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观赏活动中文明观众的心理结构

合集下载

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心理学知识

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心理学知识

中国文物报/2007年/11月/2日/第006版博物馆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心理学知识李念红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人打交道,同时也就伴随着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

从记住一件展品,到对博物馆布局的了解;从接待一位观众到管理一个组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完成的。

观众来博物馆观看展览也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观众对展览的种种需要到他们观看的动机、行为。

在观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情感、情绪以及气质、性格等,无一不受心理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一、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想像都是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人的心理现象都是有其特殊规律性的。

我们可以利用心理现象的规律做好博物馆的观众接待工作。

(一)利用观众认识过程的规律来布置展览厅感觉有互相作用的规律,如听觉可以促进视觉。

这就要求展览厅要尽量减少噪音对视觉的不良影响,适当的时间播放一些旋律优美、轻柔和谐的音乐以促进观众的视觉感受。

采光通风、温度湿度、色彩装饰等方面都应根据感受性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观众创造一个安谧舒适的参观环境。

颜色视觉和情感情绪有紧密的联系。

我们可根据视觉知识布置展览室,同时配合灯光照明。

绿、蓝、紫等色彩可以引起浅近感觉、冷的感觉,使大房间感觉上变小;而红、黄、橙等色彩可以引起深远感觉、暖的感觉,使小的房间感觉上变大等。

这些联觉现象在博物馆环境布置、设备安装、视听技术等方面将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二)注意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观众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第一次交往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不太容易。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第一印象”。

在博物馆的人际交往中,观众获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馆员仪表的印象。

这种印象虽是外表的初步了解,但在观众心里却起着明显的作用。

它可能是促进好的评价行为的积极因素,也可能是产生不良印象的原因。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同时也涉及了情感、思维等心理层面的体验。

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时,观众的审美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心理活动指的是人们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情感体验、认知等多种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感知、情感体验、认知三个方面来探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从感知入手。

感知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觉和认识,是审美过程的第一步。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观众首先感知到的是影像和声音。

影像是通过视觉感知的,而声音则是通过听觉感知的。

这些感知过程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作品的评价和体验。

在感知影像时,观众会受到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等因素的影响。

艺术电影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技巧、艺术电视剧的画面布局和导演手法都会影响观众的感知体验。

一场悲伤的戏剧情节通过对比强烈的冷暖色调来表现,会让观众在感知中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

声音对于观众的感知同样至关重要,背景音乐、音效、演员的演技等都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作品的感知评价。

影视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光影和声音的运用对于观众的感知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情感体验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情感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观众对作品评价的关键因素。

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时,观众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比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这些情感体验是通过视听的感受和作品所呈现的故事、人物、情节等因素产生的。

情感体验是审美过程中最直接和直观的体验,它是观众对于作品情感内容的感受和反应。

观众在观看一部悬疑电影时,会因为剧情的紧张和充满惊喜而产生紧张和兴奋的情感体验。

而在观看一部爱情电影时,观众则会因为情节的浪漫和感人而产生幸福和感动的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是观众在鉴赏影视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作品的喜好程度和情感共鸣的深度。

浅谈审美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浅谈审美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浅谈审美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2007-05-22 10:47浅谈审美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美学作为人的文化活动的关系现象的核心是审美活动关系。

构成审美活动关系就需要具备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客体的联系,以及与实现这种联系的审美心理活动等四要素。

而审美心理活动是构成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联系的纽带。

在具有更多世俗色彩的审美经验中,我们把各种表现属性看作是由自然事物造成的结果:我们说白云精力充沛地在天上飞奔,山峰、原野和橄榄树构成了一处宁静祥和的风景,波浪柔声细语地拍打着海岸......然而这些属性都不存在于自然对象之中,如果不是有人在观赏,便不会有这些属性了。

如果问,为什么我们发现某些自然对象具有这些属性?那么,我们就不应去研究大自然,而必须研究我们自己。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我们可能由于一处风景所展示的各种绿色的形状而发现这处风景是宁静祥和的,但是,所谓我们为什么发现绿色是一种使人感到安宁的色彩这样一个问题,却是一个需要心理学来回答的问题。

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认为艺术就是再现的理论,都意味着存在一个有意识地设计艺术作品的艺术家;或者如形式主义所关注的艺术作品诸形式特征之间的关系——就自然对象而言,虽然没有任何人引导我们在看、听或者感受自然时所使用的方式,但是,我们作为观看者却能够为自己提供指导,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来观看一处风景,也就是我们"设计"这种风景的过程,我们在观看它,似乎它就是一幅为了接受我们的审视而设计的绘画。

——这些理论,都可以看作是为了界定美,根据非审美性质所作出的尝试。

那些再现性艺术作品、表现性艺术作品、或者从形式角度精心安排的艺术作品,从审美角度来看,得到人们赞赏的并不总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在于人们的审美态度。

审美欣赏是一个复杂问题,它既包含感情因素,也包含理智因素。

对审美欣赏,应当充分强调心理因素在我们对艺术作品和自然美的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

电影中的观众心理分析_如何抓住观众心理符合观赏的最佳审美情趣

电影中的观众心理分析_如何抓住观众心理符合观赏的最佳审美情趣

人 文 论 坛184INTELLIGENCE电影中的观众心理分析——如何抓住观众心理符合观赏的最佳审美情趣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赵一心一部电影的制作完成,无论它的形式与风格有千百种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观众的注意力,能使观众对其感兴趣并且来到影院观看。

只要赢得了观众的认同,电影就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

电影因其摄录与放映时间的不统一性,观众在影院看见的只是光波和声波在胶片上留下的影像与声音,因此电影要用光影来刺激观众,使其产生兴趣从而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大部分是为了放松心情,寻求感官上的刺激,场面的宏伟、剪辑的炫目以及心灵上的震撼等等,因此观众会直接受胶片质量的好坏、镜头语言的运用等视听元素的影响。

一、从感觉与知觉入手刺激观众电影接近真实,它的所有场景都是实景拍摄,有时在条件的限制下也会最大限度的在摄影棚中模拟出真实的生活场景,把实际生活中特有的空间关系搬进了他的镜头中,因其电影的特殊性,需从试听的感官方面刺激观众。

孟斯特堡说过,影视剧不仅牺牲了真正的舞台的空间价值,也不理睬舞台剧的时间顺序。

在影视中,时空是自由的,戏剧中的时空观念可以被彻底颠覆。

《温别尔托D》中,导演将一个十分钟长度的女仆煮咖啡镜头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剪辑师可以通过剪辑的方式将镜头剪成九秒钟的时间,一个划火柴的镜头,一个点火的镜头再加上一个把壶放在炉子上烧的镜头,每个镜头三秒钟,这样剪接下来观众同样会认为女仆做好了这件事。

这也涉及到了影片的实际放映时间和观众的心理时间的不同。

在戏剧中,故事通过换幕的形式变换时间。

在电影中,可以利用时间的特殊性剪辑出导演想要展示给观众看的那些重点。

电影由于受到画框的限制便有了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区别,导演可以充分利用画外空间,给观众提供想象空间。

在拍摄时,只拍摄到一个人的上半身,观众会通过补偿心理直接的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人,当镜头拉开时,发现这个人上半身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而下半身只穿了条短裤,这便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另外一种可能,当镜头拉开时,发现上半身完整的他下半身全部是血,腿已经被不见了,也就制造出了恐怖效果。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一、感知与知觉观众在接触影视作品时,首先会感知到作品中所呈现的形式元素,例如色彩、音响、画面等,这些元素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

感知形式美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大部分观众都能够轻松地做到。

然而,感知只是心理活动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知觉过程才是影响观众对作品评价的关键。

知觉是指观众将感知到的形式元素进行意义的归纳和整合,使其形成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构成要素。

观众在进行知觉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所感知到的元素进行归纳,因此对同一作品的知觉存在差异。

比如,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有些观众会更加关注事实真相和科学性,而有些观众则可能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二、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是评价影视作品时不可或缺的心理现象。

情感是指对特定对象或事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其中包括观众的喜怒哀乐、惊讶、恐惧等。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会因为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主题、情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情绪则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是情感在生理和意识上的反应。

情绪常常是较短时期内,对某一刺激产生的较为强烈的激情。

例如,在观看惊悚片时,观众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兴奋等情绪反应。

情绪的强烈程度和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评价。

三、认知与想象认知是指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认知过程。

认知是观众根据所感知到的形式元素和知觉要素进行信息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例如,在观看一部犯罪剧时,观众需要根据作品中给出的线索和提示进行推理,从而推断罪犯的身份和动机。

想象则是指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看不见”的心理模拟,观众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想象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主题和内涵。

四、价值观与文化背景观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会在影视艺术鉴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既与作品本身的价值相关,也与观众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它通过观赏电影、电视剧、动画等作品,以及欣赏明星的表演,引导人们产生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活动。

而这些审美心理活动,又是在观众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

下面将从情感共鸣、想象充盈、思维活跃、价值取舍等四个方面,探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情感共鸣是影视艺术鉴赏中一种重要的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往往会因为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内容而产生情感共鸣。

影片中的主角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振,使自己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

当我们看到电影中的主人公面临困境时,我们会感到同情和悲伤;当我们看到主人公取得胜利时,我们会感到喜悦和鼓舞。

这些情感共鸣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提升了观影的审美享受。

想象充盈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另一个审美心理活动。

影片中的情节和角色往往需要观众进行想象才能完整地理解和感受。

观众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角色所处的情境中,与角色一起经历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想象,观众可以感受到与自己生活相似或者相悖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同。

观众的想象也会丰富和延展作品中的意象和情节,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想象,观众可以超越现实,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享受思维和情感的自由。

思维活跃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在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过程中,会对作品中的情节、结构、主题等进行思考和分析。

观众会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社会背景和深层含义,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观众会思考作品中的情节发展逻辑、剧情节奏等,从而对作品的质量、价值进行评判。

思维活跃不仅可以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观众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

观众通过思考作品中的问题,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价值取舍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对作品中的价值观念进行评价和选择。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观影者在观看影视艺术作品之前会产生一种期待心理,这种心理包括对影视作品的内容、情节、表演等方面的期待。

观影者往往对导演、编剧、演员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某种预期。

某一部导演的作品一贯以独特的视角、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著称,观众会对其新作产生期待和好奇心理。

观影者的期待心理会对影视作品的鉴赏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期待能够激起观众的主动性,增强对作品的关注度和投入程度;期待也可能会导致观众对作品的要求过高,过度批评或期待过高,导致失望。

当观众开始观看影视作品时,他们会从作品中获得一种愉悦感。

影视艺术作品通过显现美的方式来引起观众的审美情感,包括视觉上的美感、听觉上的美感以及情感上的美感。

视觉上的美感包括影片的摄影、构图、色彩等方面;听觉上的美感体现在影片的音乐、音效等方面;情感上的美感是通过表演、情节、故事情节等方式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在观看时会对这些美感产生愉悦和赞赏的情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种愉悦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持续存在,也可以在观影结束后留下余韵。

在影视艺术鉴赏中,观众与影片之间会发生一种情感交流与认同的心理活动。

影视作品往往通过情节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和价值观,观众在观看时会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观众在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共情时,会体验到情绪上的共鸣、认知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等。

通过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抒发,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思考。

影视艺术的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更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通过观影心理的期待与愉悦、情感交流与认同、思想反思与社会意义等过程,从影视艺术中获得美感和认知上的满足,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思考,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启示。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首先经历的是感知过程。

影视作品包含丰富的影像和声音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观众的感官,引发了人们的感知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首先对影视作品所呈现的画面进行感知,包括影像的色彩、构图、镜头运用等方面。

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元素,观众也会感知到音乐、对白、音效等内容。

这些感知活动是观众接触影视作品的第一步,也是影响观众对影视作品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完美融合,引发观众的视听享受和情感共鸣,从而引发观众强烈的审美愉悦感。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经历一系列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观众在感知基础上对影视作品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对影片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展开思考。

在认知过程中,观众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会对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展开推理和联想,从而增进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观众也会在认知过程中对影片的表现形式展开分析,例如对影片的导演手法、摄影技术、音乐运用等进行评判和比较。

在认知过程中,观众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活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和态度,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审美体验。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还会经历一系列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过程。

这一过程是观众在观影体验结束后对影视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对影视作品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评价。

这种主观感受和评价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后所形成的一种反思和反馈,它直接展现了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的主观评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审美情趣、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这种评价既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认知和感悟的体现,也是观众审美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涉及到观众的感知、认知、情感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人们对影视作品进行审美体验时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社会的规则制约 ; 而另一方面 , 由于大众传媒的
飞 速发 展 , 文化 的符 号 性 传 播 范 围 加大 、 速度加快。 这 两个 方 面 的作用 使 主体 的心 理结 构取 向呈 明显 的 功利 性 , 而 对对 象 的消 费具 有 快 餐 性 。在 这 种 新 的 社会 环 境 下 , 我们 一 方 面 要从 艺 术 的角 度 对 欣 赏 对 象赋 予 更 大 的价 值 , 另 一方 面 , 要 求 主体按 照美 的规 律、 以内心 和谐 的状 态 面对 欣 赏 对 象 。这 也 是 文 明 的变革。随着大众传
媒 的普 遍 化 、 日常 生 活审美 化 程度 的提 高 , 人 的审 美
方 式也 发 生 了重 大 转 变 , 人 在 观 赏 活 动 中 的行 为 和
心 理表 现 多种 多样 。如何 通过 审美 教育 使人 的精 神
得 到提 升 , 已成 为 社 会 主 义 精 神文 明建 设 的重 要 课
经 济 全球 化使 人 的社会 生 活重 心 向消费 层面 迁
移, 社会 转 型 的最 终结 果是 人 的思想 观念 、 行 为方 式 和对未 来 期望 的转 变 , 观 赏活 动 由于主 、 客体 的转 变 也 必然 带 有消 费 性 。一 方 面 , 由 于欣 赏 主体 在 社会 结 构 中扮 演经 济人 的 角 色 , 人 的 心理 和行 为 必 然 受
在 全 球化 的 时代 语 境 下 , 中 国社 会 在 与 多 元 文
何秘 密和 神秘 的气 息 , 它 的 品格 和 本 性根 本 不需 要 任何 复杂 而难 以捉 摸 的形 而 上学 理 论来 解 释 ” 。 观 赏 活动能通 过审 美 来舒 缓 疲 惫 的 身 心 , 使 主体 从 日 常 功利 的状态 中走 出 来 而接 近 人 追 求 自由 、 超越 自 身 的本质 。如果 观赏 活动按 照美 的规 律进 行而 成 为

个适 合 审美 的心 理 空 间 。其 次 是 人 与人 的和谐 ,
还 是认 知 , 其 最终 的 目的还 是改 变 主体 的人格 结 构 。
三、 文 明观众 的道 德层
在科 技与 经 济飞速 发展 的 当下 , 自然 名胜 风 景 区 的 开发 、 艺 术场 馆 的建立 , 都 为群体 欣赏 创造 了必要 的 条件 。这 就使 得 人 独 自欣 赏 的可 能 性 降低 , 人 必 然
的基本规律 , 那么, 作为观赏活动的理想主体即文明 观众 , 也必 然依从 这些 规律 。
文 明 观 众 心 理 结构 的 一个 重 要 的 层 面 就 是 审
美。在主体与客体接触 的过程中 , 一种感触 式的心
灵契合 拉 近 了二 者 的关 系 , 为整个 观 赏活 动 的深人 ,
题 之一 。

种普范式 的存 在 , 那 么 它就 突 破 了一般 人 类 活 动
的范 畴 , 进 入到 文 明层 面 。张 晶先 生认 为 , “ 观 赏 文

文 明 观众 的 审美层
明是从观赏活动的基本规律 出发建构起来的一种文
明形 态” 。既然 观赏 文 明 的形 成 必须 依靠 观 赏 活动
理 结构的改 变, 探 讨文 明观众 的形成 方法与路 径 , 以期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和社会 和谐发展 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 观 赏活动 ; 文 明观 众 ; 心理 结 构
中图分类号 : G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1 _ 0 1 4 1 —o 2
当今 消 费社 会具 有 特 殊 意 义 , 卡 西 尔认 为 , “ 美 看来
应 当是最 明 明 白白的人 类现 象之 一 。它 没有沾 染 任
样, 既能维护观赏活动的理想场域 , 也能积极地建构
收稿 日期 : 2 0 l 3 —o 6 一l I 项 目简介 : 本文系北京市重点研究课题 “ 北京市艺术观赏与文明素养研究 ” 阶段性成果( H W1 2 0 5 9 ) 。 作者 简介 : 高 杨( 1 9 8 l 一) , 男, 吉林长春人 ,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讲师 , 博 士在读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 张 远( 1 9 8 3 一) , 女, 辽宁本溪人 ,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讲师 , 博士在读 , 研究方向 :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 l 41
观众 的一个 重要 标 准 。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传播 优势, 主体 与各 种对 象的接 触机 会大 幅度 增加 , 而 二 者建 立起 审美关 系 的可能性 却在 降低 。这 就要 求 审 美主体发现客体身上的审美价值 , 并与客体 建立 良
性 的审美关 系 。
2 0 1 3 年第 1 0 期 第2 9卷
( 总3 3 4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撤
J OUR NA L OF E DU CA T I ON A L I N S , 兀r r I Y r E OF m I N P R OV I NC E
No . 1 0. 2 01 3 VOI . 2 9
这种关 系建立 的核心命 题就 是和 谐 。首先 是人 与对象 的 和谐 , 在观赏活动中, 人 无 论 面 对 自然 、 社 会还 是艺 术 品 , 都 要摆脱 以人为 中心 的思 维模 式 , 以
平等 的姿 态 与 对 象 进 行 精 神 上 的沟 通 和交 流 。这
观 赏 活 动 作 为一 种 重要 的人类 实践 活 动 , 其 在
To t a l No . 3 3 4
论 观 赏 活动 中文 明观 众 的 心理 结 构
高 杨 , 张 远
( 中国传 媒 大 学 文 学院 , 北京 1 0 0 0 2 4 )
摘要 : 观 赏文明作为一种重要 的社会 实践 , 成为审 美教育理论研 究的重要论题 。本 文通过梳理和 总结消 费社 会 中人 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