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3-燃烧爆炸
安全工程燃烧学课件第一章 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特征(3)光 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 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 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为探测火区提供了方 法和手段
特征(4)烟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 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1.活化能理论
活化分子
有可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分子为活化 分子;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要比普 通分子高,这一能量超出值可使分子 活化并参加反应。
活化能
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能量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E1正向反应活化能
K
△E2逆向反应活化能 △E2- △E1 反应热效应
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时的最初产物,它们是不稳
定的化合物,能够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下分解
而产生自由基和原子,从而又促使新的可燃物质的氧
化。 CH- 烃基; HO-羟基; -COOH羧基 ----游离基团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过氧化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物质在气态 下有被氧化的可能性。它假定氧分子只进行单键的破 坏,这比双键的破坏要容易一些。因为破坏1mol氧的 单键只需要29.3 ~33kJ的能量。但是若考虑到,C—H键 也必须破坏,氧分子也必须加合于碳氢化合物之上而 形成过氧化物,则氧化过程还是很困难的。
最初的游离基(或称活性中心、作用中 心等)是在某种能源的作用下生成的,产生 游离基的能源可以是受热分解或光照、氧化、
还原、催化和射线照射等。
各种物质的敏感源不同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游离基由于具有比普通分子平均动能更
多的活化能,所以其活动能力非常强,在一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复习题集(第1083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火灾与爆炸说法错误的是( )A、火灾与爆炸两者的发展过程相同B、火灾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C、火灾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D、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备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3节>高温的破坏作用【答案】:A【解析】: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加4 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往往仅在瞬间爆炸过程已经结束,并造成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损失.2.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B、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D、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爆炸【答案】:D【解析】: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3.锅炉爆管事故指的是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
锅炉爆管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水循环故障B、严重缺水C、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D、锅水品质一般>>>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锅炉事故【答案】:D【解析】:锅炉爆管的原因包括:①水质不良、管子结垢后并超温爆破。
②水循环故障。
③严重缺水。
④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如钢球、木塞等。
⑤烟气磨损导致管壁减薄。
⑥运行或停炉的管壁因腐蚀而减薄。
⑦管子膨胀受阻碍,由于热应力造成裂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4-防火防爆PPT课件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三、爆炸控制
1、惰性气体保护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 3、厂房通风 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5、危险物品的储存 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 7、爆炸抑制
四、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
1、阻火及隔爆技术火 2、防爆泄压技术
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一、概述
(一)烟花爆竹的定义 (二)烟花爆竹的组成及性质
(1)清水灭火器:A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
二、消防器材
(一)灭火器
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3)酸碱灭火器。 (4)二氧化碳灭火器。 (5)卤代烷灭火器。 (6)干粉灭火器。
(二)火灾探测器
➢ 基本功能是对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等火灾参量作 出有效反应。
1、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2、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点型、线型。
生产企业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 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进行教育培训。 满足安全生产技术条件。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制订事故应急预案。
二、消防器材
(二)火灾探测器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4、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5、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三)消防梯 (四)消防水带 (五)消防水枪 (六)消防车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
1、防火基本原则 2、防爆基本原则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1、明火 ❖ 加热用火的控制;维修焊接用火的控制;其他明火。 2、摩擦和撞击 3、电气设备 4、静电放电 ❖ 控制流速、保持良好接地、消散静电、人体静电防护。 5、化学能和太阳能
一、消防设施
(二)自动灭火系统
注册安全工程师必备知识点及考试重点

重要知识点汇总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止和限制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2.当燃烧爆炸物质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要尽可能消除或隔离各类点火源;3.阻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蔓延扩展,尽量降低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
点火源及其控制消除点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
1.明火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如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接用火及其他火源是导致火灾爆炸最常见的原因。
(1)加热用火的控制加热易燃物料时,宜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
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
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
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
动火系统与其他设备连通时,应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再进行清洗。
同时可燃气体应符合:爆炸下限大于 4% (体积百分数)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5% ;爆炸下限小于4% 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2% 的标准。
气焊作业时,应将乙炔发生器放置在安全地点,以防回火爆炸伤人或将易燃物引燃。
不得利用与易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
2.摩擦和撞击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着火爆炸的根源之一。
3.化学能和太阳能保存在水中(液封):电石、金属钠、五硫化磷有的物质受热升温能分解放出具有催化作用的气体:硝化棉、赛璐路等。
对上述各类物质要特别注意防热、通风。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库房必须采取遮阳措施,窗户采用磨砂玻璃,以避免形成点火源。
爆炸控制1.防止爆炸的一般原则(1)控制混合气体中的可燃物含量处在爆炸极限以外;(2)使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3)使氧气浓度处于其极限值以下。
安全工程习题答案

④应力腐蚀破裂:就广义而言,材料与周围环境介质产生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材料厚度减薄或本身性能发生变化,从而最终导致容器破裂。
⑤蠕变破裂:在高温下工作的压力容器,当操作温度超过一定极限,材料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这种变形经长期的累积后,最终会导致材料破裂。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习题
1、试计算下列物质于常压下在空气中燃烧的最小氧浓度(MOC):C3H6、CH4、CH3OH。
由附录查得,C3H6、CH4、CH3OH的 分别为:1.0%、5.0%、5.5%,三者的化学反应式分别为:
C3H6+4.5O2→3CO2+3H2O
17、安全泄压装置对压力容器安全运行起什么作用?安全阀和爆破片各有哪些优缺点?分别适合何种场合?
安全泄压装置作用:正常时不起作用,压力超过安全值时会自动开启,迅速泄出部分或全部介质,使压力不再升高,达到保护容器的目的。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等。
安全阀:
优点:自动开闭,可以调节、不致中断生产。
缺点:密封性较差,有微量泄漏,有滞后现象,不能适应要求快速泄压的场合。此外,对黏性或含固体颗粒的介质,可能造成堵塞。
界限范围:最高工作压力(Pw)≥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0.15m,且容积(V)≥0.025 m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4、压力容器由哪些主要承压部件构成?圆筒形容器与球形容器相比各有哪些特点?
12、压力容器有哪些主要破坏形式?试举例说明。
7、预防事故的基本对策有哪些方面?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哪几类?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1、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时,应停止作业;当工作结束时,应锚定住起重机A.5 级B.7 级C.6 级D.8 级【答案】 C2、工艺过程中产生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下列燃爆事故中,属于静电因素引起是()。
A.实验员小王忘记关氢气阀门,当他取出金属钠放在水中时产生火花发生燃爆B.实验员小李忘记关氢气阀门,当他在操作台给特钢做耐磨试验过程中发生燃爆C.司机小张跑长途用塑料桶盛装汽油备用,当他开到半路给汽车加油瞬间发生燃爆D.维修工小赵未按规定穿防静电服维修天然气阀门,当用榔头敲击钎子瞬间发生燃爆【答案】 C3、设置安全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描述错误的是()A.新装安全阀,应有产品合格证,安装前应由安装单位继续复校后加铅封,并出具安全阀校验报告。
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开状态并加铅封C.液化气体容器上的安全阀应安装于气相部分D.安全阀用于排泄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的温度高于它的自燃点,引至远离明火或易燃物,而且通风良好的地方,直接排放【答案】 D4、位置限制装置是用来限制机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运行的安全防护装置。
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1-2010)规定,下列不正确的是()A.动力驱动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均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B.动力驱动的起重机运行极限位置都应装设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C.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D.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都要装设缓冲器。
【答案】 C5、有的设备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以防止触电,这属于()类设备。
A.0B.IC.IID.III【答案】 D6、大型游乐设施机械设备运动部件上设置有行程开关,当行程开关机械触头碰上挡块时,联锁系统将使机械设备停止运行或改变运行状态。
这类安全装置称为()。
A.锁紧装置B.限位装置C.止逆装置D.限速装置【答案】 B7、(2020年真题)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具有严重的破坏效应,其破坏程度与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性质、燃烧爆炸时的条件以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安全工程复习题

安全工程复习题一、填空1、环境是指每个生产过程所处的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2、事故分人为事故和自然事故,人为事故指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原则上都能预防。
3、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重大工业事故相继发生。
4、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应用实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
5、化工装置的紧急状态:运转失灵、故障、异常、事故、灾害。
6、在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中,会有各式各样的危险,可把它们划分为潜在的和直接的两种类型。
7、化学物质的物理危险指:(1)爆炸性危险;(2)氧化性危险;(3)易燃性危险。
生物危险指:毒性危险、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8、化学工业安全措施:设备安全、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装置布局安全。
9、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就会发展为二级危险,造成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害,二级危险为:火灾、爆炸、游离毒性物质的释放、跌伤、倒塌、碰撞。
10,、毒性物质的五大类别(按物理状态分):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
11、工厂厂区分为:工艺装置区、罐区、公用设施区、运输装卸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
12、化工装置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五项:(1)装置不适当;(2)操作失误;(3)装置故障;(4)不停车检修;(5)异常化学反应。
1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初始温度;2、初始压力;3、惰性介质或杂质;4、容器的材质和尺寸;5、能源。
14、工业腐蚀的常见类型:全面腐蚀、缝隙腐蚀、孔腐蚀、氢损伤、应力腐蚀裂纹。
15、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有:1、经呼吸道侵入;2、经皮肤侵入;3、经消化道侵入。
16、危险的第三道防线是: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措施。
17、现代化学工业的标志:单元操作。
18、化学工业中的三种基本操作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19、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八大类。
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章节一精华考点汇总

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章节一精华考点汇总第一节机械安全基础知识一、机械基本概念P11、单台机械:木材加工机械、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等2、实现完整功能的机组或大型成套设备:自动生产线、加工中心、组合机床等。
3、可更换设备:钻头。
三、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第一章重点知识)P3(一)机械性危险产生机械性危险的条件因素主要有:(1)形状或表面特性。
如锋利刀刃、锐边、尖角形等零部件、粗糙或光滑表面。
(2)相对位置。
如由于机器零部件运动可能产生挤压、剪切、缠绕区域的相对位置。
(3)动能。
具有运动(速度、加速、减速)以及运动方式(平动,交错运动或旋转运动)的机器零部件与人体接触,零部件由于松动、松脱、掉落或折断、碎裂、甩出。
(4)势能。
人或物距离地面有落差在重力影响下的势能,高空作业人员跌落危险、弹性元件的势能释放等。
(5)质量和稳定性。
机器抗倾翻性或移动机器防风抗滑的稳定性。
(6)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的断裂或破裂。
(7)料堆(垛)坍塌、土岩滑动造成掩埋所致的窒息危险等。
(二)非机械性危险主要包括电气危险(如电击、电伤)、温度危险(如灼烫、冷冻)、噪声危险、未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等。
注意:在对机械设备及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识别并预测可导致的事故时,应注意伤害事故概念的界定范围。
四、机械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能识别出危险部位及其对应防护措施)P3注:转动、直线运动、转动+直线运动(一)转动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P3(1)转动轴(无凸起部分)—轴缠绕—12mm净距的可滑动护套(2)转动轴(有凸起部分)—轴缠绕—全封闭固定式防护罩(3)对旋式轧辊—临压辊卷入—钳型防护罩(4)牵引辊—辊轴卷入—钳型条(5)辊式输送机—辊轴卷入—下游安防护罩(6)轴流风扇(机)—叶片打击—防护网(7)径流通风机—叶片打击—防护网(8)啮合齿轮—啮合处—固定式防护罩(9)旋转的有辐轮—轮打击—实心金属盘片、离合器(10)砂轮机—轮切削—防护罩(11)旋转的刀具—刃切削—背板(二)直线运动的危险部位P7(1)切割刀刃—刃切削—防护罩、卡具(2)砂带机—砂带切削、卷入—止逆装置、防护罩(3)机械工作台和滑枕—撞击—限位500mm,以免造成挤压(4)配重块—撞击—全封闭防护罩(5)带锯机—锯条切削—防护罩(6)冲压机和铆接机—撞击—联锁(7)剪刀式升降机—剪切—防护罩(布)、障碍块(木块、砖块)(三)转动和直线运动的危险部位P8(1)齿条和齿轮—啮合卷入—防护罩(2)皮带传动—打击、卷入—防护网(3)输送链和链轮—卷入—防护罩注:皮带传动防护网与皮带间距≥50mm,一般2m以上可不加防护网,但以下3种情况,应加防护网:①皮带轮中心距>3m;②皮带宽度>15cm;③皮带回转速度>9m/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9
4. 燃烧类别、类型及特征
根据国标,易燃物资燃烧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别 1. A类燃烧 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的燃烧。此类燃烧生成 灼烧余烬,如木炭。 2. B类燃烧 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此类燃烧无 灰烬。 3. C类燃烧 供电设备的燃烧。对该类燃烧,要注意灭火介质的电绝缘性。 4. D类燃烧 可燃金属的燃烧。如钠钾等低熔点金属的燃烧,融化后成为 低密度液体,使灭火干粉沉没,而液体金属仍暴露在空气中, 给灭火带来困难。金属与水的反应有时很剧烈,也会带来问 题。高熔点金属会以:粉末型、薄片型、切削型、浇铸型、 挤压型存在。
Page 17
燃烧过程温度变化
T初: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热量
用于熔化、蒸发或分解.
T氧:可燃物开始氧化。温度较低,氧 化速度不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较
少,若此时停止加热,仍不致引起燃
烧。如继续加热,则氧化反应速度加 快,温升加快 T自:氧化产生热量的速度与向环 境散发热量的速度相等;若温度升高, 平衡打破,即使不再加热,温度也能 自行上升,理论上自燃点
C O2 CO2
2Fe 3Cl2 2FeCl3
H2 Cl2 2HCl
3Cu 8HNO3 3Cu( NO3 )2 4H2O 2NO
Page 1
1. 燃烧条件
必要条件: 如:电焊渣, 1200℃,可点燃易燃气体混合物, 1)有可燃物质存在。 如木材、乙醇、丙酮、
Page 19
ΔE2
II
燃烧过程活化能理论
燃烧反应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活化而形成过氧健, 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条件下,容易分解甚至燃烧 爆炸。 —O—O—, R—O—O—R', 燃烧的过氧化物理论
H 2 O2 H 2O2 H 2O2 H 2 2H 2 O
Page 20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
Q诱:着火延滞期,燃烧诱导期
T自':出现火焰并燃烧,实测自燃点 T燃:燃烧温度
Page 18
燃烧过程活化能理论
K
ΔE1
能 I 量 反应物
Qv
标准状况下,1dm3 分子碰撞1028次/秒。 活化分子碰撞才能 引发化学反应。 Qv==ΔE2- ΔE1 明火下,分子获得 能量称为活化分子。
产物 反应进程
Page 11
4. 燃烧类别、类型及特征 3.自燃和自燃点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分受 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温度升高, 达到其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燃烧: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热源的影响下,其内 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变化而产生热量,并不断 积累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引起 物质自热的原因:氧化热(如不饱和油脂)、分解 热(塞璐路)、聚合热(液相氰化氢)、吸附热 (活性碳)发酵热(植物)。 影响自燃因素
Page 4
2. 燃烧的三要素 如:丙酮在空气中的燃烧
丙酮的闪点:-11℃
防止丙酮燃烧4条件: 1. 环境温度小于-11℃ 2. 切断氧气供应 3. 区域内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 4. 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
Page 5
3. 燃烧形式
1)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
均相: 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间的燃烧反 应在同一相中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 烧,煤气在空气中燃烧。 非均相: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并非同相, 如石油(液相),木材(固相)在空气 (气相)中的燃烧。与均相比较,非均 相燃烧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可燃液体或 固体的加热,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变化。
热量生成速率、热量积累程度 Page 12
可燃液体闪点与自燃点
Page 13
4. 燃烧类别、类型及特征
3.自燃和自燃点
自燃点温度量值规律
压力高,燃点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其组成为化学计 量比时,燃点最低,活性催化剂降低燃点,钝性催化剂 提高燃点。
Page 14
4. 燃烧类别征 燃烧类型及其特征
按燃烧起因,燃烧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闪点、 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各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
1. 闪燃(闪点) 闪燃: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 物与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 苗或闪光的现象。 2. 点燃(着火点) 点燃: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 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 持续燃烧达5分钟以上的现象。可燃液体的着 火点约高于其闪点5~20℃,但闪点在100℃以 下时,二者往往相同。
润滑脂与氯反应发生火灾 While attempting to free up a 2-inch (5 cm) plug valve in chlorine service, which was becoming difficult to use, a chemical process operator located a lubricant gun that was marked "for chlorine service." The operator checked the cartridge, and it was properly labeled as the specified chlorine-compatible grease, The operator connected the grease gun to the valve fitting and hand pumped in a small amount of grease. Before the operator could disconnect the grease gun, a mild explosion occurred. Evidence showed that someone had contaminated the gun with hydrocarbon grease. The rapid chlorin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grease created destructive pressures high enough to blow a 3/4-inch (2 cm) hole in the bottom of the plug cock body. Some chlorine escaped from the system via the damaged valve, but no one was injured. The chemical process operator did everything correctly. However, someone else in the organization apparently did not understand the dangers when he previously violated good practice and used the grease gun for hydrocarbon grease service.
2)有助燃物质存在。 常见的为空气和氧 氧浓度低于14%,一般可燃物会熄灭 3)有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点火源,如撞击、
氢浓度低于 4% ,不会燃烧。 摩擦、明火、高温表面等。
充分条件: 1)具备一定数量、浓度的可燃物、助燃物。 2)一定强度的引发能源。
Page 2
甲烷、乙烯等 但不足以点燃木柴。
2. 燃烧的三要素
Page 7
3.
燃烧形式
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蒸发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汽的燃烧。 通常液体本身并不燃烧,只是由液体蒸发出的蒸 气进行燃烧。如硫磺、萘这类可燃固体先熔融、 后蒸发,而后进行燃烧,可视为蒸发燃烧。
分解燃烧:很多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经热分解 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和 煤大都是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燃烧。
Page 8
3.
燃烧形式
3)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 烧
表面燃烧:可燃固体和液体的蒸发燃烧和 分解燃烧,均有火焰产生,属火焰型燃烧。 当可燃固体燃烧至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 便没有火焰,燃烧继续在所生固体表面进 行,称为表面燃烧,金属燃烧即属表面燃 烧,无气化过程,无需吸收蒸发热,燃烧 温度较高。
Page 6
2)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3. 燃烧形式
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预先混合后 进行的燃烧称为混合燃烧。混和燃烧速度 快,温度高,一般爆炸反应属于这种形式。
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由容器或管道中喷出, 与周围的空气(或氧气)相互接触扩散而 产生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由于与可燃气 体接触的氧气量偏低,通常会产生不完全 燃烧的碳黑。
连锁反应: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分子反应产生新 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继续反应形成连锁反应。分 直链和支链两种。 直链:自由基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 低,反应后仅仅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
氯和氢的反应,一个光子通过链的传递,生成 上万个氯化氢分子。
Page 21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 支链反应:一个自由基生成一个以上的自由基 活性中心。反应分为3个阶段:
Page 25
燃烧热
可燃物质燃烧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和爆炸力与物质的燃烧热相关。 高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全部冷凝 成水时放出的热 量 低热值:生成的水蒸气不冷凝时放出的热量
Page 26
IKA C5000 标准型氧弹量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