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
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免损伤甲状腺上 、 下动脉 ; 同时亦能保护喉上 、 喉下 神经, 高起 发 白部 位 即 椎 间盘 , 刺 针 于 C形 臂 下 穿
作者简介 : 袁
对 l 例疗效不满意者行 胛 或 M I 8 R 检查 , 影像 学 表现见 表 2 。
峰 (92 , , 17 一)男 江苏徐 州人 主治医师 . 学士。
袁 峰, 龚堆成, 郭开夸 , 伟 , 施 周 冰, 葛保健
( 徐州 医学院附属医院骨 科 , 江苏 徐州 2 10 ) 20 2 摘要 :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问植骨 融台术 治疗 脊髓 型颈椎 病 的疗 效。方法 行 回顾性统计分析 , 中 5 其 9倒获得 3a 以上的随访 . 平均 25a . 。结果 法评定 , 均改善率 6 .%。结论 平 39 关键词 : 颈椎病 ; 脊柱 ; 手术
中圈分 类号 : 6 15 R 8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0 0520 )1 09 2 10 —26 (020 —0 5 —0
对1 4 0倒手术 患者进
脊髓功能改善 用 日本整形外科 学会 1 分 7
手术疗效与前后 路手术 适应证 的选择 、 病程的长短 、 术中减 压彻底性 、 植骨
块是否松动塌陷等有关 ; 另外 , 果舍 并有颈椎病交感型 , 如 术后交感神经症状一般 均能 获得 满意疗 效
脊 髓型 颈椎 病 (e i l pny t yl a y crc odli m e pt , va s oc o h C M) S 的发病率在颈椎病中 占 1% 一1%, 0 5 其发病基 础 为颈椎结 构退 变 增 生及 发 育 性椎 管狭 窄 , 国内外 文献L分析 , 1 J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组 CM患 S 者行颈前路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 统计资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1300· E-mail:zgqkyx@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信作者:詹碧水,副主任医师;E-mail:zhanbishui@ ·论著·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锋【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
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
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
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
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关键词】 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椎体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 682.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59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等.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00-1304.[]ZHAN B S,JIANG X S,ZHOU G S,et al.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11):1300-1304.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 ZHAN Bi-shui*,JIANG Xue-sheng,ZHOU Guo-shun,JI Ya-fe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Huzhou Central Hospital,Huzhou 313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 Bi-shui,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E-mail:zhanbishui@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HDF)vs posterior laminoplasty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for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5,6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 treated in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approach:37 patients (anterior group)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using three-level plate fixation and self-locking cage hybrid fixation,30 patients (posterior group) underwent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length of stay(LOS)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 scores measured before surgery,and at 3 periods of follow-up (3,6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in June 2016).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P>0.05).Compared with posterior group,anterior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shorter LOS (P<0.05).At each period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JOA scores and VASNP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P<0.05),but the VASNP scores and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better in anterior group than in posterior group (P<0.05).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f nerve and vascular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Both ACHDF and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provide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ACHDF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intraoperative lesions and better cervical curvature improvement than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choice of·1301· E-mail:zgqkyx@ surgical approach should depend on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nd surgeon 's experience,but ACHDF should be concerned priority to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Key words 】 Cervical spondylosis;Anterior cervical fusion;Vertebroplasty;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手术减压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已得到一定的共识[1],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存在较多的手术方式,效果各异,目前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哪种方式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3 P tir , u k F,c n ie ,ta. ai ttl ic e lc me t ci ia a d a iga hc l e ut fe n v rg olw— f 7 . uze M F n J S h ed r e 1 Ch rt oa ds rpa e n :lnc l n rdo rp ia rs l atra a ea e flo up 0 l  ̄ s
yas ] u pn ,0 6 1 ( ) 13 15 er[. rS ieJ2 0 ,5 2 :8 — 9 . JE 4 u D,u n D C o H,ta. tretba i l gat gi iea nm d l] l to ,9 7 3 7 1— 6 .L k K R a K,hw D e 1ne r rlds al r i n a bpd la ia moe[. i Or p 19 ,3 :3 2 . I v e c of n l JC n h 5 u D,u n D L S e aFeh f zn itretba ds lga igi ie a a i l moe[ .pn ,0 3 2 ( )8 4 80 .L k K R a K,u D ,t 1 rs r e ne r rl i a or t na bp d nma d l] ie2 0 ,8 9 :6 — 7 . . o v e cl f n l JS
失败 。 们正 在进 一步研 究 运动 功能是 否会 因解 剖结 构 的重建 而得 到恢 复 。 我 第二 , 至少 4 %移 植椎 问盘 0 的髓 核 在 5年 后 随访 磁 共振 检查 T 2像 呈高 信 号 , 现 了 间盘 的正 常代谢 及 水合 作用 。除此 之 外 , 体 临床
人工颈椎间盘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计 ,于 1 9 9 8年报 道应用 了 Pet eI, 种假 体 由不锈 钢制 rsi 这 g
成, 包括两 个 终板 和连接 两者 的球 窝装 置 , 两个 终板通 过 螺
钉 固定在 目标 椎 间隙上 下 的椎 体前 面 。 以后 C mmis又 分 u n 别 于 19 9 9和 2 0 将假 体调整 修正 了两次 , 0 2年 分别为 Pet e rs g i I和 P et e T。Pet e I I rs g i S rs g 主要在 终 板设计 上进 行 了改 进 , i I 使其 更符 合生理 解剖 ,避 免 了 Pet e I假 体置 换后 出现 吞 rs g i 咽 困难 的症状 ,且其 粗糙 面设 计更 适合 骨小 梁 的长入 。目前
所 导致 的 并发症 , 持颈椎 手术 节段 的 生理 曲度和 活动 度一 保
直 是人 们探 索 的课题 。
近年 来对运 动节 段 的保 留 , 即非融 合技 术成 为脊 柱外科
研 究 的热 点 , 工颈 椎 间盘 置换手 术就 是在 这种 背景 下产 生 人
陶瓷制 成 , 的双 轨设 计和 原浆 喷涂表 面有 利 于生物 学 的 固 它 定 和 长期 的 稳定 。特 点是 可 以允 许 பைடு நூலகம் 范 围 的耦 合运 动 ” 全 , 活动 范围被 限制 在耦 合边缘 内。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
21 0 2年
0 8月
3 6. 百 丽丽 爵订 恧: 丽
0 R H A D C B OME A I MA E I L A T OP E I I CH NCS TRAS ND C LN C T D I I AL S U Y
第 9卷 第 4期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技术特点

111 分 型 方 法 : 用 Jn 、 e e 和 躬 森健 的 分 .. 采 u gK hr 型 : 部 型 、 经 根 型 、 髓 型 、 动 脉 型 和 混 合 局 神 脊 椎
脊 髓 型 颈椎 病 ( ev a so d lt ylp . cri l p n yoi m e a c e o ty C M) 颈椎 病 最 危 险 的一 型 , h ,S 是 常压 迫 脊髓 . 损 害 患者 的 感 觉 、 动 及 二 便 功 能 , 重 影 响 中老 年 运 严 患者 的工作 和生 活 , 进 行性 发 展 为 截 瘫 , 手 术 多 非
112 脊髓 型 颈椎 病 的诊 断标 准 :参 考 赵定 麟 的 ..
诊断标准[。 具有脊髓受压损害的临床表现 。 2① ] 如 感觉、 运动或二便功 能异常 , 病理征阳性 。② x线
片 见颈 椎 骨 质 增 生 , 间盘 狭 窄 突 出 , 管矢 状 径 椎 椎
狭 窄 , 节 不 稳 或 梯 形 变 。③ MR 见 突 出椎 问 盘 椎 I
除符 合 脊 髓 型 颈椎 病 的混 合 型 病 例 。
14 一 般 资 料 : 组 男 3 . 本 8例 , 7例 ; 龄 4 ~ 女 年 1
7 2岁 , 均 5 平 8岁 ; 程 6个 月 ~ 7 a 平 均 l 病 , 4个
现 和应用 。 其优 劣 仍 存 在 争议 …。 院从 2 0 我 0 0年 1
型。
MR 见 突 出椎 间 盘 或 同节 段 椎 体 后 缘 骨赘 卡 压 脊 I 髓 前 方 ,受压 脊 髓 内 T 加权 高 信 号 改变 ,5例 见 2 1 椎 管后 方骨赘或 黄韧带 同时 卡压 。 见脊 髓 内 5例 T 低 信 号 改变 。
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张焱祥;余国庆;巴振国;周拥军;邱建雄【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06(9)4【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症状较重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间植骨达骨性融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除1例钢板松动术后第5天再次手术外,未见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融合率高、内固定牢靠的优点,虽手术风险较大,但如操作细致,仍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总页数】2页(P323-324)【作者】张焱祥;余国庆;巴振国;周拥军;邱建雄【作者单位】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湖北,鄂州,436002;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湖北,鄂州,436002;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湖北,鄂州,436002;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湖北,鄂州,436002;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湖北,鄂州,43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R687.3【相关文献】1.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J], 王欣峰2.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J],YU Ling;SUN Xiang-ran;HU Qing-zhu;GUO Wei-chun3.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J], 刘剑军;傅曙光;熊建卫;谢静波4.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J], 阮璐瑶5.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与减压植骨钛网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 冷向阳;杨晨;王旭凯;杨有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合并Klippel Feil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2例报道

根据本研究 2个病例的经验及先前报道, 对 于
有K l i p p e l — F e l l 综合 征 的脊 髓 型颈 椎 病 患者 , 在 没 有 明显 颈椎失 稳 、 颈椎柔 软性好 的情况下 , 颈椎 椎 间盘 置换 术是 不错 的治疗 方 法 。颈 椎椎 间盘 置换术 可 以 在进 行前 路 脊 髓 减 压术 后 为颈 椎 提 供 良好 的稳 定
t i o n:c o mp a r i s o n wi t h a s y mpt o ma t i e v o l u n t e e r s i n a t e n — y e a r ma g —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l l o w — u p s t u d y [ J ] .S p i n e( P h i l a P a
1 9 7 6 ) , 2 0 1 0 , 3 5 ( 1 ) : 3 6 43 .
[ 9] R o b e t r s o n J T,P a p a d o p o u l o s S M,T r a y n e l i s V C . A s s e s s me n t o f
【 8 ] Ma t s u mo t o M,O k a d a E,I e h i h a r a D,e t 1.A a n t e i r o r c e r v i c a l
d e c o mp r e s s i o n a n d f u s i o n a c c e l e r a t e s a d j a c e n t s e g m e n t d e g e n e r a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比较作者:王自洲柳达付勤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5期[摘要] 目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
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
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
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 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病;疗效[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004-03在以往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单方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术式,其疗效确切。
不但能充分解除脊髓及神经组织的压迫,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还能提供脊柱的稳定和有助于脊柱序列的维持[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 Xi o o g C ay nj HEN a pi g GUO h x e To n1 Z iu
1De at n fOr o a dc ,Af l td Ho ptlo b iUn v ri ,He e rvn e . pr me to t p e is h f i e s i f He e iest ia a y b iP o i c ,Ba d n 0 0 ,Chn ;2te o ig 71 0 0 ia . h S c n s i lo o ig Ci ,He e rvn e Ba d n 0 0 , ia e o d Ho pt fBa dn t a y b iP o ic , o i g 71 51 Chn
22 5 第 卷 1 0 年 月 9 第5 t 期
・临床 研 究 ・
人工颈 椎 问盘置换 与颈前 路减压 融合术 治 疗脊髓 型颈椎病 的对照研究
马晓勇 陈涛 平 ’ 郭 志学 z
1河北 大学 附 属 医 院骨科 , . 河北 保定
0 10 ; . 北 省保 定市 第二 医 院儿 科 . 北保 定 7 0 0 2河 河
00 ) .1 。两 组患 者 满意 率 无差 异 ( P>0 5 。两组 术 后均 无 严重 并 发症 发生 。 结论 人工 颈椎 间 盘置 换术 治疗 脊髓 型 .) 0 颈 椎病 患 者 术后 恢 复 快 , 院时 间短 , 部外 固定 时 间短 , 患 者保 持正 常的颈 椎 活 动度 , 住 颈 使 临床 疗 效好 , 得 病 ; 工 颈 椎 间盘 置 换 术 ; 前 路 减 压 融 合 术 ; 疗 关 人 颈 治
【 中图 分 类号】R 8 . 6 32
【 文献 标 识码 】 A
【 章编 号】1 7 — 2 0(0 2)5( ) 0 4 — 3 文 6 3 7 1 2 1 0 c一0 9 0
术前 、 术后 3 6 1 月 行 日本 矫形 外 科协 会 (O 评 分 , 行 X线 检测 颈 椎 活动 度 ( OM) 评 价 临床疗 效 及术 后 并 、 、2个 J A) 并 R ; 发症 。 结 果 人 _ T颈椎 间 盘 置换 术 组 患者 住 院 时 间 、术 后 颈 部 外 固定 时 间 以及术 后恢 复工 作 时 间均显 著 短 于颈 前 路减 压 融合 术组 ( P<00 ) 两 组 术后 1 月 J A评 分 均较 术 前 明显提 高 ( .1 。 2个 O P<00 ) 两 组差 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 , 5 P> 00 ) .5 。人工 颈椎 间盘 置换 术 组术 后 1 2个月 单 节段 及 双节 段 置换 R M 较 术 前无 显 著改 变 ( O P>00 )颈 前路 减 压融 .5 , 合术组术后 1 2个 月 RO 较 术 前 减 小 ( M P<00 . 5或 尸<00 )且 显 著 小 于 人 工 颈椎 间盘 置 换 术 组 ( .1 , P<00 .5或 P<
0 15 70 1
【 要】 摘 目的 比较 人 工 颈椎 间盘 置换 术 与 颈前 路 减压 融 合 术 治疗 脊 髓 型颈 椎病 的疗效 , 价其 优 缺点 。 方 法 6 例 评 5 脊 髓 型颈 椎 病 患者 按 照 手术 方 式分 为人 工 颈椎 间 盘置 换 术 组 ( 3例 , By n假 体 置换 术 ) 3 行 ra 和颈 前 路减 压 融合 术 组 (2例 , 颈 前路 减压 融 合 术 ) 3 行 。观 察 两组 患 者住 院时 间 、 术后 颈 部外 固定 时 间以 及术 后恢 复 工 作时 间 ; 组 患者 于 两
【 sr c】Obe t eT o aeteef ayo r f i evcl i elc m n eu neir evcl icco ya d Ab ta t j ci ocmp r fcc f t ca c ria ds rpae e t rsa tr ria dsetm n v h i ai l i c v oc fs n( C F ntet amet f evcl p n yoi m eo ah C M) ad eau t ter d a tg s n i d a tgs ui A D )i h et n ria so d lt y lp ty(S , n vla i a v nae dds vnae. o r oc c eh a a Meh d oa o 5 p t nsw t S w r iie no at ca cri lds e lcme t ru (3p t ns a d t o sA t l f6 ai t i C M eedv dit rf i e c i rpae n o p 3 ai t) n t e h d i l v a i c g e AC F go p (2p t ns T eh si l ty p s prt ec ria f aint n otp rt et ertrigt ok D ru 3 ai t . h opt a , ot eai evc xt i a dp s eai i eu n ow r e ) as o v l i o me o v m n
Co p r tv t d fa t ca e v c ld s e l c me tv r s a t ro e . m a a i e su y o ri i lc r ia ic r p a e n e u n e i r c r i f v c l d s e t m y a d f so i t e te t e t o c r i a s o d l tc ia ic c o n u i n n h r a m n f e v c l p n y o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