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需要“偏爱”的孩子

合集下载

父母的偏心,是什么样子的?

父母的偏心,是什么样子的?

1 父母的偏心,是什么样子的? 2 提到偏心,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那样的体会,尤其是兄弟姊妹比较多的家庭。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有时候家长们偏心起来,也会深深地伤害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心理伤害多大?”6000多个回答都在诉说父母偏心对孩子的伤害。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妹妹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妹妹身上。 有一天,父亲带了礼物回家,7岁的松子满怀期望地伸手去接,父亲却只将皮包扔给松子,拿着礼物上楼送给了卧病在床的妹妹。 而楼下那个渴望被爱的孩子,却始终被爱伤害。 松子说,“我总是一个人。”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十分笃定地对孩子说:你们都一样,爸爸妈妈没有偏心。 然而实际上,父母多少会表现出厚此薄彼,就像老话所说:世人都有偏心眼。 80、90后最有体会,在从前还不富裕的年代,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待遇却十分不一样,比如妹妹一直要穿姐姐的旧衣服,好吃的零食都是留给弟弟等等。 在多子女家庭,谁能赢得父母的宠爱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有的老人重男轻女,有的爸爸将女儿当成掌上明珠,有的妈妈倾向那个嘴甜,会表达的孩子...... 3

没有无缘无故的不爱和更爱。 性格、成绩甚至是外貌,这些外在条件,都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侧重程度。 曾经有个小姑娘对我说: 我妈很偏心我弟,从小到大,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是弟弟先,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就对我说,房子车子都是弟弟的,家里帮不了我什么,都得靠我自己。有时候都怀疑我是不是亲生的。 生活中,像这样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承受着心灵之伤,负重前行。 如今,这个姑娘快要建立自己的家庭,父母偏心的影响依然存在。前几天她对我说:“ 我妈偏心,从偏心的那天到死的那天,都不会变的。” 父母偏心,对被偏爱的孩子和被冷落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被冷落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低自尊,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还可能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心生怨恨。 而对于被偏爱的孩子,容易对其他兄弟姐妹产生憎恶,对父母的爱感到理所应当。 比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孝顺老人的往往是最不落好,最不得宠的那个孩子。反而最受父母宠爱的,只懂索取,不知感恩。 想让父母做到完全一碗水端平,似乎不太可能。但这并不意 4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优秀7篇)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优秀7篇)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优秀7篇)种树郭橐驼传作文篇一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一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主要写了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并由此引申到“做官养人”之道,这两者有一些共性,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警示做官人要正确的“养人”。

初看文章题目,让人觉得这是一篇写人的传记,而通读全文后,你会发现,文章的深意不在写郭橐驼种树本领如何的高明,而是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可见文章的真正的目的是:接借事说事,要说的其实是为官的“养人之道”。

文中先说种树的“他值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再写官人的:“长人者好饭烦其令”。

其实要说的就是官人就如他植者一样“勤虑害树”。

同时郭橐驼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又与作者理想的“顺民之性以养民”相呼应,体现出作者对官吏“繁政扰民”的批判。

文章先以种树的当与不当作对比,再用养民的当与不当做类比,为了就是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了作者“委婉含蓄”的写作手法,与《捕蛇者说》有许多类似之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与官吏相类似之处。

比如:有很多父母一味地逼迫自己的孩子,无时无刻都紧盯着孩子,让孩子在自己铺好的道路上走,尽量让他不遇到一点挫折,其实这就和他植者的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一样。

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规律,一些父母心意上虽然是为了孩子好,可有时也要放开双手,让孩子去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

我觉得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阐述的道理现在乃至将来都对育人治民有启示意义。

种树郭橐驼传作文篇二郭橐驼虽然是一个种树之人,但是却在勤耕细作之中发现了万事的发展规律,这和他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郭橐驼这个人,他虽然患有驼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就好像骆驼一样,乡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号。

尽管上天给了他那样的外貌,他也没有去埋怨,只是顺从地接受了现状,并且调整了心态,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努力做一名眼里有光的教师

努力做一名眼里有光的教师

努力做一名眼里有光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为了梦想,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从青丝变白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就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信任,渴望自己能被老师所认可,所表扬。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一名眼里有光的老师,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与众不同。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细节处入手,努力寻找他们各自的优点,并且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让别人能看见这些优点,以优点弥补不足和缺点,让学生在赞美中得到不断成长。

学会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沟通、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师要主动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了解,互相得到信任。

很多事情是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教师走进教室的瞬间看见孩子们在说话,肯定会批评,但眼睛有时会欺骗我们,也许他们在交流学习,如果孩子流露出委屈的眼神,课下教师就要主动找孩子交流,了解当时的情况,这样就能及时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孩子们也会因为老师的主动交流,心中的委屈和怨恨一扫而光,也许会更喜欢这个教师,更喜欢学习这门功课。

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借智慧。

在课堂上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以童心唤醒学生,让学生自觉学习。

让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教师更要以自己的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对你所带的课感兴趣,从而慢慢地接受你,认可你。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甚至要更多偏爱有问题的孩子。

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向上、向好、积极的内驱力,促使他们改变原有的学习样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15篇)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15篇)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15篇)《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1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了《我要做好孩子》的这本书,读着、读着,竟不知不觉地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仿佛我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金铃。

从中更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开心、收获。

我也像金铃一样从一个做事马马虎虎的孩子成了一个细心、认真做事的好孩子。

英国谚语曾说“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暑期的亲子读书活动,让我的暑期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是《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诚实才是最重要的。

我深深的记得文中的那一段“好学生又有什么了不起?好学生做了错事就缩起头,让坏学生背黑锅吗?好学生如果这么自私、怯懦,算什么好?100分再多,三好生奖状再多,假的!人格上只有“O”分!她金铃看不起她们!还有于胖儿,溜须拍马的家伙,为了抄人家作业,连良心都不讲了。

”是的,金铃说的没错,心灵美才是最美的',如果一个人格上是“0”分的人如何算的上是一个好孩子呢?要知道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百分百是一个好孩子。

于胖儿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自己不努力常常去抄别人的成果,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就!是读书让我真正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我们的老师、家长一味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一个好孩子,从不去看他们的负面。

往往只会让学习好的孩子沾沾自喜,目中无人,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就像书中的倪志伟一样,其实有很多人都对他不满,但谁都不敢说出来,因为他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态度是需要衡量的,学习再好,如果有错还是要批评的。

这一点,金铃就做的很好,她能大胆指出了倪志伟平时做的错事。

虽然这只是简简单单的事,或许只需要一句话,但这事又有多少人能像金铃一样指出好学生的错误呢?而金铃只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孩却敢大胆的指出别人的错误。

是读《我要做好孩子》之书,才让我真正懂得做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好孩子。

我想每一个家长都会像金铃的家长一样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

如果盲目的往这个方向做,不但不会让孩子们自主读书,甚至还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对孩子理智的爱,应该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是积极而顺应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

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我有这样的想法。

文章记述一位擅长种树的郭橐驼的故事。

设若在南方多雨树木易活地带,郭橐驼种树本领就显不出;但在干旱少雨多风沙气候恶劣的北方,树木成活率极低,这样,郭橐驼种树的能耐便显得极为可贵。

故此,“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郭橐驼种树经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的本性得到发展,使它的本性发挥到极致;因而他栽树成活率极高,结果实早、大且多。

具体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它的根是舒展的,挖的坑要特别大一些,以让苗根按原来状态舒展开来;培土要均匀,根上要带一些原来培育树苗的老土,捣土要捣结实。

他就是以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种树的。

树栽上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要去看它。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种植、移植的时候,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精心;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

一旦栽上就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了它们。

一切顺应自然!待到时机成熟,它必将成'材'!郭橐驼种树,就是顺应树苗的特性裁种,让其自然生长。

如此,相对于培育孩子成才来说,就是选择好的环境,重视先天素质的开启,顺应孩子天性,让孩子健康成长。

对孩子理智的爱就如良好的植树方法:尊重孩子的真实存在,对孩子负责,前期培养多花些功夫,按基本教育要求做好,鼓励、帮助孩子按一般规律生活、学习,满足孩子正常、合理需要。

大爱无痕,也许就是爱的至高境界。

他植者有三种情况:一是“根拳而土易”,那根拳曲着,伸展不开,且旧土已更换,不易成活。

二是培土时,“若不过焉则不及”,不是培土过多,就是不够,不利于树成活。

这两者都是极不负责的表现。

栽种时不够精心,树根得不到充分舒展,原土被破坏和丢弃,培土不均匀,会造成树不能正常生长。

三是“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完整版)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评分标准

完整版)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评分标准

完整版)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评分标准Family Upbringing XXXGender: ____ Age: ____XXX until the age of ____.Is your father still alive。

Yes/No (or did he pass away when you were ____ years old)XXX。

Yes/No (or did she pass away when you were ____ years old)Did your parents divorce。

Yes/No (or did they divorce when you were ____ years old)XXX: University (including above XXX)。

Technical school (including high school)。

r high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XXX'XXX: Worker。

Farmer。

Intellectual。

CadreXXX: University (including above XXX)。

Technical school (including high school)。

r high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XXX: Worker。

Farmer。

Intellectual。

CadreGuidance: Parents' upbringing style has XXX is to ask you to try to recall the XXX。

The nnaire has many n groups。

and each n has four levels of answers。

Please mark "○" on the most XXX' upbringing stylemay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

母亲偏爱家里第一个孩子

母亲偏爱家里第一个孩子

母亲偏爱家里第一个孩子Mothers really do favour their "precious first borns" over the children they have later, research has found.研究表明,妈妈确实偏爱她们的第一个孩子。

Among examples of attention lavished on the 'precious first borns' (PFBs) were tales of how mothers rubbed shampoo into their own eyes before using it on their baby to ensure it wouldn't sting, and pulling their prams backwards for miles to keep the sun off their adored offspring.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妈妈对“宝贝老大”所付出的极度关爱,例如在给宝宝擦洗发水前,为确保不刺激皮肤,妈妈会先擦一些在自己眼睛上。

为了自己可爱的宝贝不被太阳晒到,妈妈还会倒推婴儿车数英里。

While they will conscientiously disinfect everything tha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ir PFB and change them up to 150 times a week, their later children have to make do with items licked clean by the dog and stew in their own juices until their parents are ready to deal with them.妈妈会将老大能摸到的每样物品都认真消毒,每周更换尿片高达150次。

什么是最适合的爱

什么是最适合的爱

什么是最适合的爱【导语】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把爱孩子挂在嘴边,但是却不懂得什么才算是给予孩子最适合的爱,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妈妈的育儿经吧,其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才是给予孩子最适合的爱!育儿状况:有2个孩子,4年育儿经验,育儿感受:爱孩子就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而不去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正蓝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个1岁8个月的儿子。

这个年轻妈妈的教育理念已经超越传统观念,她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掌握更适合孩子的方法,给孩子更“新式”的爱和抚育。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也很乐于探索。

正蓝总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而不去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她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那么孩子就应该有很多自由空间。

正蓝特别讲到,这个自由的空间也是相对的,因为孩子可能不知道哪个对他是安全的,妈妈要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关键时刻与孩子站在一起大多数人所受的传统教育是“好东西要给别人吃,好玩的要先给别人玩”。

这样会有两个后果,一个是孩子会觉得你爱别人的孩子,不爱自己;另一个后果,是孩子会对别人产生怨恨,以后就不欢迎这个“横刀夺爱”的人。

这两个后果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正蓝会对来家里的小朋友说:“虽然家里有很多小汽车,但那些全是弟弟的,弟弟同意你就可以玩,弟弟不同意的话我们要尊重他,你可以去跟他协商,也可选择其他的玩具。

”两个宝宝不同的爱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正蓝并不偏爱哪个孩子。

但对两个孩子给予的是方式不同的爱。

正蓝说,女孩对情感的需求更多,而男孩就需要更多的空间,在规则上男孩也就要更多一些。

在育儿过程中,正蓝希望她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长大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妈妈访谈Q&A:Q:以爱的名义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应如何去处理?A:谈不到伤害,但是我会观察孩子的情绪,会在恰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说:“我爱你,我知道你不舒服,我会一直陪着你。

”一般地,说了“我爱你”后,他就没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我们需要“偏爱”的孩子(县三等奖)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题记走上三尺讲台,我们就要公平,公正地热爱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最为教师的基本准则,但是总有那么些孩子特别让人不省心,特别让人挂心,需要我们特别的“偏爱”他们。

记得我刚调入临岐镇小的第二年,我又连任了班主任的工作。

班级里捣乱的学生很多,孩子小唫引起了我的重视。

这个孩子成绩还过得去,但很内向,不爱说话,而且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爱闹别扭。

在学校里跟老师闹,在家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闹,甚是让人头疼。

后来经多方了解,才知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平时父亲在外地打工,孩子的生活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是一位留守儿童。

孩子性格内向不太合群,他很独立,但很孤僻;很孝顺,但很执拗。

听到这里,我觉得很心酸,莫名的伤感拥上心头。

这样的情况也使我平时更多地关注他,经常会和搭班的老师讨论起他的近况和表现。

这不,小唫的奶奶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妈妈原先说好,双休日来接她去妈妈那玩,可由于双休日临时有事没来接他,他又发脾气不肯来上学……
我撂下电话,马上和我班的副班主任商量后赶往孩子家,孩子家就在离学校三里路的金坑村,这是第一次去他家。

小唫家境不算好。

两层的楼房,家里布局比较简单,设施也显得朴素。

奶奶落寞地坐在
堂前的一角,孩子则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爬上凳子正在研究一幅破旧的杭州地图,小小的身影是那么单薄、寂寞。

我征询他同意就进去和他聊天。

孩子一开始什么也不和我说,只是反复看着地图的一个点。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他妈妈打工的城市——杭州。

于是,我耐心地问他,是不是想妈妈了,想去看看妈妈等等。

孩子慢慢地和我开始交流了,明显能看出他的眼眶通红了,还着急地问我这里和杭州的距离怎么算。

于是,我就和他讲了一些我所知道的地图知识,比如说算距离要看比例尺,再换算等等。

孩子的态度慢慢软化了,和我的话题多了起来。

他说起,班级里大家练弹力球,就他没买了,因为爷爷奶奶前两次去街上买不到。

我就承诺在网上买一个送给他。

至此,孩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我趁热打铁让他赶快上学,和同学们一起去练习,并说下一次“教育环浙行”的叔叔阿姨会来学校采访、拍摄,这是很光荣的事,可以上电视。

孩子顺从地点点头……
这次家访由始至终我都没有一点生气,因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实在是太可怜了。

除了成功地劝说孩子回到学校上课以外,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对于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肯定出现的状况会比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多,我们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怎么去培养孩子更加健全的人格呢。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更是一门值得好好学习的学科。

回到学校,我向搭班的老师说明了看到的情景,同事也觉得很可惜孩子的境遇,并商量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给他怎么样的帮助。

自从那一次以后,我一般隔一两个星期都会找小唫聊聊天,问问家里的境况,爷爷奶奶身体是否健康。

在学校和同学是否相处愉快,课业是否能跟上。

偶尔地我也会问题他的敏感话题,妈妈有没有来看你?开始的几次谈话中,孩子还是不很愿意说起妈妈的事情,我问了,他也只是敷衍地点头或者摇头。

看到这样的情况,其实我心里是没有底的,有时候也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那种失落和孤独,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曾独自上门去过小唫家中。

了解了一下小唫父母为什么离婚,还有要到了他爸爸妈妈的联系方式并取得了联系。

在和他妈妈的交流中获悉,其实孩子的爸爸要阻扰她去看小唫,怕跟孩子跟妈妈走近了,会跟妈妈走。

并且和他爸爸的关系非常差,小唫妈妈心里也是非常想念小唫的。

于是我和她妈妈就加了QQ和微信好友,平时她能更好地从我这里了解儿子的情况,看到他的进步和不足,有时候也会打电话到我这边,然后和儿子通话。

在这段日子里。

我能明显感到小唫快乐了,开朗了,积极了!他也把我当成了好朋友,再在一起的时候,聊天聊得更起劲了,慢慢地变得无话不谈了。

当然这些也是我和孩子和他妈妈之间的秘密了。

后来班上的同学,老师经常会更我说起,小唫现在变了,变得更好了,我听得不知道有多开心。

在那以后,我也没有再接到小唫奶奶的求助电话。

小唫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但是QQ中他妈妈的头像还是会经常闪动,时不时聊聊孩子的境况,话话家常。

真的,学生、家长,在往后的日子里都会是我的好朋友,只要我们曾经真心地对待他们。

在如今这个社会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有时一个班级里就会有好几个。

所以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已经要肩负起保护,教育这些特殊孩子的重任,不能逃避、忽略这些孩子,反而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生活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偏爱”他们一点,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去走进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家庭,兴许我们所做的这一点点对孩子,对他们的家庭会是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再接再励,帮助并引导这些曾经很迷茫的孩子,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收获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真挚的情谊。

我想应该是做教师最大的财富吧!
临岐镇中心小学何冬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