学相关书籍,以加深对判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学生可尝试运用所学的判断和逻辑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决策、推理、评价等。
-学生可撰写课后拓展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其对判断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分支结构”这一程序设计基础概念的理解。

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分支语句来控制程序的流程,提高编写代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做出判断的分支”一课中的理论知识,包括分支结构的概念、常见分支语句(如if语句)的语法规则以及应用场景等。

2. 编程实践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要求包含至少一个分支结构。

具体任务如下:(1)编写一个程序,模拟一个购物场景。

用户输入购买的商品数量和单价,程序根据数量和单价的乘积计算总价。

(2)在计算总价的过程中,添加一个分支结构,当商品数量超过一定数量(如10件)时,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

(3)输出最终的总价(包括折扣后的价格)。

3. 编程文档编写学生需编写一个简短的编程文档,包括程序的设计思路、流程图(或伪代码)、关键代码段解释以及测试结果等。

三、作业要求1. 编程实践任务要求(1)程序需符合逻辑性和正确性,能够正确计算出最终的总价(包括折扣后的价格)。

(2)代码需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使用恰当的变量名和注释。

(3)遵守编程规范,注意缩进、空格和换行等格式要求。

2. 编程文档编写要求(1)设计思路需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反映程序的功能和流程。

(2)流程图或伪代码需与程序代码相匹配,能够辅助理解程序实现过程。

(3)关键代码段解释需详细准确,包括变量定义、分支结构的使用等。

(4)测试结果需真实可靠,包括测试数据和程序输出结果等。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程序的逻辑性和正确性;(3)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4)编程文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反馈将包括作业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建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编程能力。

同时,教师还将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供全班同学参考。

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第2课《做出判断的分支》

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第2课《做出判断的分支》
冒号: 强制缩进,表示与下面的语句是从属
关系
缩进的空格数是可变的,但是同一个代码块 的语句必须包含 相同的缩进空格数。
任务二:利用分支语句实现体型判断
活动3 利用分支语句编写程序“判断胖不胖”
True 输出“体型偏胖”
BMI>=24
False
输出“不胖”
结束
if 条件: print()
else: print()
from or continue
判断一下字符能否充当变量名: 3a、-list 、_list、if、If
代码测试: >>>123+456 >>>123+'456' >>>123+int('456') >>>'123'+'456'
字符串与数字的区别 在于,字符串两端需 加引号。
二、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
结束
H=float(input("请输入身高/m:")) W= BMI= print()
流程图
BMI大于等于24
体型偏胖
不胖
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分支结构
关系表达式: 条件“ BMI>=24“这样的表达式,一般称为关系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增加 中度增加
生活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很多情况下,两个分支并不能满足需要,当这种情况出现,应该如何 解决呢?
项目总结
• 常量、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 使用赋值语句进行变量声明,利用输入、输出函数实现数据的任意输入和输出。 • 使用if语句进行条件判断,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的走向。

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2.2作出判断的分支(第1课时) 课件

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2.2作出判断的分支(第1课时)  课件
age=input(“请输入年龄=”) print(age) age=float(input(“请输入年龄=”)) print(age)
运算符和表达式
表达式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数通过运算符组合而成,通常分 为数学表达式和关系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
数学表达式
功能
+
x+y

-
x- y

*
x*y

/
x/y

//
8 2 15 1.6666666666666667 向下去整结果为1 两数相除取余结果为2 5的3次幂结果为125 结果为浮点数2.0 取余结果为0 取整结果为2
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表达式
==
a==b
!=
a !=b
>
a>b
<
a<b
>=
a>=b
<=
a<=b
说明 等于,比较对象是否相等 不等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 大于,比较a是否大于b 小于,比较a是否小于b 大于等于,比较a是否大于或者等于b 小于等于,比较a是否小于或者等于b
开始
输入身高、 体重
开始
输入hight 输入weight
计算BMI=体重/身高2
输出 BMI
结束
BMI = weight/hight2
输出 BMI 结束
常量和变量
在程序运行中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所有的常 ➢ 数都是常量。常量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布尔值(True/False)、空值
(None)。 在程序运行中值允许改变的量为变量。例如,体重指数中的中的
逻辑运算符 and or not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19必修1

《做出判断的分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编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条件判断语句的基本用法,理解分支结构在程序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编程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做出判断的分支》课程资料,理解条件判断语句的语法结构及使用场景,掌握不同分支结构的逻辑关系。

2. 编程实践:学生需使用编程软件(如Python、Java等),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该程序应包含至少两种条件判断语句(如if-else语句、switch语句等),并实现相应的分支逻辑。

具体要求如下:(1)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运算符(加、减、乘、除)和两个操作数,输出计算结果。

要求使用条件判断语句实现运算符的判断和计算结果的输出。

(2)设计一个猜数字小游戏。

游戏规则为:系统随机生成一个1至100之间的整数,用户有五次机会猜出这个数字。

当用户猜测正确时,输出“恭喜你,猜对了!”;若用户未在五次机会内猜出答案或猜错次数过多,则输出“很遗憾,你没有猜对。

”要求使用条件判断语句实现游戏逻辑。

3. 文档编写:学生需撰写一份作业报告,详细记录编程实践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程序运行结果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应遵循编程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学生在编写作业报告时,应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3. 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教程和资料,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和程序代码进行评分。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编程实践的完成情况、代码的可读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3. 教师将对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点评,以帮助学生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反馈。

2.2做出判断的分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2做出判断的分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5.例题五:员工请假判断
```python
def is_valid_leave(employee_id, days):
if employee_id % 2 == 0 and days <= 2:
return True
elif employee_id % 2 != 0 and days <= 3:
return True
教学资源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材。2.辅助材料:准备与“2.2做出判断的分支”相关的大量示例和练习题,以及条件语句的图示和动画演示。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编程软件和相关的计算机设备,以供学生编程实践使用。4.教室布置:将教室座位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布置,设置讨论区和编程实践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技术操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学习条件语句和判断逻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和运用,难点是理解判断逻辑和如何运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反复实践,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2.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判断逻辑。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编程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程序,体验分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尝试将所学的条件语句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
-------2.2做出判断的分支
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邵润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来自科教版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2章“编程计算”:2.2做出判断的分支。

上一节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很少联系实际去运用分支结构,对python语言更是陌生。

因此在课程设计的一开始,学生接触python,用补充代码的方式去熟悉会更轻松一些。

由浅入深,从补充到自己写代码,这需要一个过渡。

学会用分支结构去分析问题,辅助python语言学习,逐步实现用分支结构和if语句解决简单问题,是这节课的设计初衷。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敢于挑战,喜欢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不是很熟练,而且没有编程基础,理解接受起来会慢一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学习目标
1.了解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方法。

2. 学习使用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结构语句。

3. 学习掌握关系运算符的使用,了解数据类型转换函数。

4. 能够运用分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if语句的使用方法和if语句的基本结构。

难点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问题分解转化为代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思维。

学习过程
项目分析
算法设计播放视频:“你”是什么垃圾
引出垃圾分类方法:“小猪佩奇”垃圾分类法
尝试算法描述,把握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

分析项目:
分步编程,最终编程实现“小猪佩奇垃圾分类法”垃圾辨别程序
如果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如果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
如果猪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干垃圾)
如果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根据项目书完成任务:
1、熟悉并理解项目的内容
和需求;
2、理清项目分解的思路。

学生活动:
根据设计思路,借助“项目
研发单”查看分析项目需要
和任务要求
项目活动一项目活动一:设计厨余垃圾判断程序.
实现输入“褚可以吃”,显示“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的功能
要求:1.查看算法2.补全流程图3.查看运行代码4.学习体会单分支
结构
算法描述:
如果输入“猪可以吃”
显示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流程图:
代码实现:
rubbish=input("请在:猪可以吃、猪吃了会死、猪不吃、卖了可以
买猪,选择输入:")
if rubbish=="猪可以吃" :
print("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提醒警示:注意if观察单分支语句结构,if后跟判断条件,判断条
件后跟语句与if语句有4格缩进
可设计变量rubbish存放键
盘输入数据,学生借助学案
理解此程序的算法。

学生查看算法、全流程图
熟悉分支结构
通过学案给出的材料,自主
探究单分支结构语句格式
运行程序,查看代码
学习单分支结构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
if后跟条件判断
单分支结构有一个条件判
断,后跟一个语句或语句组
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rubbish==“猪可以吃”
关系表达式:分支语句的条件“ n>=5“或者”Result==“1”这样的表达式,一般称为关系表达式。

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交流展示:
学生给代码加注释
rubbish = input(”请在:猪可以吃、猪吃了会死、猪不吃、卖了可以买猪,选择输入”) #从键盘输入
if rubbish == “猪可以吃” : #条件判断print(“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输出结果关系运算符用于条件判断,关系运算符返回值为True (真)或False(假)
加深学生对代码的理解
项目活动二项目活动二:修改代码实现双语句输出
实现:如果输入“褚可以吃”,显示“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输入其他任何字符,显示“这不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要求:1.查看算法2.补全流程图3.补全代码4.学习体会双分支结构
算法设计:
如果输入“猪可以吃”
显示“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其他
显示“这不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补全流程图:
代码补全:
rubbish=input("请在:猪可以吃的、猪吃了会死的、猪不吃的、卖
了可以买猪的,选择输入")
if
print("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else:
先阅读任务要求,借助给出
的算法,全流程图,加深对
双分支结构的理解
学生根据活动一的经验结
合活动二给出的算法完成
流程图,加深对双分支结构
的理解
双分支结构
if 条件:
语句或语句组A
else:
语句或语句组B
if后跟判断条件
双分支结构有一个条件判
断,后跟两个语句或语句组rubbish==“猪可以吃”
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这不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项目活动三项目活动三:完成“小猪佩奇垃圾分类法”判断程序
实现:完成判断程序编写
要求:1.查看算法2.补全代码3.调试程序4.学习体会多分支结构
算法设计:
如果输入“猪可以吃”
显示“厨余垃圾(湿垃圾)”
如果输入“猪吃了会死”
显示“有害垃圾”
如果输入“猪不吃”
显示“其他垃圾(干垃圾)”
如果输入“卖了可以买猪”
显示“是可回收垃圾”
流程图与语句结构:
代码补全:可能的方案:
rubbish=input("请在:猪可以吃、猪吃了会死、猪不吃、卖了可以
买猪,选择输入")
if rubbish = = "猪可以吃":
print("这是厨余垃圾(湿垃圾)")
elif
print("这是有害垃圾")
elif
print("这是其他垃圾(干垃圾)")
elif
print("这是可回收垃圾")
else:
print("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通过完成活动一、二学生对
于分支结构有一定了解,借
助学案内容合作探究多分
支结构。

结合学案中给出的
项目三的算法,补全程序代
码,尝试调试运行程序
多分支结构
if 条件1:
语句或语句组A
elif 条件2:
语句或语句组B
elif 条件3:
语句或语句组C
……
elif 条件n:
语句或语句组N
else:
语句或语句组
if后跟判断条件
多分支结构有多个条件判
断,后跟多个语句或语句组
根据项目一、二完成代码补
充,elif后跟判断条件,
else后无判断条件
《做出判断的分支》教案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邵润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