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08汽车产品进出口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全年乘用车分析

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相关数据。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全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再次蝉联全球第一。
去年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6万辆和16 7万辆,双双打破历年12月产销记录。
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继上年高速增长后,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记录。
但由于2009年走势前低后高,而2010年上半年产销水平较高,造成2010年以来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同比增长由年初80%回落至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
今年的增长表现为高速增长,既有政策的促进因素,也有消费者担心政策退出引发的提前消费因素。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2010年,各类车型全面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增幅较上年回落20.28个百分点和19.7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增幅与上年大致相当。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销售949.43万辆,同比增长27.05%,增幅与上年48.07%比较,回落21.02个百分点。
在轿车主要品种中,除排量3升以上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外,其它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排量1.6-2.0升和2.5-3.0升增幅均高于同期,分别销售215.27万辆和6.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77%和39.7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2.44个百分点和5.86个百分点;排量1.6升以下车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共销售663.18万辆,同比增长27.98%,增幅与上年66.83%比较,回落38.85个百分点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2010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数据

622012.1全球分地区汽车产量排序:2010年全球共生产汽车7761万辆,具体如下: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897325辆,其中,中国1826万辆,日本963万辆,韩国427万辆,印度354万辆,泰国164万辆,伊朗160万辆。
欧洲地区(含土耳其)生产1961万辆。
其中,欧盟27国1690万辆,非欧盟国家161万辆,土耳其109万辆。
美洲地区生产1661万辆,其中,北美1218万辆;南美443万辆。
非洲地区生产59万辆,其中,南非47万辆,埃及6.9万辆,摩洛哥5万辆。
全球分地区乘用车产量:亚太区生产32418779辆,其中中国13897083辆,日本8307382辆,韩国3866206辆,印度2814584辆,泰国554387辆,伊朗1367014辆。
欧洲区生产17039180辆,其中德国5552092辆,法国1922339辆、西班牙1913513辆,俄罗斯1208362辆,英国1270444辆,捷克1069518辆,波兰785000辆,意大利573169辆。
斯洛伐克556941辆。
美洲区生产8465551辆,其中北美5090128辆,美国2731105辆,加拿大968860辆,墨西哥1390163辆。
南美3375423辆。
非洲区生产340834辆。
全球分地区重型卡车产量:亚太区生产3261096辆。
其中中国2259161辆;日本520672辆,印度277104辆。
本刊编辑部2010年世界各国(地区)汽车产量欧洲区生产477720辆,其中欧盟27国377106辆,俄罗斯60071辆,土耳其23851辆。
美洲区生产466886辆,其中北美242152辆,南美224734辆。
非洲区生产19169辆。
全球分地区客车产量:亚太区生产260127辆。
其中中国161603辆,印度54609辆,韩国25114辆,日本10274辆。
美洲区生产67649辆。
其中北美(美国)19145辆,南美48198辆。
欧洲区生产57341辆,其中欧盟27国32339辆,俄罗斯13283辆,土耳其7926辆。
2010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2010中国行业年度报告汽车目 录行业定义及报告研究范围 (1)摘 要 (2)一、汽车行业发展预测 (2)(一)行业发展周期与景气判断 (2)(二)行业运行分析与预测 (3)二、汽车行业政策解析与导向判断 (5)三、汽车行业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6)(一)把握机会实施兼并重组 (6)(二)开拓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 (6)(三)考虑进入小排量汽车市场 (6)(四)警惕汽车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 (7)第一章 汽车行业政策环境 (8)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8)(一)宏观经济运行 (8)(二)国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结构 (10)(三)汽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数 (11)二、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 (12)(一)行业管理体制 (12)(二)行业规划 (12)(三)行业政策解析 (14)(四)未来行业政策导向 (17)三、国际环境 (18)(一)国际汽车市场总体情况 (18)(二)各国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18)(三)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20)第二章 汽车行业国内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22)一、供给分析与预测 (22)(一)汽车生产规模 (22)(二)汽车生产结构 (22)(三)汽车产能及供给预测 (26)二、需求分析与预测 (28)(一)汽车消费规模 (28)(二)汽车消费结构 (29)(三)影响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31)(四)汽车潜在需求预测 (32)三、供求平衡及汽车价格分析与预测 (32)(一)汽车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与预测 (32)(二)汽车价格水平分析与预测 (32)第三章 乘用车市场运行分析与预测 (34)一、乘用车总体市场 (34)(一)乘用车市场概况 (34)(二)乘用车市场结构 (34)(三)2010年乘用车市场总体预测 (36)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 (36)(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概况 (36)(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细分市场分析 (37)(三)2010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预测 (40)三、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 (41)(一)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概况 (41)(二)多功能乘用车(MPV)细分市场分析 (41)(三)2010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市场预测 (43)四、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 (43)(一)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概况 (43)(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细分市场分析 (44)(三)2010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预测 (45)五、交叉型乘用车市场 (46)(一)交叉型乘用车市场概况 (46)(二)交叉型乘用车细分市场分析 (46)(三)2010年交叉型乘用车市场预测 (48)第四章 商用车市场运行分析与预测 (49)一、商用车总体市场 (49)(一)商用车市场概况 (49)(二)商用车市场结构 (49)(三)2010年商用车市场预测 (51)二、客车市场 (52)(一)客车市场概况 (52)(二)客车细分市场分析 (53)(三)2010年客车市场预测 (54)三、货车市场 (55)(一)货车市场概况 (55)(二)货车细分市场分析 (55)(三)2010年货车市场预测 (58)四、半挂牵引车市场 (58)(一)半挂牵引车市场概况 (58)(二)半挂牵引车细分市场分析 (59)(三)2010年半挂牵引车市场预测 (60)第五章 汽车行业进出口分析与预测 (61)一、进口分析与预测 (61)(一)汽车进口规模 (61)(二)汽车进口结构 (62)(三)影响汽车进口的主要因素 (64)(四)汽车进口预测 (64)二、出口分析与预测 (64)(一)汽车出口规模 (64)(二)汽车出口结构 (65)(三)影响汽车出口的主要因素 (67)(四)汽车出口预测 (68)第六章 汽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69)一、汽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69)(一)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及竞争格局 (69)(二)汽车行业运营绩效分析 (70)(三)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分析 (71)二、汽车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74)第七章 汽车行业投融资分析与前景预测 (76)一、行业投资情况 (76)(一)投资规模 (76)(二)行业投资结构 (77)二、行业融资情况 (80)(一)行业融资情况 (80)三、行业投融资前景预测 (81)(一)行业发展周期和景气判断 (81)(二)行业投融资前景预测 (82)四、投资风险 (83)(一)经营风险 (83)(二)技术风险 (83)(三)竞争风险 (83)五、投资建议 (84)(一)把握机会实施兼并重组 (84)(二)开拓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 (84)(三)考虑进入小排量汽车市场 (84)附录:主要汽车企业产销情况 (85)图表目录表1: 2010年部分企业投资和产能计划 (4)表2:《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具体政策内容 (12)表3:《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13)表4: 2009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调整情况 (15)表5: 2009年汽车分车型生产情况 (23)表6: 2009年汽车企业前20位产量排名 (24)表7: 2009年汽车分地区生产情况 (25)表8: 2010年28家汽车企业产销计划 (26)表9: 2009年汽车分车型销售情况 (29)表10: 2009年汽车企业前20位销量排名 (31)表11: 2005~2009年乘用车产销情况 (34)表12: 2005~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情况 (36)表13: 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企业前20位销量排名 (38)表14: 2005~2009年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情况 (41)表15: 2009年我国多功能乘用车(MPV)分排量产销情况 (41)表16: 2009年多功能乘用车(MPV)企业前20位销量排 (42)表17: 2005~2009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情况 (44)表18: 2009年我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分排量产销情况 (44)表19: 2005~2009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情况 (46)表20: 2009年我国交叉型乘用车分排量产销情况 (47)表21: 2009年交叉型乘用车企业前十位销售情况 (47)表22: 2005~2009年商用车产销情况 (49)表23: 2009年商用车企业前20位销量排名 (51)表24: 2005~2009年客车产销情况 (52)表25: 2009年我国客车分用途产销情况 (53)表26: 2005~2009年货车产销情况 (55)表27: 2009年重型货车企业前20位销量排名 (56)表28: 2009年轻型货车企业前20位销量排名 (57)表29: 2005~2009年半挂牵引车产销情况 (59)表30: 2009年我国半挂牵引车分燃料产销情况 (59)表31: 2009年我国半挂牵引车分质量产销情况 (60)表32: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口情况 (62)表33: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63)表34: 2009年我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情况 (65)表35: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超过5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66)表36: 2009年汽车出口量企业前十家排名 (67)表37: 2009年以来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事件归纳 (69)表38: 2007~2009年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实现情况 (70)表39: 2007~2009年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实现情况 (71)表40: 2009年主要企业主要经营效益指标比较 (74)表41: 2009年主要企业财务能力指标比较 (75)表42: 2006~2008年汽车制造业城镇投资总额 (76)表43: 2008年汽车制造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规模 (77)表44: 2008年汽车制造业城镇投资建设项目情况 (77)表45: 2008年汽车制造业按不同性质分的城镇投资主体情况 (78)表46: 2007~2008年各省市汽车工业投资情况 (79)表47: 2008年汽车制造业资金来源总额及其分类构成 (80)表48: 2009年上汽集团汽车(列车型)生产情况 (85)表49: 2009年上汽集团汽车(列车型)销售情况 (86)表50: 2009年一汽集团汽车(列车型)生产情况 (87)表51: 2009年一汽集团汽车(列车型)销售情况 (87)表52: 2009年东风集团汽车(列车型)生产情况 (88)表53: 2009年东风集团汽车(列车型)销售情况 (88)表54: 2009年北汽集团汽车(列车型)生产情况 (89)表55: 2009年北汽集团汽车(列车型)销售情况 (89)图1: 2009年1~4季度汽车行业景气综合指数与预警指数走势 (2)图2: 2000~2009年汽车销量及其增长情况 (3)图3: 2004~2009年汽车商品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4)图4: 2001~2009年各车型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5)图5: 2004~2009年我国季度GDP同比增速 (8)图6: 2008~2009年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9)图7: 2008~2009年我国进口、出口额月度同比增速 (9)图8: 2003~200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 (10)图9: 2005~2009年汽车、家具和家电类产品累计零售额增速 (11)图10: 2000~2009年各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11)图11: 2000~2009年汽车生产规模及增长速度 (22)图12: 2000~2009年汽车销售量及增长速度 (29)图13: 2009年汽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 (30)图14: 2001~2009年各车型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33)图15: 2009年乘用车按车型分市场结构 (35)图16: 2009年乘用车按国别分市场结构 (35)图17: 2009年乘用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 (36)图18: 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按排量分市场结构 (37)图19: 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按国别分市场结构 (38)图20: 2009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品牌前十位销量排名 (39)图21: 2009年自主品牌轿车前十位销量排名 (40)图22: 2009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前五位销量排名 (43)图23: 2009年商用车按车型分市场结构 (50)图24: 2009年商用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 (50)图25: 2009年客车按车型分市场结构 (53)图26: 2009年客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 (54)图27: 2009年货车按车型分市场结构 (56)图28: 2004~2009年汽车商品进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61)图29: 2004~2009年汽车商品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65)图30: 2009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变动情况 (72)图31: 2009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情况 (72)图32: 2009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增速变动情况 (73)图33: 2009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利润总额增速变动情况 (73)图34: 2008年汽车制造业分子行业投资情况 (78)图35: 2008年汽车制造业资金来源结构 (81)图36: 2009年1~4季度汽车行业景气综合指数与预警指数走势 (82)行业定义及报告研究范围行业定义汽车是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
2010我国汽车的进出口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虽然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已达1826.47万辆,蝉联全球第一,但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尚未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
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不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的泰国、墨西哥等,也不及印度、巴西等当地市场蓬勃发展的国家。
德国2010年的出口量为423.54万辆,占产量的76.29%。
日本2010年1-11月的出口量已达437.08万辆。
韩国2010全年的出口量为277.15万辆。
泰国全年出口量虽尚未公布,不过据泰华农民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全年泰国汽车出口量将达90.7万辆。
该机构还预测,2011年泰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97-101.5万辆。
我国汽车出口量占产量比不及其他金砖国家同属金砖四国的印度,近年来出口量也持续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期也未出现下滑。
至2009-10财年(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该国出口量已达180.46万辆,同比增长17.90%。
该国重工业部官员曾预测,2010-11财年印度汽车出口量将再增10%-15%。
印度汽车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3-04财年的6.63%逐渐升至2009-10财年的12.84%。
巴西汽车出口量虽不及印度,但其在产量中的占比高于印度,更高于中国。
2008至2010年,巴西汽车出口量分别为73.46万辆、47.53万辆和76.57万辆,分别占产量的22.84%、14.93%和21.04%。
注:俄罗斯2010年的汽车出口量尚未获知金砖四国中,只有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低于中国。
从2007-2009年,该国汽车出口量持续下滑,分别为17.76万辆、16.01万辆和5.45万辆,其在该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也由10.66%降至8.93%,并在2009年进一步降至7.54%,但仍高于同期中国出口量在产量中的占比。
我国乘用车出口量超过商用车,但单价和比重较低2010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量为28.29万辆,超过商用车出口量26.19万辆。
工信部发布 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工信部发布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一、汽车产销量双超1800万辆,产销量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高开稳走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0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800万辆,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09年分别下降了15.9和13.8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0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和33.2%,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09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2%和29.9%,销量同比增长较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见附图1~4)2010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48万辆和166.67万辆,同比增长22%和18%。
2010年1~4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72.5%、29.0%、16.0%和23.2%。
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稳定发展2010年上半年,受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力度减弱影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月回落,7月其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65%,较2009年下降5个百分点。
2010年下半年,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的作用下,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步回升。
2010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全年共销售945.92万辆,同比增长31.8%;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8.8%,较2009年下降1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2.4%,与2009年相比基本持平(见附图5)。
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额前十市场变化

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额前十市场变化
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2011和2012年上升 今年前三个月显著下降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数据,近几年来,我国汽车(指整车,下同)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市场集中度(以下简称为“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在50%上下波动。
其中,国内车市增速较缓时,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车市增长较快时,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如图所示,在车市高增长的2010年,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普遍在50%以下,而国内车市增速放缓的2011年和2012年,多数月份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在50%以上。
今年前三个月,国内市场增速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汽车出口市场集中度又出现明显的下降,均低于50%。
我国汽车出口额前十国家:伊朗、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是常客,巴西不太稳定
过去三年每月我国汽车出口额前十国家(详见附表)中,2010年每月都排在前十的有三个国家——伊朗、越南和阿尔及利亚。
2011年,伊朗、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每个月都排在前十,巴西和智利也几近每个月都排在前十。
2012年,伊朗、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每个月都排在前十,智利、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伊拉克也有超过10个月都排在前十。
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伊朗、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同时,对智利、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伊拉克的汽车出口发展较快。
而对巴西市场的汽车出口则相对不太稳定,2011年有11个月巴西都是我国汽车出口额前十国之一。
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巴西交通部数据,2011年中国对巴西汽车出口量由2010年的1.48万辆增长3.5倍至6.64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量由4126辆增至十倍——4.16万辆。
2010年8月汽车分车型出口汇总表

信 息 化及 电子 商务 涉 及 的各 种技 术 规 范 、标准 、测 试 和 监 测方 法 和相 关 的汽车 行 业信 息 化政 策 ,保 证信 息
3 对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 的探讨
汽 车信 息 化 是全 新 的概 念 ,是 全 新 的事 物 , 即使 及 电子 商务 系统 的可靠 安 全 运行 ,真 正地 为整 个汽 车 在 汽车 发达 国家 也是 处 于发 展起 步 阶 段 ,处 于不 成 熟 行 业服 务 。 . 的时期 ,关 于 怎样 发 展 我 国 的汽 车 信 息化 技 术 ,也 没 33 加强公 共共性信 息资源 的建设 有 一个 统一 的标准 和 固 定 的样式 。但 是我 国汽 车 信 息
造 成投 入很 大 ,效果 不 理想 的局 面 ,而有 的企业 却 取 商 务方 面 非常 盲 目,为 了研 究 适用 于 我 国汽 车工 业 的 得 了不 少 的成 绩 ,这种 不 平 衡严 重 阻碍 了 国家 汽 车信 信息化发展 ,必须尽快着手规划 、研 究制定汽车行业
息化 水平 的提高 。
化 的发 展应 该注 意 以下 方 面 。 31 政府 的强 力政 策介入 .
当前 ,汽 车 的发展 日新 月异 ,汽 车 行业 新 技术 、 新 工 艺 、新产 品层 出不 穷 , 使人 眼花 缭 乱 。对 于单 个 汽 车 生产 企业 来 讲 , 由于 自身 的各种 条件 的局 限 ,如
总体 上 讲 ,我 国汽 车 信 息化 基础 薄 弱 , 因此 ,发 果 不加 选 择 的跟 踪和 研 究 这些 高 新技 术 ,不 管 是从 人 展 汽车 信 息化 技术 ,需 要政 府政 策 、资金 、技术 方 面 力 、 物力 、财 力 ,还是 从 全面 性 和准 确 性等 方 面都 是 的支持 与 帮助 。如 : 国家可 以设立 “国债 贴 总 ”和 专 不 可 能达 到 的 。 因此 ,作 为 政府 和 国家 相 关行 业 、协 项基 金 ,给 一 些需 要进 行 信 息化 却 为 资金 苦恼 的 中小 会 或 者汽 车联 盟 等 必须 共 同促 进 汽车 信 息化 共 性信 息 汽 车企 业提 供 资金 支 持 ;成 立专 门指 导信 息化 的全 国 资源 的 收集 与处 理 ,并通 过 高效 、快 捷 的信 息 网络 系 汽 车信 息化 领 导 小组 ,专 门负责 按 行业 和 重 点企 业推 统 及 时为 整个 汽 车 行业 服 务 ,通 过提 供 信 息平 台 ,加 进信 息 化 的发 展 。 国外 的经验 表 明,政 府 在汽 车信 息 速 我 国汽 车行 业信 息 化建 设 水平 。 化 进 程 中都起 了 明显甚 至 决定 性 的 作用 。如 韩 国政 府 在 韩 国现 代 汽车 公 司信 息 化过 程 中 发挥 了重 要 作用 。
2010年8月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好于上月

始稳 步 增长 , 汽在 牵 引车 上 的表现 会 拉动 重 汽发 重
动机 继续 发 展 。此外 , 汽 的混 凝 土搅 拌 车进 展顺 重
4 工 程机 械叉 车 用发 动机 需 求增 长 过 快 , 、 须谨
慎。
利 , 能带 动一部 分市 场 。 也 扬柴 : D系列 发动 机值得 关注
导 . WO 7经 历 了较短 的市场 导入 期后 ,销 量开 HO A
2 上 半年 用 于重 型商 用 车发 动 机 出现 , 不应 、 供 求现 象 , 随着 市 场 总 量 需 求 向平 稳态 势 发 展 , 下半
年供不应 求状 况将 会趋缓 。 3 船 用发 动机 有所增 长 . 不容 乐观 。 、 但
扬 柴是 国 内成立 较早 的柴油 机 生产 企业 , 四 在
缸柴 油机领 域具 有较强 竞争力 。 ~ l 7月 , 扬州 柴油机 有 限责任公 司实现 柴油 机销 量 70 . 7万 台 , 比增 长 同
1 .6 。 60 %
五、 今年 任务 确保 完成 , 形势 好仍需 谨慎 乐观
1 7月销 量 为 1 . 1 5万 台 ,今 年 的销 量应 该 能 超越 9 去年 再创 新高 。从 细分 市场 上看 , G E R和 高压 共 轨
的销 量大 约是 64 :。
自卸 车是 重 汽 的优势 车 型 . 下半 年 自卸 车 市场 走 弱 , 重 汽这 两年 一直 在 牵 引车上 有 商务 政 策 引 但
V M公 司 D系列柴 油机 引进项 目启 动会 ”在扬 柴公
4 尽 快不 确定 因素增 加 , 、 由于 上半 年 增长 打下 了 良好 基 础 。 内燃 机 行业 产 销仍 将 保 持 两 位 数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辆,万美元第八章 汽车产品进出口1 汽车产品进出口概况1.1 2001~2009年汽车进出口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的发展与变化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口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一个有益补充;出口汽车是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具体体现。
2001~2008年,中国汽车整车的进口与出口都呈稳步增长态势。
整车进口方面,除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进口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同比都有较大增长,2006~2008年,进口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
整车出口方面,20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幅有所回落,其他年份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2008年第四季度出口开始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入2009年以来,汽车进出口进一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与出口额呈全面下滑态势。
2001~2009年汽车整车产品进出口详情见表8-1、表8-2和图8-1。
表8-1 2001~2009年汽车整车产品进口情况辆,万美元年份 产品类型2001200220032004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乘用车轿车46 63294 730.270 329161 366.5103 017308 251.8116 085326 924.1四驱越野车10 33624 556.032 17976 738.039 669113 633.535 308109 417.79座及以下小客车 4 551 6 558.012 34822 126.010 81221 664.910 51022 447.8其他载人机动车246229.3171313.183186.0162675.5未列名载人机动车1121.22043.71020.31221.7乘用车合计61 776126 094.7115 047260 587.3153 591443 756.5162 077459 486.8商用车客车 4 0569 276.4 3 3568 605.6 4 6007 553.7 2 493 5 704.7载货车 3 13812 047.2 6 69225 969.911 22049 915.49 69349 394.6专用汽车 1 17118 803.5 1 11218 630.1 1 28523 262.196225 445.9汽车底盘587 2 182.8199913.8 1 014 3 103.9429 1 585.4商用车合计8 95242 309.911 35954 119.418 11983 835.113 57782 130.6汽车总计70 728168 404.6126 406314 706.7171 710527 591.6175 654541 617.4续表8-1年份产品类型20052006200720082009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乘用车轿车76 542259 413.1111 777399 385.5139 867500 972.7154 521635 603.5164 837656 610.4四驱越野车65 966181 941.486 273253 832.2142 228437 365.3215 062712 063.7207 381707 876.89座及以下小客车12 32626 140.920 26239 533.819 14442 732.524 67452 329.435 69367 946.2其他载人机动车218459.1234474.8630 1 231.2 1 156 2 485.5 1 282 1 899.3未列名载人机动车123267.578143.3227468.6386776.932 1 107.1乘用车合计155 175468 222.0218 624693 369.6302 096982 770.3395 799 1 403 259.0409 225 1 435 439.8商用车客车 1 336 5 002.0 1 840 6 887.0 1 558 5 437.5 2 3118 921.7 1 9028 279.4载货车 4 08726 291.1 6 38038 698.69 14789 497.010 17181 352.58 20176 769.9专用汽车55216 188.162516 350.443519 610.149828 040.837521 994.2汽车底盘515 1 397.7304821.8894 3 055.1990 4 734.7993 4 648.2商用车合计 6 49048 878.99 14962 757.812 034117 599.713 970123 049.711 471111 691.7汽车总计161 665517 100.9227 773756 127.4314 130 1 100 370.0409 769 1 526 308.7420 6961 547 131.5注:本章中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下同。
表8-2 2001~2009年汽车整车产品出口情况年份 产品类型2001200220032004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乘用车轿车763 1 345.5969 1 675.4 2 849 3 085.69 3358 397.0四驱越野车853763.9440 1 093.9648 1 376.1779 1 457.89座及以下小客车69113.4269211.6745367.7 2 840 1 563.3其他载人机动车 1 743830.2497295.4 3 479 1 259.559 441 5 289.9未列名载人机动车151220.29582.77428.3818506.2乘用车合计 3 579 3 273.2 2 270 3 359.07 795 6 117.273 21317 214.2商用车客车 1 091 5 441.8 2 076 4 846.0 2 550 4 303.7 4 7848 102.6载货车8 543 5 618.610 5667 338.126 24516 650.053 53029 619.9专用汽车767 4 739.7 1 193 5 875.48417 940.4 1 2578 451.4汽车底盘 3 411879.1 5 855 1 740.18 346 2 179.4 3 474 2 085.2商用车合计13 81216 679.219 69019 799.637 98231 073.463 04548 259.1汽车总计17 39119 952.421 96023 158.645 77737 190.6136 25865 473.3110续表8-2年份 产品类型20052006200720082009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乘用车轿车31 12427 057.893 31563 038.0188 638140 183.7241 316179 500.5102 43280 379.1四驱越野车 1 844 2 242.17 9849 981.925 67127 194.024 43825 726.312 28011 005.79座及以下小客车 5 844 3 185.014 16810 914.943 21035 307.240 52332 028.517 87212 746.6其他载人机动车 4 618 3 799.17 778 6 620.4 6 256 5 507.17 0637 022.9 1 982 1 817.1未列名载人机动车 3 755 3 325.3 3 099 3 110.1726425.1 5 253 1 639.218 439 4 250.1乘用车合计47 18539 609.3126 34493 665.3264 501208 617.1318 593245 917.4153 005110 198.6商用车客车 6 43519 662.512 91741 618.941 89690 097.933 928108 175.423 26463 811.8载货车104 10682 040.9169 912139 410.2275 806325 761.2287 720431 579.3177 926254 607.1专用汽车 1 66511 979.0 4 47933 237.212 26195 504.014 364160 233.08 91279 432.0汽车底盘14 812 5 167.129 727 5 533.119 94810 587.626 40317 085.5 6 92310 986.9商用车合计127 018118 849.5217 035219 799.4349 911521 950.7362 415717 073.2217 025408 837.8汽车总计174 203158 458.8343 379313 464.7614 412730 567.8681 008962 990.6370 030519 036.41.2 2009年汽车产品进出口概况2009年,中国进口汽车整车(包括汽车底盘)420 696辆,同比增长2.7%;进口挂车及半挂车211辆,同比增长19.2%;进口发动机整机638 931台,同比增长12.8%;进口摩托车整车1 854辆,同比增长30.9%;零部件(包括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零部件)进口金额共1 695 997.9万美元,同比增长11.1%。
2009年,中国出口汽车整车(包括汽车底盘)370 030辆,同比下降45.7%;出口挂车及半挂车284 313辆,同比下降32.8%;出口发动机整机2 782 980台,表8-3 2009年汽车整车进出口构成及占比情况辆进口出口车型数量同比增长,%所占比例,%车型数量同比增长,%所占比例,%汽车整车进口420 696 2.7100.0汽车整车出口370 030-45.7100.0四驱越野车207 381-3.649.3载货车177 926-38.248.1轿车164 837 6.739.2轿车102 432-57.627.7小客车(9座及以下)35 69344.78.5客车(10座及以上)23 264-31.4 6.3载货车8 201-19.4 1.9其他载人机动车17 872-65.8 5.5客车(10座及以上) 1 902-17.70.5小客车(9座及以下)20 421-55.9 4.8其他载人机动车 1 314-14.80.3四驱越野车12 280-49.8 3.3汽车底盘9930.30.2专用汽车8 912-38.0 2.4专用汽车375-24.70.1汽车底盘6 923-73.81.9同比下降42.6%;出口摩托车整车6 222 123辆,同比下降39.6%;零部件(包括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零部件)出口金额2 927 597.5万美元,同比下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