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

合集下载

蔬菜栽培学总论

蔬菜栽培学总论

蔬菜栽培学总论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高志奎蔬菜栽培学系列课程理论课程:蔬菜栽培学总论设施蔬菜栽培学稀特与创汇蔬菜栽培西甜瓜栽培实践课程:实验蔬菜园艺学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蔬菜栽培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蔬菜栽培学参考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 蔬菜栽培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主编. 中国蔬菜栽培学. 农业出版社, 1987,2000•卢育华主编. 蔬菜栽培学各论(北方本, 园艺专业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编(北京农业大学译).1985.蔬菜生物生理学基础.农业出版社•中国蔬菜、蔬菜、长江蔬菜、北方园艺、园艺学报、温室园艺•各个农业院校的学报目录绪论第一章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二章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第三章蔬菜生产与蔬菜产业绪论一、蔬菜的概念及包括的范围1.1 “蔬、菜”两字的词义和起源•“蔬、菜”两字的词义:蔬菜是个复合名词。

古代,蔬与菜同用,但意义相同。

按《说文》注:“蔬,菜也”。

•“蔬、菜”两字的起源:《说文》解释,“草之可食者曰蔬”。

“菜”由“采”字演化而来。

“爪”+“木”→“采”→动词为“采”→名词为“菜”手指+植物→以手指摘取植物之意1.2蔬菜的概念1.2.1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根、茎、叶、花、果、籽发育成变态器官,作为食用部分。

其食用部分柔嫩多汁、或有特殊风味、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1.2.2凡是具有柔嫩多汁的产品器官作为副食品的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统称为蔬菜。

1.2.3凡是具有柔嫩多汁产品器官、可以用于佐餐的植物统称为蔬菜。

1.2.4凡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统称为蔬菜。

1.2.5凡是可供佐餐的植物统称为蔬菜。

1.3 蔬菜的范围现今我国栽培的蔬菜种类约200多种,列属于32个科,普遍栽培的蔬菜有50-60种。

二、蔬菜栽培学的概念与性质2.1 蔬菜栽培学的概念2.1.1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农田栽培系统内部关系的一门学科。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1、蔬菜:凡是可供佐餐的植物统称为蔬菜。

2、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措施的一门科学,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

3、蔬菜标准化生产:就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蔬菜生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经营、销售等活动,进行全程控制的过程。

4、日光温室:不加温温室,主要依靠日光的自然温热和夜间的保温设备来维持室内温度。

5、有机蔬菜:蔬菜植物栽培在无污染的环境中,且不施用化肥、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栽培的蔬菜。

6、设施园艺:依靠一定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调节热量进行反季节栽培。

7、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中有经济价值、可食用的那部分产量8、生物产量:在某蔬菜的一生中,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物质(占90%~95%)和根系所吸收的物质(占5%~10%)的积累总量。

9、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具有的叶面积。

温度、光照强度、水分、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技术影响叶面积生长的因素。

10、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积累量)。

11、春化作用:对于有些蔬菜作物,它们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开花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种子春化处理时,胚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未成熟的种子,因养分不足而不能通过春化阶段。

12、绿体春化:是指蔬菜要在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对春化有反应的现象。

甘蓝、洋葱、大蒜、大葱、芹菜等1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面积上各种作物安排布局和茬口接替的制度。

14、熟制: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一年内作物种植茬口(次)的数量和类型。

例如,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

15、连作:一块田地上连续栽培同一种作物。

连作会带来病虫害严重,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不良化。

土壤某些营养元素变得偏缺而另一些有害植物的有害物质累积。

16、轮作:是指同一块田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制度,也称换茬或倒茬。

17、间作: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隔畦(行、株)同时有规律地种植在同一块地上称为间作。

《蔬菜栽培学》word版

《蔬菜栽培学》word版

园艺生产技术——蔬菜生产第一章绪论一、蔬菜的定义定义:蔬菜是指一、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汁器官,作为副食品。

另包括一些鲜生的木本植物、食用菌、藻类、蕨类和某些调味品等。

特点:1、蔬菜的食用器官多样;(柔嫩叶子、新鲜的种子和果实、肉质根或块茎、嫩茎、花球或幼芽等)2、蔬菜营养丰富;3、蔬菜含水量大,不耐贮运,易损伤、萎蔫、腐烂。

二、蔬菜对人体的作用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为人体提供矿物质为人体提供纤维素色素及挥发性油类物质增进食欲; 保健、治病; 蔬菜美容五、世界蔬菜生产与供应模式1、日本模式“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发展到“分散生产,集中供应”。

从1971年起,国家批准建设中央批发市场,中央批发市场有计划组织货源,调节余缺,拍卖销售。

2、美国模式“集中生产,分散供应”。

美国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条件比较好的加尼福利等5个州,通过加工销往全国。

全国大蒜91.5%,甘兰85%在加利福尼亚州生产。

3、荷兰温室专业出口蔬菜生产荷兰被誉为“欧洲菜园”,温室是生产为主要形式,中等番茄产量60万kg/hm3, (8万斤/亩),蔬菜出口占农产品1/3。

六、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向1. 建设规范化蔬菜产销基地在城市近郊要注重发展不耐贮运的叶菜类蔬菜,把蔬菜基地作大作强。

2. 要注重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技术尤其是品种选择,合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方面。

3. 建立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克服目前多家经营,各自为政,造成计划性差,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4. 科学利用保护设施,处理好设施园艺与运输园艺的关系充分利用我省地理及交通优势发展保护地栽培,尤其是大棚及日光温室,建立大面积基地,生产外运菜,加强蔬菜生产经济学研究,重视资源最佳利用。

5. 加强蔬菜速冻、脱水及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要注意解决蔬菜采收后的短期贮藏保鲜问题。

6、突出优质蔬菜生产,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的全程控制。

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医药保健型蔬菜(育种新目标)。

重视可持续发展农业。

蔬菜栽培学总论 绪论

蔬菜栽培学总论 绪论

(一)蔬菜的生产方式
自给性 商品性 专业化 季节性
(二)蔬菜生产的特点
1.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
2.对栽培条件要求较高,需 精耕细作 3.育苗移栽
4.设施栽培 5.采后处理
蔬菜发展现状
1. 蔬菜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首要地位。
2. 广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新技术。
3. 4. 5. 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稀特蔬菜、净菜、精品菜、礼品 菜、方便菜等需求增加。 无公害生产普及,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正在兴起。 蔬菜标准化生产迅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化、农资供 应统一化、生产管理规范化、产品销售品牌化)。
(万ha)
8.7
Ü ú ¿ ײ Á
(千万t)
1600
Ë ê ù È Ä ¾
400 200 0
48
326 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Ë ê ù È Ä ¾
4 蔬菜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成熟阶段
(1979~现在) •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各论· 南方本 •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栽培学》 (1987) • 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学》(1936) • 吴耕民的《中国蔬菜栽培学》(1958) • 山东河北浙江山西等多所院校分别编著 的《蔬菜栽培学》 (上中下) (1959~1962) • • •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630) 王桢的《王祯农书》(1313) 王象晋的《广群芳谱》(1621) 吴其睿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 《诗经》 《论语》 《吕氏春秋》


477.14
895.94 1430.7

蔬菜栽培学课件蔬菜栽培技术基础

蔬菜栽培学课件蔬菜栽培技术基础

蔬菜栽培学课件蔬菜栽培技术基础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其纤维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蔬菜的栽培学和栽培技术基础对于蔬菜生产的高效和优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蔬菜栽培学课件中的蔬菜栽培技术基础展开讨论。

一、土壤要求蔬菜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土壤的pH值、质地和肥力对蔬菜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并进行适度的改良。

例如,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蔬菜的吸收养分能力,合理调节土壤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

二、施肥技术蔬菜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对于蔬菜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蔬菜的营养需求包括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量也不同。

施肥时,需要根据蔬菜的生长期进行合理的配合施肥,既要满足其需求又不要过量,避免浪费化肥资源和环境污染。

三、水分管理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蔬菜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不同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和灌溉方式也不同,需要结合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的灌溉。

过多的浇水会导致土壤过湿,而过少的浇水则会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因此病虫害防治是蔬菜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预防为主,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蔬菜质量。

五、温室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温室栽培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温室栽培可以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延长蔬菜的产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利用科学的光照、通风等手段,可以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控,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蔬菜栽培学课件中的蔬菜栽培技术基础包括土壤要求、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温室栽培技术等方面。

通过良好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希望通过学习蔬菜栽培学课件,不仅能够了解蔬菜的生长特点,还能够掌握一些栽培技术,为蔬菜生产的繁荣做出贡献。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蔬菜栽培学1. 蔬菜:凡是具有柔嫰多汁产品器官、可佐餐的所有植物均可列入蔬菜的范畴。

包括一二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菌类和藻类。

2. 植物生长周期性: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或季节更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3. 生长相关性:植物各个器官或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的现象。

4. 季节周期性: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 春花作用:某些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诱导才能开花,我们把这种低温对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6.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也称“相对生产率”。

7. 蔬菜种子:蔬菜生产所用的种子,泛指所有的播种材料。

包括植物学上真正的种子、植物学上的果实、营养器官、菌丝组织和孢子、人工种子。

8. 嫁接育苗:将栽培品种幼苗地上部,移接在具有优良根部性状等的其他带有根系茎的蔬菜或植物幼苗上,形成新的组合苗,并将其培育成健壮的秧苗。

1.蔬菜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答:蔬菜栽培学是以蔬菜为研究对象,探索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利用现代的生物科学理论与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协调蔬菜、土壤、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主要任务,调控蔬菜的生长发育,以获得优产、高质、高效为最终目的。

2. 蔬菜的生产特点: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育苗移栽、精耕细作、设施栽培、采后处理、高效高产。

3.蔬菜的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

蔬菜植物学分类及分类方法。

(1)分类:主要以形态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学科为理论依据,把蔬菜按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其中,种为基本单位,在种以下,还可分为亚种、变种、品种等。

(2)分类方法:我国栽种的210余种蔬菜,列属于32个科。

一般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分属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在双子叶植物中,以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为主;在单子叶植物中,以百合科、禾本科为主。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本种子种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5、发芽率:指在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 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6、跳根现象:由于分蘖是在靠近生长点的上位叶腋处发生,新形成的 分蘖必然位于原来植株茎盘的上部,当腋芽发育成新的植株时,便从新 植株茎盘的边缘长出新的须根,因而新的须根必然出现在原有根系的上 方,随着分蘖有层次的上移,生根位置不断上升,使新的根系逐渐接近 地表,这种现象称为“跳根” 7、绿体春化: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而通过春化阶段 8、先期抽薹:作物还未达到食用成熟期前即抽薹的现象或春甘蓝在形 成叶球之前,经过低温影响完成了发育而孕蕾、抽薹、开花和结实而不 能形成叶球,叫“先期抽薹” 9、穴盘育苗:是以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作容器,用草炭、蛭石等轻质 无土材料作基质,通过精量播种(一穴一粒)、覆土、浇水,一次成苗 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我国引进以后称其为机械化育苗或工厂化育苗,目 前多称为穴盘育苗。 10、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轮换种植几种不同性质 的蔬菜,通称“换茬”或“倒茬”。
,留种地淘汰的植株为绝对雄株 。
3.大白菜结球变种的叶球抱合方式有合抱类型 、 叠抱类型 和 拧抱类
型。
4.黄瓜嫁接常用的砧木有黑籽南瓜,作用为 提高适应性、早熟、丰
产。
5.根据蔬菜对温度的要求,大白菜属半耐寒蔬菜,茄子属 喜温蔬菜。
6. 菜豆依生长习性一般分为矮生型、蔓生型、半蔓生。
7.二年生蔬菜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实,通
过春化阶段的生长发育不同,主要有种子春化 和绿体春化两种类型。
8. 防止果菜类秧苗徒长采用的生长调节剂为矮壮素(CCC)和 Bg。
9.为便于制定和落实生产计划,通常把蔬菜的茬口分为季节茬口 与土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名词解释:1.特征:是指蔬菜植株的外部形态特点。

2.特性:是指蔬菜个体发育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3.系统发育:指物种的进化过程。

4.个体发育:指植物从播种至开花结实再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5.生长:是植物直接产生与其相似器官的现象。

生长的结果,引起体积或重量的增加。

6.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之后,才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7.春化作用:低温对植物发育的诱导影响(作用部位在生长点上)8.光周期作用:蔬菜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定长短的昼夜相交替的光周期条件,才能诱导开花,称为光周期作用。

9.生育适温(适宜温度):各种蔬菜植物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

在此温度范围内,同化作用强,生长良好,产量和品质最好。

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简称生育适温。

10.生活适温:在生育适温范围之外,一定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范围内,生育缓慢趋于停止,同化作用弱,消耗较多,植株能较长期地保持生命力而不至于死亡。

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生活适应温度或生活适温。

11.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当温度低到或高到生活适应以外,蔬菜停止生长和生命活动,此时的温度称为最低温度或最高温度12.致死温度:当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达到使植物体受到伤害,造成死亡的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13.临界致死温度:当温度低(高)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率或细胞死亡率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临界致死温度(临界致死低温、高温)14.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15.五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低温,受害高温16.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4:3:317.蔬菜产量:田间收获的产品的鲜物重量18.生物重量: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物质(占90%~95%)和根系所吸收的物质(占5%~10%)的积累总量,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所有器官19.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中有经济价值、可食用的那部分产量称为经济产量20.经济系数(K):等于经济产量(Y X)与生物产量(Y B)的比值(Y X/Y B=K)21.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也就是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量占其所得能量的百分率22.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具有的叶面积,称为叶面积指数(LAL)23.净同化率:净同化率是指单位叶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积累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园艺专业或蔬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编写的,也是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04-13项目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蔬菜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粮食,有些省份如山东省,占种植业的第一位,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最新统计表明,2002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约1900万公顷,总产量52亿t,总产值约3 500亿元,年人均蔬菜占有量近400kg。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农村劳动力充足,这对于加入WTO后中国蔬菜出口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蔬菜高等教育的发展。

过去的《蔬菜栽培学》包括总论、各论和保护地栽培,各论又分北方本和南方本,共4本,约150万字,这一教材体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蔬菜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套教材也存在内容重复、体系烦琐、字数过多、篇幅冗长等问题,同时,南北方分开编写不利于全国蔬菜高等教育和学术交
随着我国农业体系的完善,蔬菜种植栽培日益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强调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在种植的过
程中使用大规模的机械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蔬菜种植的成本,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率,提高蔬菜种植的管理层次,便于实现蔬菜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达到提高蔬菜栽培有效性,实现高质量蔬菜种植的目标。

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主要采用大棚种植技术,强调运用大棚种植的方式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注重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开发和提高棚室的规模,从而使得蔬菜大棚种植更加方便,这样更有助于适应当代市场的需要。

我国目前使用的棚室种植的方式还有较大改进空间,还要向群众推广成熟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操作有效性,满足广泛种植需要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