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项本华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计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横槊赋诗B.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正襟危坐C.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忐忑不安自惭形秽沧海一粟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衔哀致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 监视渴望因此就B 监督渴望只有才C 监督渴求因此就D 监视渴求只有才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昔日占统治地位的计划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C.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韩愈等人发起的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计9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玉溪市第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玉溪市第一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4题。
(24分,7—12每题2分)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逄同谏曰:“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承其弊,可克也。
克:战胜 B.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栖:占领C.越其可逆天乎 逆:违背 D.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事:侍奉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今天以吴赐越 B.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①得与君王成以归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C.①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D.①异日尝得罪于会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谦称的是( )A.吾欲听子言 B.君忘会稽之厄乎? C.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D.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勾践具有仁慈之心的一项是( )①孤臣惟命是听②勾践不忍,欲许之。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
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
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
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
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
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
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
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
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
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
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庸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含解析

2018-2018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节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迅速往上升C.野马也,尘埃也游动的雾气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莫之夭阏者A.之二虫又何知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
B.《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前文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
C.《逍遥游》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D.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
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
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
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
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
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
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
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庸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项本华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计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横槊赋诗B.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正襟危坐C.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忐忑不安自惭形秽沧海一粟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衔哀致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 监视渴望因此就B 监督渴望只有才C 监督渴求因此就D 监视渴求只有才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昔日占统治地位的计划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C.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韩愈等人发起的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计9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
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
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
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失道则病,得道则圣。
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
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
这就是中国的哲学。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
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
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
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
《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
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
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
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
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选自《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孟頫认为,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
故凡作画者,都应有古意,都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画中。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
C.作者认为,《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因为其好让不争的思想比独善其身的思想要高明。
D.“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
”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尚朴理念。
[参考答案]B[解析]A,“画无古意,虽工无益”并非赵孟頫的话,且说法过于绝对;C,“《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此观点无中生有,其原因亦理由不足;D,这里“此”应指上文中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举例论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认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开始,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们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画之一脉。
B.作者举赵孟頫为例,阐述他的文人画的创作观点,即“作画贵有古意”,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文人”特点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文中将画家赵孟頫与文学家韩愈放在一起,实是以韩愈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来论证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这里赵孟頫的“古意”与韩愈的“道”是相通的。
D.作者在论证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时,先表明观点,指出文人画具有现实意义,然后举例论述文人画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再联系现实从宏观的角度谈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A[解析]表述不严密,选项中“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开始”说法不准确,应是自王维开始发展成文人画之一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文人画画中有诗,画中有书,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几千年来,不断开创写意新境。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就因为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这与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
意思就是从众生的根本利益来看待文化精神与审美。
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D.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
这既符合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B[解析]偷换概念,原文中是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因为是桥梁所以才有重要性,而选项中将原因说成是“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不当;选项中“就因为”一词不符合文意,曲解文意,也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车安谅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
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
”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怎么会丢了呢?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
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
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
“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
“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
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
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
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
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
”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
”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
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
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
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
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
”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
”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
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
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
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
“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
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
”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
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
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
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
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
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
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
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参考答案]B【解析】A项,“要事”是寻车而不是丢车。
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
C项,“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说法不当。
D项,“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轻重倒置。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